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搜索

草根号上看到的,话糙理不糙:

男人和女人准备结婚, 男人有15万,女人有10万。 

男人在婚前用15万付了首付,女的用10万装修、买家电。

 婚后,男的每月工资3000元还贷,剩余1000元。 

女的每月工资3000元,养家。 

3年以后,女的怀孕了,孩子出来了,男的升职了,工资7000元。

 这时小孩要人照顾,请保姆每月要2000元,男的女的商量后决定女的辞职,专心照顾宝宝,女的做起了全职太太。

10年以后,男的事业有成,意气风发; 女的每天围着小孩、老公、家庭转,黄脸婆一个。 

这时,男的觉得老婆带不出去,外面的诱惑太大,终于有了小三。 

老婆知道后,吵过、闹过, 最后伤心了,男人女人准备离婚。

 婚姻法新的解释,房子是男的婚前买的,女人没份,女的不服,说,我们一起还贷的。

律师问,你有共同还贷的证据吗?女的说:没有,每月都是直接在男的工资卡里扣的。 

女的说:小孩是我生的,我一手带大的,小孩归我。 

律师说:小孩跟谁是以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为依据,你没有工作,没有收入,没有房子,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法院会判给男的。 

这时,女的没房,没工作,没钱,没孩子。

 女人绝望了,她的世界崩塌了! 

而男的开始了他的新生活。

太顾家,一切为家着想,是很多女人的通病!

然并卵,病死的是自己。

1

一内科医师跟我8了个她们科室的糗事儿。领导欲提拔某女医师荣升主治,私下口头要求:三年内不生娃,某女诺。升职后工资大涨。

不足一个月,她怀了二胎。按照妇保法规,医院当然不能对她咋样。但是,领导硬是另找了个理由把她拉了下来,放狠话:你可以去劳动仲裁,但是以后怎么继续混自己掂量。

某女虽没告,但心态就一直没调整过来,工作态度差了。领导也不是吃素的,直接隔三差五给她小鞋穿,例如钦点值夜班啥的。后来此女主动离职了,又患了抑郁症,一直吃抗抑郁。

有人会说:职场对女性容忍度太低了。

不对。应该是:职场对贡献度低的人容忍度太低了。而女人容易贡献度低:因为天性就想贡献家庭,公司那边随便脑进水犯个贱,结果只有一个——出局。

兼顾职场不容易啊,如果结婚生子还天天加班,总有人背后说你不顾家野心大,如果老公是个直男癌,直接就是家庭矛盾爆发,最坏离婚收场。

2

职场那么unfreindly,加上新婚伊始你侬我侬,加上这些年都在经济高增长期——大牛市,加上35岁前老公也在职场上升阶段现金流杠杠。。。形势一片大好。

于是老公男子气概爆表地说:别上班了,我养你!

这是一个男人一生中能说出口的,最man,最感人的一句话。

感动归感动,随着新婚姻法出台,这句话将直接推无数顾家病病患进火坑。原因嘛,废话,因为生娃后女性必然得牺牲职业、倒贴家庭,阻断自我成长。

于是,这类新闻多了起来:老公事业腾达后小三上位,转移资产,妻子净身出户。

附送资产转移基础篇大礼包:

1、离婚前,将存款以现金方式取出转移。

2、公司股权,找人签订代持股协议。

3、人寿险更改受益人。

4、虚构债务,找人签订虚假的借款合同,让对方一起偿还虚构的债务。

当然上述是遇渣男+离婚的状况,不离也有人苦巴巴。

一女友嫁给一个婚前就继承财产5KW,年收入百万的大律师,生娃后她放弃职业,但律师老公每月只给几K家用,还需包括养娃等一切开支。女友很郁闷,不离婚嘛觉得像免费提供X关系的廉价保姆;离婚嘛,签过协议,婚前婚后财产都是分开的,拿不到好处;感情上嘛,说爱不是不爱也不是;心理上嘛,反正人格就是对等不起来。。。一直纠结,很像股票套牢。

所以婚内也非高枕无忧。

能找到“宇宙好老公”的当然另当别论。遇人淑不淑是另一个故事,这里不说了。

3

当然这个问题并非中国才有,和昨天的问题《中年失业的家庭财务危机?自己挖得一手好坑!》一样承上启下,接过了欧美人手中的火把。

德国《明镜》一月刊进行了一个关于女性财政危机问题的大幅报导。

触目惊心的一个调研数据:“生育”这一行为,直接导致德国女性损失一生64%的收入。因为德国妈妈中全职上班的只有30%,收入极少。

娃真TM是奢侈品!

