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伤的父母让我们做一些事情报复另一方父母,并且会向我们灌输一些对异性的恐惧。
亲密关系是对人最大的心理支持,亲密关系的结束也是对人最大的心理伤害。
不过,广州薇薇安心理医院的咨询师于东辉认为,如果自己的原生家庭比较健康,那么一个人就比较容易接受分手的事实,并比较快地重新建立新的亲密关系,但如果自己的原生家庭有一些问题,那么一个人就难以处理分手的事实。
“最常见的现象就是,明明知道一场感情该结束了,但仍然用一些非理性的方式拼命纠缠,让自己痛苦,也让对方难过,但就是不分手。”于东辉说,“这种情形,经常是因为这场感情掺杂着太多的过去。”
他解释说,健康家庭长大的孩子,他们谈恋爱时,是为自己而谈,分手也基本上主要是自己和恋人两个人的事情,这就比较好处理。但是,不健康家庭长大的孩子,他们谈恋爱时,不仅是为自己而谈,也是为父母而谈。这样一来,分手就变得很麻烦。
譬如一个女孩,她爸爸有过第三者,妈妈对爸爸非常愤怒,而且总对女儿讲爸爸的坏话。女孩长大后,很容易把妈妈对爸爸的愤怒情绪转移到自己的关系中来,于是莫名其妙地对男友生气。当分手时,尽管她也知道这次感情已经不可救药了,但她仍然要纠缠,这就像是替妈妈报复爸爸一样,她要报复男友,哪怕男友并没有第三者。
要处理这种问题,于东辉说,他喜欢采用一对一的心理剧,即治疗师和来访者不断变换角色,扮演来访者生活中的那些重要人物,并让来访者完成对童年情感的告别,也最终完成对与男友感情的告别。
案例:拒绝做爱,也拒绝离婚
27岁的叶子陷入了婚姻危机,丈夫张为要和她离婚,她不同意。但她已经一年多不同意和丈夫做爱了,一次丈夫亲近她时,她甚至一脚把他从床上踢了下去。
不想和丈夫做爱是真正的感受,不想和丈夫离婚也是真正的想法,叶子无法处理自己心中的两难境地,此外丈夫又威胁要自杀,于是她不得已来看心理医生。
给叶子第一次做心理咨询时,于东辉还发现了更多的问题。叶子大三的时候,爱上了一个杀人犯并和他同居。她知道男友杀了人,尽管男友对她很粗暴,她却仍然觉得,只有在他身边,她才能找到安全感。不过同居一年后,她男友被捕并被判死刑。
这两次看起来有些诡异的爱情,显然都与叶子的童年经历有关系。在她3岁的时候,她的爸爸和妈妈离婚,从此杳无音信,不知道去了哪里。叶子曾多次问妈妈,爸爸去哪里了。但一听到这个问题,妈妈就会骂她、打她,吓得她再也不敢在妈妈面前谈爸爸。
并且,爸爸离开后,妈妈没再嫁,两人一直相依为命。妈妈说,她没有再嫁人是因为不想给叶子找一个后爸。她还对叶子说,爸爸之所以离开这个家,是因为他不喜欢女儿。等女儿出生后,他很想妻子再生一个儿子,但因为计划生育政策,这当然是不可能的。所以,爸爸离开这个家庭,去找了另外一个女人。
“妈妈一切都是为了我好,我总觉得欠妈妈好多,所以总想补偿妈妈,非常听她的话。”叶子说。的确,上什么大学是妈妈安排的。大学毕业后,也是在妈妈的建议下,她来到广州工作。
刚来广州的第一年,叶子的工作很不稳定,她一年内换了8个工作,每次都是因为怀疑男上司或男同事对她图谋不轨。第二年,她想干脆认命吧,才在一家港资公司稳定下来。但出乎她的意料,的确有男同事对她开一些过分的玩笑,但并没有谁真正骚扰她。
