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蒂尔德一心想过上流社会的生活,可她偏偏嫁给了一个小公务员。她家没什么钱,买不起华美的服装和昂贵的珠宝首饰。有一次,玛蒂尔德为了一个晚会,向好朋友借了一串钻石项链,不料回家途中不慎丢失,她只得借钱买了新项链还给朋友。从此,她的生活完全被改变了——为了偿还债务,她不得不节衣缩食,为别人打短工,整整劳苦了十年。最后,当她将所有欠款全部还清时,她才得知,原来十年前所借的项链是一串假钻石项链。”
这是脍炙人口的短篇小说《项链》中的情节。这篇小说的作者就是19世纪末法国优秀的作家,被称作“世界短篇小说巨匠”的莫泊桑。
莫泊桑于1850年8月出生在法国西北部诺曼底省狄埃卜城附近的一个没落贵族家庭。他刚出生不久,父母就因为经常闹矛盾而分居了,小莫泊桑便跟随母亲生活。后来,他们搬到了海边的一个乡村里,母子俩相依为命,日子过得很艰辛。莫泊桑的母亲读过很多书,十分喜爱文学,她一有空闲时间就会坐在小莫泊桑的床边,给他讲有趣的童话故事和神话传说。每当这时候,小莫泊桑就会睁大眼睛,一动也不动地静静听着。在母亲的熏陶和启发下,小莫泊桑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等到小莫泊桑稍长大一些后,母亲便开始教他认字。莫泊桑的记忆力非常强,凡是母亲教过的知识,他很快就能记住并灵活应用了。到了6岁的时候,他就已经能够自如地阅读小说了。小莫泊桑很喜欢看文学著作,经常到母亲的书房里去翻看,开始时母亲并没有太在意,认为他不过是对书房感兴趣而已。可是过了一段时间,母亲才发现小莫泊桑竟然把自己收藏的小说都读完了,提问他时也能说出大概内容,这让母亲既感到吃惊也觉得欣慰。可以这样说,母亲是莫泊桑走上文学创作道路的第一位老师。
10岁那年,莫泊桑进入一所教会学校读书。教会学校的课程非常枯燥乏味,莫泊桑并不喜欢,于是他就把大多数时间用来阅读文学作品。这期间,他先后阅读了莎士比亚、狄更斯和雨果等大文学家的作品。莫泊桑还喜欢随身带着书,这样无论他走到哪儿都能阅读了。可是,教会学校是不允许学生们阅读课外读物的。有一次,老师正在课堂上讲解圣经,莫泊桑就悄悄拿出一本莎士比亚的书在桌子下面阅读,可能是他读的太投入了,以致于连老师走到身边都没有察觉。“莫泊桑,你在做什么?上课是不允许读课外书的!”老师非常生气,不仅把他的书没收了,还罚他站着听一个月的课。还有一次,大家都在教堂做弥撒时,莫泊桑偷偷从兜里把书拿出来看,结果又被老师发现了,被狠狠地训斥了一顿。不过,教会学校的严格制度并没有扼杀莫泊桑的读书热情,反倒让他暗下决心:今后一定要做一名优秀的作家。
莫泊桑18岁的时候进入卢昂中学读书,这是法国一所颇有名气的学校。在这里,著名诗人路易布耶成了莫泊桑的文学老师。虽然路易布耶本人并不是一个伟大的诗人,但他对文学有很深的造诣,而且他还是莫泊桑的舅舅蒲瓦特万幼年时的朋友,所以对莫泊桑自然是另眼相待。路易布耶在莫泊桑的习作中看出了他的写作天赋,便格外注意对他进行培养。他总是单独给莫泊桑出一些作文题,让他练习写作,还在写作方法上对他予以指导。路易布耶告诉莫泊桑:“假使你能够作出一百句显出本来面目的诗,你就可以成名了。”这让莫泊桑懂得了每首诗都要有自己的独创性和实际内容的道理。在路易布耶的悉心指导下,莫泊桑的写作水平提高很快,甚至有些小文章还被当地的报刊选登和发表了。
不过,真正让莫泊桑在写作方面登堂入室的还是文学大师福楼拜。莫泊桑中学毕业的时候正值普法战争爆发,他不得不中断学业应征入伍,成为了一名军人。1871年战争结束了,莫泊桑退伍后在卢昂市海军部和教育部当职员。在工作之余,他开始从事写作。这时,他有幸遇到了当时的法国文学大师福楼拜。福楼拜是莫泊桑的舅舅的同窗好友,正好也住在卢昂市。那段时间,莫泊桑一有空儿便带上自己的习作去福楼拜家请他指点。福楼拜对莫泊桑的文学才华也很欣赏,就收下他做学生。就这样,大文学家福楼拜成为莫泊桑文学上的导师,他们两人结下了亲如父子的师生关系。
有一天,莫泊桑又带着自已写的文章登门求教了,他坦诚地说:“老师,我已经读了很多书,为什么写出来的文章总是不生动感人呢?”