离婚后,丈夫只需要支付赡养费到娃18岁,然后妻子面临的直接就是财务崩溃。德国离婚率一直在51%-54%左右徘徊,于是爆发了大面积女性财政崩溃。

我国一线城市离婚率也在逼近40%大关。机制完善成熟的现代社会,45-50%左右比较正常。

目前遭殃的这批德国女性刚好45-60岁。按照中国和德国的发展延时,刚好对应我们这些25-40岁——第一批集体下海,放开胆儿,做起全职太太的人。

骂渣男没用。所有社会性问题的根源,永远是社会结构性变化和政策导向。

但放眼德国的邻国法国。

例如女战神贞德:

例如时尚始祖可可香奈儿:

又如女权先锋西蒙德波娃:

法国自古出产战力爆灯小主。

和德国国情相近,法国却没有出现大面积上述问题。原因有两个:

政策上:法国政府每年国民总收入1.2%拿出来投资托儿设施(德国仅0.5%),半数婴儿最晚2岁进入托儿机构(le Crèche),3岁后进入直到16:30都免费开放的"école maternelle",这就解放了法国女性。减税方面这里略过。

文化上,法妞自古多彪悍,从不会觉得快快重回职场是对娃的亏欠(德国妞矫情,总想陪娃一辈子)一卸货立马上班是正常,育儿手段也特简单高效。

所以,法国妈妈67%在全职上班(德国30%),法国极少有女性经济危机问题。经济的独立,又直接造成了法国女人的任性、洒脱。

法国妞告诉我们,别学德国妞矫情BB,

打死都不脱离职场

永不放弃自我成长

是确保自己永无后顾之忧,立于不败之地的第一良方。

4

但人家法国有政策有补贴,还有baby-friendly的infrastructure啊,咱没有啊;法国妞是战神转世,咱不是啊!

于是讨论方法二:婚内自我保护

婚内自我保护的重点是防范于未然的心态。不寄望于“我老公人很好,不会的”,不寄望于“我老公很爱我,不会的”。

和买保险一样那些,说“我才不会得那病,买保险多不吉利!”的傻蛋后来都挂了。

《老公创业7年净身出户》里那老公也是这种:防范、自保、法律意识为0的瓜娃子。说他看错人,不如说他思维还没进入现代社会。回村去吧,那里安全!

操作上有三大点:

第一点、妻子必须对财政状况有大局掌控

这一点我以前说了很多次了:也许你的财商不足以掌握财政大权,但你一定要对家里资产、负债、现金的金额和流向有定期的,大局上的了解。昨天文章讲了,略。

如果你对理财有兴趣(有点天分更好),可以通过实战,像老公展示你的天赋和能力(看见资产增长)。只要老公觉得钱托付于你安心,你取得财政实权就指日可待。

第二点,做书面约定

和律师斗是没好结果的,前面嫁给大律师那个故事中,我们看到了“婚前协议”的威力。

所以,在婚姻最甜蜜期(或他最依赖你的阶段),如果你坦诚,可以坦白你的忧虑和潜在的不利情况;婉转点,可以说希望有一纸写下双方责任义务,对双方都是个约束。老公为了让你安心肯定可以接受。

老公签嘛么么哒

然后就可以书面列出婚内可能发生的各种危机和采取措施,典型的就是“婚内出轨净身出户协议”。《中国妇女报》的报道,“婚内出轨”居2016年离婚原因的首位,占比高达53.3%;而在离婚财产分割问题上,有83.58%的人在离婚时要求对方净身出户。

附2010年国家司法考试卷三第一题

下列哪一情形下,乙的请求依法应得到支持?

