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中国社会,
对一个个体,
嗡嗡地重复低喃着 ——
“这不行!”
“那也不行!”
若你敢用自由意志行事,
敢发出自己的声音,
就会被群攻至死。
前不久,摆枪带气球摊的天津大妈被判刑三年半,而且居然是有法可依的。
整个中国社会,
对一个个体,
嗡嗡地重复低喃着 ——
“这不行!”
“那也不行!”
若你敢用自由意志行事,
敢发出自己的声音,
就会被群攻至死。
前不久,摆枪带气球摊的天津大妈被判刑三年半,而且居然是有法可依的。
连岳:
你好。我看了你9年文章。
我父亲是个不得志的人。我出生在江西,父母是支援内地建设的老三线人。在我5、6岁的时候父亲也曾经春风得意过,但他不知道人生总有波峰波谷,他在波峰的时候把能得罪的人都得罪光了,等到罩着他的人下了台,他也跟着被发配到了类似于做苦力的部门。(这都是长大之后我母亲告诉我的)后来工厂效益不好,父亲工资越来越低,母亲托亲靠友,终于把全家调回现在这座城市。并且靠着我外婆的一些关系给父亲安排了一个比较好的工作,希望他能从头再来过。可是,怎么说呢,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吧,父亲在那个位置上依然没有吸取教训,还是喜欢说很直白的话,不知不觉中又把人给得罪了。后来就和以前在江西一样,他被越贬越低,最后就被贬成了保安,再后来因为单位改制被买断了工龄,50岁的时候就回家了。
其实我父亲还算有才吧,他年轻的时候学过书法,国画,素描,还写得一手好字。而且很喜欢读书,可也就是因为书看多了吧,有时候很固执,认为他说的话做的事永远都是对的。以前看《围城》,记得孙柔嘉的姑妈说方鸿渐,“本事不大,脾气倒不小”。我想这句话简直也是来形容我父亲的。还有,不管什么时候,当着外人的面,他对我,对我母亲,都喜欢发火。稍有不顺他意,他就肆无忌惮的发火。
他很小气。从我记事起,我不记得我父亲给我和我母亲买过什么东西。从小我买东西交学费都是问我母亲拿钱,习惯了。每次让他出去给我带什么东西,回来我都会把钱如数交给他。实行的还是多不退少补原则。哪怕是1块钱的报纸。我也习惯了。
不谦虚地说,我改变了很多人,以后将会改变更多人。
半个月前,收到一条这样的留言:
“连叔好,第一次看您的文章是我媳妇给我推荐的《不计成本的理想是邪恶的》,当时很震撼。之前我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喜欢跟媳妇讲国际国内大事,谈自己的理想和规划,虽然已过而立之年,却还经常为工作生活上的挫折而沮丧,甚至在媳妇面前抱怨这抱怨那。我感觉自从她把您的文章推荐给了我,我不到一个月里成熟了十岁。感谢媳妇感谢您,我会长期关注你的文章,也会将您推荐给我认为重要的人!”
一个作者,自然为这反馈开心。也为他的媳妇,为他的孩子,季荷馨怡,感到开心,一个不再抱怨的、务实的、迅速成长的父亲,会改变整个家庭的气质。父母是孩子的模板,他们的一切,都将被孩子模仿。父母不成长,孩子很难成长。
媒体不时地报道家长虐待孩子或子女虐待老人的事件,手段之恶劣,令人发指。同时,追究一些恶性刑事案件的犯罪分子的成长史,几乎全部可以看到他们童年时代极端严厉的家庭教育。可以说,几乎所有的极端残忍者,都有一个精神或肉体严重受虐的童年。
所谓“严厉教育”,指以打骂、惩罚和羞辱为主要手段,对未成年人进行强制性改造的一种行为。虽然目标指向是好的,希望孩子做得更好。但由于它不尊重儿童,不体恤儿童身心发育特点,不符合人性,实际上并无教育要素,只是一种破坏力。
一、一次尿床毁了一生
严厉教育究竟会造成怎样严重的后果,下面一个案例是比较典型的注解。
我曾经接触过一位单身女士,当时她年近四十,一直没结婚。她是因为严重的抑郁症来找我的。在我们的交谈中,她谈到了自己的童年成长经历。
她父母都是小学教师,对她有很好的早期启蒙教育,在各方面要求也很严。她在很小的时候就会背很多经典诗文,聪明伶俐,而且认字很早,上小学就读了不少课外书,学习成绩一直很好。但她父母在她童年时期犯了一个不可饶恕的错误,这个错误发生在她5岁的时候。
到底何为素质教育?课外兴趣班?学校的选修课?还是学生社团?这些只是表象,并非素质教育的本质。
一直以来,很多人认为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是相对立的,我并不赞同,我认为这是对素质教育的理解不到位而造成的。课外培训机构习惯打着“素质教育”的牌子包装兴趣培训班,因为他们是商业行为,我倒可以轻松地接受他们的不严谨。但是令我匪夷所思的是我们的很多学校居然也没有真正了解什么是素质教育。
最常见的一种现象是为了响应上级加强素质教育的号召,中小学校急于开设形形色色的选修课以及学生社团,从而自认为学校已经加强或实现素质教育。这种把选修课等同于素质教育的思考,毫不客气地暴露了校方并未领会素质教育的本质或者说校方并未实现真正的素质教育。我要提问:
为什么素质教育需要依赖特设的课程或者活动才能实现?
今天我将分享两个故事,一大一小,来邀请读者与我重新探讨素质教育。第一个是小故事,主角是美国某私立高中一位副校长,也是我曾经的上司;第二个故事关于美国学校是如何处理违纪事件,在学生心中种下公正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