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搜索

第一重境界

绝不打扰,一起享受

孩子对科技的浓厚兴趣,多少有点“自然生长”的意味,他喜欢玩,我支持玩,从小到大,交通工具的玩具、变形金刚、乐高积木、科学探索主题书……他一样也没少。他最喜欢看央视的军事和科技节目,每个学期都订了像《军事集结号》这样的十几本的杂志——都是他自己选好了,我就负责掏钱包——基本上,书上午寄到,他下午就能看完,还能讲得头头是道。

这听起来有点“不务正业”哈,但他在这个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专注力,我是非常佩服的,我自己都不一定能做到。他能够4、5小时,就坐在那儿拼装他的模型,中间肯定会饿的,我要是上去叫他吃两口饭,他就象征性扒两口,我要是不理他,他就不吃,硬是要把一件事做完。

一些朋友很看不惯我这么“放任”孩子,但我的原则是绝不打扰——你是出于好心,给孩子加衣服加水了,但孩子可烦了,觉得“我好不容易进入状态,你怎么老来”,不容易让他建立一种连贯的思维,以后再去怪他做事走神、三心二意,又有什么意义呢?

除了“绝不打扰”,我们家还特别提倡“一起享受”。孩子都是很爱表达的,多和孩子聊他感兴趣的话题,能够刺激他去做更深入的研究。

比如有一次,孩子听一个哥哥说到“永动机”的概念,特别感兴趣,兴致勃勃说要做一个,我听到了,就和他解释永动机可能是不存在的,因为能源在不断消耗,我还特意和他上网搜索了一些资料,没想到他反应还挺快,就说,“既然能源在不断消耗,能不能发明一个捕捉散逸能量的能源捕捉机?比如在汽车安装一个小型能源捕捉、补给装置,从空气中捕捉散失的能量,补充能源?”

最后他还设计了一个模型:

他爸比我忙,但和孩子讨论比我多,一有空,父子俩就窝在房间里从地理聊到军事,一般都是孩子说,他听,哪怕孩子说的是错的,他也不会马上指出来,而是等孩子说完,他再提醒说“刚刚那个地方,我是这样想的,你觉得我这样想,是不是比你想得要有道理”,或者“这个地方,我了解的是这样的,和你说的有点不一样,不如我们查一查,看看哪个想法有问题”……

说是我们在启发孩子,其实是我们在共同学习。我看过不少孩子,小时候在某个领域特别感兴趣,后面却不了了之,有不少就是因为家长给的干涉太多了,要么要求孩子必须记住多少知识,又不和孩子讨论,要么就是自以为是,觉得孩子的想法无知,久而久之磨灭了孩子的兴趣。我们俩在这方面还是很注意的,避免因为我们固有的认知,抹杀了孩子的创意。

第二重境界

顺势而为,自主学习

我一向主张“放养”,允许孩子试错。比如孩子玩电子游戏,其他家长觉得这是“洪水猛兽”,但我绝对支持,玩是孩子的权力呀!去年有一阵子,他非常痴迷一个坦克游戏,要充值才能有高级技能,孩子就一次一次地往里头充,两个月往里头充了2000多。我知道这些钱肯定是打水漂了,这个游戏对孩子不会有什么知识的启蒙或者思维的启发,但比起“勒令”他停止,我更希望他自己发现,“哦原来也没什么好玩的”,自己放弃。

当然,我们会限制他上网的时间,去做眼保健操、锻炼一下,但我们从来不会对他说“这个游戏肯定不好”,他爸爸经常和他聊最近在玩的游戏,让孩子给他讲讲“玩这个游戏有什么收获”,这种方式虽然温和,但慢慢的,他会带着目的性去玩游戏,因为他喜欢科技,他就会自然地把玩游戏和研究科技结合起来。

比如他从一年级下学期开始,就狂爱Minecraft(我的世界)。他把自己一些对航天航空、科学科技的奇思妙想统统都用这款软件去制作了出来,比如前面提到的“永动机”模型,他上少年商学院思维导图主题的在线课程时,他要做一个仿生研究,于是选择了仿生恐龙的DNA,就在Minecraft建了一个提取机和一个融合机,把那些他想要的DNA提取出来再融合到一起形成一个新的生物。

这里面会涉及到很多生物和物理的知识,他就自己去翻书、上网查,包括怎么用Minecraft实现他想要的功能等,也是他自己在网上找一些高级玩家录的视频,自学。我看他好像特别感兴趣,就自作主张给他买了一套教材,结果他看都不看。我想说,这一代孩子的学习跟我们已经不一样了,他们懂得利用互联网去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我们没有必要把这条路阻断。

第三重境界

查漏补缺,有放有收

但充分尊重,不代表放任自流,查漏补缺还是很重要的。

孩子喜欢科技知识,阅读量很大,很杂,也有丰富的想象力,但是上了高年级后,我就发现,他的语言和逻辑不成体系,无法准确表达他的想法,所以我就安排他上了少年商学院的思维导图主题在线课程,我特别欣赏的两点,一是虽然是思维导图课,但却不是教画图本身,而是以提高孩子写作、演讲、逻辑思维等能力为主,思维导图自然融入。