稳定下来后,她把妈妈接到广州一起生活。不久,妈妈就看中了她的男同事张为,并逼着她和张为结婚。张为是好人,而且非常喜欢叶子,但叶子对他没有什么感觉,只是为了让妈妈高兴,而且认为“妈妈看男人肯定比我眼光好”,于是在2004年嫁给了张为。
结婚不久,叶子就发现,她实在无法接受与张为做爱,“的确是没有一点感觉”,而张为闹了一段时间后也被迫接受了她的协议:不做爱,但彼此照顾。“这是交换,他给我和妈妈提供住的,我和妈妈打理他的一日三餐和日常家务。”叶子说。
不到30岁的张为不可能忍受没有性的婚姻,他试过去找别的女人,但叶子一发现苗头就会闹个天翻地覆。最后,张为提出离婚,但叶子却不同意。张为发现自己什么都不能做,逐渐得了严重的抑郁症。他警告叶子说,她最好去看心理医生,否则说不定哪天他会自杀。
分析:潜意识深处知道答案
受伤的父母让我们做一些事情报复另一方父母,并且会向我们灌输一些对异性的恐惧。尽管我们本能上知道,这样做不对,但为了表示对和自己一起生活的父母的忠诚,我们会强迫自己认同他(她)的观点,并把这种观点带到自己的恋爱中去。叶子的案例很典型地体现了这一点。
“叶子嫁给妈妈中意的男人,是女儿在替妈妈恋爱。”于东辉说,“但是她不可能违背自己的真实感受,所以实际上无法真正替妈妈恋爱。这一点在离婚上也体现了出来,她不想和丈夫离婚,其实是对妈妈的认同,而她的内心深处其实知道该结束这场婚姻。”
并且,我们潜意识深处都知道,真相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所以,尽管妈妈是二十年如一日地向女儿灌输她的观念,而叶子也表现得很相信这种观念,但是一旦在催眠状态下,让她扮演父母的角色时,“他们”会自动说出真相。而当把藏在潜意识深处的真相说出来后,治疗就基本上成功了一大半。
治疗:通过心理剧还原真相
对叶子的治疗分六次完成:第一次是了解叶子的基本情况;接下来四次都是采取心理剧的方式,不断地进行角色扮演;最后一次做的是一些常规的处理。
第二次的治疗处理的是叶子和丈夫的关系。在催眠状态下,于东辉和叶子轮流进行角色互换,譬如于东辉先扮演叶子,而让叶子扮演张为。接下来,于东辉扮演张为,而让叶子扮演自己。
在扮演丈夫的角色时,“他”深情地对治疗师扮演的“叶子”说:“我很爱你,我渴望和你结婚,但没有性生活,我真的很痛苦。为了我,也为了你,我希望我们离婚,结束这一段不应该开始的感情。”
回到自己的角色上,叶子显示出对丈夫的理解,她对“张为”说:“感谢你对我的爱和照顾,我对你有深深的内疚,但我无法背叛自己的感受,我的确不爱你。”
接下来,叶子和治疗师再次互换角色……
“平时,我们都习惯自我欺骗和欺骗别人,很难进行真诚的交流,但面对有经验的治疗师,这就不再是难事,而且角色扮演的心理剧形式也很容易让来访者接受自己对其他人早已存在的理解。”于东辉说。
第三次的治疗,处理的是叶子、叶子妈妈与张为的三角关系。这次一样,治疗师和叶子不断地变化扮演的角色,而叶子也显示出,她的潜意识深处其实很清楚,她的婚姻到底是怎么回事。
当她扮演妈妈时,她诚恳地对治疗师扮演的“叶子”说:“对不起,我是为自己的心理需要选择了张为,我知道你不喜欢他,但仍然强迫你嫁给了他,我是一个自私的妈妈。”
最关键的是第四次治疗,这次处理的是3岁的叶子、叶子妈妈和叶子爸爸的三角关系。这次的角色扮演同样显示出,尽管叶子的妈妈对女儿说了前夫二十多年的坏话,但叶子实际上知道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当扮演妈妈的角色时,她对治疗师扮演的“3岁的叶子”诚恳地说:“你爸爸是因为我而离开,不是因为你而离开。你爸爸讨厌我,怪我脾气大、不温柔且对他的父母不好,但你爸爸爱你。”
