网站搜索

我们的大学建得太晚,而且太少

我们的大学建得太晚,而且太少,前面的历史无法改写,如果我们重视后面的问题, 应该可以解决。

上周末我费了好长时间琢磨古罗马时期的数学对于孩子数学学习所蕴涵的意义。我很快意识到另外一个问题,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所大学的建立不可小视,还有,古希腊的数学将要告一段落。应该说,只是到了古罗马时期,这个世界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大学,而且这样的大学所具备的结构形式和现在的大学基本相同,他们有图书馆、有实验室、有十分合理的系科设置,教员除了教学还从事科学研究,甚至也有学生宿舍,更为珍贵的是还有教科书,那是专为学生学习使用的具有完整的逻辑体系的教材。

公元前146年以后,在罗马统治下的亚历山大学者仍能继承前人的工作,不断有所发明。海伦、门纳劳斯、帕普斯等人都有重要贡献。天文学家托勒密将希帕库斯的工作加以整理发挥,奠定了三角学的基础。

得天独厚的亚历山大里亚与世界其他地方不同,仅就长时期的持久和平这一点,就很值得羡慕。在持续了将近300年的托勒密统治期间,这个城市虽然始终存在着内部斗争,但却避免了与外界的战争冲突。在埃及成为罗马帝国的一部分时,有过一场短期的战争。战争结束后,这里又出现了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和平时期。无疑,亚历山大里亚成了学者们的天堂。在长达500年的时间内,许多古代学术成就出自这座城市。这些数学家几乎都是亚历山大里亚大学的教授或曾经是那里的学生。

西方古代史的末期是古罗马统治时代。公元前212年罗马控制了叙拉古;公元前146年迦太基落入罗马帝国的势力范围。同年,最后的一个希腊城市科林思也陷落了。于是希腊便成了罗马帝国的一个省。到公元前65年美索不达米亚也被征服,但是,到公元前30年埃及还归托勒密管辖。希腊文化渗入整个罗马生活,尤其是基督教开始在奴隶和穷苦人民中间传播。罗马的行政人员征收重税,但是,并不怎么干预东方殖民地的基础经济组织和学术自由。

第一个信奉基督教的罗马皇帝是君士坦丁大帝,他宣布基督教为国教。公元330年,把首都从罗马迁到拜占庭,并改名为君士坦丁堡。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成东西两部分,希腊成为东罗马帝国的一部分。两个帝国的经济结构本质上都是以广泛使用奴隶的农业为基础的经济结构。这对创造性的科学工作是不适应的,丰富而活跃的思想也逐渐衰退了,特别是在大量使用奴隶的西部尤为显著。奴隶市场的最终衰退连同它在罗马经济上的灾难性影响,使得科学降到平庸的水平。亚历山大里亚的学校,随着古代社会的瓦解,逐渐衰落。创造性的思想,让位给了编辑和注释。继基督教反抗导致的战争之后,尽是些多灾多难的日子,最后在公元641年,亚历山大里亚被阿拉伯人占领。

晚期的希腊学者在算术和代数方面也颇有建树,代表人物有尼科马霍斯和丢番图。 前者是杰拉什 (今约旦北部) 地方的人, 著有《算术入门》;后者的《算术》是讲数的理论的,而大部分内容可以归入代数的范围。它完全脱离了几何的形式,在希腊数学中独树一帜,对后世影响之大,仅次于《几何原本》。

公元325年,罗马帝国的君士坦丁大帝开始利用宗教作为统治的工具,把一切学术都置于基督教神学的控制之下。公元529年,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下令关闭雅典的柏拉图学园以及其他学校,严禁传授数学。许多希腊学者逃到叙利亚和波斯等地。数学研究受到沉重的打击。

公元641年,亚历山大被阿拉伯人占领,图书馆再次被毁,学校关闭,就像太阳落山一样,希腊数学至此告一段落,但是,希腊数学的火种并未熄灭,我们为此要感谢阿拉伯人,因为有一天希腊数学又会燃起熊熊大火,我们会看到的。

让孩子知道中国古代的数学成就和缺陷

儿童都喜欢宝藏的故事,什么藏宝图、寻宝之类的故事最能引起孩子的兴趣。如果把相应的数学学习和寻宝的故事情节相结合,一般效果都不错。这和学习与游戏相结合提高学习效率的道理是一样的。

如果想给孩子介绍中国古代数学的历史,参考一些考古发现是编纂这类故事的好材料。我给女儿讲这部分数学史的时候,就以下面这个考古发现作为开始。

1983年12月至1984年1月,湖北省荆州地区博物馆为配合江陵县砖瓦厂的取土工程,在东南距江陵县城约1.5公里,东北距故楚纪南城约3.5公里的张家山清理了三座西汉初年的古墓,这是几座公元前200年左右的古墓,墓主人下葬的时候距离秦始皇焚书坑儒大约有20年时间。

这些古墓都有一个自己的编号,它们分别是M247,M249,M258从三座古墓中出土了一批具有时代特征的随葬品,最为难得的是三座汉墓出土了大量竹简。这三座墓的棺椁大部朽坏,椁室内早年积水,随后又积满淤泥,所以竹简的保存情况均不太好,原貌均遭破坏。

M247的竹简分置两处。一处位于头箱内紧贴椁室西部档板的底部,上被淤泥和漆木器所压,出土时散乱在稀泥中,多已残断。另一处位于头箱内紧靠南壁板的底部,上面堆压着陶器、漆器及淤泥。竹简放在竹笥内,竹笥已腐,无盖。笥内竹简竖向放置,周围积满淤泥,一端的上面叠压着几块无字木牍。表层竹简多已残断,下面竹简部分保存完整。推测原来竹简是分卷放置的,后经水浸入,竹简漂浮,造成散乱。M247简各篇多有书题,其余没有书题的,性质可与过去发现的竹简帛书比对。