二是每次直播课后导师发布挑战,孩子一定要动手做创意实践。让我从没想到的是,一向害怕写作文的他,竟然能完整讲述一个他在梦中与外星人合作的故事,我非常惊讶,下面是文章其中一部分,前阵子,这个文章被《少儿科技》采用并刊登了。

这次救援计划被命名为“SM救援行动”。经过精密的计算,我们的飞船在预计的时间,准确进入虫洞,利用量子力学原理,成功粘取到了那个来自五行星系的救生舱,带着它一起穿越虫洞,回到了地球。

在联合国宇宙事务管理局,全人类的数十名代表和五行星孤儿进行了一次秘密会谈,达成了合作。在互相交换技术信息后,双方惊喜地发现,五行星球的能量和地球的能量属于阴阳两极,互生互补。

根据我的假设和运算,从地球发射一束量子能量波,借助五行星孤儿带来的能量碎片,在地球和五行星塌缩处架起能量桥,阴极阳生,阳极阴长。在这个能量场中,五行星能够获得重生,并且两个星球通过能量互补可以达到一种充足而又平衡的能量循环。

我的假设:

{yh÷xk﹢z6=1.66.707℅78.09

Xk=yh

Yk=zh}

联合国最终批准了我的这个工程计划。这个计划被命名为“阴阳同生共济工程”。7天后,计划取得了成功。从此,地球和五行星之间建立起了源源不断的能量交换和补给,两个星球都获得了生生不息的能源……

写这个文章时,他用了思维导图里的“多重流程图”(Multi-flow map)来丰富他的作文大纲。现在,老师要求他每周写日记,他都会用思维导图先写大纲,拓展思路之外,也能帮他理顺逻辑,阐释更有条理。少年商学院新一期《巧用思维导图之高效学习达人》即将开课,推荐大家为孩子选报。

有放就得有收。大家看到这里,可能会觉得我们立的规矩不够,其实我们在某些地方上,也有自己的坚持,孩子不能不听,比如身体素养必须跟上。他爸给他报过一个跆拳道班,结果他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他爸为了惩罚他,就把他最喜欢的机器人培训班停掉了,孩子就急了,一直求他爸,然后他们就签订了一个条约:一学期上多少节跆拳道的课,才可以去上机器人班。

我身边一些同样坚持“放养教育”的朋友,在孩子兴趣班这块,提倡充分自由,孩子不喜欢就撤,不喜欢就换,其实是自由过了头,你可能会说,“那我不能逼孩子呀?”是,但我们也不能剥夺孩子坚持下去的机会。

我们强迫孩子上跆拳道,也是为了让孩子知道,他可以因为“不喜欢”而放弃,但不能因为“坚持不下去”而放弃,人的本性就是不想吃苦,但练拳就是会比较苦的,但它也有别的乐趣呀——坚持一段时间,如果实在体会不到任何乐趣,觉得勉强,那再放弃。这其中是有本质区别的。

第四重境界

书写目标,更有动力

接下来,孩子计划自己录一些Minecraft教学视频,挂到网上去,他自信已经是高手,能够帮不少初级玩家。他对理科特别感兴趣,立志将来要上哈佛。

我内心希望孩子留在国内,建议他,如果有本事考上清华,将来再出国深造,也是极好的,他好像听进去了,前两天和我谈起,说,“妈妈,还是本科就出去吧,我想逃离这个雾霾,更重要的是,我得出去赶紧发明个东西,把雾霾彻底净化。”我特别感动,但还是劝他研究下清华等名校的科研实验室,其实不比海外学校的差……他现在已经开始琢磨要选哪个专业了。

即使抛开学业、择业等问题,我依然觉得他对科技的探索,给他自己创造了很大的价值,培养了他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的能力——比如他和同学参加河南省的机器人竞赛,两个人要编写一个很复杂的程序,还要处理很多小动物模型,很考验搭配的默契……这些经历,最终能让孩子成为一个目标感很强的自信的人。

他的梦想是当科学家首富——爱迪生和比尔·盖茨的综合体,第一次听说时,他还是个幼儿园的小屁孩,今天都已经上四年级了。我惊讶于他的目标始终没变,但更欣慰于他的热情越来越浓。卢梭曾说过,“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有爱好学问的兴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与少年商学院的家长朋友们共勉。

人生苦难重重!

