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蒂尔德一心想过上流社会的生活,可她偏偏嫁给了一个小公务员。她家没什么钱,买不起华美的服装和昂贵的珠宝首饰。有一次,玛蒂尔德为了一个晚会,向好朋友借了一串钻石项链,不料回家途中不慎丢失,她只得借钱买了新项链还给朋友。从此,她的生活完全被改变了——为了偿还债务,她不得不节衣缩食,为别人打短工,整整劳苦了十年。最后,当她将所有欠款全部还清时,她才得知,原来十年前所借的项链是一串假钻石项链。”

这是脍炙人口的短篇小说《项链》中的情节。这篇小说的作者就是19世纪末法国优秀的作家,被称作“世界短篇小说巨匠”的莫泊桑。

莫泊桑于1850年8月出生在法国西北部诺曼底省狄埃卜城附近的一个没落贵族家庭。他刚出生不久,父母就因为经常闹矛盾而分居了,小莫泊桑便跟随母亲生活。后来,他们搬到了海边的一个乡村里,母子俩相依为命,日子过得很艰辛。莫泊桑的母亲读过很多书,十分喜爱文学,她一有空闲时间就会坐在小莫泊桑的床边,给他讲有趣的童话故事和神话传说。每当这时候,小莫泊桑就会睁大眼睛,一动也不动地静静听着。在母亲的熏陶和启发下,小莫泊桑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等到小莫泊桑稍长大一些后,母亲便开始教他认字。莫泊桑的记忆力非常强,凡是母亲教过的知识,他很快就能记住并灵活应用了。到了6岁的时候,他就已经能够自如地阅读小说了。小莫泊桑很喜欢看文学著作,经常到母亲的书房里去翻看,开始时母亲并没有太在意,认为他不过是对书房感兴趣而已。可是过了一段时间,母亲才发现小莫泊桑竟然把自己收藏的小说都读完了,提问他时也能说出大概内容,这让母亲既感到吃惊也觉得欣慰。可以这样说,母亲是莫泊桑走上文学创作道路的第一位老师。

10岁那年,莫泊桑进入一所教会学校读书。教会学校的课程非常枯燥乏味,莫泊桑并不喜欢,于是他就把大多数时间用来阅读文学作品。这期间,他先后阅读了莎士比亚、狄更斯和雨果等大文学家的作品。莫泊桑还喜欢随身带着书,这样无论他走到哪儿都能阅读了。可是,教会学校是不允许学生们阅读课外读物的。有一次,老师正在课堂上讲解圣经,莫泊桑就悄悄拿出一本莎士比亚的书在桌子下面阅读,可能是他读的太投入了,以致于连老师走到身边都没有察觉。“莫泊桑,你在做什么?上课是不允许读课外书的!”老师非常生气,不仅把他的书没收了,还罚他站着听一个月的课。还有一次,大家都在教堂做弥撒时,莫泊桑偷偷从兜里把书拿出来看,结果又被老师发现了,被狠狠地训斥了一顿。不过,教会学校的严格制度并没有扼杀莫泊桑的读书热情,反倒让他暗下决心:今后一定要做一名优秀的作家。

莫泊桑18岁的时候进入卢昂中学读书,这是法国一所颇有名气的学校。在这里,著名诗人路易布耶成了莫泊桑的文学老师。虽然路易布耶本人并不是一个伟大的诗人,但他对文学有很深的造诣,而且他还是莫泊桑的舅舅蒲瓦特万幼年时的朋友,所以对莫泊桑自然是另眼相待。路易布耶在莫泊桑的习作中看出了他的写作天赋,便格外注意对他进行培养。他总是单独给莫泊桑出一些作文题,让他练习写作,还在写作方法上对他予以指导。路易布耶告诉莫泊桑:“假使你能够作出一百句显出本来面目的诗,你就可以成名了。”这让莫泊桑懂得了每首诗都要有自己的独创性和实际内容的道理。在路易布耶的悉心指导下,莫泊桑的写作水平提高很快,甚至有些小文章还被当地的报刊选登和发表了。

不过,真正让莫泊桑在写作方面登堂入室的还是文学大师福楼拜。莫泊桑中学毕业的时候正值普法战争爆发,他不得不中断学业应征入伍,成为了一名军人。1871年战争结束了,莫泊桑退伍后在卢昂市海军部和教育部当职员。在工作之余,他开始从事写作。这时,他有幸遇到了当时的法国文学大师福楼拜。福楼拜是莫泊桑的舅舅的同窗好友,正好也住在卢昂市。那段时间,莫泊桑一有空儿便带上自己的习作去福楼拜家请他指点。福楼拜对莫泊桑的文学才华也很欣赏,就收下他做学生。就这样,大文学家福楼拜成为莫泊桑文学上的导师,他们两人结下了亲如父子的师生关系。

有一天,莫泊桑又带着自已写的文章登门求教了,他坦诚地说:“老师,我已经读了很多书,为什么写出来的文章总是不生动感人呢?”