“哦,这个问题嘛很简单,就是你的功夫还不到家。”福楼拜毫不避讳地说。
“那么……怎样才能使功夫到家呢?”莫泊桑急切地问。
“这就要肯吃苦、勤练习。你们家门前不是天天都有马车经过吗?你就站在门口,把每天看到的情况都详详细细地记录下来,而且要长期记下去。”
第二天,莫泊桑便遵照老师的指示,站在家门口,看着大街上来来往往的马车。可是他从早看到晚,从日出看到日落,都没看出什么门道。接着,他又连续看了两天,还是没有发现什么。万般无奈,莫泊桑只得再次来到福楼拜家,他一进门就说:“老师,我按照您的指示看了几天马车,没看出什么特殊的东西,满大街上来来去去的不都是马车吗?这有什么好写的呢?”
“不,不不!怎么能说没有什么东西好写呢?那些装饰华丽的马车跟装饰简陋的马车能一样吗?在烈日炎炎下,马车是怎样走的?在狂风暴雨中,马车又是怎样走的?当马车在爬坡时,马匹的姿势是怎样的?当马车下坡时,车夫又是怎样吆喝的?他的表情是什么样的?这些你都观察到了吗?这么多可观察、可记录的东西,怎么会没有什么好写的呢?”福楼拜滔滔不绝地说着,“如果你能像画家一样,把车夫和乘客的行为和动作都记录下来,并传神地表达出他们的内心世界,你的写作便过关了!”
从此,莫泊桑一回到家便站在大门口,全神贯注地观察过往的马车。他记下了各种各样的马车行进场面,并写了一些作品。莫泊桑觉得自己已经掌握了写作的要领,便再一次去请福楼拜指导。
福楼拜认真地看了几篇,脸上露出了微笑,他对莫泊桑说:“你的确有了一些进步,但是年轻人,你永远不要忘记,所谓‘才气’是长期坚持不懈的结果。所以,你还是要努力地坚持写下去吧。”他看莫泊桑在凝神地听着,便又继续说道:“对你所要写的东西,光仔细观察还不够,还要能发现别人没有发现和没有写过的特点。比如说,你要描写一堆篝火或一棵树,就要努力去发现它们和其他的篝火、其他的树木不同的地方。当你走过一个坐在自家店门前的杂货商面前时,走过一个吸着烟斗的守门人面前时,走过一个马车站面前时,就要学着用画家的手法把守门人的身材、姿态、面貌、衣着及全部精神、本质都表现出来,让读者看了以后,不至于把他同农民、马车夫或其他任何守门人混同起来。当你能做到这些的时候,你才是真正有进步了!”莫泊桑点了点头,他从心里佩服老师的精妙指教。
有一次,莫泊桑从邻居那里听来几个故事,他觉得很新鲜也很生动,于是就打算在这些故事的基础上写小说。但他心里还是有点儿拿不准,就跑去请教福楼拜。他把那几个故事给福楼拜讲了一遍后,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这些故事内容丰富,足够写出作品来。”福楼拜看了看莫泊桑,说:“我看你还是别写这些故事为好。你最好做一做这样的练习:骑着马出去走一圈,一两个钟头以后回来,再把自己所看到的一切记下来。”莫泊桑听从了老师的告诫,打消了听取别人的故事来写故事的主意,并按照老师的说法,骑着马出去跑了一圈,回来后写出了自己的所见所闻。他按照这种方法练习了一年之久,终于写出了一篇著名的短篇小说——《点心》。
还有一次,莫泊桑带着一篇新作去老师家,他发现桌子上的文稿每页都只有一行字,他不解地问道:“老师,您这样写不是太浪费了吗?”福楼拜笑笑说:“你知道吗?我每页只写一行字,其余的是留着修改用的。”莫泊桑听罢立即起身告辞,继续修改自己的作品去了。