这是美国心理学家斯科特·派克在他的著作《少有人走的路》中写下的第一句话。

随着阅历的增长,我对这个看法越来越认同,因为实在没有发现谁不曾遭受过巨大的痛苦。

甚至,都很少发现有谁当前没有什么痛苦。

我们痛苦了,第一反应就是想降低痛苦、逃离痛苦。

但是,痛苦本身其实只是一个“信号”,只是告诉我们,问题发生了,我们应该去改变。

如果只是一味努力降低痛苦、逃避痛苦,那仅仅是在逃避问题本身。

这和身体疼痛的道理一样。

当我们肚子疼时,医生经常不建议先服用止痛药,因为那会让身体麻木,让医生难以探察到底是哪里的内脏发生了病变,从而无法下手治疗。

心理痛苦的意义是一样的。

在这里,你必须先破除几个习惯性的错误认识。

“我真是天底下最不幸的人!”

one

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并且每个人的心理问题都有大量的“同道”。

但人们经常看不到这一点。

总是以为自己的痛苦独一无二,总是感叹“为什么不幸的偏偏是我”,将自己的问题无限扩大,并将它当作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有心理问题的人将自己的问题视作“洪水猛兽”,不敢将它暴露出来。但在封锁自己问题的同时,也封闭了自己。

久而久之,就觉得自己是天底下独一无二的最不幸的人了。

无论多么古怪的心理问题,基本都可以找到大量的同类,没有谁是“天底下最不幸的人”。

总有别人和你一样不幸、甚至更不幸的。

“我的痛苦都是因为现在这件事!”

two

一个27岁的女孩写信说,她只谈过一次恋爱,分手后再也不敢谈恋爱了,因为“我很怕失去,很怕那种如坐云端却顿时坠入谷底的感觉”。

无数人在恋爱中分手,但多数人后来又开始了新的恋爱,为什么这个女孩“很害怕”而不敢再谈恋爱呢?

一般来说,这可以回溯到童年。

这种不敢再谈恋爱的女孩多在童年遭受过严重的分离焦虑的伤害。

譬如,父母在她很小的时候离开她很长时间,甚至,父母一方离开后就再也没有回来。

这种严重的分离焦虑最后化为一种无意识,深埋在她的心底。

而“分手”重新唤起了她的无意识,又一次诱发了她严重的分离焦虑。于是,她宁愿麻木,也不想再有亲密关系。

这个27岁的女孩,她的逻辑看似是合理的,因为成年的体验重复了童年的灾难。

但是,如果她能好好思考一下,自己的惧怕和愤怒究竟从何而来,她就会明白,自己的惧怕与愤怒的严重程度与实际的情况相比,是不合理的。

“用尽一切办法减少痛苦”

three

日本心理学家森田正马,他在读大学时是一名严重的神经症患者。

而后来,他提出的“顺其自然、为所当为”的森田疗法,成为治疗神经症的一种非常有效的疗法。

国内著名口吃矫正专家平易,他自己以前就是一名严重的口吃者。他是在进行自我治疗时,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

现在,我更坚信美国心理学家派克的表述:

“逃避问题及其内在痛苦的倾向,是所有心理疾病的主要原因。”

你想逃避痛苦,但痛苦背后的问题,恰恰是你的一部分,须臾不可分离,根本逃避不了。

所谓的“逃避”,只不过是运用种种自欺的方式扭曲了你对问题的认识,从而在表面减少了痛苦。

你以为看不到它们了,但其实,它们还是你甩不掉的尾巴。

而那些直面痛苦以及痛苦背后的问题的人,每一次的痛苦都促进了他们的成长。

“我能控制自己的一切”

four

我们常以为,我们能够控制自己的一切。

一位男青年写道:

“我是一名步入社会就业已经六年的普通人,但我一直希望我能有不平凡的作为!

现在主要的问题是,我很多时候都不能集中注意力去思考问题。一思考就走神。这样一来,我的效率就很低。想向你请教:怎样才能集中注意力?”

一位年轻妈妈说:

“我很爱我的孩子,但有一次,我居然产生了想掐死他的念头!天哪,我怎么能这么想?我一定是疯了!于是,我拼命压制这个念头。

但它现在出现得越加频繁,我都不敢抱孩子了。生怕我控制不住自己......”

这位男青年和这位妈妈的问题有些类似,他们都以为自己能控制自己的一切。

男青年偶尔走神,他就认为会“严重影响自己的追求”。年轻妈妈认为爱孩子就绝对不能产生“想掐死孩子”的念头。

潜意识的特点是:你越想控制它,就越控制不了,并且,它的活动会越来越频繁。

譬如,那位年轻妈妈拼命想压下掐死孩子的无意识念头,这种念头反而高频出现。

一个人的潜力无限,但一个人的意识能直接控制的范围却很有限。

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不要总是和潜意识过不去,不必和走神、坏念头等偶尔出现的问题较真。

否则,它们就会成为真正的问题。

“要是没有这个问题,我的人生一定会比现在好一千倍”

five

很多时候,当我们把一切焦点放到某个“问题”上时,这个“问题”就会成为我们拒绝成长的替罪羊。

譬如,断了一截小手指的大学生,他最后的断言是“自己的一生就毁在这一截小手指上了”。

真的是这样吗?

我们可以作一个最基本的假设,如果他有这一截小手指,那么他的人生就会一切OK吗?

显然,答案是否定的。

有些男孩会把“个子矮”当作替罪羊,于是拒绝成长;有些女孩会把“相貌丑”当作替罪羊,于是拒绝成长。

他们把一切问题都归罪到自己的某个缺陷上去,经常会幻想:“要是没有这个缺陷,我的人生一定会比现在好上千倍万倍!”