当扮演爸爸的角色时,她对“3岁的叶子”说:“爸爸非常爱你,非常喜欢你,你还记得吗?我们去公园、去江边、去很多很多地方玩的情景……那一幕幕爸爸清晰地记着呢。爸爸爱你,你是我的好女儿。”
3岁的叶子则原谅了爸爸。等扮演回3岁的自己时,她对治疗师扮演的“爸爸”说:“爸爸,不管你因为什么离开妈妈,我都原谅你,我没有资格怪你,那是妈妈的事。作为女儿,我爱你。”
这个对话表明,尽管爸爸离开家时,叶子只有3岁大,但她仍然知道,爸爸和妈妈离婚的真正原因是什么。而且尽管过去了二十多年,叶子的潜意识深处仍然清晰地记得,当时爸爸是如何对她的。这些真相,她后来之所以压下去,是因为拿着这些真相和妈妈对抗,太痛苦了,她不如服从妈妈的控制,和妈妈持有同样的观点,这样妈妈比较快乐,而她也会多一些快乐并减少许多麻烦。
妈妈一直向叶子灌输说,爸爸讨厌她,因为她是女儿。结果,叶子真的讨厌起自己的女性角色来。虽然她长得比较漂亮,但她总是一身中性打扮,头发很短,穿着也没有女性的味道。此外,她大学时爱上那个杀人犯也是受了妈妈的影响,妈妈总是对她描绘,爸爸是个十恶不赦的坏蛋,叶子意识上会像妈妈说的要远离坏蛋父亲,但潜意识中仍然亲近父亲,而这种心理最终让她选择了一个坏蛋做男友。
第五次出现在治疗室时,叶子的穿着已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她第一次穿上了一条新裙子。这意味着,在说出藏在潜意识深处的心理真相之后,叶子不再接受妈妈的说法“爸爸讨厌你,因为你是女儿”,从而接受了自己的女性角色。
“心理剧的神奇之处在于,当你以扮演的角色说出心理真相后,你就可以比较轻松地终结不健康的父母关系给你造成的影响。这样一来,你就可以不再以父母的身份,而是以你自己的身份,去和异性相处并恋爱了。”于东辉说。
第五次治疗,需要单独对叶子和妈妈的关系做一次心理剧的处理。这次治疗显示,虽然妈妈骗了叶子二十多年,但作为女儿,她仍然一如既往地爱妈妈,并更深地理解了妈妈,最后则原谅了她。
她以“3岁的叶子”对治疗师扮演的“妈妈”说:“我理解你,妈妈,最亲密的人离开你,否定你,这是多么痛苦。我的确愿意分担你的痛苦,所以我不怪你骗我。我现在和以前一样爱你,不,我现在更爱你,妈妈。”
最后,她又以“27岁的叶子”对“妈妈”说:“你给了我很多爱,但你也给了我对父亲的恨,对男人的错误认识。现在,我要把这一切还给你,我要过属于我自己的生活。我仍然爱你,妈妈。但我知道,我的爱情是我的,而不是你的。我要过我的生活,妈妈,你也要过你的生活,我们不能再这样紧密地黏在一起。”
在最后一次治疗中,于东辉和叶子一起整理了这些新的认识,让这些从潜意识深处浮现出来的心理真相更加清晰。
过了半年后,于东辉对叶子做了一次随访。她说,她已和张为离婚,自己租了房子和妈妈一起生活,但她减少了自己与妈妈在一起的时间,并且鼓励妈妈去过自己的生活,“这一点还没有收到明显成效,但我和男人相处起来,比以前正常多了”。
千万不要以为,每个人建立亲密关系都是为了追求幸福和快乐。相反,很多人建立亲密关系只是为了控制并折磨对方。
我们经常祝福恋爱中的人:“祝你幸福!”“祝你快乐!”
