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搜索

讲完了一百回《西游记》之后,妈妈开始讲《水浒》。 鲁智深那胖大和尚爱喝酒、爱吃狗肉,动不动就和人打群架,乐得安安哈哈大笑。 

智深睡的时候,鼾声像打雷,半夜起来,就在那佛殿上大便小便—— 

安安捏着自己的鼻子,说:“好臭。”可是咯咯笑个不停。 

妈妈心中暗想:这书是不是要坏了我的生活教育?暂且说下去:那鲁智深哪,喝醉了酒,半夜里摇摇晃晃回到山庙,山门关了,他用拳头打门,砰砰砰砰像打鼓一样。敲了一会儿,扭过身来,看见门边一个金刚,大骂: 

“你这个鸟大汉!不替我开门……” 

跳上去就拆,把金刚的手折断了,拿那断手去打金刚的腿,打得扑扑扑,泥工和颜色都掉下来了…… 

安安圆睁着眼睛,听得入神。妈妈在想:呀,这不是和文革小将破四旧一样吗? 

等到安安听见鲁智深将两个泼皮一脚踢到粪坑里头时,他笑得趴在床上,直不起身来。 

少华山上有三个强人,带着七百个小喽罗,打家劫舍—— 

“什么是打架、节射?” 

打家劫舍呀,就是一家一家去抢东西,强盗嘛! 

安安点点头,妈妈继续:这三个强盗——嗯——三个好汉呀,一个是神机军师朱武,很聪明;第二个强盗——呃——好汉呀,是陈达;第三个好汉是用一口大杆刀的杨春。这些好汉住在山寨中,需要钱用的时候,就下山去要买路钱,记得李忠和周通吗?他们持兵器拦在山路上,喝道:“兀!那客人,会事的留下买路钱!”那客人中有人拿着刀来斗,一来一往斗了十几回合,小喽罗一齐拥上来,把那些过路的客人杀死大半,劫走了车子财物,好汉们唱着歌慢慢地上山…… 

安安蹙着眉尖,一动也不动不知在想什么,妈妈则声音越来越小。 

讲到宋江和婆惜的那个晚上,妈妈就有点结结巴巴的紧张。 

婆惜说,要我还你这个信不难,有三个条件:第一,你写张纸,任我改嫁。 

妈妈瞥了六岁的小男孩一眼,说,这一条没什么不对,就是离婚证书嘛!他们不再相爱了,所以要分开。 

安安点点头。 

第二条,我头上戴的,我身上穿的,家里使用的,虽都是你办的,也写一纸文书,不许你日后来讨。嗯,妈妈好像在自言自语似地说,这条也不过分,财产本来就该夫妻共有,分手的时候一人一半,对不对? 

安安点点头,深表同意:“我跟弟弟也是这样。” 

第三条,梁山泊送你的一百两金子要送给我——这,就太贪心了,你说呢? 

安安做出义愤填膺的表情,“对,好贪心的女人!” 

宋江来掀被子,婆惜死不让,抢来抢去,拽出一把刀子来,宋江就抢在手里,婆惜见刀就大叫“黑三郎杀人啦!”叫第二声时,宋江—— 

妈妈住了嘴,眼睛盯着书本——“左手早按住那婆娘,右手却早刀落去;那婆娘颈子上只一勒,鲜血飞出,那妇人几自吼哩。宋江怕她不死,再复一刀,那颗头伶伶仃仃落在枕头上……” 

“怎么样了妈妈?” 

哦——嗯——嗯——宋江一生气就把婆惜给杀了。妈妈说,匆匆掩起书,然后,官府要抓宋江,所以宋江就逃到梁山泊去了。晚安!睡觉了。 

“妈妈,宋江也是个好汉吗?”灯关了之后,黑幽幽里安安发问。 

妈妈将他被角扎好,亲了下他额头,轻声说;“他不是好汉,好汉不杀人的。睡吧!” 

“可是梁山泊上一百零八个都是好汉呀?!”安安不甘心地踢着被子。 

“拜托——”妈妈拉长了声音,“明天再说好不好?” 

明天,明天真是一眨眼就到;妈妈坐在儿子床头,眼睛盯着新的一段发呆。 

“那妇人见头势不好,却待要叫,被武松揪倒来,两只脚踏住他两只肮膊,扯开胸膊衣裳。说时迟那时快,把尖刀去胸前只一剜,口里衔着刀,双手去挖开胸膊,抠出心肝五脏,供养在灵前;胳察一刀便割下那妇人头来,血流满地……” 

后来,妈妈喝了一口水,说,因为潘金莲害死了武大,所以武松为哥哥报仇,杀死了潘金莲,也上山做强盗——呃——好汉去了。我们跳到第廿八回好吗? 

武松被关着的时候,有个管营,就是管牢房的啦,天天给他送酒送向来。后来才知道,原来这个管营在快活林开个酒肉店,利用牢房里的囚犯当保镖、打手,过路的人都要先得到他的许可才能去做生意,“那许多去处,每朝每日都有闲钱,月终也有两三百两银子……” 

妈妈顿了一下,心想,这不就是地痞流氓黑手党在索取保护费吗? 