但是,一些个子同样矮的男孩、相貌同样丑的女孩非常有勇气地去生活,并活得非常成功。

一些高大帅气的男孩和一些美貌的女孩却同样找到了各种各样的替罪羊而拒绝成长。

你最在乎自己的什么缺陷?

好好思考一下,它有没有成为你的替罪羊?

最后,送大家三句话:

一、接受心理问题,带着你的心理问题去积极生活

二、打开心扉,寻找你身边的“业余心理医生”

三、理解他人,自己去做一名好的“业余心理医生”

作者:余晓平,公众号“海那边”(ID:yiminhnb),互联网海外服务平台领创者,为您提供移民、海外资产配置一站式服务,欢迎关注。

........................................

一、美国人收入那么高,消费那么低,钱都到哪里去了呢?

最近中国一直在热传美国的物价低于中国,特别是生活必需品方面,甚至换算成同一种货币都低于中国。从整体情况来看,美国人各项消费的支出所占收入的比例要远远低于中国人。

有人提出来疑问说,那美国人收入那么高,消费那么低,钱都到哪里去了呢?

我过去曾经介绍过,除了供房这种投资行为以外(只有租房是消费行为),大部分钱流向保险费,实际上这更是一个奢侈的消费项目,保险买得多,生活的保障就多,对于穷人来讲,只有政府给予的低保,而富人每年有巨额的保险支出。

关键在于美国保险项目的性价比要远远高于中国,因此说,对于一个普通百姓来说,在美国生存要比在中国舒服得多。

二、只有两样东西比中国贵

如果考虑到支出占收入的比例,同时考虑到性价比,那么据我观察,美国只有两样东西要比中国贵,一个是知识产权,一个是人工。对比两个国家的物价其实意义不大,因为那是别人的国家,没有道理让中国人自由地去居住,就像你们家的床不能让我睡一样。

但分析别人为什么价格便宜很重要,这样有利于把自己的价格降下来。我觉得是资源配置问题,市场自由化促使价格能够精确迅速地把资源配置到最优的地方,这样整个社会就大幅减少浪费。我们选出来两项在美国比中国贵的地方来分析,西方发达国家如何来配置资源。

首先是知识产权。美国的生产效率为何高?内需为何那么大?国家为何那么富有?完全和这个民族的创造力有关系。

这个创造力不但体现在物质生产上面,同时在精神文化,娱乐消遣等所有的方面都能够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那么这个社会就高效产出,同时又有强大的内需消耗,加上资源配置最优化,这是所有西方国家走向发达的关键。

如果到现在为止还有很多人竟然觉得美国的发达是靠掠夺而来,那么你受穷显然是必然的,因为你没抓住关键问题。

那么如何使自己的国家充满创造力?唯一的办法就是需要保护所有创造出来的东西,那就是保护知识产权。

这是一个连国家制度都在山寨西方的中国所不能想象和理解的,在美国一张新计算机游戏光碟要卖到四五十美元,《阿凡达》的光盘甚至不能在电影上映期间发售,过去中国盗版市场几乎与美国正版同步,只卖到5元人民币,现在更简单了,从网上下载是一分钱都不用花。

五十美元减去五元人民币(制作成本)几乎等于这东西的知识产权,试想你如果是一个研发团队里面的成员,辛辛苦苦干了一年,盗版就等于把你的劳动偷走了,你还干这种创造性工作吗?人家《阿凡达》拍了十年时间呢。

这就像你种了一年的地,秋收的时候一夜之间被小偷给偷走了一样,那你还种地吗?关键是没人种地,粮食从何而来?没有人发明创造,人类怎么前进?

所以美国人恨死中国的盗版,骂中国人是小偷,中国人还振振有词地反骂美国是强盗。你偷我的东西我该不该抢回来?不是我帮美国人说话,我是以偷东西为耻。

下面要说到人工费了,这是唯一一项对短期游客不利的地方,因为大部分能带走的有知识产权的东西在中国都有盗版,你不买就没有什么不利的地方,而人工费用高却体现在停留美国的任何时候。

那么人工费为什么会高,其中的意义在哪里?这项费用其实主要是针对美国居民的,人工费用高会不会对生活在美国的居民造成生活上的影响。

其实人工费用高是一个双向的标准,因为你在享受别人的人工时,同时你也可以是一个人工劳力的出卖者,劳动力是一个除残障人士以外每个人都能拥有的东西。这是一种奖励人们勤奋,促使社会资源最优分配的方法。我们下面举例说明人工费高的结果如何降低社会的浪费。

假如你在超市买一个简陋的吊灯,价格可能也就是五十美元左右,同样是你自己不会安装的情况下,在中国你只要花20块人民币找个人来安装,而在美国上门安装费至少在30美元。(这是十年前我离开中国时的价格)那就会逼着你自己动手安装。

在美国的这些上门安装的都是持牌电工,他们主要是应对电路改造,如果上门安装电灯这种事假如不动电路,属于极其简单的劳动,价格低了你就会滥用。

那么我们就可以看出来这件小事促进了两个问题,一个是简单劳动尽量用最节俭的办法来解决,那就是自己看一下说明书,自己动手安装。还有一个就是中国人也在逐步与国际接轨的——行业标准问题。