M249随葬的竹简,置于边箱西北角的底部,竹简的一端紧靠头箱。由于被器物所压和压断,已失原貌,仅靠椁壁板的一部保存完整。

M258是一座早年被人挖掘过的墓,椁室内仅存陶器和漆木器残片。竹简出在头箱东北角底部,分散在淤泥中,无一定排列顺序。数量少,均残断。后来,专家解读了这些竹简,意外地发现里面包含《算术书》。中国古代数学也有辉煌的记录,有些数学成果完全可以跻身世界前列,不过,遗憾的是,我国古代数学也有一些缺陷,这些缺陷有一些是非常致命的,它制约了我国古代数学的发展,使得我们的古代数学在几千年的数学史中没有像美索不达米亚、古希腊和后来的欧洲数学那样占据主流数学的位置。这其中的原因很多,比如,古代中国传统的重农轻商的思想和社会经济结构,不可能孕育出像两河流域那样的商业经济及这种经济结构所需要的计算数学的发展;其后,封建的意识形态和社会结构窒息了学术的普及和争鸣,也就不可能产生像古希腊城邦民主思想所催生的以公理为基础、以推理证明为特征的数学思想;另外,由于中国使用的象形文字特点决定了这种文字不适宜数学语言,也不利于数学符号体系的建立,当然这是技术上的原因。

尽管如此,中国古代绝对不是没有数学,有些数学成果也绝对不平庸,告诉孩子这些绝对应该。这样有利于孩子从小养成宏观上把握科学的习惯,也有利于我们的后代对待我们自己民族的东西既不狂妄自大,也不妄自菲薄。

国家对于数学推广的重视始于唐代。唐代国子监内设立算学馆,置博士、助教,指导学生学习数学,规定《周髀算经》、《九章算术》、《孙子算经》、《五曹算经》、《夏侯阳算经》、《张丘建算经》、《海岛算经》、《五经算术》、《缀术》、《缉古算经》十部算经为课本,用以进行数学教育和考试,后世通称为算经十书。算经十书是中国汉唐千余年间陆续出现的十部数学著作。北宋时期——公元1084年,曾将一部算经刊刻发行,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印刷本数学书(此时《缀术》已经失传,实际刊刻的只有九种)。

《周髀算经》汉朝人撰,是一部既谈天体又谈数学的天文历算著作, 主要讨论盖天说。 《周髀》的本文是周公、 商高问答部分, 提出了著名的“勾三股四弦五”这个勾股定理的一个特例。接下去的是荣方、陈子问答部分,是《周髀》的续文,陈子教给荣方学习和研究数学的方法,并且记载了陈子测日法所用的“勾股各自乘,并而开方除之”的话。唐朝李淳风等选定数学课本时,认为它是一个最可贵的数学遗产,将它作为“算经十书”的第一种书,并给它一个《周髀算经》的名称。

《周髀算经》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数学典籍,成书时间大约在两汉之间(纪元之后)。也有史家认为它的出现更早,是孕于周而成于西汉,甚至更有人说它出现在纪元前1000年。严格说来,《周髀算经》是一部天文著作,为讨论天文历法,而叙述一些有关的数学知识,其中重要的题材有勾股定理、比例测量与计算天体方位所不能避免的分数四则运算。

古代中国长江和黄河流域的文明,也许没有尼罗河流域的埃及文明和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的巴比伦文明古老,但是流传下来的东西却更少。部分原因是古代中国人把他们的发现记录在不耐久的竹板上。秦始皇于公元前213年搞了一场臭名昭著的焚书,把事情弄得更加糟糕。虽然他的法令并没有完全被执行,并且许多被烧的书后来又凭记忆恢复了,但是损失是显而易见的。

直到现在,其他国家的学者们仍然不怎么熟悉中国语言,这是个双重障碍;因而不得不主要依靠日本数学家三上义夫1913年发表的著作《中国和日本的数学之发展》,和19世纪欧洲人写的零散的论文。1959《中国的科学和文化》很有水平,这部书出版后情况才 年李约瑟发表的有了显著改进。

商朝建立于公元前1500年左右,在相同的年代已经有大量的巴比伦算法写在黏土板上。商朝是中国有史记载的第一个朝代,其疆界因战争的胜败而变动,于公元前1027年崩溃。继之而起的是封建的周朝。随后秦朝统一中国,但只从公元前221年保持到公元前206年。秦朝被一个强大的汉朝所取代;跟着有一个后汉,延续到大约公元600年。后汉时朝,佛教盛行于中国。然后,有一个新的统一的中国——唐朝,印刷术就是这个时候发明的。接着有五代、宋朝、元朝和明朝。后面这三朝代都统治一个统一的中国。欧洲对中国在数学方面的影响,就像在其他方面一样,是从明朝基督教传入开始的。

古代中国数学史的记载始于商朝。商朝刻甲骨纪事,就是后来所称的甲骨文。甲骨文中的数目是十进位的。在中国,在如此古老的年代,就有十进制数系的萌芽。在汉朝,也许更早些,采用摆竹棍的办法建立了算筹记数系,空位置表示零。在当时,十进位制数系是世界上最先进的记数制,对中国数学以计算为中心的特点的形成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初等的算术运算,是用算筹在算板上进行的。大家所熟悉的现在的中国算盘,是由平行的竹棍或金属细杆上移动的算珠组成的。在1436年的一部著作中第一次讲到算盘,但它的使用也可能比这要早得多。

如果换个角度,《易经》可以说是一部中国最古老的数学著作,相传是周文王——公元前1182年至前1135年写的。卦爻用两种符号表示:“—”是阳爻,“——”是阴爻。把两爻按不同的次序排列变成“四象”、“八卦”,对这八个符号可以作不同的解释。它被用于占卜,也可以认为这就是现代的二进制记法。同样,在《易经》中还能找到幻方最早的例子。

所有的中国古代数学书中最重要的一部是《九章算术》,成书于汉朝,并且很可能包括比汉朝早得多的资料。它是古代中国数学知识的缩影;中国古代数学,以计算为中心,在一系列应用问题中把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的特点,就是它建立起来的。这是一部包括246个问题的汇编,这些题涉及农业、商业、工程、测量、方程的解法以及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书中给出了解法的规则,但没有希腊意义上的证明。

引起人们极大兴趣的还有我们前面提到的汉简《算数书》。《算数书》约成书于战国时期,出土的这部书简抄写于西汉初年。全书采用问题集形式,共有九十多个问题,包括整数和分数四则运算,比例问题、面积和体积问题。它是目前可以见到的最早的中国数学著作之一。

到了汉朝,有个数学家孙子,写了一部书,其中包括很多类似于《九章算术》内容的题材。就是在这部著作中,有中国第一个不定分析问题:“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二。问物几何?”在这里,人们见到初等数论的著名的中国剩余定理的起源。

在后汉时期,许多数学家致力于π的计算。南北朝时期,祖冲之和他的儿子合著了一部书, 现在失传了; 他们发现3.1415926小于π小于3.1415927。一直到公元1585年,才重新发现这个有理近似值。看来,在伊朗天文学家卡西于大约1425年发现π的精确到16位的近似值之前,祖冲之父子达到的π的精确程度未曾被超过。 西方的数学家们直到大约1600年以前,没有超过祖氏的近似值。

