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要不要让大的让着小的?”这个问题我被许多妈妈问过。
现在只要回老家,无论在娘家还是婆家,我家孩子都是全家最小的那个,大家伙都很宠他。
有时候明明是他先抢哥哥姐姐的玩具,我正准备像平时一样制止,亲戚们却好心地拦着:“没事,想玩就给他嘛”,然后对大孩子说:“你是哥哥(姐姐),要让着弟弟。”
晚上睡前阅读,我指着绘本给孩子讲:“你看,小熊抢了小兔子的玩具,小兔子不开心了……”下决心明天不能再让他做“熊孩子”。
我之所以这么在意这件事,不只是在意他的教育,还因为我小时候,就是那个被说“要让着xx”的姐姐:
从小,吃的用的,吵架打架,无论谁对谁错,我妈就丢下一句话:“你是姐姐,要让着妹妹”。
初中,刚刚有爱美之心,那时家里经济紧张,我就一条像样的裙子,特别喜欢,可妹妹说想要,我妈二话不说就给了她,把我气得难受了好几天。
长大后朋友们聊起来,才发现大部分在家里做姐姐哥哥的,都有一样的经历。
盲目谦让不是宽容
反而把孩子变成“讨好型人格”
父母们以为我们这些“老大”在这样的“让”中,学会了“宽容”,学会了“怎么做一个姐姐/哥哥”……
可实际上,我们收获的危害是:
1、或患得患失,争强好胜:老大再大,那也是孩子,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心爱的玩具、与弟弟玩闹中的对错、爸妈的爱就是他的全世界。
比如我妈总是要求我让,那我作为一个孩子,长期处于欲望无法满足的状态,我内心其实是恐慌的,越恐慌就越想要。
本来那件衣服我先穿会,就准备分享给妹妹的,但因为怕给了,妹妹一喜欢上,我妈就让我“奉献”出来,所以,后来我干脆强势地碰都不给妹妹碰了。
2、或生怨生恨:我的一个朋友告诉我,小时候,只要妈妈一说“让着弟弟”,下次她揍弟弟下手就会更重一点。
做的不公平的是爸爸妈妈,孩子无法反抗父母,只能将愤怒发泄于比自己弱小的弟弟妹妹。
更大的危害是:不敢提要求,不会拒绝。
父母那一句“你是姐姐(哥哥),你就应该让着”,让掉的不止是一个玩具,一次对错,而是:
孩子表达自己感受的习惯:“那是我最心爱的玩具,送给别人我很伤心”
——变得隐藏自己的欲望,压抑真实的情绪;
孩子敢于辩驳对错的勇气:“明明就是弟弟先推我,凭什么要我道歉”
——变得消极,不自信,不会为自己争取,因为争取也没有用。
明明心里想要,明明很不愿意,潜意识里却不自主的响起了当年父母的声音:“你是姐姐,你应该……”
因为从小就知道,自己的“不重要指数”高一点,所以我必须优秀,必须懂事,必须牺牲,终身讨好。
关于孩子吵架
你可能忽视了两个真相
所以,到底大的为什么一定要让着小的?事情的对错,为什么会用年纪的大小来分呢?更何况很多哥哥姐姐,也不过是大不了几岁的孩子而已。
一个孩子,他的东西被拿走了,他明明没有做错的事情,却要他忍让,他为什么不能不开心?
上一秒对老大疾言厉色,下一秒对小的轻声细语,父母为何能做的如此理所当然,理直气壮?
所以,到底是“大的让着小的”本来就是处理二胎冲突的正确办法,还只是因为哪怕我们明知这样“让”不对的,却不想花心思想别的办法处理,就想要用这样一句万金油敷衍孩子?
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处理大小孩(二胎间)的冲突?在说方法之前,先要提醒两个一直被我们忽略的真相:
1、孩子争吵打架的原因,多数是为了让父母介入,从而获得被关注的感觉;
2、孩子间的冲突很多是无心的玩闹而起,很难断定谁是谁非,冲突往往不是一个孩子的问题,而是所有参与的孩子都有份。
如何用“正面管教”缓和手足矛盾?