管营的生意坏了,因为有个傻大个儿,外号叫蒋门神的,功夫比他还好,酒肉店的生意都被他抢去了。所以武松非帮忙不可。 

“这就是为什么管营每天给武松送酒送肉!”妈妈若有所思地看着安安。 

安安带着期待的兴奋,问:“那武松去打了吗?打了吗?” 

武松就喝了很多酒,醉醺醺地闯到蒋家酒店,把蒋门神的酒店打个稀烂,把蒋门神打个半死…… 

“不行!”妈妈突然“叭”一声盖上书,神情坚决,站了起来,“安安,这武松简直就是个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地痞流氓,他根本不是英雄,水浒传我们不读了,换换换!换书!” 

安安苦苦哀求,做***不为所动,不知道在对谁生气似地关了灯,走出了房门。 

藉口还在找书,妈妈有好几个晚上没说书。有一天下午,妈妈坐在二楼书房里写什么东西,耳里忽有忽无的听着窗下孩子们嬉闹的声音。突然,她停下笔来,孩子们似乎在和过街的老人谈话,其中有安安的声音,不清楚在说些什么。 

过了一会儿,又是孩子们和过街的老人交谈的叽叽喳喳声。重复几回之后,妈妈实在好奇了。她趴在窗上,伸出半个身子往下看。 

六岁的安安和对门五岁的弗瑞弟,各人手里挥舞着用竹竿和破布扎起的旗子,站在人行道的两边。一个提着菜篮的老妇人蹒跚而来,两个小男孩拦在她面前,把旗子交叉,挡着路,安安用清脆的德语说: 

“嘿!过路的客人,留下买路钱!我们兄弟们需要点盘缠!” 

老妇人呵呵呵笑起来,说:“哎呀!光天化日之下碰到强盗!我没有钱,可是有巧克力,行不行?求求你们!” 

两条好汉睁着晶亮的眼睛,看着老妇人枯槁的手臂伸进菜篮子里。 

“好,放行!”安安威武地施发口令;两支旗子撤回,让出路来。 

这条街的一端是个老人院,另一端是个超级市场;安安显然专找老人下手。 

在两个强盗尚未来得及逮到下一个老人之前,妈妈已经离开了窗口,赤脚飞奔下楼,夺门而出气急败坏地,正要破口大骂,安安兴高采烈地迎上来,一边挥舞着旗子,一边大声说: 

“妈妈妈妈——你看你看,我们打家劫舍了好多巧克力;弗瑞弟也有功劳……”

镇静是建立在对生活的信心基础上的,我们可以从可靠的关系中获得这种信心。

——瑞士心理学家维雷娜·卡斯特

高考在即,中考在即,考试焦虑又成了时髦的话题,我讲一讲自己的故事,也讲一讲简明的关于焦虑的理论,希望能对考生和家长有些帮助。

压力是自己找的

1988年,我升初三,年级8个班中一下子退下来200多名复读生。那是一所镇中,声源全是农村的,大家都渴望考中专师范,以期望“鲤鱼跳龙门”,一步完成从农村户口到城镇户口的转变。如果考不上中专师范,就复读再考。

我们班也分了三十来名复读生,有“初四”“初五”的,还有很恐怖的“初九”的,那是一个女生,初三毕业时差几分没考上中专,复读,“初四”还是差几分,再复读,“初五”就差了十几分还是几十分。这一次信心彻底被打垮了,于是回到初一,重新彻底地读了一次初中,没想到“初八”还是不行。再复读,就是初九了。她挺聪明,也很用功,相信初中的那些课本,她已经可以倒背如流了吧。

这200多名复读生,一下子给我们那些应届生带来了巨大压力。但至少有一个人没有感受到这种压力,那就是我。

初二毕业考试,我考了全年级第55名,这次考试只有应届生,没复读生。非常具有戏剧性的是,初三的第一次期中考试,我仍然考了全年级第55名,但前面54名,清一色是复读生。换句话说,我已然是应届生第一名了。

这个结果令我很吃惊,我考虑了很久,最后自己得出一个结论:我的应试水平并没有明显上升,之所以成了应届生第一名,是因为排在我前面的那54名应届生,都被涌来的复读生给吓坏了。

想明白了这一点,我觉得自己是找到了一个真理,于是信心大增。后来,每次重大考试我仍然是应届生第一名,而总排名也能前进10名左右。到中考,我还是应届生第一名,而总排名已是全年级前5名了。

这个故事,让我明白了一点:压力是自己找的,考试焦虑是自己把自己吓坏的。

“心理调整能力强”从何而来

现在学了心理学,回过头来再看这段经历,忍不住要感谢我的老爸老妈。因为,我现在懂得,“考试焦虑是自己找的”,这句话其实可以翻译成“考试焦虑是‘内在的父母’或现实的父母找的”。也就是说,以前强过我的那54名同学,他们在自己的家中,承担着来自父母或其他亲人所给的额外压力。这样一来,他们的身上就肩负着多个人的压力,一遇到重大考试,不焦虑才怪。

我为什么不焦虑呢?这和我的老爸老妈,尤其是老妈的态度关系极大。从小学开始,我老爸从不过问我的学习成绩,一般都是老妈稍微过问一下。

当然,我小学时成绩一直都不错,总能排班里前5名,他们不用太担忧。但一次升学考试,我考了全班第14名,这可是完全出乎我的意料,我不敢把成绩单给老妈看,把它一直藏到了开学那一天。我战战兢兢地把它递给老妈,说:“老师要你在上面签字。”我妈拿到手一看,有些惊讶,问我:“怎么考这么差?”