但是,无论如何,我们现在学校所教授的数学基本上是西方数学的体系。而且,与西亚、欧洲的数学发展脉络基本一致;或者可以这样说,小学的学习内容基本上是两河流域巴比伦人的数学,中学是以古希腊人的数学成果为主,到了大学,学生将根据专业的不同有所不同,但总的来说是欧洲中世纪之后的数学。

上中学之前一定要让孩子知道《几何原本》

上中学之前一定要让女儿知道《几何原本》,可是,现在市面上的这本书孩子很难看懂,因为,现在的译本太忠实于原文,所以,我重新整理了这本数学巨著,使它更适合学生和非数学专业的家长阅读。让孩子从小养成科学思考的习惯和熟悉科学研究的程序非常必要。

欧几里得和《几何原本》的故事是开启孩子科学思维训练的最佳教材。这并不是说让家长去看《几何原本》,至少,家长一定要知道它们的故事,这个故事就在下面。

与寻常年份不同,公元前320年,谁也说不清楚到底是春天还是夏天,这个世界上多了一本书……

有一位伟大的人物在这期间从事了一项伟大的事业。这项伟大的事业对于我们的历史或者说是数学史意义非凡。这位伟大的人物就是欧几里得。这项伟大的事业就是他写成了一本书。这本书的名字叫《几何原本》。

当然,他还写了其他一些书,不过,只有这本书属于可以改变历史的书,你可以不读这本书——除非你学数学专业,但是,你不可以不知道这本书。

与这位伟大的人物和他所从事的伟大事业相比,我们对欧几里得的生活知之甚少,甚至连他的出生地都不知道,对此,所有的人都感到万分遗憾。事实上,我们只是通过普罗克洛斯的关于欧几里得第一卷的评注才多少知道欧几里得——除了书本身之外的——很少一些事情,而且,那已经是600年之后了。

历史学家告诉我们,公元前325年,亚历山大大帝征服了希腊和近大里亚城。亚历山大 东、埃及,他在富庶的尼罗河口附近建立了亚历山大帝死后,他创建的帝国分裂为三个独立的王国,但仍在古希腊文化的约束下,历史上也称他们为希腊化国家。这三个独立王国之一,统治了埃及的托勒密一世大力提倡学术,多方网罗人才,在亚历山大里亚建立起一座座空前宏伟的博物馆和图书馆,使这里取代雅典,一跃而成为古代世界的学术文化中心,繁荣几达千年之久!要把这段历史说清楚,还要从亚历山大大帝说起,前面说过,亚历山大大帝还是柏拉图学园亚里士多德的学生。

伯罗奔尼撒战争之后,是希腊诸国政治上分裂的时期。这给北方新兴的、强大的马其顿王国的入侵提供了方便。马其顿的菲利普王逐步向南扩张其势力,而狄摩西尼大声疾呼、提出警告,但是无人理睬。由于希腊人联合防御过迟,结果随着雅典人公元前338年在凯隆尼亚的失败,希腊便沦为马其顿帝国的一部分。

希腊诸国沦陷两年以后,野心勃勃的亚历山大大帝继承他父亲菲利普未竟的事业,发动了空前的侵略战争,将文明世界的大部分区域并入新兴的马其顿帝国之版图。在他的军队取得胜利的地方,他选择了良好的位置,建造了一系列的城市。当亚历山大大帝进入埃及以后,在公元前332年建筑的亚历山大里亚就是这样的一座城市。在那之前,柏拉图的老师苏格拉底已经逝世了73年,柏拉图也近垂垂暮年,他的学生亚里士多德——这位亚历山大大帝的老师正忙于把演绎逻辑系统化。

据说,亚历山大里亚的规划、施工和移民,是亚历山大大帝亲自指挥的。而直接负责该项工程的则是著名的建筑师狄诺克拉底。9年之后,亚历山大大帝撒手人寰。

亚历山大里亚城从开始就显示出它的光辉前景。在极短的时间里,便奇迹般地成为富有而壮丽的世界性的城市。关键在于它是许多重要的贸易渠道的交叉点。在公元前300年左右,它就有5万居民。

大约公元前306年,托勒密开始统治埃及。他把亚历山大里亚定为首都。为了吸引有学问的人到这个城市来,便立即着手建立了著名的亚历山大大学。这所大学是这一类大学的第一所,并且就其规模和建制来说,可同现代大学相媲美。

据记载,建立它花费不小。它的吸引人的、精心制定的计划包括教室、实验室、花园、博物馆、图书馆还有生活区。该大学的中心是大图书馆。这座图书馆在很长时间内被当作是收集世界各地学术著作最多的宝库, 在其创建的40年内,号称拥有超过60万卷纸草书。该大学大约建成于公元前300年,它使亚历山大里亚成为希腊民族的精神文明首府,并持续了将近1000年。

为了把知名的学者延聘到大学里任职,托勒密向雅典聘请了著名的法勒琉斯主持大图书馆。一些有才能的人被选拔出来,研究各种学术问题,其中就有欧几里得,他可能是从雅典来的,在那里主持数学系。用我们今天的叫法就是“数学系主任”。

遗憾的是,人们除了知道他是亚历山大大学的数学教授和大名鼎鼎的、历时长久的亚历山大学派的奠基人之外,对于他的生活和性格知道得很少,甚至连他的出生年月与地点都不清楚。有人估计他很可能在雅典的柏拉图学园受过数学训练,因为人们再也想不出还有哪个地方可以培养出这么出类拔萃的数学家了。

许多年后,当人们将欧几里得和阿波洛尼乌斯相比而贬抑后者时,帕普斯赞许欧几里得的谦虚谨慎和关怀他人。普罗克拉斯还在其《欧德姆斯概要》中增添了一个常说的欧几里得的故事:当托勒密向欧几里得询问学习几何知识的捷径时,他答道:“在几何学中没有专为皇帝铺设的大道。”也有的说,斯托贝乌斯讲过另一个关于欧几里得教学生学几何的故事,说的是:当一个学生问他学这门学科会得到什么时,欧几里得便命令一个奴隶给他一个便士。他说:“因为这位先生总要从他学习的东西中得到好处。”