A.甲应允乙同看演出,但迟到半小时。乙要求甲赔偿损失。

B.甲听说某公司股票可能大涨,便告诉乙,乙信以为真大量购进,事后该支股票大跌。乙要求甲赔偿损失

C.甲与其妻乙约定,如因甲出轨导致离婚,甲应补偿乙50万元,后二人果然因此离婚。乙要求甲依约赔偿

D.甲对乙承诺,如乙比赛夺冠,乙出国旅游时甲将陪同,后乙果然夺冠,甲失约。乙要求甲承担赔偿责任

正确答案:C

书面协议最重要的作用可不是“离婚”,而是早早对婚姻双方起警示、约束作用:不要作死!成本很高!

已经有婚前协议的我敬你是条汉子!

第三点、增加法律知识

婚姻法是个基本框架,在细节上对女性的保护是远远不够的。相当于“基础协议”,书面约定,则相当于“补充协议”,所以,基础协议首先要了解,不然咋知道哪儿是坑啊?

另外,法律这玩意,书面一套,执行一套,需有人解读。例如,《婚姻法》第47条,即净身出户条例:“离婚时,一方隐藏、转移、变卖、毁损夫妻共同财产,或伪造债务。。。可以少分或不分。”颁布15年以来,人民法院极少判令过错方净身出户。又例如丈夫出轨怎样才算有效取证?要留下什么凭条才能证明自己出资?这些都需要内行人信息。

我口头禅是:人一定要有三个好朋友:医生、律师、教育者,解决生活80%烦恼。如果没有“中产人生三友”,而自己又处于一个有潜在风险的位置,花钱找个口碑好的律师做个基本咨询会让你心安。

第四点、建设夫妻信任

曾经有个离婚律师朋友跟我叹息说,“有时候不知道自己知道那么多,是好事还是坏事,有时看着妻子,会越看越生疏”。我想,可能就像刘邦经历鸿门宴后,看谁都像在笑里藏刀一样吧。

这位律师的说法是:自保防范措施做了就行,不要太沉迷,不然反而是坏事。主要的精力要放在自我建设和建立夫妻信任(确认老公人品没问题的基础上)上。

我觉得也所言极是。

从幼、小开始择校的家长,肯定是重视教育的,所以这批娃大部队可以“开个好头”,但教育本身是一种投资,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没有任何条件可以保证娃能成为学霸,但是一些因素,却能大大地提升娃成为学霸的概率,而这些因素在所有的家庭中基本都是相通的。

今天想通过一个教育资源及其匮乏的小县城学渣逆袭的故事,和大家分享,这些共性是什么。

作者:xiaohanyu,DrBing修改

来源:https://www.douban.com/note/606247970/

1

我有个亲弟弟,小八岁。

五年前他面临中考,我已经本科毕业。

那时他的成绩在我家县城的中学,大概是 400/600名 左右。县城的教育水准?这么说吧,我之后,县城就再没有一个学生能够考入清北 ,Top 5 的学校也没有。一本线以上大概在 200-300 人之间。

那时离中考还有 4 个月。按照那时他的成绩排名,他大概连我县的高中都考不进去吧(当然,加钱是可以上的)。直到有一天他和我电话说:

“哥,我想好好学习了”。

于是我二话没说,回老家专门辅导他的中考。白天我在家里学习 C++/Qt,晚上和学校沟通好,让弟弟回家来自习,我自己教他。

教什么呢?欧姆定律,元素周期表,化学反应入门,英文发音入门,平面几何入门。这些初一初二的他都没学好。

2

我们就读过的初中,在我久远的记忆里,每次晚上回家时,差不多隔上三五天就会看到在马路上打群架的,至于那些少不更事,动刀打架伤人坐监的屁大孩子,每年都有。

我细致耐心地教了他一个月,除了一些硬性的基础知识,还给他滔滔不绝地讲了很多大学生活见闻,以及离家在外这几年求学见过听过的各路大神学霸的传奇故事。之所以讲这些边角料,是想在他的心中投进一点对未来生活的畅想和希望。

正如《肖申克的救赎》里所说的,“Hope is a good thing, maybe the best of things. And no good thing ever dies.”