“哦,这个问题嘛很简单,就是你的功夫还不到家。”福楼拜毫不避讳地说。

“那么……怎样才能使功夫到家呢?”莫泊桑急切地问。

“这就要肯吃苦、勤练习。你们家门前不是天天都有马车经过吗?你就站在门口,把每天看到的情况都详详细细地记录下来,而且要长期记下去。”

第二天,莫泊桑便遵照老师的指示,站在家门口,看着大街上来来往往的马车。可是他从早看到晚,从日出看到日落,都没看出什么门道。接着,他又连续看了两天,还是没有发现什么。万般无奈,莫泊桑只得再次来到福楼拜家,他一进门就说:“老师,我按照您的指示看了几天马车,没看出什么特殊的东西,满大街上来来去去的不都是马车吗?这有什么好写的呢?”

“不,不不!怎么能说没有什么东西好写呢?那些装饰华丽的马车跟装饰简陋的马车能一样吗?在烈日炎炎下,马车是怎样走的?在狂风暴雨中,马车又是怎样走的?当马车在爬坡时,马匹的姿势是怎样的?当马车下坡时,车夫又是怎样吆喝的?他的表情是什么样的?这些你都观察到了吗?这么多可观察、可记录的东西,怎么会没有什么好写的呢?”福楼拜滔滔不绝地说着,“如果你能像画家一样,把车夫和乘客的行为和动作都记录下来,并传神地表达出他们的内心世界,你的写作便过关了!”

从此,莫泊桑一回到家便站在大门口,全神贯注地观察过往的马车。他记下了各种各样的马车行进场面,并写了一些作品。莫泊桑觉得自己已经掌握了写作的要领,便再一次去请福楼拜指导。

福楼拜认真地看了几篇,脸上露出了微笑,他对莫泊桑说:“你的确有了一些进步,但是年轻人,你永远不要忘记,所谓‘才气’是长期坚持不懈的结果。所以,你还是要努力地坚持写下去吧。”他看莫泊桑在凝神地听着,便又继续说道:“对你所要写的东西,光仔细观察还不够,还要能发现别人没有发现和没有写过的特点。比如说,你要描写一堆篝火或一棵树,就要努力去发现它们和其他的篝火、其他的树木不同的地方。当你走过一个坐在自家店门前的杂货商面前时,走过一个吸着烟斗的守门人面前时,走过一个马车站面前时,就要学着用画家的手法把守门人的身材、姿态、面貌、衣着及全部精神、本质都表现出来,让读者看了以后,不至于把他同农民、马车夫或其他任何守门人混同起来。当你能做到这些的时候,你才是真正有进步了!”莫泊桑点了点头,他从心里佩服老师的精妙指教。

有一次,莫泊桑从邻居那里听来几个故事,他觉得很新鲜也很生动,于是就打算在这些故事的基础上写小说。但他心里还是有点儿拿不准,就跑去请教福楼拜。他把那几个故事给福楼拜讲了一遍后,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这些故事内容丰富,足够写出作品来。”福楼拜看了看莫泊桑,说:“我看你还是别写这些故事为好。你最好做一做这样的练习:骑着马出去走一圈,一两个钟头以后回来,再把自己所看到的一切记下来。”莫泊桑听从了老师的告诫,打消了听取别人的故事来写故事的主意,并按照老师的说法,骑着马出去跑了一圈,回来后写出了自己的所见所闻。他按照这种方法练习了一年之久,终于写出了一篇著名的短篇小说——《点心》。

还有一次,莫泊桑带着一篇新作去老师家,他发现桌子上的文稿每页都只有一行字,他不解地问道:“老师,您这样写不是太浪费了吗?”福楼拜笑笑说:“你知道吗?我每页只写一行字,其余的是留着修改用的。”莫泊桑听罢立即起身告辞,继续修改自己的作品去了。

就这样,福楼拜通过他的言传身教,让莫泊桑领略了文学创作的真谛。莫泊桑也把老师的话牢牢记在心头,更加勤奋努力。他仔细观察,用心揣摩,积累了许多素材,终于写出了诸如《羊脂球》、《我的叔叔于勒》、《项链》等一大批享有世界声誉的短篇佳作。

点击按钮,一键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