“放心,我下次一定能考好!”我宣誓说。我有这个信心,因为这次的第14名在我看来全是马虎所导致的。

结果,老妈一句话没说,就在这个成绩单上签了名。我也没有令她失望,接下来的考试,我又回到了前5名。

更能说明问题的是初一。小学升初中,我在那所镇中八个班中列第一名。但是,初一的第一次期中考试,我居然考了全班第33名,总分现在都记得,是444.5分。

这么大的成绩落差,放到其他家庭,估计就很难交代了。但在我们家,也只有一次很轻松的对话。和小学那次一样,妈妈问我,怎么这么差。我保证说,下次一定考好。结果她又是没多说一句话,而我下次果真在班里又名列前茅。从此以后,老妈对我信心十足,再没过问过我的成绩。记忆中,她后来只有一次再为我担忧,那是高考后,我报了北京大学,老妈问我,是不是胆子太大了,要是考不上怎么办。

回想起来,父母几乎没给我任何压力,他们从不会说,我们家这么穷,你有出息,以后全家人的希望,都放在你身上了。他们也从不会说,不要骄傲,名列前茅还不够,你应该考第一,90分不够,你应该冲着100分去……因为他们的这种态度,我几乎从未体验过,考试焦虑是怎么一回事。遇到重大的考试,我也从未发挥失常过。

同时,我也决不会放松,因作为一个学生,很自然地会渴望考个好成绩,就算家人和老师不督促,自己也会争强好胜。所以,我一遇到重大考试,也会处于适度兴奋状态。

并且,一到重大考试,我总是睡得更香,吃得更多,头脑更清醒。和我一起吃饭的同学,经常买了好菜吃不下去,只好让我消灭。他们很羡慕我,问我是怎么调整的,而我一直自诩说,我心理调整能力强。

考试焦虑常来自于亲人额外的压力

这只是表面上的答案,真正的答案直到学了心理学后才发现,那就是:除了应对考试的正常压力外,我没有额外的压力,所以在考试中就不会有过多的焦虑。

其实,所谓的考试焦虑,就是我们身体的紧张程度超出了应对考试所需要的正常紧张水平。之所以会造成这个结果,一般而言,是那些有严重考试焦虑的学生所承受的,不仅有自己的压力,还有父母及其他家人所给的压力。

譬如,我的很多初中同学的父母常对他们说,我们家的未来就指望你了。常听到这样的话,他没有考试焦虑才怪。

再如,在百度“高考吧”上我见过一个极端的例子,去年一个女孩高考分数超出该省重点线30多分,但她爸爸居然诅咒她“去死吧”,因为她没考上他所希望的北大和清华。可以想象,这个女孩在高考时能心无旁骛地一心解题才怪。父亲给了她这么严厉的要求——必须考上北大和清华,那么她势必会在考试时脑子里常出现严重的担忧:“要是我考不上北大清华怎么办?”

一个正常的孩子,和一个正常的大人一样,有竞争心理,会争强好胜。当他们面对考试时,就和大人面对重大考验时,身体一样会出现适度的紧张状态。这种适度的紧张状态,会给当事人适度的压力,从而激活他的神经系统,令他保持一个良好的兴奋程度,可以更好地应对挑战。

但是,大人们常常会忽略这一点。父母或老师很容易认为,孩子贪玩,不给压力就不知道好好学习,所以他们会有意给孩子巨大的压力,试图以此逼他们更努力地学习。

这是一个最常见的误解,首先是没有尊重孩子的争强好胜的天然心态,其次很容易造成一个恶果:平时过于努力的孩子,到了考试时容易有过高的焦虑,所以难以发挥自己的正常水平。

所以说,想要孩子不出现太强的考试焦虑,那么最好的办法是,父母少给孩子压力。作为考生,也当意识到,自己那些强烈的焦虑,并非源于自身,而是你心中那个苛刻的“内在的父母”在向你传递本不属于你的压力。

孩子和父母可以做些什么

不幸的是,我们社会,父母习惯给孩子巨大的压力,于是,有较强的考试焦虑的孩子不在少数。那么,该怎么面对这种焦虑。

第一,希望我的故事能帮助你认识到,考试焦虑是“自己在吓自己”,你心中的巨大压力,不是应试教育所致,而是你自己找的。

第二,作为考生,如果感受到来自家人的巨大压力,无妨鼓足勇气告诉父母,请少给压力,你们这样做,不是帮我,是在害我。把来自父母的巨大压力还给他们,这一点很重要。

第三,作为父母,如果一直在给孩子巨大的压力,并且孩子显然出现了考试焦虑,那么可以向孩子道歉,说:“对不起,我们以前给了你太大的压力,我们错了。”

接下来还可以说一句:“无论你怎么样,无论你考好还是考不好,无论你优秀还是不优秀,你都是我们最爱的孩子,我们会一如既往地爱你。我们不是因为你优秀才爱你,我们爱你,因为你是我们最亲的亲人。”