接下来的几个月,他的成绩以每个月 100 名的成绩往上走。在中考前我跟他承诺,如若中考成绩达到一定的水准,我会尽我最大的努力帮他联系到他所能去的最好的中学。

最后在中考时考了县城 110 名。我帮忙联系了隔壁县城的一所中学,这所中学曾出过两个省状元。同时,我又说服了家里交了约 3 万元择校费。

这个起步还是高了些,高中第一次统考,考了1500 名的成绩。接下来当然是迷茫啊~!何况他还算不上学霸,只是个刚起步的追赶者而已。

3

好在我经历过这种迷茫、困窘。于是我又给他打了好多电话,在北京的书店买了好多书,一点一点地教他怎么样重拾信心,怎么调整学习方法,怎样针对不同学科结合自己的天赋制定不同的学习策略,怎样摆平心态,等等等等。

这个过程持续了整整三年。而他的成绩也从校内 1000 名,到轻轻松松 100 名以内,再到保持在校内前 30 。而这个成绩,已经可以去有些知名度的 985 了。

于是在高考前半年,我又给他承诺,如果平时的成绩能够保持下去,我争取帮他申请到香港读书。于是我开始准备申请材料,花了一周的时间,全权代理完成了香港学校的申请。

 高考后,出成绩。全校排名第 9,如果放到我们小县城,第 2。我那几天大概是高兴地有些忘乎所以了。

4

7 月初,弟弟被香港理工大学工程物理系录取了。

我忽然觉得我似乎是自己完成了人生中的一件大事,这种兴奋甚至比我自己当初拿到大学的保送资格还要来得更兴奋一些——改变自己是很难的,但更难的是成就他人。

所以你能想象吗?一个学生,在四年前连初中物理的欧姆定律都还没有学明白的小县城学渣,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加上过来人(就是我啦)的指导,加上家里合适的经济条件的支持,现在已经可以去中国最好的物理系去交换学习了。

他以后会去干什么?我不知道。我唯一知道的是,他以后不会像他的同龄人那样,在小县城里早早的娶妻生子,做个小买卖,每天打打游戏搓搓麻将,喝喝小酒,在家里吵吵闹闹。

无可避免的,他将离孕育他成长的小县城越来越远。家乡对于他来说,必定会越来越成为一个尴尬而又绕不过去的出身存在。

5

以上所述故事,浓缩成一句话,就是:一个人所能达到的高度是由四个方面决定的:家境、天赋、机遇和个人努力,四者缺一不可。

家境是个人发展的起步,是出发点,是个人成就的下限;

个人努力是发动机;

天赋代表着发动机的好坏,是加速度;

机遇不同就是高速路、柏油路、山路和山中小路的区别。

以此为底,衍生:

“一个人的命运啊,当然要靠自我奋斗,但是也要考虑到历史的行程。”

总结  

作者的归纳固然好,但我这里重新归纳一次:

1. “哥,我想好好学习了”。

学渣弟弟忽然具备了主观能动性。也就是说“懂事了”,知道为自己的人生负责了。“心智开启”是1,其他所有的是后面的0,不然全部都是0。

2. 除了一些硬性的基础知识,还给他滔滔不绝地讲了很多大学生活见闻。。。在他的心中投进一点对未来生活的畅想和希望。

让娃对自己的未来充满憧憬,视野提升,具备更高层次的格局,起到的整体提升作用比纯技术的刷题提升内功。

3.一点一点地教他怎么样重拾信心,怎么调整学习方法,怎样针对不同学科结合自己的天赋制定不同的学习策略,怎样摆平心态

这一块是技术层面的:学习方法、策略属于“硬技术”是可以交给老师,辅导机构的;教娃调整心态,重拾信心则是需要真正的教育者、知心人才能做到。

4. 我又说服了家里交了约 3 万元择校费。。。如果成绩能保持,我将争取帮他申请到香港读书

这层则是以实际行动和激励为娃提供实际的支援,如择校,留学等,之前文章也说过,这必须是基于娃自己愿意努力的条件上,不然仅仅是家长的一厢情愿。

这就是在道法器术四个层面上,能最大程度保证一个娃成为学霸的关键因素。

实操上,家长至少能做的两点是:

引导娃大量阅读,尽早开启心智

和娃做到无缝沟通,让你成为那个能点亮他心灵的人

孩子想买一个电话手表。

妈妈觉得可以,可是爸爸不同意。

这样的情况是不是挺常见的?

