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搜索

在报纸上时常能见到某地举行“庆典仪式”的报道。如2008年9月22日《时代商报》报道华润雪花啤酒(辽宁)有限公司新厂落成的新闻所配发的照片上就有四个大字:“庆典仪式”。再如2008年9月25日《沈阳晚报》报道沈阳市图书馆建馆百年纪念活动的新闻中也说:“一向肃静的沈阳市图书馆门前,昨天却是锣鼓喧天、人声鼎沸,因为沈阳市图书馆建馆百年庆典仪式……在这里举行。”

庆典即庆祝典礼,即为某一个节日或某一件喜事表示纪念或欢庆而举行的隆重的仪式。“开工典礼”“开工庆典”“开工仪式”虽然用字稍有不同,但意思基本一样。既然庆典就是仪式,那“庆典”之后再加上一个“仪式”就重复了,二者用其一即可。

2008年10月31日《南方都市报》一篇题为“行业机密”的社论这样写道:“现在,掺假已经蔚然成风,成了公开秘密,特别是像往饲料中加三聚氰胺之举,早有专家提出警告……”

蔚然:草木茂盛的样子,引申为兴盛。指一件事情逐渐发展盛行,形成一种良好风气。褒义词,不可用于贬义。

往饲料中掺假的恶劣风气,不可用“蔚然”来描绘。

现实生活中,时常有人为了考试能顺利通过,就找人替考。这种现象是严重的作弊行为,当然会引起大众批评。有人评论:“自己考不过,就找别人捉笔,实在可耻!”批评得很对,但是,这里的“捉笔”却用错了,这是不清楚“捉刀”和“捉笔”的意思,把两者弄混了。

“捉刀”一词出自《世说新语·容止》。说的是曹操有个名叫崔琰的武官,字季,长得仪表堂堂,胸前长须飘飘,更显威武不凡,连曹操都常认为自己相貌远不如他。有一次,匈奴派来的使者要见曹操。曹操为了让外国使者见而敬畏,就叫崔琰冒充他代为接见。接见时,崔琰穿戴魏王的衣帽,比平时更有精神。曹操自己却持着刀,毕恭毕敬地站在崔琰的坐榻旁,扮作侍卫,一旁观察匈奴使者。接见过后,曹操想知道匈奴使者的反应,便派人去暗暗打听。使者说:“魏王固然仪表出众,可是那个床头捉刀人,看来倒真是一位了不起的英雄!”

这个故事后经演变,人们便称代人作文为“捉刀”。如请人代写文章,就叫“请人捉刀”;而替人作文的人,叫“捉刀人”。

而“捉笔”一词就很常见了。“捉”即“握住”“拿住”之意;“捉笔”的意思就是提笔、执笔了,并没有“替别人写作”的意思。(如果要想表达找人替写文章的话,可以改为“找人捉笔”。)例如:“崔永元:匆匆走上长征路,捉笔题词频出错。”再如:“美国国会法律顾问办公室是众议院起草议案的重要工作机构,担负着众议院绝大部分议案的起草工作,因而被称为‘议案的捉笔人’。”

这两个词其实很好区分,只要记住“捉刀”有“替”的意思,而“捉笔”则没有此意,就可以了。

“查”本来的写法是“柤”,后来字形发生变异,左面的“木”移到了上面,“且”也讹变为“旦”,于是便出现了现在的“查”

“柤”,或者说“查”,其义符是“木”,本义是树木被砍剩的残桩。根据木桩的用途,后来又引申出新的义项。比如,木桩绑在一起,可用作水上航行的器具,所以“查”可以指木筏,《字汇》关于“查”的释义便是:“浮木也。”木桩排列在一起,便成了阻拦通行的关卡,所以“查”又可以指栅栏。“查”在现代汉语中的主要意义,也许便和栅栏有关。

栅栏是人为设置的,南来北往的行旅客商,到了栅栏面前,都要停步接受检查。出示通行证啊,打开携带的包裹啊,甚至还要贴身搜检啊……这一切做法用一个来概括,这个字便是:查。

相比之下,“察”的历史要单纯一点。上面是个宝盖头,下面是个祭祀的“祭”字。从字形上看,是在大厅里举行祭祀活动,由此发生审视的意思。在古人的心目中,祭祀可是一件重要的事,每一个环节都要认真检查,所以《说文》对“察”的释义是:“覆审也。”就是要翻来覆去地看,把细枝末节都看清楚。这就正如贾谊在《新书·道术》中所说:“纤微皆审谓之察。”

通过以上简单的介绍,我们不难看出“查”和“察”有以下几点细微的区别:

第一,“查”是一个过程,“察”是一种状态。审查干部,审查项目,都要立案、立项,有一整套的程序。开会审查提案,审查计划,必须列入会议议程,经过提议、讨论、表决等各个环节才行。即使审查一部书稿,也要从头到尾审读,并且写出审稿意见。而“察”可能是“查”的一个环节,但它本身只是一种状态,一种认真审视的状态。“察言观色”为什么不能写成“查言观色”呢?就因为这则成语说的是高度关注对方的言谈和脸色,并没有采取其他行动。

第二,“查”是深度介入,“察”则保持一定的距离。“查”不仅要用眼睛看,用嘴巴问,还要有一系列的核查措施。比如公安部门的“侦查”,为了确定犯罪事实和犯罪分子,除了调阅案宗,查看证据,还可能采用强制性的法律手段,搜查犯罪地点,抄查犯罪材料。这体现了“查”的特点。如果不是“侦查”而是“侦察”呢,这是出于军事需要进行的侦探活动,它的主要方法是看,看兵力布置,看武器装备,看地形地貌。在侦察的过程中,一般并不和敌人直接接触,有时还要通过化装,以避免引起敌人的注意。这同样体现了“察”的特点。

第三,“查”往往是依据标准进行,“察”则一切从实际出发。标准既可能是正式颁布的,也可能是不成文的。比如老师考查学生,是以教学大纲的要求,来检查学生的学习成绩;领导部门考查干部,是以德才兼备的用人原则,来考核干部的实际表现。“察”则恰恰不能带有条条框框,无论是地区考察、资源考察、生态考察,还是社区考察、民俗考察、环境考察,注重的都是“田野调查”,是直接发现,而不是主观臆测。

“支”的用法:

1.用于队伍等:一支军队。

2.用于歌曲或乐曲:两支新的乐曲。

3.纱线粗细程度的英制单位,用单位重量的长度来表示,如 1磅重的纱线长度有几个840码,就叫几支(纱)。

4.用于杆状的东西:一支枪,三支钢笔,三支蜡烛。

“枝”的用法:

1.用于带枝子的花朵:一枝梅花。

2.同“支”,即用于杆状的东西:一枝枪,三枝钢笔,三枝蜡烛。

作量词时,它们之间又可相通又不可通,此时使用起来,就很容易混淆。从上面的解释中可以看出,“支”与“枝”作量词时都可“用于杆状的东西”。如,“我在操场上捡到一枝(支)钢笔。”

但是,“我买了一枝康乃馨鲜花。”康乃馨鲜花是“带枝子的花朵”,只能用量词“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