这一点很重要,有些父母表面上似乎不给孩子施加压力,但他们习惯对孩子说:“你永远是最棒的。”这其实还是在要求孩子做最棒的,但“最棒的”永远只属于极少数,那么很不幸你的孩子总有最大的概率属于大多数非最棒的之列。这也就是说,你有极大的概率,让孩子出现不当的考试焦虑。结果,你本来渴望孩子最棒,却让孩子陷入过分焦虑状态,令他连自己本来能达到的水平都达不到了。

瑞士心理学家维雷娜·卡斯特说,重要的焦虑多源自关系。那么,所谓的考试焦虑,其实主要是孩子对他们与父母的关系的焦虑,他们不是在担心考试,他们担心的是得不到父母的认可。如果父母给他们提供一个稳如磐石的关系,对孩子说,无论你怎么样,我们都一如既往地爱你认可你,那么孩子的焦虑就会得到很大程度的缓解。

譬如我自己,小学那次考第14名,已经引起了我极大的焦虑,所以我才把成绩单藏了一个暑假,直到开学那一天才不得已拿出来给老妈看。假若她这时斥责我,给我树目标,那么我的焦虑状态会继续上升,并且会一直持续下去,那么下次考试就一定会有考试焦虑。但我妈妈没这么做,她没给我一顶点压力,相反让我松了一大口气。我发现,妈妈没有因为我成绩下降而不再爱我,那她以前爱我,也不是因为我成绩好而爱我,她是无条件地爱我这个人,而不是爱附带在我身上的所谓优秀。这种可靠的爱,才是我的“心理调解能力”的根本所在。

维雷娜·卡斯特称,最强烈的焦虑来自最高价值被否认。那么,最高价值是什么呢?就是爱与被爱。如果父母让孩子认为,他成绩不好,就再也不配得到父母的爱,也没有资格去爱父母,那么孩子一定会陷入极大的焦虑中。譬如那个被爸爸诅咒去死的女孩,她也不想活了,她已有了强烈的自杀冲动。

形成自己的掌控感

第四,形成自己的掌控感。我们之所以焦虑,是因为感到对未来即将到来的考验不能把握,不能掌控。考试如此,其他事情也如此,任何我们感到不能掌控的考验,都会令我们感到焦虑。

这一点是每个考生都要面对的事情。那么,有几个重要的方法,可以提高你对考试的掌控感。

首先,认真研究考试办法。这一点对知识水平比较高的考生非常重要。初三和高三主要是重复学习,但随着重复学习的次数增加,我们对知识的兴奋度会逐渐下降。最后时刻,再去重复学习,对于很多学生已经意义不大,远不如多花些力气,来思考考试。很多老师也会讲解考试的办法。但是,老师给你的办法,不能很好地提高你对考试的掌控感,你要找到自己的一套明确的考试办法,才能最有效地提高你的掌控感。有了这种掌控感,你不会再觉得,在如此关键性的考试面前,你是一只被检验、被考察甚至被宰割的绵羊。

其次,试着从考官的角度思考问题。考官,是掌控考试的;考生,是被考试考验的。如果你只把自己当成一个考生,你难免会惶惶不安,因为你觉得自己完全是个被摆布者。如果从考官的角度去看考试,你就成了一名主动的参与者。具体的做法就是,面对那些知识点,你想像你是一名考官,并考虑,你该用什么形式来考这个知识点。高考前两个半月,我用这个办法梳理了一下所有课程,最后起到了匪夷所思的效果,令我在短短两个半月,从全班第19名升到了全班第一名。当然,这有一个前提——考试范围内的知识点,我基本已完全掌握。

再次,适当思考一下考试后的事。如觉得未来不可预测,我们必会焦虑。那么,对未来做好预测,这种焦虑就会锐减。这时要明白一点:高考是很重要,但高考只是人生的一个重要瞬间,所谓胜败也只是这一瞬间的胜败,它的确会带给我们很多,但它远不能决定我们一生的成败。此外,在这一点上,父母要做的事情很重要,如果父母对孩子说,考不好就别回来见我们,那么这个未来就太不可测了,孩子一定会极其焦虑。如父母对孩子保证,无论怎样,我们都会爱你,会一如既往支持你,那么孩子的未来就不是那么不可测,他也就不会那么焦虑了。

最后,还可以学一些简单的放松技巧,这些技巧很容易在网上搜索到,我就不在这里详细说了。你可以自己挑一个觉得适合自己的,然后练习一下,在关键的时候用一用,或许也会起到意想不到效果。

这几天舆论纷纷,一是常州学校毒地,伤害学生健康。二是蒙城学生打老师。

  常州毒地没什么好说的,还是说说学生打老师。

  学生教训老师

  媒体爆料,亳州蒙城一学校初中课堂上,马老师让学生交试卷,学生不交卷还出口成脏,马老师义愤填膺,推搡学生。好家伙,几个男生一拥而上,拳打脚踢,还有学生拿板凳砸,完全是往死里打的节奏。最要命的是,更有女生在后面推波助澜,唯恐天下不乱。于是,男生得到鼓励,厮打更加起劲。

  视频显示,马老师共掌掴学生三次。每次掌掴,都换来更大的一波毒打。可怜的马老师完全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但还是如西西弗斯一样推石头上山。掌掴,毒打;再掌掴,再毒打,再掌掴,再毒打……

