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搜索

班上来人听课,老师希望孩子们表现得好一点儿,孩子们能感觉到老师的心思。为了配合老师,吕辞算题写答案长达一个小时,老师知道孩子这样做完全是为了老师。孩子的顺从几乎是无限的,为你拿东西会把手拿得麻木,跟你走路脚都起了泡,他们是在爱中决定顺从,在意志中执行顺从。

我们谈论到儿童品格时,都要谈论到两点,一是顺从,二是意志。对于成人,我们讲的是对真理与事物本质的客观顺从,是坚持与探索真理的主管的意志。当然,人们对真理的认识差异很大。我在这里讲的都是正面的、肯定意义上的。

很多家长都知道,幼儿院的孩子怕换老师,孩子怕,家长怕,园长也怕。怕什么呢?怕孩子不适应。我们幼儿院小天使班的主班老师、孩子们喜爱的宋老师忽然间调到北京了,这个班情绪一点波动都没有。

一位朋友对我儿子说:你从宇宙飞船出来就会掉到宇宙里去!”我儿子想了想说:我们现在就在宇宙里!”成人的概念错得太多了。儿童用自己的眼睛看到一个客观的世界,这不只来自谁的教育,这来自他的内心,来自他对生活的观察和体验。

我先讲“美与环境”。对我们来说,环境首先是一种感觉,我们希望它简洁、明快、协调。在蒙特梭利教育中,教室的真个环境的不知有一个颜色的规定。白色、粉色、米色,这三种颜色选择哪一种都行,选一种颜色作为教室的基本色调。

家具的样式和尺寸必须是符合儿童的,所以也有规定。老师们要做的,是在这个基础上美化环境。“美”我就不讲了,因为他没有办法讲,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审美观念。就像你的家跟他的家不一样,我的风格与他人的风格不相同。所以每一个人是依据个人的审美来布置教室的。有的老师把家里的花搬了来,把家里的包啊、书啊……搬了来,都弄得很好,很雅致。但是要记住,儿童的审美高于成人。所以不要主观地认为劣质的和可笑的卡通会对儿童有帮助,那是成人的感觉和认识。当老师们用世界名画来装饰时,我们发现一个孩子站在那儿专注地观赏着,老师留意了一下,这个孩子看了14分钟。所以,我们布置房间时应以最高的审美为出发点,而不是所谓的“童心”。

时间,对于生命头六年的儿童来说如黄金般贵重。很多孩子在这段时间内背会了几十首甚至几百首诗词。家长以为这是在开发智力。诗词表达的情境属于成人的世界,孩子不可能理解,知道这一点的人谁会逼孩子去背什么诗呢?

对儿童来说,掌握知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掌握知识的方法。生命的成长史大自然赋予我们的本能,没有人能遏制得了。在生命成长的过程中我们随时随地都在接受知识,假如你有这种成长的经验,或者说这种经验因为不断重复而变成了能力的话,对这些知识,你会发现他的内在规律,会很快的掌握它;如果知识被动地靠外力驱使去接受传授给你的知识,恐怕你是只是死记硬背记住一些专用语词和简单技巧,而不是发现他的内在规律和思想。因为被动意味着被迫,被迫就意味着你放弃了想做的事,而去做了你不想做的事。假如人的时间只有100分钟,你就必须做出选择。你永远不可能同时拥有两个100分钟,这一点对成人可能不重要,但对生命头6年的儿童就同黄金一般贵重。

外公给外孙买了一辆漂亮的小汽车。外孙想拆掉小汽车,探索车为什么会走,但家人觉得拆了可惜,就把车藏到大衣柜上。几年后孩子长大了,家人拿出了车,但孩子早已不想玩了。家人剥夺的不是车,而是孩子认识世界的机会。

如果说家长对孩子的爱不够,很多家长都会提出抗议并自我辩护说:“没有这回事,我很爱我的孩子,我为我的孩子牺牲了许多精力,许多许多时间,我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蒙特梭利说:“每个家长都会这么抗议和自我辩护。为什么人么都自称爱孩子,而孩子却在无爱中长大了?为什么生命没有得到正常的发展?”她说,这种相互的对立,一个是一时的,一个是潜意识的。“我们都对犯了有意识地错误感到悲痛,但却对无意的错误没有知觉……”

父母都会说:“我很爱我的孩子,我牺牲了很多。”这是在意识之内的。在我们蒙特梭利幼儿院就发现有这样的孩子,下楼梯看都不看,直直往下走,这种孩子就是在父母或者老人的过分呵护中长起来的,他自己没有办法衡量自己的能力。这种所谓的爱,把儿童辨别能力、自卫能力和自立能力给剥夺了。这种照顾实际上是成人对自我的心理和观念的一种照顾。

有了自由,孩子们就会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因为有兴趣,他就会反复做,就变得专注;在长久的专注中,他逐渐感知并把握了事物的规律;把握了事物的规律,他就愿意遵守它,就有了自我控制力。什么样的纪律能超过这种纪律呢?

给孩子以充分的自由——充分发展潜力的自由,给孩子充分认识的自由。有这种自由,他才能够最大限度地摸清事物的规律,才能够去认识、认知。那么是不是这种自由就是绝对的呢?是不是还应该有个约束?比如说还应该有个纪律呢?这是我们从事这个教育后,所有的人都要讯问的问题。蒙特梭利方法中的“纪律”跟我们平常意义上的纪律不一样,也像自由这个概念一样,含义很深很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