为什么美国DIY那么盛行,表面上看是像安灯一样,找个节俭的办法,其实不仅如此,而是因为行业标准非常统一。

所有的接口,所有的配件都由于行业标准而能够轻易地拼凑起来,这才是节约社会资源的一个重要环节。大部分人的眼光只停留在接口标准上,其实远不仅如此,很多标准在建房的时候就开始考虑了。

大部分人家里的天花板上都有预留埋线,不用的时候会用塑料片盖上,接口以外的部分都是标准接线。自己能够安装是因为本来就有线埋在那里,这就牵扯到建筑行业标准问题。

人工费贵非常有利于穷人,更加促进一个没有本事的人变得有本事。比如说扫院子剪草,这个工作简单吧,人工费相对算是最低的,穷人院子自己扫,就没有这项支出。而富人院子特别大,只能让别人来剪。

如果你什么都不会,这种门槛低的劳动由于人工费基点高,所以比在家闲着好,那么你就会找时间去干这种工作。干这种事的时候发现如果要是学会修剪树枝,可能会挣得更多一点,如果再深入学习园艺技术,那工资可就快和刚毕业的大学生媲美了。

我一个朋友家里的一个院子不大,但是修剪得像苏州园林那样,园丁每周来一次维护,猜猜他要为此支付多少钱?每月一千多美元(一家就这样),你就可想这园丁每月挣多少钱吧。

因此劳动力市场的价格从简单劳动的高起价,到复杂劳动的价格升级,把一个原本没有什么能耐的人诱引得走入劳动市场。

特别美国是一个高福利国家,如果劳力价格太低会导致人们宁愿在家里领救济金。

三、美国保持先进的原因

那么有人说那我干脆到美国去当园丁,或是帮人安电灯。这又与市场有关系,由于人工费贵,人们都宁愿自己干,所以市场就变小......

就这样,价格给市场一个精确及时的信号,以利于资源迅速配置,这里资源的概念包括了人的劳力资源。在这个劳动力能够卖出好价钱的地方要是还挣不到钱,那可真的就是个人的问题了。

一个良好的社会鼓励两种人,勤劳的人和富有创造力的人,这就是美国先进的秘诀。

雾满拦江,公众号“雾满拦江”(ID:lwwuwuwu)。

........................................

一、最成功的人,是最善于独立思考的人

独立思考这个词儿,已经用烂了。但考虑到人类群居社会属性,我们的思考,无时不刻的受着各种因素的干扰。哪怕是再有智慧的人,也不敢说自己的思考,到底有多少独立性的价值。

——但我们知道,如果做不到独立思考,就会降低思维质量,让我们生活在极度的郁闷与巨大的压力之下。

不要郁闷,要快乐。

不要压力,要轻松自如的应对生活。

必须要掌握独立思考的基本技能。

二、哪些因素妨碍了我们的思考

要学会独立思考,第一步,得弄清楚是哪些因素,妨碍了我们的思考。

——第一个,无所不在的人际控制。总有些人,希图以控制你的方式,扩大他的生存空间。

——第二个,社会环境的自然控制。人是社会的人,受着周边环境的自然影响。觉今是而昨非,就是随着环境的变化,发现自己此前的愚蠢。

——第三个,日常习惯的控制。固有的习惯,构成我们的生活方式,但恰恰是这种日久成习,让我们智商萎缩。

——第四个,自然情绪控制。人是真性情的人,有着自然而然的喜怒哀乐,好恶观感。但过于情绪化,就会降低理性,让我们沦为情绪的奴隶。

——第五个,固有观念控制。随着人的成长,经验构成日常观念,固化我们的大脑,这种固化度越高,越是让我们思维僵化。

——第六个,个性控制。人的社会化程度越高,越容易适应环境。但这种适应,又对我们个性化造成冲击,所以人类天然有着对抗社会化的本能。

——第七个,大脑固有的缺陷控制。许多道理,我们都明白,但大脑不是如你所期望的那样工作,它始终遵循固有的模式。

意识到妨碍我们独立思考的这几个障碍,经常性的扫描检索,久而久之,就会推进自己的思维递进,形成独立思考能力。

三、无所不在的人际控制

先来看人际控制。

冯仑曾举过一个例子。比如说,你开车不小心违章了,按理说该罚款50元。但现场的交警,是你的好友,当即大手一挥:自家兄弟,有我在,走你。

哗,你心花怒放,到底是自家兄弟,一下省出50元钱,有面子!

——但这面子,是需要埋单付账的。

过不多久,交警哥们儿找你:哎,大哥,你弟妹在家闲着呢,没工作,能不能安排在你们公司?

……那就安排吧,不过每月多支付一千来块。

交警兄弟的妻子,安排进了公司。但没过两个月,交警电话打过来了:哎,我说哥们儿,你公司是咋回事?咋管理那么混乱呢?你弟妹在你公司,天天被人欺负啊,她不就是学历低点吗?学历低也是人,也有人权!