  蒙城以雷霆万钧之力,迅速做出处理。

  校长撤职。

  马老师深刻反省。

  学生道歉,恢复上课。

  尘埃落定,一切恢复正常,从此大家相安无事,过上了幸福的日子。好一个童话故事的结尾。

  校长撤职,也许是负领导责任。这样的窝囊废校长不当也罢。只是当老师,那可是直接堵抢眼啊,校长大人,好自为之吧。

  马老师向学生道歉,深刻反省。不知道遭受群殴的马老师怎么道歉的?如何做出深刻反省?一个代课教师,挣一点辛苦钱,稍有人心者,也料不到会有这样的下场。但竟至于在课堂上被群殴,被侮辱,被耻笑,现在又被二次伤害,还要向打人者毕恭毕敬的道歉,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伤害者!

  我这样说,绝非为马老师开脱。马老师千不该万不该先动手落下话柄,这是师德的红线,也是他挨打的导火索。网络上也有不少人指出马老师挨打咎由自取。

  活一大把年级了,难道马老师看不出学生一直在挑衅,只等一个机会就要开打?我想,马老师应该看出来了。要不然,明知掌掴会换来毒打,为什么还要不管不顾?一而再,再而三的讨打?

  所以然者,不过是一个老教师对师德尊严的最后一丝捍卫。多么可怜!可叹! 可悲!

  更多的人同情马老师,循循善诱地告诫马老师,对于这样的学生,不管也罢。

  马老师敢不管吗?他可是一个代课教师啊,稍不注意就会滚蛋。上级部门要求分数的时候,精确到小数点后面两位数是一点也不会含糊的。

  还有,我们千万不要忘记了,安徽长丰地理老师“杨不管”的前车之鉴。课堂上学生打架,杨老师不敢管,结果导致一人死亡。杨老师被全国人民嘲讽为杨不管,最后被责令道歉,调离教职,做出深刻反省,赔偿死亡学生10万元。10万元是“杨不管”好几年的家庭收入。

  试问,在这样的严惩之下,你还敢不管吗?尤其是试卷不交,老师要不要管。

  有人说,马老师要管,但要有教育艺术。

  在这个课堂彻底崩溃的地方,马老师就算是马克思,我觉得也够呛。我们就不要坐着说话嫌腰疼了。

  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老师被打,一次次发生,我想,也绝不会消失。

  只要想一想,这些大出风头的二愣子们,毒打了老师,又接受了老师的深刻道歉,下一次会不会更加飞扬跋扈,为所欲为?答案简直是一定的。

  那么,全国各地的学生会不会由此得到鼓励,也会把应试教育所施加给自己的伤害,一股脑儿烧到老师的身上,那也是极有可能的。

  学生是未成年人,当然需要保护。但保护未成年人的初衷,是保护未成年的弱势群体;而不是保护未成年的强盗混蛋。这些小霸王本来就在校园里为非作歹,横行霸道,最后还要得到保护,简直让人笑掉大牙。未成年人保护法决不能成为恶性犯罪的保护伞。

  前段时间,我们也有两个未成年学生,把这一套带到了美国。看看人家老美是怎么惩罚的,锒铛入狱,几乎就让你永世不得翻身。

  法律是保护人的,只不过以惩戒为方式。严惩一个人,让更多人奉公守法,而不是鼓励更多人犯罪。

  这不是孤立事件

  很多人以为这是落后地区的孤立性的事件。其实不然。当年北京海淀的辱师事件,甚至使得北京黑帮都看不下去,说要出来主持公道。

  据《南方日报》报道,广州市青少年犯罪呈现出团伙性、紧密性、智力性、反复性等新特点。而初中生结帮违法犯罪、外来未成年人犯罪、农村未成年人犯罪等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的焦点。

  不妨回顾一下广东开平的女生被辱事件。

  广东开平某校17岁女生平平,因为泄露了七个小太妹的丑事,被这七个小太妹挟持到宾馆,羞辱,殴打,后来又叫来四个男人,对平平轮番强暴。并用手机拍下来,传上网络,整个拍摄持续了7分钟。据完整看完视频的网友真爱人描述:“轮奸过程中,几名女子用手按住“平平”的手脚,让直接参与轮奸的两名男子得逞,当中一男子事后觉得不过瘾,又将电视遥控器套上避孕套,然后将之插进“平平”阴部,再用脚蹬踏遥控器。折磨后,又由“七姐妹”轮流对“平平”进行掌搁数分钟,又逼“平平”自搁耳光,蹲马步,进行淫荡不堪的表演……

  开平事件震惊全国,善良的人们瞠目结舌,中国教育到底怎么了?中国孩子到底怎么了?