埃及的亚历山大城,是东西海陆交通的枢纽,又经过托勒密王的刻意经营,逐渐成为新的希腊文化中心,希腊本土这时已经退居次要地位。

几何学最初萌芽于埃及,以后移植于伊奥尼亚,其次繁盛于意大利和雅典,最后又回到发源地。经过这一番培植,已达到枝繁叶茂的胜景。

从公元前4世纪到公元前146年古希腊灭亡,罗马成为地中海区域的统治者为止,希腊数学以亚历山大为中心,达到它的全盛时期。其中成就最大的是亚历山大前期三大数学家欧几里得、阿基米德和阿波洛尼乌斯。

欧几里得总结古典希腊数学,用公理方法整理几何学,写成13卷《几何原本》。这部划时代历史巨著的意义在于它树立了在公理法基础上建立起演绎数学体系的最早典范。

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是一部划时代的著作。过去所积累下来的数学知识,是零碎的、片断的,可以比作砖瓦木石;只有借助于逻辑方法,把这些知识组织起来,加以分类、比较,揭示彼此间的内在联系,整理在一个严密的系统之中,才能建成宏伟的大厦。《几何原本》体现了这种精神,它对整个数学的发展产生了怎么评价都不为过的深远的影响。

欧几里得虽然是一个至少有十部著作的作者,而且其中五部被相当完整地保存下来,但是使他声名显赫的主要是《几何原本》一书。事实上,这部著作刚一出现,就受到最大的重视:从欧几里得的继承人直至现代,在论证一个特殊的定理和作图时,只要说根据欧几里得著作中的第几个命题就够了。除了圣经之外,没有任何著作像它这样被广泛地使用和研究;并且,没有别的著作对科学思想有如此巨大的影响。从1482年的第一个版本出版到现在,已出现一千多个版本;两千多年来,这部著作在几何教学中毫不动摇地占据着统治地位。

实际上,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在作者那个时代的抄本已经找不到了。《几何原本》的现代版本都是以原著写成后约700年亚历山大里亚的泰奥恩的修订本为依据。直到19世纪初, 我们才见到《几何原本》的更早的版本。1808年,拿破仑命令把有价值的书稿从意大利的图书馆运往巴黎;佩腊尔德在梵蒂冈图书馆发现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的10世纪的版本,这比泰奥恩的修订本早。从对这个老版本的仔细研究中得知:原著的定义、公理和公设与后来的修订本有些区别,但是命题及其证明基本上保留了欧几里得写的原样。

《几何原本》的第一个完整的拉丁文译本,不是从希腊文译的,而是从阿拉伯文译的。在8世纪,希腊著作的一些拜占庭手抄本被阿拉伯人译出;而在1120年,英国学者、巴思的阿德拉特从这些较老的阿拉伯文译本之一翻译出《几何原本》的拉丁文译本。另一些拉丁译本是由克雷莫纳的格拉多以及比阿德拉特迟150年的由约翰尼斯·坎伯努斯从阿拉伯文翻译的。《几何原本》的第一个版本是1482年在威尼斯出版的,它包括坎帕努斯的译文。这部罕有的书制作精美,并且是第一部被出版的、有重要意义的数学书。一个重要的拉丁文译本是康曼丁那在1572年从希腊文译过来的。此译本成为以后许多译本工作的基础,也就是说许多英文版都是从它转译出的。 《几何原本》的第一个完整的英文译本是1570年出版的不朽的比利斯利的译本。

对于这些,你完全可以忽略过去,因为,哪必定是版本学家或者欧几里得研究者的事情。

讲清楚在欧几里得《几何原本》之前,还曾经有过其他《原本》,丝毫不影响欧几里得著作的光辉。 根据《欧德姆斯概要》, 在这方面做过努力的第一个人是希俄斯的希波克拉底,第二个人是利昂,他生活于柏拉图和欧多克斯之间的某些时候。据说,利昂的著作,较之希波克拉底的,包括经过更加仔细精选的命题;并且,他书里的命题既比较多又比较适用。

柏拉图学园的课本是马格内西亚的修迪乌斯写的,人们称赞说,这是一部极佳的基本原理汇集。修迪乌斯的几何学看来曾是欧几里得的著作的直接先驱,并且,无疑是欧几里得可以利用的书;尤其是,如果他在柏拉图学园学习过的话。

欧几里得还熟悉狄埃泰图斯和欧多克斯的著作。因此,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也许,就其大部分来说,是对于早期作者著作的高度成功的编纂和系统的整理。

无疑,欧几里得必须提供大量的证明,并对许多其他证明加以完善,但是,他的著作的主要功绩还在于:对命题的巧妙选择和把它们排列进由少数初始假定出发演绎推导出的合乎逻辑的序列中。

和普遍的看法相反,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不是单讲几何的,它还包括相当多的数论和从几何角度讲述的初等代数。这部书有十三卷,共计465个命题。据说,美国中学的平面几何和立体几何的课本包括第一、三、四、 六、 十一和十二卷中的大量材料。中国的教材里如何反映《几何原本》的内容和反映了多少,我至今还没有见到过相关的分析。

说到这里,大家可能会急于知道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究竟写了些什么。这里只能粗略地介绍一下各卷的内容,更为详细的解释就不是本书所能完成的了。

《几何原本》所使用的演绎法,与给人留下的印象正好相反,并没有那么复杂,欧几里得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他把以前纷乱零散的几何问题给梳理得异常简单,就像彻底地收拾了一遍房间。

这是一种重要的科学方法,我每个阶段,至少是每个学期都要让孩子做这样的一件事情,就是让孩子把她学过的东西做一个系统的梳理。通常,我是让女儿画一个树形图来让这种梳理更为形象。

再说欧几里得,他先拟订了几条“原则”,这几条“原则”每一条基本上就是一句话,统共也就10条,他把这些“原则”叫做“公理”和“公设”。然后,所有的一切都是从这10条公理和公设出发推算出来。

我们把这10条公理和公设列在下面, 就好像赛跑的 “起跑线”,读完它,以证明为特征的数学阶段就可以出发了。

公设:

1.由任意一点到任意一点可以作直线。

2.一条有限直线可以继续延长。

3.以任意的点为圆心及任意的线段为距离可以画圆。

4.凡直角皆相等。

5.同平面内一条直线和另外两条直线相交,若在直线某一侧的两个内角之和小于二直角,则这两条直线经无限延长后在这一侧相交。

公理:

1.等于同量的量彼此相等。

2.等量加等量,其和仍相等。

3.等量减等量,其差仍相等。

4.彼此能够重合的物体是全等的。

5.整体大于部分。

在教女儿学数学的时候,我尽量让孩子使用这些概念,养成使用这些概念和数学语言的习惯。小学四年级数学课里有“两点之间可以做一条直线”的内容,让女儿表述这个内容的时候,我要求女儿这样说:“根据欧几里得《几何原本》公设一,由任意一点到任意一点可以做直线。”

有人会发出这样的疑问,这样绕一个圈子有什么意义吗?有意义。如果我反问一句,会地方话干吗还要学普通话?当然,我主要是这样考虑的:

首先这不难,一共十句话对孩子不会有任何困难;其次,有助于孩子理解和习惯掌握公理系统;再者,这是标准的数学语言;还有,从小让孩子知道《几何原本》的分量,知道什么是好书,好书在哪里;最后,让孩子知道,数学的终极目的之一是让复杂变得简单,那才是“漂亮”的数学。

我曾经听过数学家发出这样的感叹:现在的孩子知道奥数书是干吗用的,却不知道《几何原本》究竟是写什么的书,难道这不是悲哀吗!我也深有同感。

欧几里得的几何大厦就是建立在这简单和一目了然的公理和公设上面的,或者也可以这样说,如果你有办法否定这里面的任何一条,那么你就等于推翻了欧几里得的几何大厦。不证自明的简单明了的特点是任何学科公理和公设的基本特征,了解这些,是从事任何科学研究的起点,也是构成任何一个理论体系所必须要具备的条件。

以公理方式去处理演绎几何的科学方法,并不是欧几里得所首创的,在欧几里得之前已经有希腊数学家提出过有关问题。不过,《几何原本》中的公设和公理——以最少的公理和公设演绎证明最多的问题——却全部都是由欧几里得本人所选定。从后来历史的发展可以让我们体会到,这些公设和公理十分有代表性。透过深入地研究《几何原本》中的公理公设系统,我们更可再一次欣赏到欧几里得超凡的智慧!

读完上面的内容,如果由你来写《几何原本》这本书的话,第一卷很自然地会从公设和公理开始,是的,欧几里得恰恰也是这么做的。现在,任何科学著作或者论文,都基本上要遵循这样一个模式。在公理和公设初步定义之后,欧几里得开始“起跑”,证明他提出来或者前人提出来的一系列问题。就像现在孩子们玩的,打开电脑,进入游戏界面,开始“闯关”了。

第一卷的48个命题分为三类:头26个主要是讨论三角形的性质,包括三个全等定理;从命题27到命题32建立平行线的理论,并证明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之和等于两个直角;第一卷其余的命题讨论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正方形,特别注意面积关系;命题47是毕达哥拉斯定理——我们也称之为勾股定理,附有证明;最后一个命题,即命题48,是毕达哥拉斯定理的逆定理。第一卷的内容是早期毕氏学派发展的。

第二卷只有14个命题,讨论面积的变换和毕氏学派的几何式代数。尤其有趣的是这卷命题的12和13,这两个命题合并在一起用现代语言来说,即:

在一个钝角 (锐角) 三角形中, 该钝角 (锐角) 对边的平方等于三角形其余两边的平方和加上 (减去) 这两边之一与另一边在其上的投影之积的两倍。这两个命题是毕氏定理的推广,我们现在称之为“余弦定理”。

第三卷有39个命题,包括中学几何课本中许多关于圆、弦、割线、切线及有关角的量度的定理。

第四卷只有16个命题,讨论用直尺和圆规作正三角形,正四、五、六和十五边形; 以及在给定圆内 (外) 作这些圆的内接 (外切) 正多边形。 由于在毕氏学派的著作中很少见到《几何原本》第三卷和第四卷中给出的圆的几何学,也许这两卷书的材料是早期诡辩派和三个著名问题的研究者提供的。

第五卷是对欧多克斯比例理论的精彩的阐述。正是这个既可应用于可通约的量又可应用于不可通约的量的理论,消除了由于毕氏学派发现无理数而产生的“逻辑悖论”所导致的第一次数学危机。

如果有四个量,取第一量和第三量的任何相等的倍数,取第二量和第四量的任何相等的倍数,当第一个量的倍数大于、等于或小于第二个量的倍数时,相应地有第三个量的倍数大于、等于或小于第四个量的倍数,那么我们就说,第一量与第二量的比等于第三量与第四量的比。欧多克斯的比例理论为数学分析的实数系提供了一个基础,后来又被戴德金和魏尔斯特拉斯发展了。

第六卷把欧多克斯的比例理论应用于平面几何。本卷书中的定理,几乎没有一个是早期毕氏学派不知道的,但是对于其中许多定理,欧多克斯之前的证明是错误的;因为它们是以不完全的比例理论为根据的。

第七、八、九卷总共包括102个命题,讲的是初等数论。

第七卷从求两个或两个以上整数的最大公约数的方法(今称为欧几里得算法) 开始, 并用它检验两个整数是否互素, 其中还有关于数值的 (或毕氏学派的)比例理论的一个解释。在本卷书中确立了数的许多基本性质。

第八卷大部分讲的是连比和有关的几何级数。

在第九卷中有一些重要的定理。命题14等价于重要的算术基本定理,即:任何大于1的整数能以一种——且本质上仅有一种——方法表示成素数的乘积。

第九卷命题35,给出几何级数前n项和的公式的几何方法的推导。第九卷最后一个命题,即36,建立了完全数的著名公式。

命题20,素数有无限多个的欧几里得证明,已被数学家们普遍地认为是数学的典范,证明用的是间接方法。

第十卷讨论无理数,即讨论与某给定线段不可通约的线段。许多学者认为本卷书也许是《几何原本》中最重要的一卷。一般认为这卷书的大部分题材来源于狄埃泰图斯;但是使其充分完整、精心分类和最后完成则通常归功于欧几里得。我们很难相信,不借助于任何方便的代数符号,单凭抽象的推理就得出这卷书中的结论。

第十卷开始的命题是后面在第十二卷中采用穷竭法的基础,即:如果从任一量中减去不小于它的一半的部分,再从余下的部分中减去不小于它的一半部分,继续下去,则最后余下的量将小于任何指定的这种量。

余下的三卷书:第十一、十二、十三卷,讲立体几何,除了关于球体的论述外,其大部分内容在中学课本中通常都能找到。关于空间中的直线和平面的定义、定理,以及关于平行六面体的定理,可在第十一卷中找到。穷竭法在第十二卷,论述体积时起重要作用。