因此,两个孩子吵架,绝不能只处理一个孩子。(以下方法有结合《正面管教》的部分内容):
1、一视同仁,把孩子们当做一个群体:让孩子们处境相同
一视同仁的作用是在于避免:
站在你“认为”是受害者的老二那边时,其实就是在强化老二的受害者心理,同时在强化老大的“欺压者心理”;
孩子们一打架,你就过去安慰这个教训那个,这会让孩子们误以为想得到妈妈关注,想报复哥哥的时候,惹哥哥生气就好了,这无疑是在鼓励孩子打架告状,以及让孩子学会通过贬低对方来抬高自己,增加竞争和对立。
那怎么个一视同仁?其实就是退出法官的位置,给两个孩子同样的选择与处境:
“你们要么停止打架,要么去外面去解决战斗”
“你们愿意各回各的房间,等你们觉得不会再吵了再出来?还是想一起到一个房间去想想解决问题的办法?”
“你俩都愿意坐到妈妈腿上来,等你们觉得不想打架吗?”
即使对于宝宝和大孩子,也要一视同仁:把宝宝放到婴儿床:“等你不和哥哥闹了爸爸再抱你出来”;把老大带进房间:“等你不和妹妹闹了,就出来告诉我,我们再一起去让妹妹出来”。
也许很多人会说婴儿懂什么,这么做不是为了让还是婴儿的老二懂,而是我们真的很难判断到底是谁先惹了谁,随便判断对谁都不公平。
比如我俩侄子吵架,我坚持使用“一视同仁”后,有次我听到小侄子哭着对老大说:“我要去告诉姑姑”,老大回答:“姑姑只会告诉我们自己解决”,老二听完一脸懵逼,然后两个人静了下,又没事人一样一起玩了起来。
2、即使真的很明显是大的错,也先安慰老大,再让大的和你一起去安慰小的。
这并不是鼓励老大犯错,而是我们要相信,老大去“欺负”老二,这背后一定是有原因,有需求的,我们要去满足老大需求,才能停止他的行为。
老大的需求常常是什么?大部分就是他觉得你更爱老二,或者具体的原因也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要知道,孩子是因为感到了失望并需要我们的鼓励。
我们可以这样给老大鼓励:
(1)说出老大的感受:“宝贝,我看到你在生气,妈妈抱抱你好吗?”
惩罚和蔑视只会激发老大对老二更深的妒与恨,只有爱和理解才能让老大感到“原来妈妈还是爱我的”,唤起反思;
(2)当孩子感觉好转之后,尝试鼓励老大去安慰老二:“你愿意去帮助妹妹感觉好起来吗?你想先给她个拥抱,还是想让我先抱你?”
(3)如果老大当时因为太生气而不愿意抱妈妈,我们仍然要做出姿态:“我能明白你现在还没准备好和妈妈、妹妹拥抱,等你准备好,你就来找我好吗?妈妈永远爱你”。
这样做既不会让老大每次都感觉受挫,也避免滋长老二的受害者心态:“只要我去惹哥哥,妈妈就会花好多时间来安慰我”。
3、用“游戏力”来轻松处理
分享一个我曾经用在两个侄子身上特别管用的方法——假装记者:
• 伸出大拇指到孩子面前,正儿八经地说:“我是ABC电视台的记者,请问哪一位愿意先到我的麦克风面前,说说对这件事的见解。”
有时侄子们笑笑过去了,但有时他们会轮流“告状”,说自己的看法,而说完之后,我会转身对假想观众说:“好了,朋友们,现在现场情况就是这样,要想知道这些聪明的孩子会怎么解决问题,请在明天继续收看。”
如果事情还不能平息,我就提议两人把问题写下来,放到家庭会议中讨论,或者再演下去:“请你们回去想想办法,明天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我将继续向观众报道。”
一般到这一步,孩子们的气都消得差不多了。这其实也是运用游戏力,实施我刚刚第一点说到的:让两个孩子“处于同一处境”,避免争端,和受害者心理。
最后总结下,在二胎矛盾中,其实最重要的,是我们要想办法去引导团结、引导合作,而不是用不分青红皂白的“让”,导致对立和竞争。
最后,想分享我朋友的故事,姐姐大他5岁,两人从小关系特别好。我问他秘诀是啥,他说大概是,从小,每次父母教育他们的时候,会对姐姐说:“要让着弟弟,保护好弟弟。”同时,也会对我说:“要尊重姐姐,听姐姐话。”这两句话,从来没有分开说过。我突然想到自己小时候,和如今我见过的那些案例,许多时候,爸妈就是少了后面那句话。
作者与授权
丹妈,儿童教育心理咨询师,同时也是拥有10年工作经历的资深童书编辑。如果你在育儿路上有烦恼,不知道给孩子读什么书,欢迎关注她的个人原创公众号是“丹妈读童书”(ID:jingdiantuhuashu),都可以得到满意的答复。我们以获其授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欢迎转发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