买吧,爸爸会不满。不买,又不舍得让孩子失望。

无论如何选择,仿佛都是两难境地。

刚好这位妈妈刚刚在树妈的亲子营学习了P.E.T.中的“第三法”,就生涩的用出来,没想到,真的避免了以往“家长赢,孩子输,孩子不开心”,

或者“孩子赢,家长输,家长不满意”的结局,让所有人都“赢”了。

小主角:8岁女孩 甜甜

以下是这位妈妈的记录原文,其中绿色字体为树妈标注的说明。

第三法步骤 1:

确定需求

今天女儿和我说生日的时候想买个电话手表,她已经和我说了好几次,我是同意的,可爸爸不同意,于是我说我们今天开个会吧。

女儿先说买的理由:

1,可以看时间,

2,可以打电话,

3,可以玩。

(这些功能,满足了孩子的什么“需求”呢?其实可以再多倾听了解一些,比如:因为中午午休,想保证上课时间,所以要准确知道时间吗?

因为要联系来接孩子的父母,所以需要打电话吗?等等,需求更清晰,有助于满足孩子的需求,也有助于父母更了解孩子。)

我说买的理由:

在承受范围之内,电话手表可以定位,保证安全。

(能随时了解孩子的位置,妈妈更“放心”,这是妈妈自己的需求。)

爸爸说不买的理由:

1,频繁打电话会干扰大人的工作,

(正话正说,所以爸爸的需求是“工作的时候能够保持专注”)

2,电话有辐射。

(保护孩子的身体健康)

(其实还有别的原因,爸爸这会没说,接着往后看)

我对女儿说:“哦,原来爸爸不想买是因为这个,那我们来解决一下吧!”

第三法步骤2:

头脑风暴,寻找能满足双方的解决方案

女儿说:

“我每天只给爸爸或妈妈打一个电话,在家里的时候不戴电话手表。”

我对爸爸说,怎么样,是不是满足你的要求了呀?

(妈妈有点着急了,爸爸还没给出他的解决方案呢,所以爸爸会有情绪。而且妈妈显然跟孩子站在一头了。)

这时爸爸突然说:“你以为我担心这个吗?”

转头又对孩子说,“你妈妈怎么怎么样,做事从来不经过大脑。”

当时我一听这话都快气炸了,怎么能当着孩子的面这么说我啊!真想和他吵一架。

可是不能这样做啊。

于是,我倾听了一下自己,我对自己说:“听到老公这样说我,我觉的好没面子啊,太伤我心了,我抱抱自己。”

(妈妈没有被爸爸的怒火点燃,能够及时停下来,倾听自己的情绪,真的太不容易了。也就是这时候的一个暂停,一个觉察,一个给自己的倾听,使得妈妈的情绪得以流淌,得以“看见”——哪怕只是被自己“看见”,哪怕没有语言的倾诉,没有行动的“抱抱”自己,也都是一个非常好的让情绪释放的方式。

妈妈先关照到自己的行为,最终浇灭了一场一触即发的家庭大战。很想抱抱这时候的妈妈。)

虽然老公还在喋喋不休的说,但我好像没那么伤心了,我想老公没学过pet,但我知道老公对我是有累积的情绪在里面,我可以好好倾听他。

(妈妈先“处理”了自己的情绪后,情绪温度下降了,所以可以同理老公,倾听他了)

老公指责完了我,又指责孩子,说孩子的欲望太多,如果今天买了手表过两天不知又要买什么,买了又不玩,所以今天无论如何也不买。

(显然,老公刚才没表达的“需求”还有:希望孩子能够珍惜东西,合理计划买玩具的钱。

“无论如何”也不买,说的多坚定啊!)

孩子听到爸爸说不买,很急很急,对我说:

“我就是要买!如果不买,我就不睡觉!”