在第十三卷中叙述球的五种内接正多面体的作图法。常有这样的说法,即欧几里得《几何原本》实际上只是想探讨五种正多面体。这个评价看来是很不全面的。一个比较适当的评价是:它是想要在当时起初级普通数学课本的作用。

“在几何命题中, ” 亚里士多德在他的《形而上学》一书中说,“我们把这样一些命题称为elements,这些命题的证明包含于所有或大多数几何命题的证明之中。”选择作为学科的elements的定理,需要有相当的判断力, 在这方面, 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比所有较早的著作要高明得人多。

《几何原本》的内容固然重要,但也许那些内容借以表现的形式更为重要。事实上,欧几里得《几何原本》已成为现代数学形式的原型。

诚然,古代希腊数学的最伟大的成就之一乃是思想的公理形式的确立。为了在演绎体系中建立一个陈述,必须证明这个陈述是前面建立的某些陈述的一个必然的逻辑结论;而那些陈述又必须由更早建立的一些陈述来建立等等。因为这个链条不能无限地继续往前推,开始总要接受有限个不用证明的陈述,否则就要犯循环推理的错误,这是不可饶恕的。

这些最初假定的陈述称为该学科的公设或公理,而该学科的所有其他陈述应该逻辑地隐含于它们之中,当一学科的陈述被这样排列时,我们就说这一学科被表示为公理或公设的形式。

欧几里得《几何原本》的表现形式对后代产生了如此深刻的影响,以致这部著作成了数学证明之典范。尽管17、18世纪欧几里得形式在相当程度上被抛弃,但是公理的方法在今天已经几乎渗透于数学的每一个领域,而许多数学家坚信:不仅数学思想是公理的思想,而且反之,公理的思想也是数学思想。一个相当现代的成果是一个称为公理学的研究领域的产生,旨在考察公理的集合及公理思想的一般性质。

大多数古代希腊数学家和哲学家把“公设”和“公理”加以区别。至少有三点区别是各方面都赞成的。

1.公理是关于某事物的自明的、假定的陈述;公设是某事物的自明的、假定的作图。这样,公理和公设彼此之间的关系就很像定理和作图问题之间存在的关系。

2.公理是对于所有科学通用的假设;公设是所研究的特殊科学所特有的假设。

3.公理是对于学习者既明显又可接受的假设;公设是对于学习者既不一定明显又不一定可接受的假设。现代数学中既不区分它们,也不考虑作为自明的或明显性质。有些古代希腊人也倾向于这种观点。

《几何原本》旨在从这十条陈述出发推导出所有的465个命题!

从已知的和比较简单的推出未知的和比较复杂的,这种推理称为综合,这直接导致新的发现和发明的诞生。无疑,其逆过程,即把未知的和比较复杂的归结到已知的和比较简单的,这种归结称为分析;分析,在发现许多定理的证明过程中起作用,而对该学科的阐发不起作用。

《几何原本》的译名虽然称为“几何”,但事实上它是一本集合了平面几何、 比例论、 数论、 无理量论和立体几何大成之书。 故此, 近代学者已渐渐将此书改称为《原本》, 删去 “几何” 两字。当中包括的不少重要的数学命题 (难题) ,在现今的中学——甚至是大学课程之中,亦有教授。

要经常和孩子模拟戏剧场景

买衬衣时包装里都会带一块白纸板,我一般都会留下来,留着给孩子做手工用。有一天,我给纸板派了一个新用途。

女儿高高兴兴地用两张白纸写下了这样一些字。一张上写“柏拉图学园” , 一张上写 “不懂几何者不得入内” , 把两张写好字的纸分别贴在白纸板上, 很快, 两块牌子就做成了。 然后, 我和女儿把沙发围成一个 “圈” ,进到圈里的人可以朗读、看卡通书、唱歌、跳舞表演等等,当然还有糖果什么的;几个小朋友坐在圈外,焦急地等待着进入那个“圈”——柏拉图学园,不过,要想进入学园必须要做我事先准备的几道几何题。题不难,是根据我女儿和几个邻居的小朋友的知识程度准备的,题做对了,就可以进入学园,题做得又快又好的在学园里当主持人,即使做得又慢又不好,也可以进入,不过表演的机会就少了。

这是我们家一个星期六下午的一幕。

我做的事情是:说明游戏规则、把柏拉图编成一个故事、准备了一些题,还有纸和纸板,余下的事情就由孩子们自己打理自己,我则躲到书房里看书去了。

在中国,柏拉图作为哲学家比作为数学家的名气更大一些,在其他国家也差不多。很多人都虔诚地认为走近柏拉图和他的哲学世界是个很严肃的事情。你可能不知道,要是柏拉图在世,对于那些想亲近他的哲学的人都会得到他的一句忠告,先去学学数学——严格地说是几何——再来。

世纪在雅典创办著名的柏拉图学园,培养了柏拉图强调数学培养政治哲学家的独特作用,因为数学能把人的心灵提升到最高的理性认识。柏拉图学园重视数学知识的传授和研究,特别是几何学。在柏拉图学园的门口有一块牌子,上面写着“不懂几何者不得入内” , 在那个时代, 几何就是数学。

在学园中,柏拉图作过“至善”的讲演。听众原以为柏拉图会讲到财富、健康的内容,但听下来却只字不提有关财富这类常人所关心的东西,只说数、数学、几何学和天文学。在他看来,善的东西也是美的东西;善是美所追求的目的,善是美的原因。而“美又是善的父亲”。

数学的和谐美是原因,善是美产生的结果。

在著名的雅典瘟疫第二年出生的柏拉图,是一个需要记住的伟大人物,他是这个世界在那场瘟疫之后唯一值得庆贺的收获。

哲学家柏拉图公元前一大批数学家,成为早期毕氏学派和后来长期活跃的亚历山大学派之间联系的纽带。

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是形式主义的奠基者,其逻辑思想为日后将几何学整理在严密的逻辑体系之中开辟了道路,后来,他还成为亚历山大大帝的老师。

柏拉图非常重视数学,但片面强调数学在训练智力方面的作用,而忽视其实用价值。他主张通过几何的学习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因为几何能给人以强烈的直观印象,将抽象的逻辑规律体现在具体的图形之中。

这个学派培养出了不少数学家,如欧多克索斯就曾就学于柏拉图学园,他创立的比例论,是同时适用于可通约量及不可通约量的比例理论。

他是欧几里得的前驱,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数学史上的第一次危机。

急刹车引出来的故事

自从我给女儿讲了泰勒斯惩罚骡子的故事之后,女儿就一直缠着我讲后来的数学史上的故事。这一天,机会终于来了。

我每天早上送女儿上学,从西直门到人大附小开车要20分钟,早上6点50分出发,一般7点10分就能到达,女儿坚持要在这个时间之一给全班开教室的门,为此,宁可 前到校,这是因为她喜欢这份工作每天少睡将近半个小时。

汽车驶出小区不远就进入主路,并线,加速,突然,一辆大卡车呼啸着超过我,挤到我的前面,我顿时一身冷汗,脚不知什么时候已经踩在刹车踏板上了, 好一会儿, 女儿才吐出一句话来, “好玄, 简直就是一场危机”。

“危机。”我重复了一句,刚才受到的惊吓已经不在我心里了。

“你知道吗?”

