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说现在是一个拼爹的时代,今天我就来为大家介绍两个最拼爹的故事。
两个爹,第一个,重视孩子阅读的中国父母都不会陌生——“童话大王”郑渊洁,代表作有《舒克贝塔》、《皮皮鲁和鲁西西》等。
第二个,是中国化学工程第七建筑公司的一名离异退休员工——李铁军。
郑渊洁的儿子郑亚旗,小学毕业后回家学习。18岁离家,用自己打工赚来的积蓄创办《皮皮鲁》杂志,将父亲的童话事业发扬光大,创办北京皮皮鲁总动员文化科技公司任CEO,年入1.5亿。
李铁军的女儿李婧磁,9岁被父亲接回家。父亲宣称要将她培养成一名生物磁场科学家。事到如今,李铁军虽自认自己教育成功,但现实是李婧磁家里蹲,依靠着父亲退休金度日。
为什么两个在家学习的孩子最后会走上如此天差地别的道路?
真的是阶级局限不可破吗?
当我翻阅各项采访资料后,却深感决定二位父亲教育成败的关键,不止是贫富差距导致的教育资源不均,更在于俩人在教育方法和理念上的巨大差异。
▋父母“自以为是”到了极致,必将酿成悲剧
李铁军当年将女儿接回家的原因是,“除了教人拍马屁,学校里学不到东西!”而他在知识上教给孩子的却是诸如“人分为大脑发达和小脑发达”、“恐龙灭绝不是火山或气象原因”等等未经证实的伪科学。
在教育理念上,李铁军的观念,相对那些认为“孩子能在小小年纪背出唐诗三百首,就是赢在起跑线上”的传统家长,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几年前,在一个电视节目中,李婧磁就用“古代四大丑女分别是谁”这样的冷僻知识,考住在场嘉宾,这让李铁军非常满意。
可女儿对四大丑女有深刻的文化研究吗?李铁军对此并不在意,他自豪的是我女儿知道别人不知道的知识。
但生活并不是《一站到底》,李靖磁似乎和许多应试教育出身的大学生一样,知识对于他们来说,只是一堆毫无生机的课本与文字。
李靖磁的书桌上贴着这样一句话:“对自己狠一点,再过五年你会感谢今天发狠的自己……”但“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考过别人就是赢”这样生硬古板的学习思维,令这些孩子即使满腔诗书伦理,出到社会却百无一用。
而在人际交往方面,李铁军也像极了某些成天嚷嚷着“不要和差生玩”的家长,他说,“交朋友很浪费时间,不想女儿的时间耽误在朋友身上。”甚至教育女儿“搞科研”不能过早结婚,女儿却在采访中对记者说,“我想在25岁前把自己嫁出去。”
邻居说,小时候的李靖磁还出来和大伙玩,这几年却都是独来独往,父女俩的那种孤僻劲是越来越像。
很多父母在孩子出生后,太低估育儿的专业性与复杂性,完全凭经验、凭主观去教育孩子,闭门造车,脱离现实,不顾孩子意见,无视儿童发展规律,一厢情愿地为孩子设定目标。
而李铁军正是将这种“自以为是”的育儿方式发挥极致的悲剧。
▋“我最感谢老郑的,是他让我独立成人的过程”
同李铁军一样,郑渊洁放弃学校教育的念头也来得很戏剧化。
郑亚旗上小学第一天,班主任大骂一位没带课本的同学,“吃屎都赶不上热乎!”。郑亚旗回家问爸爸:“老师为什么这么说 ?热的口味更好一些吗?”