但是,并非所有人谈恋爱都是为了追求幸福和快乐,很多人其实更在乎永远正确。他们谈恋爱,仿佛是为了和这个人建立这样一种关系:你永远错误,而我永远正确。
这是一种病态的心理需要。有这种需要的人有强烈的欲望,要在亲密关系中论证自己永远是对的。为了达到这一点,他们会对恋人或配偶实施病态的控制。
一位叫Rose的读者给我写信说,丈夫经常逼问她:“快说,你是不是和这个男人‘有一腿’?”
原来,在和丈夫谈恋爱前,Rose谈过恋爱并和前男友有过性关系。认识丈夫并开始谈恋爱后,一天丈夫问她的情史,她讲了。他逼问她有没有上过床,她也承认有过。结果他说,她是他的初恋,他虽然介意她的过去,但能忍受,不过要求她以后什么事情都听他的。怀着内疚感,Rose答应了。
这是噩梦的开始。
从那以后,他不断地问Rose,还和什么男人交往过,为什么这么做,还有什么不可告人的事情没有交代……Rose有时觉得很烦,拒绝回答,这时他就会大发脾气,说“你这种不清白的女人,有什么资格对我发脾气”。
这击中了Rose的软肋,而且他态度极其坚决,Rose于是尽量忍住不和他顶嘴,他问什么就回答什么。一旦问出来她和什么男性有交往,他就会问:“这是不是你的情人?你是不是跟他‘有一腿’?”如果Rose回答得不耐烦,他就会说Rose有问题,一定是“有一腿”的!
慢慢地,因为怕麻烦,Rose和所有的男性朋友都不再来往,也尽量不和男同事交往。
现在,他们结婚了,而噩梦仍继续。不管两口子发生任何争执,丈夫都会拿出Rose有过情史这件事来羞辱妻子,并要求她无条件服从他。如果她不服从或顶嘴,他就会大发雷霆,直到Rose认错他才能安静下来。
每次,无论发生什么冲突,无论因为什么原因争执,最终的结果都是Rose向丈夫认错。
但是,她现在觉得非常压抑。“我经常想到死。”她在信中说。
这种关系,很容易被我们理解为嫉妒,认为是Rose的丈夫过于在乎妻子的贞洁,而对妻子与异性的关系过于敏感。
但这只是表面现象,实际上,妻子的情史只是一个幌子。或许,这的确让他感到难过,但更大的可能是,他是利用这一点来压制妻子,让自己永远在这个关系中占据制高点,让自己永远正确,而妻子永远错误。
否则,如果他真的在乎妻子的贞洁,他完全可以在一开始知道妻子的情史时,就终止这个关系。
甚至,在我看来,他在知道妻子的情史时,会忍不住有一种兴奋:我终于找到猎物了,我终于可以和这个猎物建立一个关系。在这个关系中,我永远都可以压制对方。
对恋人“洗脑”的方式
这听起来,有点不可思议,但这种事情并不罕见。我收到过几十封讲类似问题的信件,还见过一个更极端的例子:一个男孩拼命让女友承认,她和这个男人上过床,和那个男人有过“见不得人的事情”。如果女友不承认,他会一天24小时地只谈这件事情,歇斯底里地、一遍又一遍地逼问女友,不让她睡觉,也不让她转移话题,更不用说做其他事情……如果一天不够,那就再来一天。
在这种高压的逼供之下,女友最终晕了,于是稀里糊涂地承认了本来没有发生过的事情,说自己确实和那个男人发生过关系。
这个时候,那男孩会表现得特别伤心,他会暴怒着,继续逼问女友,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用什么方式,和那个男人发生了关系。他的女友已经失去了继续折腾的气力,于是会向他虚构,他们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用什么方式发生关系……
到了最后,男孩会号啕大哭,会一边指责女友不洁身自好,一边又哭着对女友说,他不会遗弃她,他会一如既往地爱她。