“怎么——数学——也有危机——您是说数学也有危机?”女儿不解地问。

“嗯——数学——也经历过危机。”

“不会是数学也差点撞车吧……”听得出来,女儿的语气里有些嘲弄的味道。

“你说得不错,”我坚定了语气,“不过不是和别的车撞,而是自己和自己撞车。”不等女儿发问,我继续说道,“他们有一天突然发现自己苦心论证的数学理论被一个小小的问题推翻了。”我眼睛的余光撇了女儿一眼,她正用疑惑的眼神看着我。

“到底是怎么回事?”女儿禁不住我的沉默,开始发问了。

“数学史上一共经历过三次危机,古希腊人遇到了第一次,数学大厦差点就——砰——坍塌了。”

“爸爸给我讲——”女儿已经急不可待。

“说来话长——等你放学写完作业再讲——好吗。你看,离到学校没有多长时间了。”

“好吧——爸爸。”

我心中暗想,这下好了,今天晚上又有事可干了——

数学也有危机吗?答案是有,不仅有,而且有三次,这也还只是到目前为止。而第一次数学危机就和毕达哥拉斯学派有关。

如果,关于古希腊的数学只允许你记住三个人的名字,那么我只能说,毕达哥拉斯、欧几里得和阿基米德是孩子不应该忘记的。

在古希腊数学史上,毕达哥拉斯是第一个使用“数学”这个词的人,这个词儿我们今天还在用。

毕达哥拉斯和他的学派认为数是万物的本源;万物是受数支配的。他用数学比例来说明一切事物之间的关系。他将事物的本质归结为数的规律。他还把优美、和谐的音乐也归结为数,并发现了它的数学基础。他的这些思想在某种程度上和我们今天的数字化有些联系,比如电视也要数字化,还有更多。

爱奥尼亚学派成就辉煌,但是历经的时间不久,到了公元前6世纪末,由于波斯游牧民族的进攻,人们都向更西的方向逃难,这就把希腊文化带到了西边更远的地方。意大利和西西里岛由此获益,变成了学术的新中心,学术在意大利领土上有了惊人的发展,尤其是在数学方面,这在以前简直不可想像。

毕达哥拉斯在意大利南部一个叫克劳登的地方建立起了学派。毕达哥拉斯学派是一个没有给后人留下什么著作,但却给数学史留下最大影响的奇怪学派。没有人怀疑,这个学派的数学修养非常高。

“毕达哥拉斯学派把数学研究变成了一种自由教育的形式”,普罗克洛斯这样评价,“并且从头来检查它的原理。”

我们不知道后来晚将近3000年的布尔巴基学派是不是受了他们的影响,也想重整以前的数学系统。

古希腊数学受了古代东方数学多大的影响难以评价,并且,对于从一个到另一个传递的渠道,由于存在缺失的环节,至今还没有取得令人满意的解释。随着20世纪对巴比伦和埃及的原始记录的研究,较为可信的是:这种影响相当大。希腊著作家们本人就表示过对东方智慧的佩服,并且,每一个到埃及和巴比伦旅行过的人都能从中获益匪浅。

对希腊数学最早的了解,可以从普罗克拉斯的《欧德姆斯概要》里看到。这本书包括普罗克拉斯给欧几里得《原本》第一卷作的许多注释,可以看作是从原始时代到欧几里得的希腊几何学发展过程的简短概述。

普罗克拉斯虽然生活于公元5世纪,比希腊数学的开创要迟上近千年,但他参考了那个时候可以找到的若干史料和评论性著作。这些史料和著作除了由他和其他人保留下来并引用了其中的片断以外,现在都已丢失。看来,在这些丢失了的著作中,有一部相当完整的希腊几何学历史概略。 《欧德姆斯概要》一书之所以取这样的名称, 是因为它是以欧德姆斯写的这部较早的著作为基础的。

“由于毕达哥拉斯的追随者给他罩上了一层神话之雾”,休伊斯说,“我们对他的了解几乎谈不上什么肯定性。” 大致看来, 他是在公元前572年左右出生于爱琴海的萨摩斯岛。他大约比泰勒斯小50岁,住在离泰勒斯的故乡米利都城不远的地方,也许曾就学于这位长辈,那时候的学校远远不像现在这样稠密。他可能在埃及寄居过一个时期,并曾到各处旅行。

回家以后,他发现萨摩斯岛的乡亲们处于波斯统治者的暴政之下,他创办了著名的毕达哥拉斯学派来继续他们的对真理的探究,并且以其秘密结社来躲避统治者的迫害。但厄运并没有远离他们,据说,毕达哥拉斯逃到了梅塔庞通并死在那里, 也许是在75岁,也许是80岁的高龄时被杀的。该团体虽然形式上解散了,但实际还继续存在了至少200年之久。

算术、几何学、音乐、球面学一起,构成毕达哥拉斯研究计划的基本课程,称为四艺;再加上文法、逻辑和修辞学三学科,是中世纪受教育的人必修的七门课。因为毕达哥拉斯的讲授全是口头的,并且,该团体照例将所有发现都归功于其领导者,所以,现在很难确切地知道哪个发现是毕达哥拉斯本人的,哪个是该团体其他成员的。

毕达哥拉斯学派总是用数来解释一切,不仅仅认为万物都包含数,而且说万物本质就是数。他们以发现勾股定理——西方叫做毕达哥拉斯定理——闻名于世,又由此导致不可通约量的发现。

这个学派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将算术和几何紧密联系起来。他们找到用三个正整数表示直角三角形三边长的一种公式,又注意到从1起连续的奇数和必为平方数等等,这既是算术问题,又和几何有关,他们还发现五种正多面体。