看到自己如此童真而富有求知欲的孩子,身处的学习环境竟如此浑浊,郑渊洁当时就萌生了家庭私塾的念头,但他没有马上实行,而是等到了孩子小学毕业。他在这个等待的过程中发现,“当前国内学校教育最大的问题,就是孩子没尊严,用考试分数做评价体系,学校没有心灵教育,素质教育流于形式。”
郑渊洁认为童年不是用来为成年做准备的,而应该充满快乐。退学时,他唯一可惜的只是孩子会因此失去早恋的机会。
回家之后,郑渊洁开始自己给儿子上课。作为一个童话大王,郑渊洁利用自己的优势,同时也结合了孩子爱幻想、爱童话的特点。
他亲自编撰了10套教材,由自己的童话主人公串场。在内容上,他除了注重传统学科知识教育,开设了语数外物化生,更考虑了孩子今后立足于社会,全人发展的需求,增加了哲学、法律、健康、自救等科目。
一个故事一个知识点,连起来是一篇完整的长篇童话小说。而其中,《皮皮鲁和419宗罪》的编写,让郑亚旗印象非常深刻:“老郑说,既然我是你爸,我就有义务不让你进监狱。然后他就把当年的中国刑法419条,编写成了《皮皮鲁和419宗罪》,把童话看完,就知道怎么做不犯法了。”
在人际交往,社会融入方面,郑渊洁也并没有因脱离学校教育,而鄙视社会价值观 。
有一天郑亚旗问,“有位女网友谈F4,什么是F4?”当他们都以为F4指的是战斗机时,却发现自己真的和世界脱节了,郑渊洁深深忧虑,孩子会不会出现社交问题。
于是,他在暖气上绑着国旗,每周一进行升旗仪式。小学开始,每周带儿子看演出、打球、见人,最大程度的让孩子接触社会,发展兴趣。
就这样,在1992年,郑亚旗9岁,在我们都不知道世界上还有电脑这个东西的时候,他就见到了电脑,“老郑带我去一个多媒体公司,我觉得电脑太好了。我就告诉老郑,我要电脑,他花了一万多块钱给我买了。”
看到这里也许大家都十分羡慕,郑亚旗这个富二代的开挂童年。其实早在儿子二年级时,父子俩就许下一个约定——“18岁前你要什么给什么,18岁就不再给你任何东西。”为让儿子有能力实践这个约定,郑渊洁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就鼓励他思考怎么赚钱养活自己:
94年,郑亚旗11岁,在网上写游戏攻略赚了280元;
95年,当时国内的中文网页不超过30个,郑亚旗因兴趣自学了网页制作,机缘巧合之下开启了做网页的致富之路;
18岁,郑亚旗离家自立,因为没有学历,在独立之初,他的路走的并不顺坦——去超市做搬运工,去小报社从网络小工做到技术主任;
因为不喜欢单位复杂的人际关系,郑亚旗辞职下海。从小看日本动漫长大的他,觉得爸爸的童话故事不比国外的差,但爸爸认为儿子没经验,不肯将版权给儿子运营。亚旗只好求爸爸把没授权过的漫画给他弄,这样即使搞砸了,爸爸也不会亏,他还得支付爸爸版权费;
但毕竟缺少经验和历练,郑亚旗前三期杂志几乎赔掉过半积蓄。痛定思痛,三个月后重头再来,最终杂志走上正轨,郑渊洁的图书发行量翻了十几倍,成了作家里名副其实的大土豪。
这个富二代的儿子不但没给他败家,反而青出于蓝更胜于蓝。当郑亚旗面对外界质疑他的成功,都是因为他有个有钱的爹时,他这样回应:
“在家上学,父母付出的远远不是钱这么简单,家长要付出无比的耐心、时间、智慧来陪伴孩子,付出这么多的同时,还要受到亲戚朋友的非议,这才是真爱。
每个人的成功都需要靠自己真正的努力,资源只是辅助,我最感谢老郑的点,并不是别的,而是他让我独立成人的过程,年轻人只有在不断犯错中才能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灾难里有黄金。”
▋教育孩子的秘诀:闭上你的嘴,抬起你的腿
这俩孩子的成长轨迹,似乎正好对应了我们常说的两句话:
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
活读书,读活书,读书活。
我们常说,父母很伟大。这里的父母指的是怎样的父母?生而养之,养而教之,这过程的艰辛,天下的父母都知道。可眼下大部分父母,都只做到了“生之”和“养之”的义务,只关注吃喝拉撒,忽视孩子的头脑与心灵。在“教之”上,格局与视野参差不同,有如郑渊洁和李铁军之分。
李铁军对孩子的培育,似乎更多是出于焦虑,他把自己的愿望投射到孩子身上,忽略了孩子本身的发展规律与个人特质,以及未来社会的需求,这是很多家庭教育失败的根本。
而郑渊洁看似离经叛道的教育背后,其实是更注重孩子的“全人”发展,给孩子尊重与自由,也给孩子责任与规则。
未来,孩子们要比拼的并不只是考分,知识量,而是来自更高层面上的价值判断、创新力、人格魅力、心理承受力、终生学习能力等等。也许我们没有郑渊洁当年培育孩子的经济财富,但我们依然可以努力认识自己的思维局限,提升自我,言传身教。
正如郑渊洁所说,教育孩子的秘诀就是“闭上你的嘴,抬起你的腿,走你的人生路,演示给孩子看。”身教重于言传,在教育中,多学习,多反思,给孩子一个好的家庭教育,才是孩子一生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