……你看这个……你没办法了,只好电话里好言好语商量:你看兄弟,咱们这么着行不?弟妹她就不用来公司了,但工资我给她照开,一年我给她发两万四!

冯仑说:你看看,不过50块钱的事儿,让你给弄的,每年开出两万四的大窟隆,人家还不愿意。

为什么会这样呢?

——就是因为人际控制!

有些人,就是通过人际交往,控制别人。无非不过是我帮了你,你在情面上也得帮我。但他帮你是举手之劳,甚至是慷公家之慨,可你帮他,却会陷入到事务黑洞中,往往还满足不了对方的预期。

人际控制,无处不在。如果你太爱面子,太想讨取别人的欢心,太渴望别人的认可,太担心被别人鄙视,太犹柔寡断,逢事不敢拒绝,总之就是自我太脆弱,总难免沦为人际控制的猎物。

如何应对呢?

首先要淡化你的焦虑感、恐惧感和负罪感。

其次要接受成年人的商业法则,不轻易麻烦别人,也拒绝任何人的随意要求。你在这世上的一切行为和能力,都是有价值的,别人也如此。永远要尊重别人的价值,同时也尊重自己的。当这种商业法则构成你的处世原则,就不再会遭遇人际控制。

四、社会环境的自然控制

人际控制易于打破,但环境控制就比较难。

网上有个视频,一群人在诊所门外,等候就诊。这时候来了位女士。她很惊奇的发现,诊室门外有盏铃,规律性的发出嘟嘟之声。每次铃声响起,所有候诊的人,全都起立,微微躬腰——实际上这些候诊人群,全都是托,是实验者安排来,迷惑唯一的实验女士的。

起初,女士还不肯从众,独自坐着。但铃声越来越急促,周边的人规律性起立,越来越紧张,越来越严肃。终于,女士顶不住了,也随之起立,躬腰。

就这样,诱导实验者的人员一个个退场,而新的患者不断来到。

很快,诊室门外,全都是真正的患者。所有的患者,都随着女士的动作,听到铃声就起立,躬身。

——这个就叫从众效应,又称羊群效应。

从小,我们生活在群体环境中,师长要求我们必须从众,一起进教室上课,一起到操场上做操。特立独行者,必遭严惩。久而久之,我们已经习惯于跟随别人——但正如我们所知,成就事业者,恰是那些拒绝盲从,跳出羊群效应的人。

如何跳出羊群效应?

无非不过是厘清真正的社会规则,与臆想之区别。

真正的规则,无非不过是个人权利的边界——有意思的是,从众效应最强的人,恰是最不尊重他人权利的人。他们会以为权力无远弗界,而个人的权利不算什么。但事实上,只要你意识到权力只在固有范围内行使,脑子就会明晰起来。

五、日常习惯的控制

第三个是突破固有习惯的控制。比如说我们习惯于省钱,宁不惜住距离公司极远的地方,每日无休止的奔波,累成狗一样,精疲又力尽。看似省钱,却因为让自己过度疲劳,再也没余力学习进步,反而失去了更多更好的机会。

每个月向自己最顽固的习惯,发起挑战。去没去过的地方,看没看过的风景。读本从未想象过自己会读的书,结识意想不到的人。习惯不过是固有的生活方式。生活方式变了,习惯自然而然改变。

六、自然情绪控制

第四个,一定要知道自己要什么,力图摆脱情绪控制。

蔡康永曾为那些失陷于强烈情绪的人,写过一段话:

学校烂,上课闷,你就从此拒绝学习和阅读,以示抗议吗? 杀错方向啦。他们教学失败,那是他们搞砸他们的工作。你拒绝学习和阅读,你是在搞砸你的人生啊。这不是抗议,是自残,你抗议的对象无感,而你自己尝苦果。就像你连续吃到三家烂餐厅,难道你就从此绝食,以示抗议吗?

道理我都懂,臣妾做不到,这该咋个办涅?

好办,牢记一条准则:表达你的情绪,而不是情绪的表达——比如说,你可以告诉对方:你的做法让我很不爽,知道不?而不是大吼大叫:你想干啥?再敢这样信不信我抽你……一定要记住,让对方知道你的情绪,而不是以极度的情绪化,激起对方的对抗。

七、固有观念控制

第五个,突破固有观念控制。

比如说,你坚信为富者不仁,突然听人说:知道不,大富豪扎克伯格,有够无耻,他买了片地,竟然到法院起诉,要驱逐土地上的原住民。

你一听这个,顿时就炸了。你看看,早知道扎克伯格不是好东西,他口口声声欢迎难民入境,却要把穷人从家里赶出去,真是虚伪透顶!

听了与自己观念相符的消息,就立即接受。

——但这个消息是假的。

也不能说假,实际情况是,扎克伯格真的起诉了,这事儿不假。但实际上,那座地盘上只有一个居民,而且扎克伯格是和这唯一的邻居,联名起诉。

那他们起诉哪个?