(“我就是要买!”也很坚定啊!也正是因为爸爸“无论如何也不买”的态度,激发了孩子“无论如何都想要”的决心。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于是我抱着孩子,挨着老公坐。

(面对两个“无论如何的坚定”,妈妈一点也没有慌乱,知道只是两方的情绪问题,所以继续倾听。)

我对他说:

“我今天没有和你商量就同意孩子,你感到我不尊重你,你对我以前买东西的事情有积累的情绪,我知道。还有你觉得孩子欲望太多,担心以后越来越不受控制。”

(妈妈最了解爸爸,其实还有另外一个没有说出口的需求,而这个,可能是爸爸不答应孩子买玩具最重要的原因:希望得到尊重。)

老公嘴上说不是,但是明显他没那么激烈了。

(当需求得到表达——哪怕是被别人表达,被对方看到,这本身就是一种尊重,所以情绪就下降了。)

我又对孩子说:

“你本来是抱着能买的希望来的,可是现在没有实现,你很失望,很难过,妈妈知道。不过爸爸不同意,我们也要尊重爸爸。我们先去洗脸吧。”

(既倾听了孩子,表达了理解。又表达了对爸爸的尊重。两方都做了倾听,但是又没有把自己“搅进去”,无法脱身。真是到位。赞一个!)

于是女儿就跟着我去洗脸。

我在帮她洗的时候,突然想到:为什么我一再帮女儿去争取呢?

为什么爸爸不同意我会这么难过呢?

其实这里面更多的是我内在的小孩想要得到肯定,想要被看见,所以我才会这么努力的去说服爸爸。

想到这里,对于爸爸的决定我没那么难过了。

(面对孩子的失望,妈妈也有失望。于是又停下来做自我觉察,倾听自己想要孩子成功得到电话手表的原因。其实是妈妈在寻找“孩子想买电话手表”这件事里,妈妈自己的需求是什么。

表面上看起来,我们是“为了孩子”,但是,最终,也许是为了“自己心里的孩子”。妈妈支持孩子买,爸爸不同意,妈妈觉得挫败,而且,爸爸还当着孩子指责妈妈,更加挫败。

这些,都导致在这场孩子和爸爸关于电话手表的“战争”里,妈妈想代表孩子赢。这些觉察太珍贵了,多了解自己的情绪和情绪背后的原因,远远比买或者不买玩具这个结果更有价值。)

但是女儿还想着这事,开始拼命跺脚。

我说:"妈妈知道你的需要,妈妈理解你,可是你这样跺脚妈妈就不能接受了,而且这样爸爸会烦躁的,你要给爸爸时间,好吗?"

(先倾听孩子的情绪,然后换挡面质。跺脚{事实}+影响{爸爸会烦躁,言外之意,可能更加不同意}+感受{这里如果提到妈妈的感受会更好,不过也没关系})

女儿停止跺脚,对我说:“妈妈抱抱我."

(孩子的烦躁得到倾听,于是释放了。她没有被妈妈指责,感受到了妈妈的关心和爱,所以柔软的想要求一个“爱的表达,爱的确认”。)

我很有爱的抱住她。

(妈妈因为刚才一系列的自我觉察,自我倾听,非常平静,把“我的需求”从孩子和爸爸的争执里撤出来,保证了中立的态度。所以才能“很有爱”,而不是烦躁或者其他负面情绪)

过了半个小时,老公突然对女儿说:“爸爸同意买了。”

哇,我们家宝贝要欢呼啦!

(我也好想跟着欢呼呀!)

学过P.E.T.的人都知道,这并不是一个标准的“第三法”过程。只有前两个步骤,后面还有四个步骤没有完成。但是,在真正的生活中,更多的是这样并不标准,却很实用的使用。

开始的时候,在妈妈想要使用“第三法”解决问题的时候,爸爸是有情绪的,所以无法继续提出解决方案,也无法继续后面的步骤,所以,如果妈妈能够先倾听爸爸,让爸爸的需求被看到,会更好。

事实上的确很多时候,我们并不知道对方在表面的需求之下,还有其他的需求,所以,很可能在寻找解决方案的过程中,又随时需要插入倾听。这位妈妈能够做到随时倾听爸爸,倾听孩子。在爸爸指责自己的时候,也能够倾听对方的情绪,做的真的特别棒。这对“受委屈”的我们来说,通常觉得好难。但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

