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搜索

“习惯不是最好的仆人,便是最坏的主人。”

——美国思想家爱默生

常常听到爸爸妈妈们讨论——孩子学什么知识,参加什么兴趣班,分享的都是学习材料、资源等等,但其实,随着搜索技术的不断提高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我们获取各种知识的门槛会越来越低。相对于早晚都会学到的知识,从小拥有好习惯显得更加重要。

相信你也听说过《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这本书,其实在美国,这本书的少儿版——《快乐孩子的7个习惯》(The 7 Habits of Happy Kids)和《杰出青少年的7个习惯》(The 7Habits of Highly Effective Teens)也非常流行,美国学校把它们归纳为“孩子成长的7棵习惯树”。下文我根据我从儿子在美国读书过程中的观察与思考,逐一阐述,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习惯1:积极主动,我的人生我负责

Be practive —— you're in charge

对自己负责,做事积极主动;管理自己的行为、态度和情绪;做了错事不怪别人,而应反省自己;不用别人说我也会去做正确的事情,哪怕没有人在看。

曾经很长一段时间,都是我帮孩子准备第二天上学的书包,后来发现适得其反。有一次我没在家,他就完全蒙了,第二天上课要交的作业、要用的文具都没装进书包,这让我感觉他对我的过分依赖。

后来我用两天的时间,让他看着我收拾书包,然后让他自己装,最后再检查一遍,告诉他有什么东西漏掉了,经过一周的训练,他完全可以自己收拾书包了。接着,我把越来越多的事情交给他自己负责,比如收拾玩具房、洗自己的袜子、甚至帮忙制定假期旅游路线等。

很多家长怕把事情交给孩子会弄遭,可是谁第一次做事不是迷迷糊糊的呢?多给他一些尝试的机会,慢慢地,你会发现孩子的能力超乎你的想象!

▋习惯2:有目标,有计划

Begin with the end in mind - Have a plan

做事前先定计划和目标,努力去做有意义和能带来积极影响的事。

上周拜访了一个做教育的团队,他们有位从美国回来实习的学生,他说,这位实习生最大的特点是,每次给她分配任务时,她第一个问题肯定是“for what?”以终为始,目标感很强,然后就是定计划,列清单,所以每次都把任务完成得很出色。

孩子每次放假,我都会和他一起列了张计划表,把想做的事情列下来,再写出要做这个事的目标和计划是什么,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问题:你打算做一件什么事?做这件事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通过做这件事想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和结果?计划用多长时间做完这件事?

▋习惯3:做事分主次,先工作,后娱乐

Put first things first - Work first, then play

不该做的事,勇于说不,在重要的事情上花时间;学会制定优先级,做日程表,并执行计划;对自己有纪律,做事井井有条。

如果一件重要和一件紧要的事情放在你面前,你会先做哪个?“做事情要有优先级”是美国孩子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受到的教育,训练孩子迅速区分开——哪些事该做,哪些事不该做,该做的事先做哪个等等。养成这个好习惯,能让孩子在整个成长过程中保持理性,更愉快高效地完成学习及生活中的各项事务。

▋习惯4:从双赢角度考虑问题,利己利人

Think win-win - Everyone can win

勇于争取自己想要的,但同时也会考虑别人的需求;有矛盾的时候,寻求能平衡彼此需求的解决方案。

几个月前,孩子的小姨给他寄了一个玩具,刚好邻居家的小孩Jose也在,看到玩具后非常喜欢,就央求孩子借给他玩几天,可孩子怎么也不肯,还把玩具藏了起来。

一天放学后我看他兴致冲冲地把玩具拿出来玩,突然Jose也跑来了,他便立马躲进衣橱里。事后我告诉他,应该用think win-win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不然你自己玩不好,Jose也不高兴,相当于lose-lose。后来,孩子非常热情地把玩具带到Jose家,两人开开心心地一起玩了一下午,大家都win了。

▋习惯5:先去理解别人,再求被人理解

Seek first to understand, then to be understood

仔细聆听别人的主意和情感,努力从他人角度去理解问题;听别人说话的时候不插嘴、不打扰,并注视他的眼睛;能自信地说出自己的主意。

用大家的老话说,这点就是学会站到对方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先做到尊重别人,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

大家不妨在生活中试试“Show your respect”这句话,这句话是美国父母们经常给孩子说的,印象中听过好多次,后来我自己也学会了。孩子们从小就会被要求和人沟通要认真听、不打断,你可以表示不同意,但是必须要show your respect。

▋习惯6:协同——合作会更好

Synergize ——Together is better

珍重别人的优点,向他们学习;即使别人和自己很不一样,也能与大家友好相处;能有效地进行团队合作,始终保持谦虚的精神。

俗话说,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说到合作,的确是很多中国孩子的一个痛点。比如中国的金牌体育项目,都是羽毛球、乒乓球、跳水、体操等个人项目居多,建议爸爸妈妈们可以让孩子多参加合作型的体育项目,例如足球、篮球、棒球、橄榄球等,让孩子们在运动中学会配合、协作、共赢。毕竟,一个人虽然可以走得很快,但一群人才可能走得很远。

▋习惯7:磨刀不误砍柴工,寻求健康和平衡

Sharpen the saw——Balance feels best

注意饮食、锻炼和睡眠;多花时间和家人、朋友在一起,而不是电脑手机。

照顾好自己的身体是美国教育里很重要的一课,他们会学习营养搭配知识,孩子的学校每年都有一个叫21 challenge的活动,倡导家长和孩子连续21天,每天动手做一样健康食品,孩子和我去超市买东西,都会很注意查看食物的保质期和热量。

建议父母们多让孩子进厨房,或者一起挑选食材,让孩子知道每种食物中都有什么营养,怎样做一顿营养丰富的早餐等。无论走多远,健康始终是第一位!

