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风雨如磐”不同于“风风雨雨”
“风雨如磐”意思是风雨像磐石那样压在头上,形容风雨极大,比喻黑暗势力的重重压迫。如鲁迅《自题小像》:“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2007年10月28日《江西日报》社论《井冈山精神永放光芒》:“80年前,在风雨如磐、血雨腥风的岁月中,在中国革命万分危急的关头,毛泽东同志……在井冈山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文怀沙老先生去年年底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他“在风雨兼程中已走过了三个30年”,第一个30年是“风雨如磐”,第二个30年是“换了人间”,第三个30年是“而今迈步从头越”。(《人民日报》2008年12月26日)
使用这条成语必须注意时代背景,切不可乱用。但是报刊上误用的例子却时有所见:
(1)中国共产党走过了八十三年的光辉历程……八十三年风雨如磐,八十三年岁月如歌。(《企业党建》2004年第4期)
(2)《风雨如磐九十秋——美国史研究专家黄绍湘的故事》(《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5月10日)
(3)弹指十年,风雨如磐……经过周永殿10年来的努力,昔日荒山变得郁郁葱葱。(《郑州晚报》2008年9月3日)
中国共产党的八十三年、黄绍湘先生的九十秋,都跨越了新旧中国两个时代,而现年53岁的农民周永殿则是新中国成立后才出生的,他开山造林更是最近10年的事。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几十年,虽然有泥泞也有雨雪,并非一帆风顺,但绝不能说一直处于黑暗势力的重重压迫之下。这样使用“风雨如磐”显然都是错误的。
所以造成误用,是因为这些作者只看到了“风雨”,而忽略了“如磐”,把它同“风风雨雨”混为一谈了。“风风雨雨”可以比喻经历了重重困难和曲折,适用于任何时代,而“风雨如磐”只能比喻黑暗势力。二者的字面义、比喻义和感情色彩都有明显区别,不容混淆。今年刚刚出版的季羡林先生的全彩图文自传,就取名“风风雨雨一百年”,季老用词准确、贴切,值得我们学习。
当然,也有只看到“如磐”而不管“风雨”的。例如新华网2008年8月27日刊载的一篇文章说:“只有掌握了主导权,才会有市场的主动权,我们的粮食市场才会风雨如磐,我们的国家才会长治久安。”把“风雨如磐”同“安如磐石”混为一谈,错得更没有道理了。好在这种误用并不多见,毋庸赘言。
2. “义无反顾”重在一个“义”字
“义无反顾”的意思是按照道义勇往直前,决不退缩回头。(义:道义,这里作状语,按照道义;顾:回头看。)如宋·张孝祥《代总得居士与叶参政》:“王、戚、李三将忠勇自力,义无反顾。”清·浴日生《海国英雄记》:“臣誓以身许国,义无反顾。”邹韬奋《持久战的重要条件》:“民众方面认清这一点,便应存着百折不回、义无反顾的沉着的心理。”
“义无反顾”与“勇往直前”“百折不回”意思相近,但它更强调一个“义”字,只能用于某个人或某些人为正义事业而勇往直前,百折不回。但是有些人偏偏丢掉了这条成语中最关键的“义”字,只看到“无反顾”三个字,只要一个人干一件事,不管好事坏事,只要下定决心、决不回头地干下去,就说“义无反顾”,甚至不是人的行为也用它表述。这就改变了这条成语的感情色彩,扩大了它的使用范围。请看例子:
(1)上半年国内钢价义无反顾地爆发或上涨,让业内人士望尘莫及,进入下半年……则急速下跌。(人民网2009年1月12日)
(2)他的导师希望他完成硕士课程之后可以留在所里继续服务,几经挽留,他还是义无反顾地踏上了去美国的征途。(《第一财经日报》2007年12月10日)
(3)记者采访时产生很大疑问:这些外资为什么会义无反顾地恶意撤离呢?(《法制日报》2009年1月8日)