就这样,福楼拜通过他的言传身教,让莫泊桑领略了文学创作的真谛。莫泊桑也把老师的话牢牢记在心头,更加勤奋努力。他仔细观察,用心揣摩,积累了许多素材,终于写出了诸如《羊脂球》、《我的叔叔于勒》、《项链》等一大批享有世界声誉的短篇佳作。
文学创作往往被看做是作家的一种天赋,而这种天赋是不能被学校培养的,这也是为什么大学中文系形成了“不培养作家”的传统。但是,近几年,北京大学、人民大学、上海复旦大学等都纷纷开设了“创意写作”硕士专业,教授各种体裁的文章写作秘诀,培养“未来的作家”。
其实,最早的创意写作理念来源于美国,他们认为通过向成功的优秀作家学习写作,可以帮助写作者成为作家。西蒙·范·布伊也是践行这个理念的作家之一,他是世界上奖金最高的短篇小说奖“弗兰克·奥康纳奖”得主。除了创作,他也在世界多地讲授写作,在纽约创建了“冬季写作计划”。
日前,西蒙·范·布伊来到中国,在北京四合书院讲授了一堂创意写作课,这也是他在中国开设的唯一一次写作课。
以下为写作课的实录整理
今天的活动跟我无关,我来这儿不是为了谈自己的作品,而是要讨论写作这件事本身,讨论它最精彩也是最能够折磨人的方面。
“什么也写不出来”是正常的
刚刚开始写作的人,对自己的要求太高、太苛刻。这种苛刻其实出自一种恐惧,对失败的恐惧,也因为这种恐惧,许多有潜力的作家写不成书,或者是出不了书。所以在你开始走这条路的时候,就要完全不在乎别人的看法,而且在作品完成之前,最好不要分享给别人看。
我们在写作的过程中,大部分的时间都会感觉一片混乱,什么也写不出来,什么也写不通,感觉写作是一条死路,这个其实是很正常的,这种心态是普通作家、著名作家,甚至是诺贝尔奖得主都会有的心态。但是写多了写久了以后你会发现,你会习惯这种心态。
我平均一周有四天在写作,而这四天当中会有两三天一坐到椅子上就感觉这本书写不通、写不出来,甚至想过我再也不要写小说了。那么怎样去克服这种越来越强的失败感呢?我们就要转换视角,要明白写作是为故事服务的,不要为你自己的感觉服务。你的个人感觉不重要,故事比较重要。那么你把屁股往椅子上一放,就要花时间,要下功夫,就像工厂里的工人一样每天上班一样,认真地坐在那里去写就好。举个例子,巴赫就把创作音乐看成是自己的工作,只是普通劳动,就是每天花几个小时去写而已,这样的话,不管作品成功还是失败,跟你无关,你为故事服务了,已经尽了职责。有个很著名的美国作家曾经跟我讲过,他在看自己写的书时,他看不出写的很好、很满意的那些天,和写的不好、不满意的那些时候,这之间有什么区别。
集合不同作家经验总结出的五个步骤
我现在要跟大家分享一下写作的五个步骤,这五个步骤并不是我创造的,而是我从多年和不同的作家交谈的经验当中积累出来的。这些步骤最适合希望长期写作的人,我说的长期是指一年、五年、十年的写作锻炼,如果你能够坚持到这么长的时间,最后出书肯定是没有问题的。但是你最好将注意力集中在写作上,不要把希望寄托在发表这件事上。
第一个步骤:要有一个完全属于你自己的空间