扎克伯格和邻居的联名起诉,只是个手段。目的是把他购买的土地上有可能存在产权争议的事主儿,给找出来。因为土地产权极为复杂,有些人把地卖给你,声称自己拥有所有产权,但实际上,他远在天涯海角的七大姑八大姨,或许都有部分产权。如果不找到这些人,说不定以后会有麻烦。

可你如果想找到这些人,根本又不可能,你怎么知道哪些人,他们在哪个国家?拥有你购买的土地几成产权?

找又不找不到,不找又不行,所以美国通行以起诉的方式,让法院帮自己找。如果找到了人,那大家赶紧坐下来商量,看看这事儿到底该咋办。

——你相信什么,或是不相信什么,只是固有的观念而已。

而你的观念,不过是昔年成长时的积习,与现实世界,是有很大距离的。

要突破旧观念控制,就要保持怀疑精神。

一旦坚信不疑之时,多半可能错了。

八、个性控制

第六个,要突破自我的个性控制。

人的成长,是一边接受社会观念,一边与之对抗的过程。最完美的人生,莫过于历尽沧桑,却仍然保持着心灵的童真。但有时候,人生成长不是这么理想,往往是吃尽千般苦头,仍不改昔年的蠢萌。

要走过这个关口,就必须认知人性。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换位思考,不要再假定每个人都和我们一样,他们各有各的经历,各有各的难处。当你的思考能够容纳不同的思维模式,这一关就算过了。

九、大脑固有的缺陷控制

最后一步,是对抗大脑的缺陷。

大脑有它固化的神经运行模式,我们见贤思齐,但大脑难改初衷。我们发誓要让自己获得智慧,获得自由,但大脑的运行,仍然是在几个固有的沟回中,兜来绕去。所以许多人,发了半天的誓,大脑根本不配合。

……听起来,这一关好好难。

但实际上,这一关是最容易的。只要记住大脑运行时的三个死循环,差不多就可以了:

  • 第一个死循环:大脑对我们固有的一切,迷恋到不能自拨的程度。 

  • 第二个死循环:大脑不太留意我们得到了什么,但却绕着我们失去的循环不休。 

  • 第三个死循环:大脑以自己为衡量万物的尺度,一切以自己为中心。

——纵然是再有智慧的人,每天也是在这三个陷阱里兜来绕去。但有智慧的人,知道自己在沟里,会微笑面对自己的错误。而疏离于智慧的人,却难以意识到自己错了。

十、独立思考是一个过程

重复前面的内容,获得独立思考能力,大致要通过七道关卡:

第一是突破人际控制,第二是突破环境控制。第三是突破习惯控制,第四是突破情绪控制。第五是突破观念控制,第六是突破个性控制,最后是与大脑天然的不足做长久性的对抗。

到此我们可以明白了,所谓独立思考,并非是一个固化的状态,而是一个持续行进的过程。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哪怕拥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哪天一个不留神,也会陷入到人际控制或是情绪控制的泥坑里,做出不是那么独立的思考。

要达到何种状态,才能够得窥独立思考的境界?

这个答案是不确定的。

能够确定的是,你在这方面考虑得时间越久,浸淫得越深,大脑就会越来越明晰,思维就会越来越敏捷。你的人生事业,就会越来越容易。相反,则相反。

本文来源:“英华兰的DrBing”(ID:HiDrBing),本文是《罗辑思维》第185期内容节选经DrBing修改。

........................................

一、底层应试教育

教育的内容,教育的目标,教育的使命,对各个社会阶层是完全不一样的,我们还是拿美国来说。

美国社会底层接受的教育,目的是什么?就是让娃够着一个饭碗,说白了,把娃变成一个有用的社会工具就可以了。它不是在培养一个人才,只是在打造一个工具。

在美国教育界那个可歌可泣的例子,是一个完全正面的典型,叫KIPP。

它是一种针对贫民区孩子的公立学校,KIPP什么意思呢,就是“知识就是力量”。

这个学校办得特别好。

刚进来的那些底层的孩子,进来的时候水准,比其他中产家孩子的学校要低两个年级,可是经KIPP一培训之后,马上就追上了其他中产的孩子。

诀窍很简单:就是跟中国一样,做应试教育。你可别觉得美国的学校都是什么素质教育,不是,对底层来说,应试教育是最好的教育,因为至少可以让他够上一个饭碗。

可这种KIPP的学校的核心就是考上大学。你看应试教育,那两个基本点是,叫WORK HARD,BE NICE——就是努力学习,好好做人。

它的基本方法其实很简单,就是让这些底层的孩子,尤其是那些黑人,或者拉丁族裔的孩子跟他们原来的社区切割干净。

原来跟街区的小混混一起玩,一起吸毒。现在就天天在学校呆着;别人早上八九点钟上学,下午三点放学,KIPP的娃早上七点半上学,下午五点钟放学,然后大量的家庭作业,做完作业累趴了直接睡觉,根本没时间跟街区那些小混混玩了。