这种事情,重复了很多次。那个女孩后来被迫承认的性伙伴多达上百个,但女孩说,这种事情一次都没发生过。
既然承认了有这么多不忠,那么这个女孩就没有任何理由拒绝听从她男友的命令了。
这是这个男孩无意识中所追求的境界。他不在乎幸福与快乐,只想彻底地控制住女友。
这个男孩,很可能有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或者是偏执型人格障碍。这两种人的共同特点是,把幻想当作事实,而且用极大的毅力说服别人认同这是真的。因为他们说得是如此肯定,态度又是如此坚决,一些人真的就相信了他们的幻想。
他们幻想的内容中,配偶或恋人的不忠是最常见的一个内容。
并且,在说服别人的时候,他们会有意无意地采用了洗脑的手段。
无论是集体性的洗脑,还是一对一的洗脑,必须满足几个条件:
♥ 信息封锁。即让对方在一段时间内只接受一种信息。譬如那个男孩,可以一天24小时对女友说:“你一定和谁‘有一腿’,快告诉我是怎样发生的!”他根本不让女友有机会接受其他信息。
♥ 关系封锁。即限制对方的人身自由,要求对方不把问题交代清楚就绝对不能离开。而且,必然会限制对方与其他人交往。
♥ 适度威胁。要么直接用暴力,要么用歇斯底里的咆哮让对方害怕。
♥ 树立权威。他必然会说,自己绝对正确,而且其权威性绝对不容侵犯。
集体性的洗脑还需要更多一些条件,但一对一的洗脑,满足以上几个条件就足够了。因为实施洗脑一方的人,太有毅力太坚决了,被洗脑的一方最后会投降,并且,一开始投降的时候,会抱着息事宁人的态度想:“算了,算了,这一次暂且就认输吧,我太累了。”
殊不知,这只是噩梦的开始,第二次、第三次乃至更多的洗脑会接踵而至,而且投降的时间一次比一次短。
洗脑只是为了证明自己正确
集体的洗脑,会有明显的钱权名利的目的。但在亲密关系中,一方对另一方实施洗脑,有什么意义呢?在我看来,他们是在完成潜意识深处的“自我实现的预言”。他们心中早就认定,最亲密的人一定会离自己而去,一定会背叛自己。
所以,他们看上去很在乎恋人的贞洁,但其实“不贞”的女性会对他们有强烈的吸引力。找到这样的女性并与她们建立恋爱关系后,他们潜意识深处会有一种抓住猎物的兴奋:看,我终于找到一个人,可以证明我是对的了。
这是当Rose的丈夫知道Rose有过情史后,反而说他能忍受这一点的原因。
他忍受这一点,只是因为这一点可以让他更好地站在道德制高点,并利用Rose的内疚感,对她更方便地进行洗脑。洗脑的目的,是为了营造这样一种亲密关系:他永远正确,妻子永远错误。
这是一种强迫性重复。Rose在信中写道,丈夫一家人都是这个脾气,错误永远是别人的,而自己永远正确。但设想一下,他小时候呢?在和父母的关系中,他能永远正确吗?相反,他更可能是永远错误,而父母永远正确。
现在,他把以前和父母的关系模式搬到他和妻子的关系模式中了,只是他变成永远正确的强人,而把妻子塑造成永远错误的“孩子”。
童年受过的苦,长大后我们要再重复一遍。但可惜的是,很多人的重复是一种转移,即建立一个亲密关系,然后把自己心中压抑了很久的痛苦,转移到恋人或配偶身上去。
所以说,千万不要以为,每个人建立亲密关系都是为了追求幸福和快乐。相反,很多人建立亲密关系只是为了控制并折磨对方。
解决之道:打破封锁,尽早抵抗
仅从Rose的信上看,她丈夫除了拼命压制妻子这一点,其他还算正常。但前面提到的那个男孩,显然已达到心理疾病的诊断标准了。
那个女孩,和那个男孩谈了6年的恋爱,因为被洗脑了,所以尽管和Rose一样压抑,一样想到了死,但却一直认为,男孩爱她,并且正是因为爱,所以他才做了那些不可思议的事情。