当然如果你拥有很宽敞的房子,这可能不成问题。像我呢,我和老婆、孩子在纽约就有一个很小的两室一厅,我没有自己的书房,只能拥有一张属于我的桌子,但是这张桌子除了我以外,别人是不能碰的。因为我把这张书桌看作是一块很神圣,属于我自己的空间,是我的祭祀台。因为写作本身是内心与自己格斗的地方,这张桌子就是我内心格斗的擂台,所以我建议大家坐在这张桌子的时候,不要上网、不要去买东西、不要去干任何别的事。我们要尽量做到把现实生活和写作生活完全隔开。
我写的头两部小说,都是把我的笔记本电脑搁到一张木板上,这块木板是用其它木块架起来的,很简单。然后天气一变化,这木头就弯起来,我每次按回车键整个电脑都要晃来晃去。以前我跟父母一块住的时候,也没有书桌,我就在我们的客厅大桌子上写作,但是也有完全属于我自己的一块桌布,小小的一块桌布,这就完全属于我,别人不能碰的。
第二个步骤:用最舒服的工具写作
你用什么东西写作最舒服就用什么。我刚开始写作时用的笔记本电脑排气扇一直响,那种嗡嗡的噪音太吵了,让我分心。后来我就买了一台苹果笔记本,安静得跟死尸似的,再也不会分散我的注意力,但这只不过是我的个人选择。美国有一个很著名的恐怖小说家,曾经写过一本小说叫做《道路》,非常血腥,他是用打字机在写作,就是那种老款的打字机。还有一个俄罗斯作家用三寸、五寸的卡片写小说,他都装在口袋里,最后没写完就去世的那部小说,就是以一张张卡片的合影做出来的。
第三个步骤:看你自己喜欢的书
在你床边或是你喜欢看书的地方要摆两本书。第一本是你特别喜欢、特别欣赏的一本书,就是你一开始看就完全精神向往的那种书,就是感叹“哎呀,这本书怎么不是我写的,我什么时候才能写到这种程度的那种书”。另外一本书就是在你个人理解力之外,你感觉很难明白的一本书,比如说你找一个奇奇怪怪的法国作家,或是美国的先锋派诗人,也可能是《道德经》这种有神秘感的书。而且你在看书的时候不要觉得看了第一章就必须得都看完,这就类似于跟人出去约会,不要说因为我跟她约会了一次,那咱们就结婚吧,不要以这种心态去看书。
或许有些书很经典,但是如果你不喜欢那有什么意义呢。就像不是所有人都喜欢吃生蚝,或者鱼翅,鱼翅虽然是昂贵的食物,但是你不喜欢就是不喜欢,不要费那么大劲去喜欢别人喜欢的东西。
比如说如果你喜欢看恐怖小说,那么你写作的时候,肯定会有恐怖小说的因素在里面。当初我特别想写小说的时候,我看的大部分都是短篇小说,所以到最后写出来就是短篇小说。当时为什么不看长篇呢,因为我当时看长篇的时候,集中不了注意力,看了一夜之后感觉我还不知道看了什么。那么如果你跟我一样的话,就是看到一本厚的能打死人的小说的时候,会感觉有点失望,我的方法是去旧书店,买一个廉价的平装本,把它切成十几份的小书,然后就集中注意力去精读,这样不会有失落感。
第四个步骤:养成经常记笔记的习惯
那怎么记笔记呢?你可以把你喜欢的句子抄下来,也可以带着你的笔记本,到外面去,看看风景,看看你周围的生活环境,看到什么就写什么,你根本不用对它做艺术加工,不要关心它美不美,只要写就好了。目标是不让文字在你脑子里中断,你要一直写,一直忙。我就经常拿着小笔记本到外头,看见一个人就开始对这个陌生人展开遐想,我在假设,他这是要回家,他要去做饭,他很喜欢做饭,他要给姥姥打电话,但是他姥姥老念叨他,给他施加压力,所以他根本不想打,但还是会打。就是这样,我根本不认识这个人,但我还是会一直忙,继续为自己找一些素材。