  其实,开平事件只是冰山一角,南方校园黑帮风生水起,横行霸道,早已不是一天两天了,而且逐渐坐大。各个省市治安最混乱的学校都是初中。这些青春期的初中生,天不怕地不怕,拉帮结派、打架斗殴,出手狠毒。因为是未成年人,他们还都受到法律保护,更加有恃无恐。

  大刀向老师头上砍来

  每当看到这一幕幕触目惊心的景象,我就会想起一个歌名——《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

  现在,我们的大刀还在挥舞,但却是向老师头上砍去。

  山西朔县弑师

  10月4日,是朔州二中高一开学的日期,晚上7时的晚自习是学生们到校后上的第一节课。高一(16)班的班主任郝旭东来到了教室里,晚7时30分左右,他走到班长跟前,询问班费的收缴情况。了解到有两名同学还没有缴,其中包括李明(化名)时,他抬起目光望向李明。

  李明正在座位上悠闲地抽着烟,烟盒放在桌子上。对这名学生,郝旭东很是无奈。但身为班主任,不好管也得管。他轻轻地走到李明面前,从他的手中拿走了烟蒂,把烟盒交给班长保管。然后继续走动着巡视。

  7时44分,郝旭东走到了李明的座位旁,李明突然站了起来,手中拿着一把弹簧刀,猛地刺向郝旭东的腹部。郝旭东忍着剧痛,捂着流血的肚子向讲台方向退去,但李明并没有就此罢手,他追上前去,将正向前门挣扎的郝旭东一把搂住脖子,右手持刀再次向郝旭东老师刺去,直到郝旭东倒在血泊中。

  其他老师、学生和校领导闻讯赶来,约10分钟后,救护车赶到,但因失血过多,在送往医院的途中,郝旭东23岁的年轻生命凄然逝去。郝旭东老师家境贫寒,才华横溢,曾考中两所学校的研究生,创作发表了20余部小说和剧本。

  事后警方在李明的书包里找到了两把弹簧刀和一把砍刀,还在他的宿舍里找到了一页三百余字的“死亡笔记”。

  这是写在一张活页纸上的寥寥300余字的日记,日期是2008年9月18日,最上面写着“死亡笔记”4个字。日记中这个16岁的学生称:“我已经对生活失去了信心,我活着像一个死人,世界是黑暗的,我只是一个毫不起眼的‘细胞’。”

  在日记中,李明发泄着对初中时教他的两位老师的不满,声称“做鬼”也要杀他,称 “我就是个坏学生,还坏到家了……我恨老师,更恨学校、社会……我要发泄,我要复仇,我要杀老师”。李明还写道:“不光是老师,父母也不尊重我,同学也是,他们歧视我……我也不会去尊重他们,我的心灵渐渐扭曲。我采用了这种最极(端)的方法。我不会去后悔,从我这个想法一出,我就知道了我选择了一条不归路,一条通向死亡的道路,我希望我用这种方式可以唤醒人们对学生的态度,认识到老师的混蛋,让教育业可以改变。”

  浙江丽水弑师

  新华社电(记者 方列)在失踪两天后,浙江丽水市缙云县盘溪中学31岁女教师潘伟仙的遗体在县城附近的一座山上被找到,而杀害她的竟然是她的学生丁某。

  10月21日中午,因为学生丁某前一天逃课,潘老师找他谈话,丁回答说是上网去了。潘老师本想给丁某的家长打电话,但没联系上,只好中午带着他去做家访。下午2点25分,丁某从校外回到教室,有老师问他,潘老师怎么没一起回来?丁某回答说,他俩在校门口就分开了。直到晚自习课时间,潘老师一直没有出现。当晚10点左右,警方在一座山上找到潘老师的尸体。而犯罪嫌疑人就是她的学生丁某。据丁某交代,他借口父母不在家,而爷爷奶奶在山上干活,将潘老师骗到山上后掐死。

  潘老师是今年8月才调到盘溪中学的,此前她在缙云一所偏远的山区学校任教。她去年带的班是县里的优秀班级,而她本人也曾连续5年被评为县优秀教育工作者或校级优秀老师。

  目前,丁某已经因涉嫌故意杀人罪被警方刑拘。有关调查仍在进行中。

  中国政法大学弑师

  10月28日晚,中国政法大学程春明教授在课堂上被学生砍成重伤,经抢救无效死亡。

  报道称:事发时间为当晚6点40分左右,死者名叫程春明,系该校教师。当时他正在该校端升楼201教室内准备上课。

  有目击同学称,嫌疑人所用凶器为一把菜刀。事发时,教室内尚未上课,程春明正在做课前准备。嫌疑人突然手持菜刀冲入教室,向程春明右颈部砍去,共砍两刀。目击学生称,嫌疑人砍伤程春明时,神情镇定。随后,该嫌疑人走出教室,掏出手机并报警。

  程春明被砍后,被送到了昌平中医院急救中心。急诊护士介绍,约晚上6点55分程春明被送到急诊室,当时被确认死亡。医生及护士称,程春明所中的两刀在颈部右侧偏上处,刀口约1尺长、2寸深。伤口确认为刀伤。程春明的颈动脉、颈椎被砍断,由于失血过多死亡。

  事发后,校内众多学生来到现场。一些学生表示,程春明教师学问很好,很有风度,上课时比较有特色。但也有一些同学表示,程春明个性过于突出,并不好接触,因此选修程春明课程的学生比较少。一些听过程春明课程的学生称,留法归来的程春明上课时,有“地中海的自由、宽容”。

  曾经的一篇新闻报道描述,程春明从没把传统式样的行为看得很重,而是将自由、宽容的气氛带进了法大的课堂,不过更多的是严格要求自己。“在我们聪明的法大学生面前,任何一位不思进取的老师随时随地都可能感到自己的知识不足,我也有此感悟。所以呀,我现在正在拼命充电,以不辜负我法大学生的聪明和睿智。”