(4)糟糕的成长环境让他们义无反顾地踏上了一条反常、变态、畸形的寻欢之路。(《中国青年报》2007年11月13日)
(5)怀揣着一腔财富梦想……一批又一批人背井离乡,义无反顾地投入大海的怀抱,在黢黑的深夜里陪伴着死亡泅向彼岸。(《人民日报》2007年12月15日)
在例(1)中,钢价的涨落是由市场规律决定的,与正义与否无关,而且也不是某个人的行为,根本不能用“义无反顾”。例(2),毕业后去哪里,人各有志,本无可非议,但作者显然是对某君辜负导师期望的做法持否定态度,自然也不应使用“义无反顾”。例(3),近来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某些外资非正常撤离,这至少是一种背信弃义的行为,怎么能说“义无反顾”呢?例(4)的走上反常、变态、畸形之路,无疑是错误的选择。例(5)的泅海偷越国境,更是犯罪行为,只能加以贬斥,不可褒扬,显然更不能谓之“义无反顾”。褒贬失当是使用成语的大忌,一定要细心辨别,不可大意,否则就会与要表达的本意相背离,造成相反的效果,甚至贻笑大方。
3. “侃侃而谈”不等于“夸夸其谈”或“侃大山”
“侃侃而谈”意思是理直气壮、从容不迫地讲话。(侃侃,理直气壮、从容不迫的样子。)如清·吴炽昌《客窗闲话·某少君》:“少君引经据典,侃侃而谈,众皆悦服。”郑振铎《桂公塘》:“求和的、投降的使臣们不知见了千千万万,只有哀恳的,苦诉的,卑躬屈膝的,却从来不曾见过像这位蛮子(引者按,指文天祥)般的那么侃侃而谈、旁若无人的气概。”邹韬奋《患难余生记》:“他好像把法庭看作救亡运动演讲大会,回答时侃侃而谈,口若悬河。”仔细玩味一下这三条书证,对“侃侃而谈”应该怎样理解和使用便会了然于心。下面是一些用错的例子:
(1)现在一些地方台也有地方官发表的新年贺词,但却鸿篇大论,侃侃而谈,言之无物,不关乎民生。(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08年1月2日)
(2)我们学习科学发展观,长篇大论,侃侃而谈,就是不正视前些年暴利发展中的问题……生怕戴上保守、思想不解放的帽子。(易网论坛2008年11月24日)
(3)上周三下午,我们单位开大会,我早早来到报告厅,找了一个靠后且隐蔽的位子坐下,等领导在台上侃侃而谈的时候,我已昏昏欲睡。(《京华时报》2007年12月31日)
例(1)所谓“鸿篇大论,侃侃而谈,言之无物,不关乎民生”,是对某些地方官贺词的批评,显然不能使用“侃侃而谈”这样的褒义成语,不如改为“夸夸其谈”。“夸夸其谈”形容说话或写文章浮夸、不切实际,与作者要表达的意思比较接近。例(2)的学习会上不切实际的发言,例(3)的令人昏昏欲睡的报告,自然也是夸夸其谈、言之无物了。“侃侃”和“夸夸”在现代汉语中都不单用,只出现在这两条成语中,有些人不熟悉,往往混为一谈。
“侃”在口语中有闲谈、聊天的意思,如“俩人侃了一晚上”,还能组成“侃大山”“侃爷”等词,因此也有人把“侃侃而谈”同“侃大山”“聊大天”混为一谈。例如:
(4)一次出差在外地打车,同的哥聊起有关婚姻的事……这位的哥侃侃而谈的内容,大多与其婚后生活有关。(《北京青年报》2007年12月25日)
(5)穆斯林老外习惯晚睡晚起,阿拉伯人的侃侃而谈更是有名。他们往往午夜12点后才睡,早上9时后才起床。(人民网2007年12月31日)
(6)赵本山、宋丹丹……二人低语侃侃而谈,宋丹丹更不时大笑,不知是不是继续在春晚携手亮相。(《重庆商报》2008年12月23日)
在出租车内同司机闲聊无所谓是否从容不迫,谈论婚后生活也无须理直气壮、义正词严,可见例(4)的“侃侃而谈”实际就是“聊天”。晚上好聊天不肯早睡,正是许多阿拉伯人的生活习惯。例(5)的“侃侃而谈”应改为“好聊天”“侃大山”之类。例(6)赵、宋二人的交头接耳,有说有笑,显然同“侃侃而谈”更不沾边。
可见正确使用成语的前提是正确理解成语的含义,理解错了,必然造成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