记笔记对一个作家的写作过程非常重要,不仅仅是为了让你锻炼自己,而且会让你和其他人保持一种有机的联系,就是近距离的关系。写作时间长了之后你会发现,每个人都在吃一种很特别的苦,他有自己的喜怒哀乐,这种发现会使你变得有同情心,而同情正是写小说的主要动机。就是通过勾勒这种锻炼,你会发现发现把你和其他人隔开的只不过是一些表层的区别。在跟人不太认识的时候,我们首先会从表面的特点进入,而和他们建立信任之后,就能够透过表面看本质,会讲到内心更深奥的东西。
第五个步骤,确保每周有固定的写作时间,坚持下去
找一个固定的时间,坐在你神圣的空间里写作,不要走开。你一坐到椅子上就不要再起来了,除非是上洗手间。一周3个小时,你坐在那写,哪怕写不出来也没关系。写不出来怎么办呢?你就抄,抄别人书里你特别喜欢的段落。一开始这段时间,可能会觉得枯燥。但是你在那儿想的时候,你会翻看自己的笔记本,想到这周你看到了什么很奇怪的人,想你当时的感受,这就是所有好书的开端。
当你把这种五个步骤全部统一起来,同时进行,你肯定能写出东西来。
写作的三个阶段
说完五个步骤,我们再讲一下写小说的三个阶段,这也是许多作家的共同经验。
第一阶段就是找感觉
你看到什么就写什么,你在找感觉、找想法,让你能够沉浸在其中的一个构思,想来想去之后,可能就找到了一个自己能爱上的人物,一种写作的感觉,那么这种感觉将是你写小说时支撑你的动力。
第二个阶段就是写初稿
我感觉最难受的就是这个阶段。这个时候你已经被自己的想法完全迷住了,但是你在创作的过程中,就像在雾中开车,根本不知道该往哪儿走,你只能往前走,走到哪儿算哪儿,你是一边写一边假设。很多作家,他的初稿能写多快就写多快,尽快把它写出来,因为写的过程太难受了,可能用三到六个月的时间,写出大概200 页,当然这个文字粗糙,就是初稿。
像我的学生,有一半都走不过这个槛,就放弃了,因为他不愿意放弃控制写作,而且被自己给吓倒了,就停下不敢再写了。如果你能够写出一个完整的草稿,就已经很了不起了。写草稿的难点就在于你要有信仰,你要相信你写出来的这篇难看的东西,过几个月之后就不难看了。
第三阶段就是修改。
最后你有初稿了,有了可以改的东西,就进入到第三个阶段。第三个阶段大概50%的时间要么就是在重写,要么在编辑当中,至于一写就好的那种神来之笔的句子,大概1万个句子当中有15到20个,看起来像作者一通写完的小说完全是幻觉。
【嘉宾介绍】
西蒙·范·布伊:英裔作家,具有中国血统,现住在纽约。著有两部短篇小说集《因为。爱》和《爱,始于冬季》。其中,《爱,始于冬季》荣获2009年弗兰克·奥康纳国际短篇小说奖。在西蒙的小说中,爱始终是他的一大主题:克服悲剧的爱的力量、对爱的渴望、爱的真谛、爱如何世代相传。
他也是《纽约时报》《纽约邮报》,英国《每日电讯报》《泰晤士报》的撰稿人。其作品已被翻译成九种语言。除了文学创作,他还在纽约艺术学校和长岛大学兼职任教,并创建了“冬季写作计划”,也到世界多地讲授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