  如果要列举,长沙学生奸杀高校女教师案、陕西省渭南市高三学生伤害教师案、广东化州初三学生杀女教师案、湖北安陆市中学生杀老师案等等。

  远的不说了,现在,无论如何,在一个月之内,连续发生三起弑师事件,杀人者从初中到高中,从高中到大学,从农村到城市,从地方到首都,无一例外,都举起了高高的大刀,向老师砍去,刀光闪过,血肉横飞……最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最后一个惨案竟然发生在中国法律的最高学府——中国政法大学,法律系的大四学生,也选择用屠刀来解决问题。

  我们的学生怎么了?我们的老师怎么了?我们的教育怎么了?为什么原本启人心智、丰富灵魂的教育,却培养出一个个杀人魔王?为什么善行结不出善果,还要结出恶果?为什么老师非但得不到尊重,甚至于要以鲜血来偿还,以生命为代价?校园暴力何以产生?如何预防?教育究竟应该走向何方?

  这些问题不弄明白,不做解决,悲剧就一定会重新上演,程春明就肯定不是最后一个。

  在《论语》里,那种“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浪漫的师生关系,何等的脱俗?何等的精神愉悦?何等的心灵充盈?现在都丢到哪里去了?中国历史上是最尊师重教的国家,所谓 “天地君亲师”。 就算到了民国时期,这种风习还是很好的,现在丢到哪里去了。

  不久前,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了《过去的老师》,我没有读,但只看书名,就被温暖所笼罩。那是一个朱自清、鲁迅、夏丏尊、李叔同、陶行知、叶圣陶等人做教师的时代。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著名的作家,中国最著名的教育家、散文家、哲学家,他们都曾经站在中学、小学的讲台上,给我们的孩子们输送最新鲜的,最人文,最壮骨胳的营养。那个时候教师待遇达到每个月7块大洋,而旧时代的公务员警察却只有两块大洋。而我们现在,尊师重教又体现在哪里?不能只在教师节那一天尊师重教啊。

  所有的优秀人才都不愿意当教师了。这当然和待遇有关,但更多的是教师不好当了。广州东莞的不少学校老师,上班都戴着钢盔和铁棍防身,把自己武装得像防暴警察。教师已经变成了一个高危职业,他们长年得不到休息,抓考试、抓分数、抓质量,抓出来浑身是病,还有社会、家长、教育部门的各种考核给教师带来沉重的精神压迫,现在又加上肉体上的虐杀。这是新时期的三座大山,压得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人灰头土脸。

  现在早已是一流、二流、三流的人才都不会来弄教育了,韩寒的话是不中听,但难道不是事实吗?

  在郝旭东老师的博克后,有一个家长的留言,基本上代表了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

  呜呼,心痛至极!!决不让我的儿子做教师!愿旭东天国走好!下辈子不要选择做教师!中国的中小学教师根本不是人做的工作。国人只看到教育费用高额不下,不去追究其根源!只看到教育的负面,不看竞争的激烈残忍程度!只知道向教师索取教学成绩,不去考虑自己的孩子是否可造之材!如此扭曲的基础教育,城乡教师巨大的收入反差……谁来解决?怎么解决?

  如果这件事反过来,是教师杀了学生而不是学生杀了教师,我想,各种新闻媒体又会要大做文章了。我有时候真不知道:中国,你怎么啦?怎么感觉整个社会都在仇视教师一样的?社会发展到今天,一方面有人喊:要发展教育,要尊重教师;另一方面,教师上无力赡养父母,下顾及不了妻儿,穷困潦倒,两袖清风,即使如此,还是有人巴不得把教师往死里整才好。国家富强,要靠教育,教育要依靠教师,难道把教师整死了,中国的教育就上去了?!现在教师的生命连草介都不如,我真替中国的教育事业感到担忧啊!

  我发誓:我的儿子将来敢当教师,我就亲手将他掐死!

  好(郝)老师,一路好吧!

  校园里到底发生了什么

  这就是国民心里我们教育的现状,也是我们教师的生存现状。那么导致这一切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从教育制度本身来说,陈旧的教育体制,落后的教育方式,非人的教育评价,嗜血的教育竞争等等,都让我们的教育异化。

  教育首先是人的教育

  教育首先是人的教育。这是教育的原点,教育的对象是人,教育当然是教育人的,是人的教育。可是,更多的时候,我们眼里面还有人吗?我们是非人的教育,是分数教育,是升学率教育。马加爵惨案之后,云南某地的一个校长说,在当前的教育评估下,我们只管提高高考升学率,我们哪管自己培养出的是马加爵,还是刘海洋?