伊奥尼亚学派和毕达哥拉斯学派有显著的不同。后者想通过数学去探索永恒的真理,并以此来诠释世界。

毕达哥拉斯学派对于自然现象中的某些数学关系,已经有了印象。他们已经知道,长度与4,3,2成比例的震动弦能够产生一个主音以及它的第五音和第八音,这也许算得上是用数字界定声音的最初记录。

结果,关于数的科学吸引了他们强烈的注意,而前人所发展起来的计算技术却反而不大被他们所关心了。他们首先把抽象的数字概念放到首要地位。

他们把数分成了奇数和偶数、素数和合数、完全数。他们在研究这些数的时候发现了许多相当复杂的定理,其中有许多后来被欧几里得收集到他的著作《几何原本》中,有些成了现代数学、比如群论的出发点。

毕达哥拉斯领导的学派,进一步地将数学理论从具体的事物中抽象出来,给予数学以特殊独立的地位。同时,他们也引发了第一次数学危机。

第一次危机发生在公元前580年至568年之间。当时人们对有理数的认识还很有限,对于无理数的概念更是一无所知。毕达哥拉斯学派所说的数,原来是指整数,他们不把分数看成一种数,而仅看作两个整数之比,他们错误地认为,宇宙间的一切现象都归结为整数或整数之比。

这时候该学派的一个成员希伯索斯发出了不同的声音,这给他带来了不可思议的结局,并由此引发了第一次数学危机。他对于勾股定理通过逻辑推理发现,边长为1的正方形的对角线长度既不是整数,也不是整数的比所能表示。

希伯索斯的发现被认为是“荒谬”和违反常识的事。它不仅严重地违背了毕达哥拉斯学派的信条,也冲击了当时希腊人的传统见解,使当时希腊数学家们深感不安。

相传希伯索斯因这一发现被投入海中淹死。人们不禁要问,由整数构筑的数学大厦难道要坍塌吗?

引起第一次数学危机的还有芝诺的四个悖论。

这些悖论由于被记录在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一书中而为后人所知。芝诺提出这些悖论是为了支持他老师巴门尼德关于“存在”不动、是“一” 的学说。

芝诺据说是一个自学成才的乡村孩子,是数学家帕门尼茨的朋友。他在与他的保护人一起访问雅典时,发明了四个简单的悖论,把一些自鸣得意的哲学家搞得不知所措。和泰勒斯一样,芝诺是一个不同寻常的人,有意思的地方是他所提出的这四个悖论竟然是后来许多数学分支的起点。

如果你想考验一下自己的智慧,那么你可以看看芝诺提出的这四个悖论:

“两分法”:

向着一个目的地运动的物体,首先必须经过路程的中点;然而要经过这点,又必须先经过路程的四分之一点;要过四分之一点又必须首先通过八分之一点等等,如此类推,以至无穷。结论是:无穷是不可穷尽的过程,运动永远不可能继续。

“阿基里斯追不上乌龟”:

这个论点同两分法悖论一样,所不同的是不必把所需通过阿基里斯是《荷马史诗》中的善跑英雄。奔跑中的阿基里斯永远也无法超过在他前面慢慢爬行的乌龟。因为他必须首先到达乌龟的出发点,而当他到达那一点时,乌龟又向前爬了。因而乌龟必定总是跑在前头的路程一再平分。

“飞矢不动”:

飞着的箭在任何瞬间都是既非静止又非运动的。如果瞬间是不可分的,箭就不可能运动,因为如果它动了,瞬间就立即是可以分的了所以飞出的箭不能处于运动状态。但是时间是由瞬间组成的,如果箭在任何瞬间都是不动的,则箭总是保持静止。

“街道上的游行队伍”:

A、B两支队伍以等速向相反方向运动。从静止的C看来, 比如说,A、B都在1小时内移动了2公里;可是,从A队伍看来,则B队伍在1小时内就移动了4公里。由于B保持等速移动,所以移动2公里的时间应该是移动4公里时间的一半。因而一半的时间等于两倍的时间。

芝诺关于运动的“四个悖论”所得出的结论明显地与人们的直觉相矛盾,但在当时却被认为是难以驳倒的。其实,它们之间看起来似乎是各不相关的,但它们总的思想却极其深刻地揭露了运动的矛盾本质。面对芝诺悖论,当时的科学理论包括数学理论似乎都陷入了不可解决的矛盾困境。

当时,人们对时间和空间有两种对立的看法:一是空间和时间是无限可分的; 二是空间和时间是由不可分的小段组成的 (像放电影那样) 。按照第一种看法,运动是连续的;按照第二种看法,运动将是一连串的小跳动。芝诺悖论就正是针对上述两种看法提出来的。

从思想史上看,芝诺悖论虽然提出了如何理解有限与无限、间断与连续、时间与空间、运动与静止等问题,但并未解决这些问题。当然,芝诺视运动为矛盾而加以否定时,客观上却正好揭示了运动的矛盾本质。

亚里士多德在经验范围内曾逐一反驳了芝诺的四个论证,认为它们完全是错误的。但是,他并没有从概念上揭示运动的矛盾本质。相反,芝诺通过概念的论证,发现了运动的矛盾本质,这样,他的思想反而显得更深刻一些。因此,黑格尔称赞他为概念辩证法的创始人。

最后,这场危机通过在几何学中引进不可通约量概念而得到解决。两个几何线段,如果存在一个第三线段能同时量尽它们,就称这两个线段是可通约的,否则称为不可通约的。正方形的一边与对角线,就不存在能同时量尽它们的第三线段,因此它们是不可通约的。很显然,只要承认不可通约量的存在,使几何量不再受整数的限制,所谓的数学危机也就得以解决了。

实际上,希帕索斯悖论和芝诺悖论既直接引发了“第一次数学危机”,同时也刺激了数学和逻辑学的发展。第一次数学危机后出版了两本经典著作:一是关于数学的第一本经典著作——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二是关于逻辑学问题的第一本经典著作——亚里士多德的《工具论》。这两本经典著作标志着公理几何学和逻辑学呱呱坠地了。

给孩子讲述这个“危机”故事对于培养孩子正确地对待危机很有好处,危机与机会有着最为紧密的关系。孩子从小培养正确对待危机的态度不仅可以减轻孩子长大以后因为挫折带来的压力,而且也是孩子取得成就的最为直接的方法, “危机” 是成果的 “富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