当每个人的需求被看到,情绪被释放。孩子从失望的焦躁,变成了“妈妈抱抱我”,即使最后爸爸真的坚决不同意买电子手表,孩子接受起来应该也不会太难受。

而爸爸的态度,更是从“坚决不买”,变成了同意。

和我们工作坊上的很多次角色扮演一样,无论多么坚决的态度,都只是背后的情绪的一个强烈的表达方式。就像我们会用婚礼上的“我永远爱你”来表达我现在对你的爱一样,我们也会用“我坚决不买”来表达“我的意见不被尊重好不开心”。

时移世易。

誓言有可能会在几年后失效。

而坚决不同意的,也可能在半小时后更改。

所有的语言只是形容词,用来形容每个人现在的情绪,而已。

情绪被表达,被看到,情况就会不同。

多么伟大的妈妈,虽然这件事只是爸爸和孩子的争执,看起来和妈妈“没关系”,可是妈妈,对一个家庭是多么重要啊!

自强

爸爸在我大三为了找实习痛苦万分的时候说: “孩子,你以后要给别人创造工作的,不要愁什么找工作!” 我当时不懂,现在成了投资人,上了福布斯封面,我才明白,我爸太有远见。 Pocket Sun @sogalventures.com

妈妈教我:“女人要自立自强,不要依靠男人。人的一生中,自己才是最可靠的。只有自己独立了才能自由。” 长大后,发现这是真理。

“不要因为怕不合群就压抑自己,或者被动接受别人的选择”,爸爸一生都在鼓励我走出去看看,鼓励我做出和身边的人都不一样的选择。现在一个人在法国留学,每个月拿政府1200欧的奖学金,尽可能多的到处走感受欧洲,一切都源自爸爸给我的鼓励。

理想

 爸爸告诉我的一个受用一生的道理:人活着不只是为了享乐,挣钱也不只是为了消费,人生应该有更远大的理想与追求,这些事能支持你在困境中不被压垮。

妈妈说:目标和梦想自己去争取实现,在那之前不要宣扬。

爸爸陪客户酒宴到深夜才归家,坐在我床头很久,直到我懵懵然醒过来,才握住我的手说:“佳佳,你以后一定要记得,人不能为了钱去工作。”那时候只当他是醉了,现在才觉得,他是清醒的。

爱情、婚姻、家庭

麻麻跟爸爸吵架之后坐在我身边轻轻告诉我说:“不论怎样不能轻易将分手挂在嘴上”。家中同辈婚姻差不多都离婚告终时,唯有爸妈婚姻依旧幸福。

丢的东西不找,跑的人不追。来自爸爸的忠告。

“永远要记得对待自己最亲近的人也要耐心礼貌,因为离你越近的人才知道你所有的缺点。”

爸爸说的最让我刻骨铭心的忠告是:“任何时候,不要把爱情当做救命稻草。”

我爸妈给我最棒的忠告是找伴侣最最最重要的是品德,其次才是才华。

早点回家,一起吃饭。

爸爸和我说:无论什么情况,都不可以打女人。

我妈说:要嫁给自己喜欢的人,要不宁可单身也不能将就

妈妈说,婚姻就两个标准,聊得来,互相信任,别想别的。为了这两个朴素的条件,我拒绝别人介绍的各种年薪的优秀青年,奔赴千里,去见那个让我可以无顾忌诉说的人。现在我们快结婚了,很感谢自己的一时冲动。我给这段感情打120分,那20分是对他带给我的幸福、成长、视野的感谢。妈妈当年也就是用这两条简单的标准嫁给了一个愣头小伙子,然后幸福了一辈子。

信任

12岁那年初潮,妈妈说:你长大了,如果你出现了任何问题,哪怕意外怀孕,第一个来找妈妈,妈妈不会骂你,妈妈知道怎么解决。现在想起还很想哭。

初恋的时候流行写日记。但次忘锁了,放在桌子上。回来看到妈妈在打扫我房间,我快速去看我的日记本。我妈看到我紧张,说,我不会看你的小秘密的。然后就出门了。那一瞬间真的对我触动很大,那一刻就在妈妈轻描淡写的一句话里,感觉到了隐私和尊重。这是给女儿最好的教养示范吧。