  现在,纷纷扬扬的各种教育改革,都是教学内容改革,或者是课程改革,简称课改,从来不会也不屑关注教育对象,关注人的教育问题。教育主管部门热衷于各种物化的评比,自满于硬件设施的达标,宣扬教育手段的现代化,恰恰忽视了对人的关怀。即便有一些思想品德课程,往往又涂抹太多的意识形态色彩,以一种高蹈的道德宣言取代了基本的“人的教育”。

  还记得爱因斯坦对教育的定义吗?当把学校教给你的所有的一切都忘掉之后,剩下来的才是教育。

  那么,哪些东西会忘记?那些通过机械训练、强化巩固,反复抓、专反复的知识点,海量的试题,解题方法和秘诀宝典,这些东西学生一出校门,就会遗忘到九霄云外,不会遗忘的是善良,是好奇心,是健康的心态,是宽容、不偏激的心理,是悲悯的情怀,是远大的志向,是胜不骄、败不馁的风度,是眼光,是情怀,是同情心,是一种道德人格……只有有了这些,才是一个有灵魂的学生。然而,我们学校教育恰恰把这些丢弃了。我们的学生如此苍白,形销骨立,除了可怜的分数,他们一无所有。

  师生关系严重恶化

  师生关系严重恶化。从根本上来说,师生目标一致,应该是很好的合作者,老师爱护学生,学生尊敬老师,师生团结一心,咬定青山不放松。如陶行知先生所说:“师生彼此崇拜,培养出值得彼此崇拜之活人。”

  然而,现实中的师生关系日渐冷淡,渐行渐远,这种不正常的现象,因为唯分数论,师生关系的恶化,还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关注。恶化的原因有多种。

  一是沟通渠道的堵塞。 老师忙着评职称、评称号,忙着考计算机、考英语,还有继续教育、课程培训等,特别是面临沉重的考试压力,要精确到小数点后第几位,心态很难有平衡的;而学生害怕分数,害怕升学,害怕考试的排名,害怕按照分数来排座位,压力同样不堪重负。这样一来,师生都处于紧张焦虑之中,都处于一种亚健康状态,自然很难静下心来,好好沟通。

  二是教育手法的落后。 时代的发展,造就了一代人个性的张扬和突显。无庸讳言,学生普遍厌学,很大的问题是出在施教方式上。学生为什么不愿意学?这个问题很值得深思。而且,学生越来越有主见,越来越拒绝不适合自己的一套。当我们单纯地把学生看成是受教育的工具,不顾及他们对现行教育的看法,不顾及我们的教育方式他们是否愿意接受,火山就已经在酝酿了。

  因此,处于夹缝里的老师,要不就是管出来一堆麻烦,要不,就像杨不管一样,放任自流。面对如此复杂的情形,教育思想显然没有充分准备,进退失据,动辄得咎,没有研究如何在尊重学生个体的情况下,完成教书育人的历史使命。

  三是惩罚教育的缺失。 曾几何时,我们颁布了一个个法律,保护未成年人的权利,保护未成年人的安全。与此同时,一个个紧箍咒戴上了老师的头,老师的任何一个动作,任何一个语言,任何一句批评,都可能构成对学生的人身伤害,都可能成为呈堂上对我们不利的证词。这就是教育部门提出的绝对禁止老师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否则,在任何时候都是一票否决。至于何为变相体罚,至今还是语焉不详。逼得老师只能一味的退缩,一旦说服不起作用,学生就会爬到老师头顶做窝,学生打老师左耳光,老师不敢把右脸给他。师道尊严早已被丢到爪哇国去了。

  教师对学生固然是爱的奉献,但有时候,为了这爱能够尽可能地播撒,难免需要辅以一些小小的惩戒.惩戒,并不意味着没有平等;有惩戒,也不意味着不尊重学生。必要的惩罚也是爱,甚至是大爱。然而老师对学生的惩罚缺少社会支持。要知道,自由、平等、尊重也是需要通过学习的啊,甚至通过一定的惩罚才能够领会的。学生时期的放纵到了社会上,可能就是放大了的暴戾,学校不能给社会培养出一批批不知道惩戒为何物的无法无天者。

  社会环境带来恶果

  社会环境的恶化。今天,全社会大喊要尊重孩子的个性发展,于是家长、社会都给了孩子一种错觉:我就是我,我行我素,没什么好改变的。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家长对孩子的溺爱,让孩子觉得自己就是世界的中心,唯一的中心,老子天下第一。

  更糟糕的是,今天的社会,世风日下,道德沦丧,金钱至上,各种不良思想和信息沉渣泛起,浓烟滚滚。

  人是社会的人质,个人更是社会整体的一部“作品”。

  在信仰缺失,道德沦丧的环境里,学生怎么可能建立起自己一座道德伦理的大厦?学校就算心有余也会力不足,岂不知道一傅众咻的道理?所有这些,必然导致孩子们的道德教育的苍白和失血。

  更可怕的是,拜金主义思想的污损,尤其是教师群体在整个社会中地位的低下,特别是经济地位低下,无形中增添了学生对教师的鄙视。他们可能会想,看你那个穷酸样,也配管我?看你那个寒酸样,我好好读书,结果不就和你一个样,上帝,绕了我吧!想想看,教师本身就是社会的弱势群体,又怎么可能在学生面前建立起自己的师道尊严?

  而且由于成长环境的特殊性,这些孩子心理承受力又特别薄弱,缺乏理智解决问题的方法。校园暴力存在的很大因素是他们找不到良好的沟通渠道,找不到消解不良情绪的出口,对生命价值和法制尊崇不够,以致铤而走险,酿成大错。

  鲁迅在90年前大声疾呼,救救孩子。我们今天则要高声呼喊:救救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