这个学校里面有一个非常复杂的奖励系统。刚进这个学校,对不起,你没有桌椅,全部坐在底下上课;要是有好的表现,例如测验成绩好,赏一课桌椅。而且非常讲究纪律,一个小朋友做了小动作、走了神,老师马上停下来,

说:“来,我们全体帮助他一下,看怎么改掉你的坏毛病!”。奖励也很直接,表现特别好,低年级学生给几只铅笔,或者直接发现金;更高级的还有例如允许你中午吃饭的时候带上耳机听音乐……

一直管到吃饭,包括上厕所,怎么用哪个卫生纸,用多少,这都是有规定的,接近军事化管理。

安徽毛坦厂中学万人送考

所以你看,我们中国的那个什么毛坦厂中学,大家都说他是高考集中营,你到美国去上KIPP你才知道什么叫集中营。因为只有这种方法,才能让底层的孩子能够克服自己的那些习性,然后进入一个大学的门槛,他们的一生的命运才能被改变。

所以虽然这是一个正面的例子,但是我想告诉大家的正好是一个反面的信息,那就是底层的教育,最好的只是这样了,跟我们中国的应试教育的那些学校是一模一样的,没有素质教育!

那素质教育是在哪儿展开的呢,是在中产阶级的学校。

二、中产素质教育

这样学校培养孩子,更多的体育特长、更多的才艺,你得唱歌跳舞、画画,还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口语表达的能力、社会交往的能力、组织人群的能力、还有探索问题的能力。

比如说这样的学校要上历史课,老师往往就布置一个作业,我们全班小朋友会不会就这段历史事实,拍一个电影,有人专门写本子,有人专门拍画面,最后弄得非常好。

你看,这就是中国中产阶级最羡慕的,美式素质教育了。

但是注意,这样的素质教育仍然不是培养顶级精英的,他培养的是一个中产阶级人格,啥意思,用万维刚的话说,这叫培养工艺品。

请注意,工艺品和艺术品是不一样的,艺术品每一个东西都不一样,可是工艺品一个档次的,是一样的,因为它的价值取决于材质。

我们谈工艺品的时候总会说,这是黄金打造的,这个是花梨木雕刻的——中产阶级的教育可不就是这么回事吗?

就是给自己的娃披金戴银,来创造更多的才智,让他变得更加的优秀,这样他将来到社会上之后才能被挑选,才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这叫中产阶级的教育,也就是我们一般说的素质教育。

三、顶层精英教育

那美国顶级精英的教育是什么样呢,这种教育往往是由私立学校来承担的。

他的核心使命不是让娃“变得更好”,因为“变得更好”是为了被人挑选的,他们那个阶层是“挑选别人”的人。

他们为什么要懂怎么做PPT?根本不需要!所以这不重要。

▲ Sidwell Friends Middle School

真正顶级精英教育核心只有一条,就是培养他们的决策能力。这样的学校往往也不讲究什么纪律,为什么?他们的观念是:你是你的船的主人,开快开慢你自己决定;我们要教你的就是:学会怎样决策你的快慢。

在这样的学校,你要上历史课,老师就不会布置拍什么电影了,那都是中产阶级娃的事,老师往往会引导这样的讨论。

比如说在博罗奔尼撒战争期间,伯利克里他犯了什么样的错误,而雅典公民有犯了什么样的错误,这样的讨论可能有持续一天,这种教育的核心使命,是要让孩子学会怎样选择和改变世界,这才是顶级精英的教育。

▲Phillips Academy Andover

四、三种教育总结

你也许听出来了,现代教育没有那么大的力量,它最大的作用就是改变底层人民的命运,底层人民其实家庭也不用过度的介入了,只要你找到像KIPP这样的超级学校(衡水中学那种考试工厂?),它就有本事把你的孩子变成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这已经非常棒了。

但是到了中产阶级,“学校教育”的作用就没有那么大了,最主要起作用的是“家庭教育”,家庭和学校联手合作,才能让这个孩子变成一个更优秀的人,来等待社会的挑选。

而最顶层的精英教育,学校说白了,那就是提供一个基本的环境,最终起作用的是家庭本身的思想观念、社会阶层和财富地位。

五、中国教育会重复这种未来吗?

三种教育本质上就是这么来的——为了满足社会不同人群的基本需要而生,中国同理。

但是,中国和欧美的区别在于: 1)教育资源更稀缺 2)社会竞争更高、基本保障更低。结果就是大量城市家庭要兼顾“应试”和“素质”,家庭在时间和金钱投入巨大,家长钱包和孩子时间都“苦哈哈”的根源就在于这里。

所以,父母在教育上应该有取舍。不能全部兼顾,看清楚自己的位置和实力,就不会跟风胡来。没存好娃留学学费的,就不要欢呼减负了。个人认为,对中国的大多数人,时代还没迈入到享福偷懒的阶段。

引用罗胖的话:

今天的中国,社会分层还没有最终形成,教育分层还远着呢,所以这是一个大好的时机,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每一个人都可以通过提升自己的认知,而超越自己的阶层。

提升认知,成为英雄!

其实人家啊,就是用很委婉的话,叫你,娃爸和娃都滚去干活学习,别磨磨唧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