但就在两人筹划结婚时,男孩告诉她,他的妈妈和一个舅舅患过精神分裂症,据说都是偏执型精神分裂症。那个女孩查看了相关的知识后,一下子明白了,这一切到底是怎么回事,于是坚决地离开了男孩。
这6年是地道的噩梦。现在她说,她实在想不明白,当时她为什么会承认那些本来就没有发生过的事情。
很多陷入这种关系的人都不明白,自己很聪明,人格也够健康,为什么会鬼使神差地承认错误。这是因为,作为正常人,我们知道自己有对有错,我们会反省。那些偏执狂,他们百分百地认为自己绝对正确,所以在坚持这一点时态度极其坚决,而且他们还天然地从父母那里学会了一些洗脑的手腕,所以运用起来也尤其娴熟而坚决。
Rose说,丈夫不让她见朋友,也试图斩断她与父母的关系。他已经快获得成功了,Rose已经一年多不敢见父母了。
这正是洗脑的最常用手段——关系封锁,因为任何一个重要关系都可能会颠覆他的洗脑。譬如,如果朋友们常说:“天啊,你怎么和那么变态的人在一起生活?”那么这会帮助她们早点醒悟。
假若她们能经常和亲朋好友来往,她们会很轻松地发现,她们的生活很不正常。这样一来,丈夫或男友对她们的控制就会失败。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Rose的丈夫与那个男孩不同,尚无迹象表明他达到病态的地步。但和那个男孩相似的是,他可能真的认为,他爱Rose。
但是,他建立这个亲密关系,主要可能并不是为了爱,不是为了与Rose享受亲密关系,而是满足他的“我永远正确,你永远错误”的需要。
这是一种恶性循环。自从认识Rose以来,其实他一直都在重复使用同一种程序,侵占Rose的意志和自由空间,以求彻底控制她。Rose的让步只会促使这一恶性循环的进展。她如果想得到解脱,就必须斩断这个恶性循环,拒绝继续玩这种“我永远错误,你永远正确”的游戏。
她以为,这是游戏,玩过了,就安宁了,丈夫就不纠缠了。但殊不知,这加重了丈夫的自恋,让他真以为自己的确“永远正确”。
她必须打破丈夫的幻想。但她这样做,可能会有危险,因为如此偏执的人,特别不能接受最亲密的人的挑战,他可能会用暴力来捍卫自己的“永远正确”。如果意识到有这种危险,她一定要先躲到安全地方,在有安全保证的条件下,再去抵抗丈夫,以结束这一场噩梦般的亲密关系。
小知识/偏执型人格障碍和偏执型精神分裂症
偏执型人格障碍患者的集中表现是,对他人普遍地不信任和猜疑,并把他们的动机解释为恶意。这种猜疑起自早期成年,前后过程多种多样,表现为具有下面四种以上的特点:
♥ 没有证据地猜疑别人会伤害或欺骗自己。
♥ 沉湎于不公正地怀疑朋友或同事对自己的忠诚和信任。
♥ 担心一些信息会被恶意地用来对付自己。
♥ 对常见的记号或事件会认为有贬低或威胁自己的危险。
♥ 持久地认为他人对自己有恶意,对他人的侮辱或伤害一直耿耿于怀,不予宽容。
♥ 感到自己的人格或名誉受到打击,并且迅速做出愤怒反应或做出反击。
♥ 对配偶或恋人的忠贞反复地表示猜疑,虽然没有证据。
偏执型精神分裂症除了具备以上特点外,还伴随有妄想和幻觉。此外,因为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不具备言语紊乱、行为紊乱、情感平淡等明显的症状,所以很容易被认为是正常人。就是说,除了对一点或几点问题的极其固执外,他们其他方面与正常人没有什么两样。
偏执型精神分裂症和偏执型人格障碍,都是一种极端。还有大量的人远达不到这一诊断标准,却具备其中的一个或以上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