“给孩子金山银山,不如给孩子一个好习惯。让孩子从小养成一些好习惯,对他的成长甚至一生都会产生重要作用。不过家长们也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一般说来,一个习惯的养成需要21天,慢慢来吧,贵在坚持。

威斯特敏斯特大教堂地下室的墓碑林中,有一块名扬世界的墓碑。在这块墓碑上,刻着这样的一段话:

当我年轻的时候,我的想象力从没有受到过限制,我梦想改变这个世界。

当我成熟以后,我发现我不能改变这个世界,我将目光缩短了一些,决定只改变我的国家。

当我进入暮年后,我发现我不能改变我的国家,我的最后愿望仅仅是改变一下我的家庭。但是,这也不可能。

当我躺在床上,行将就木时,我突然意识到:如果一开始我仅仅去改变我自己,然后作为一个榜样,我可能改变我的家庭;在家人的帮助和鼓励下,我可能为国家做一些事情。然后谁知道呢?我甚至可能改变这个世界。

我在上海出生,在南洋模范中学读完高中后被保送到北京大学,完成了很多中国家长给孩子设定的最高奋斗目标。大学毕业后工作了三年之后去了美国,读了两个硕士和一个教育博士。

我花了九年的时间,用学习者和教育者的双重身份去深度体验美国教育,这种经历帮助我看见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之间的巨大鸿沟,看见校园和社会的严重脱节,也让我能够站到更高的角度,回望并前瞻教育这条河流在生命长河中如斯流淌,帮助我看到当下国内教育所存在的问题,以及我努力的方向。

我2012年回国后,就迫不及待地希望用西方教育的经验来补充并改良国内的基础教育,却遭遇了种种困难和挑战。2014年,我把这十几年对教育的观察和思考浓缩在一场公益演讲里,热心的家长把这场名为《熊掌和鱼——略带偏见的中西教育比较》的演讲稿拿去做成了一篇微信文章,短短几个月之内浏览量就超过10,000,000次,各种冠以“字字珠玑”和“一针见血”的转载不下300种。

这场讲座虽然得到大量共鸣,但也有人质疑我作为中国教育体制的“受益者”为何要“反咬一口”。

我认为中国教育要检讨的主要是应试的部分,是办学目标、教学手段和测评方式出了问题。而从古至今,我们的前辈留下来的很多凝聚了东方文化的教育智慧,无论是理论还是方法,都是毫不逊色于西方的。

这个观点在我的“熊掌和鱼”的第二场演讲《古典中式教育和西方教育的不谋而合与殊途同归》中得到了进一步阐述。

国内的公立教育也在进行着类似于素质教育方向的改革,尤其是小学阶段,我们看到了很多可喜的成果。但素质教育的教学内容和以考试为导向的应试教育之间不可调和的冲突导致改革无法彻底或不能坚持到高年级。

也因此,很多课外班开始蓬勃发展,教育和培训之间的界限开始模糊,各自担负的职责开始重叠甚至互换。这些略带无奈的探索都是好事,都会慢慢助力教育改革的最终实现。

教育是个沉重而急迫的课题,充斥书店的教育类理论书籍已经够多了。我不想再重复那些同样的话,多写一本说教论理的书,徒增这个微效的堆积。

这本书不是一个药方子,也不是实用的攻略。如果家长们抱着找“速效药”的心态读这本书,可能会失望。其实,读完整本书之后,你甚至会觉得美国的教育其实也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好。

微信朋友圈的伙伴们说我是个会讲故事的人,也有很多家长跟我说他们很想知道美国的教育到底是个什么样子。确实,这三年在美国做小学校长的经历给了我一个不是很多人能有的独特视角。于是我决定把我在美国学校工作那段时间写的工作日记整理出来,就算没有直接可以拿来使用的“药方”,至少可以近距离看看美国的教育现场是什么样子的,或许会受点启发。

写完这篇自序,一抬头看到自己每天用来喝水的马克杯,这是当年五年级的学生毕业时给我的礼物,上面印着孩子们和我的头像。我每次都会关照阿姨洗的时候要格外小心,千万别打碎了。

一晃回国已经四年多,心里也时常惦记着他们。这个年纪的小孩子长得快,这会儿应该已经出落成大姑娘、大小伙儿了吧?在马路上我恐怕认不出来了吧?

谨以此书献给他们,献给全天下的学龄少年,也献给我的孩子墨羽,希望等他上学的那一天,一切都会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