母爱

三年级妈妈离家出走,六年级爸妈离婚,13岁我离开了爸爸,16岁走入社会,看到这个问题想了半天也没想出来,唯一接近的答案是:妈妈一生波澜起伏,独自承受着许多磨难中的痛苦,却不遗余力毫无保留地爱着我,让我学会了爱。这是我一生受用的。

我小时候妈妈是三班倒的纺织工人,经济压力挺大的。六一儿童节,她带我去书店买礼物,她说“咱们家条件不好,但是你想要的书妈妈一定都会买给你”爱书至今,它们就是我最好最久的朋友。

珍爱自己

小学学英语需要买复读机,老爸对店员说,拿你们这最好的给我,我有最好闺女,她适合最好的!然后我拥有了最好的复读机,搬过无数次家,从未丢弃。想他的时候,会拿出来看看,擦拭一下包装盒。我怀念他。

爸爸跟我讲了二十二年的一句话:人必自爱之,然后人爱之。

我是一个可能在社会标准中,极为普通的一个女孩。但我父母从小反复告诉我,我是特别好的,我值得最好的。因此我从不会为了那些对我不够好的人妥协。我现在有一个非常爱我的先生,过得很幸福。

态度

不要抱怨,开动吧!——小时候每次吐槽作业太多,妈妈总是这么跟我说。现在在清华读博,每当我遇到看上去特别艰巨的任务,都会默默告诉自己这句话。

我妈给我的最棒的忠告:什么时候都可以重新开始。以至于这一路我都当妈了,不断犯错,有时羞愧抑郁,我总是想起我妈说的这句话,我都可以重新开始。绝望无助的时候真的能带来安慰。

吃亏是福,但属于自己的就得去抢。

08年,我第二次创业,刚开始便遇上金融危机,大量投入一分钱都收不回,极度焦虑。妈妈说,解放前战争过去了,三年饥荒过去了,wg也过去,不管都难,都会过去的。是的,不管都难,都会过去的,妈妈的教诲,我也会传给下一代。

生活

我爸爸给我的最好的一个建议,学会做菜,即使有一天我独自一人生活也饿不到自己。

不要相信任何人对你说“读书没用”。

爸爸说:保持阅读,保持运动。

高中沉迷网络,爸妈说:要么好好读书,要么给你300元,想办法去养活自己吧。你是个成年人了,自己想明白想要干什么。我选择了不读书,就这样没人挽留,拿着300元去深圳。出了火车站不知道去哪,在小学同学的帮助下,我到电线厂干了三周的苦力。最后坚持不了,我打电话,回家好好读书,考上了大学。

生命

小时候爸爸说:如果家里有人破门而入,他们要拿什么就给他们,记得对于我们,你才是最重要的

确诊抑郁症,拿着发票,一张张清算诊疗的费用,算得我心疼,跟妈妈说:对不起用太多钱了。我妈说:“不要管钱,健康最重要。”我妈是个初中文化的中年妇女,没有在我有自杀倾向时一味指责我,而是表扬我寻求帮助,谢谢你妈妈。

人生第一次穿裙子,一向严厉的爸爸突然温柔的坐在我旁边,轻声告诉我穿裙子该怎么坐着。爸爸突然离世,我竟再也记不得他对我的种种教诲,唯这一件。

爸妈给我的忠告是:“人一辈子很短,戒掉虚荣和虚伪”。

第一次遭遇亲人离世时,我问妈妈:人为什么会死?妈说:“大概是为了提醒我们好好地活着吧。” 这样解读起死亡,对于5岁的我而言,应该是件好事。

每个父母都会给孩子很多忠告和建议。而其中与自爱有关的建议,是每个父母都应该给予孩子的。那会是孩子一生幸福的起点。

你从父母得到过什么好的建议?又会传递什么给孩子呢?欢迎分享。也希望你能从今天的推送中收获一些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