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搜索

有一个成语叫“拾级而上”,意思是沿着台阶,一级一级往上走。语本《礼记·曲礼》:“拾级聚足,连步以上。”其中的“拾”,各种工具书的解释完全一致,文一点的为“蹑足登阶”,白一点的为“放轻脚步登上”,两种释义中都有一个“登”,即从低处往高处走。因此,用了“拾级”,就只能说“上”,不能说“下”了。

可是,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制义务教育课本《语文》(试用本)四年级第一学期第20课《我躺在波浪上读书》中,却出现如下的句子:“我们跳下车,走进一个海滨浴场,站在高高的水泥平台上放眼望去,只见辽阔的海面上细波如鳞,那灰色的海水远接苍茫的天际。……我们拾级而下,也来到岸边。”显然,句中“拾级而下”的说法是讲不通的。

“拾级而下”宜改为“沿着台阶走下去”。

*********

《现代汉语词典》“拾级”条解释如下:“【拾级】shèjì〈书〉逐步登阶:我们~而上,登上了顶峰。”该词条没有涉及从高处往下走能不能用“拾级”:既没有说“拾级而下”是错误的,也没有说“而上”、“而下”均可和“拾级”相配。这样地处理也许是预留了一些空间吧?

拾级,汉代大学者郑玄解释为:“前足蹑一等,后足与之并。”一足登阶,另一足与之相并,就叫“拾级”。一般来说,似乎只有往上走才能用上“拾级”。但是,确乎有“拾级而下”的例子。钱基博先生(钱钟书先生的父亲)《邓尉山探梅记》有这样的一段文字:

博考园故钱氏物也,旧主人曰照,字端溪,胜清嘉道时人,工诗,隐居不仕,有高致,士大夫尤重之。既殁,子孙不振,园为阎姓有矣。阎富绅也,颇为当地所引重,或亦称曰阎园,然而士大夫间,仍以端园目之,不忍没旧主人草莱之功也。不亦足以证千乘万骑之隆赫,无以愈于蕨薇之高风哉,相与太息。眺览久之,乃拾级下。……(转引自黄恽所著《古香异色》第152页)

不承认“拾级而下”这种说法,有点像不承认“冉冉而下”,不承认“遇人不淑”可用于男性娶到坏女人等等一样,但是,语言是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而演变的,在约定俗成原则的引导下,承认“拾级而下”等等说法的合理性,会不会是迟早的事了?且容我们拭目以待吧。

《中国电视报》2008年第37期刊有《戴笠之死》一文,其中说:“蒋介石对戴笠十分重用,戴笠对蒋介石言听计从。但蒋介石很快发现戴笠的军统特务们人数已达到数十万之众,担心养虎成患,所以对戴笠始终心存防范。”

“言听计从”又作“言听计用”,或“言听计行”,形容说的话、出的主意都被采纳,表示某人非常受到信任。《三国演义》第十六回写张绣遣谋士贾诩到曹操那里议降,曹操见贾诩对答如流,便要留他在自己手下效力,贾诩说:“今从张绣,言听计从,不忍弃之。”意思是张绣对我说的话、献的计谋都听从,非常信任,我不忍心背弃他。丁玲《向警予同志留给我的影响》中也有这样一句话:“这时我母亲已把这位最小的阿姨看作一位完全的先知先觉,对她言听计从。”句中的意思是:“这位最小的阿姨”说的话出的主意,“母亲”都听从。

戴笠是蒋介石的部下,如果说他对蒋介石“言听计从”,就成了蒋介石说的话和出的主意戴笠都能采用。哪有主子给奴才出谋划策的道理?应该说蒋介石对戴笠“言听计从”才合理。也就是说,“言听计从”一般是上司对下属的信任。

“狙击”和“阻击”混淆,由来已久,去年尤甚。为了应对美国次级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各国政府纷纷出手救市,不少报刊说成是“狙击百年一遇的金融风暴”;长三角海域进入赤潮高发期,当地政府打响了抵御赤潮的战役,报刊上又出现了这一类标题——“长三角狙击赤潮”。这里的“狙击”,均应改用“阻击”。

“狙击”和“阻击”本为军事术语,现已广泛使用于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比喻各个领域的对抗性活动,但其方式、目标都不相同。

“狙击”,就是埋伏起来,伺机袭击敌人。“狙”读作jū,古书上认为是一种猴子。《庄子》中有一则有名的寓言——“狙公赋芋”,说的便是“狙”的故事。猴子的特性是灵巧,善于偷袭,由此“狙”字便引申为“狡诈”“窥伺”等义。人们把埋伏起来伺机突然袭击对手,称作“狙击”。军事上把藏于暗处的伏击者称作“狙击手”,担任狙击手任务的士兵,都是经过特殊训练,掌握精确射击、伪装和侦察技能的射手。历史上最著名的一次“狙击”,恐怕当数秦末的著名谋士张良在博浪沙刺杀秦始皇的壮举了。

“阻击”的“阻”,则是阻止、阻挡的意思。“阻击”就是以防御手段阻止对方的行动,是公开的对抗和较量,目的是阻敌前进、断敌退路,或掩护主力部队的行动。比如电影《集结号》中,连长谷子地的任务,就是率领队伍打阻击战,以掩护大部队顺利撤退。

简单地说,凡是出其不意的主动袭击,就是“狙击”;凡是公开的被动抵抗,就是“阻击”。该用“阻击”的地方,千万别再“狙击”。

2008年12月26日《解放日报》第9版,刊载了一篇“经济走笔”,议论的是一条利好新闻: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分别与工商银行上海市分行、上海银行签订合作协议,推出总金额达100亿元人民币的企业并购贷款额度。作者说:“这意味着引人关注的并购贷款进入了实质操作层面,对广大的企业来说是个好消息。”令人不解的是,文章的标题却是“并购贷款出笼正其时”。标题与正文表达的感情色彩显然是矛盾的。

“出笼”是一个贬义词,通常比喻囤积居奇的货物大量出售,通货膨胀时钞票大量发行;也比喻坏的作品发表或伪劣商品上市等。既然并购贷款在作者看来是一条好政策,“让企业有可能从银行融得资金用以收购,对它们把握逢低收购的机会极为有利”,那么,标题中的“出笼”就应该换掉。可以改为比较中性的动词“出台”。

2009年5月31日,《人民日报》第1版《今日谈》专栏刊文,对一些地方总结经验时“开口闭口都是‘领导重视”’提出批评:“把功劳都冠在领导名下,却有些不妥。”笔者要指出的是,“冠在领导名下”是说不通的。

冠(guàn),是动词,指把帽子戴上。冠名,在某种事物的名称前加上某个名号。比如一些运动队或体育比赛常“冠上赞助企业之名”。而“名下”,意为某人名义之下,指属于某人或跟某人有关。例如:此事绝不能记在我的名下。

显然,“冠”与“名下”,一在“上”,一在“下”,是连不到一起、扯不到一块的。“冠在领导名下”或可改为“归(记)在领导名下”,或可改为“算在领导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