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搜索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面对一项活动,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表现。

有的人引领大家,走在前面;有的人跟随众人,参与其中;有的人静静旁观;有的人质疑批评……

要求:

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

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③不少于800字。

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题目解析】

一、关于题意理解

本题与近三年广东高考作文题大致相似,都属于材料引出写作要求的材料作文,材料的性质(类别)是现象类。考生须在阅读题目中的材料以后,按四个要求写作。

材料中,第一段文字“面对一项活动,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表现”,既概述了材料,也自然引出下一段的分述。第二段分别陈述了四类人对同一项活动的四种表现:有人“在前”“引领”,有人“参与”“跟随”,有人“旁观”,有人“质疑批评”。段末以省略号表示可能还有有别于此四种表现的其它表现。同时,第二段文字中人们的不同表现也隐含了不同的人对同一项活动可能产生的不同态度,引发不同表现与态度的原因是人们不同的情感与认知,正是不同的情感与认知导致了人们的不同表现与态度。

二、关于材料的内容和含意

作文题要求“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内容”应指字面上的、表层的意思,“含意”应指深层的抽象概括的意思。

(一)关于材料的内容

1.不同的人对同一项活动会有不同的表现。

2. 面对一项活动,有的人会走在前面,引领大家。

3. 面对一项活动,有的人会参与其中,跟随众人。

4. 面对一项活动,有的人会静静旁观。

5. 面对一项活动,有的人会质疑甚至批评。

6. 面对一项活动,有的人会有其它表现。

(二)关于材料的含意

1.“活动”是指人们为达到某种目的而采取的行动,题目中的“活动”是指群体性、社会性活动,而不是单个人行动;“活动”可以是两三个人的小群体活动,也可以是大规模的活动(如运动等)。“一项活动”可以指一项具体的活动,如某次春游活动、“冰桶挑战”活动等;也可以理解为一类活动,如从内容角度可划分为学习活动、体育活动、社会活动等,或其它具有共同特征的活动。

2. “有的人”可以谈某个人,也可以谈一群人、一类人;“不同的表现”可以谈人们具体的行为、表现,也可以透过人们的具体行为和表现谈人们的情感、态度、认知,在谈人们的行为、表现既可以谈其中一方面的行为、表现,也可以谈行为、表现的前后变化。

三、关于是否符合题意

判断考生作文是否在题意范围之内,主要看是否围绕“面对一项(一类)活动某人(某类人)的表现”去谈。

(一)   符合题意

只要围绕“面对一项(一类)活动某人(某类人)的表现”来谈,无论是谈“引领”“跟随”,还是谈“旁观”“质疑批评”,或谈其它的表现,都属于符合题意。

(二)   基本符合题意

如果只是开头、结尾或文中其他部分提一下“面对一项(一类)活动某人(某类人)的表现”,主体部分与“面对一项(一类)活动某人(某类人)的表现”无关;或者仅仅谈“一项(一类)活动”,没有谈“某人(某类人)的表现”;或者仅仅谈“人们的表现(态度)”,而没有谈“一项(一类)活动”,均属于基本符合题意。

(三)   偏离题意

离开“面对一项(一类)活动某人(某类人)的表现”,而谈“选择”“面对”“客观”“辩证”“和而不同”“多角度看问题”等,属于偏离题意。

如果考生只抓住了材料中的某个词语,如“有的人”“众人”“其中”等,但若不联系“面对一项(一类)活动某人(某类人)的表现”,则为偏离题意。

四、关于角度选择

考生可以从第一段选择角度(综合不同的表现),也可以从第二段文字中任意(四人中任意一人或多人的表现)选择角度,各角度之间没有优劣之分;考生可以从材料的内容选择角度,也可以从材料的含意选择角度,各角度之间没有高下之分。

(一)   第一段文字可参考的角度:

1.面对一项活动,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表现。

2.面对一类活动,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表现。

3.面对一项活动,不同类的人有着不同的表现。

4.面对一类活动,不同类的人有着不同的表现。

5.其他角度。

(二)   第二段文字可参考的角度:

单一角度:

1.面对一项(一类)活动,有的人会引领大家,走在前面。

2.面对一项(一类)活动,有的人会跟随众人,并参与其中。

3.面对一项(一类)活动,有的人会静静旁观。

4.面对一项(一类)活动,有的人会质疑甚至批评。

5.其它角度。

复合角度:

除了以上所列的“面对一项(一类)活动”,不同的人四种不同的表现(单一角度)之外,还可以任选其中的两种、三种甚至四种表现作为写作的角度。

(说明:第二段列出了四种表现,根据“自选角度”的要求,考生任选一种、两种、三种、四种都是可以的,而按数学的排列组合,这种选择有几十种组合,因此不必要把所有的组合都列出。)

                         

1、做安静的旁观者

 高三(19)班 周骏伟

丰子恺先生曾落墨:“看淡世事沧桑,内心安然无恙。”诚然,生而为人,看遍名山大川朝烟夕岚,即便不踏足其中,也早已妙趣横生。就如面对一项活动时安静旁观的人一样,亦可品世俗秾丽,亦可赏人外情致,是为一妙。做安静的旁观者,为事清雅,为人淡泊,一生静乐。

引领活动的人,固然有号令团队的豪气,也难避趾高气扬的骄气;跟随众人的人,固然有玩乐享受的和气,也难掩随波逐流的俗气。唯安静的旁观者,不避也不争,远远欣赏,免去了面红耳赤的争执也免去了面面相觑的尴尬。他们不是不会参与其中,也不是畏惧活动的不快,只是因为他们有一种欣赏的眼光和一颗安定的心。一如简媜看众女生采花,自己虽未寻芳踪,却觉得石砌矮墙上花枝乱颤,像一团旖旎的雾,自得其乐时也享受了别人的乐。又如蒋勋与人一道捕蝉但他未捕而只是静观友人蜂拥。诗经有言“五月鸣蜩”,骆宾王作《在狱咏蝉》,牧之提笔“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曹植亦作《蝉赋》。他从友人身上看到全部这些人的影子,于是他觉得着实爽快。做事时学会静静旁观,便可乐人也自乐而不觉其憾。这便是“为事清雅”的道理。

做安静的旁观者亦可“为人淡泊”。王鼎钧曾感喟静观其变的乐趣:“走尽天涯,洗尽铅华,拣尽寒枝,歌尽桃花。”这是静观人生而总括其变幻的谐趣。比起跃入凡尘的浮华,我更喜欢抽离其外的雅致。清淡中是圣洁的安静,安静中是恒久的韵致。静观落日熔金,暮云合璧可以让我们体会到无欲也无求的人生态度,这是一种朴素的品质,一种简单的情怀,一种生活的味道。活动就好比人生,引领者,随从,质疑批评者都只是尝到了一时之快,无法一直如此热闹喧哗下去。与此相反的是旁观者,既可闭目独静,又能开牖同喧,不仅尝到白糖,更品到蜂蜜。这便是“为人淡泊”的智慧。

更深层次地说,这便是“一生静乐”的秘诀。汤松钢不跟随众人游故宫而独行北池子胡同。他旁观众人争抢门票进入太和殿,而自己读这一段历史也品味了这一个故事,他说自己一向如此。查云·丹古静看人们挤进泰国洛神府,自己却在菖蒲丛中拍人群与满月交相辉映的美景。他说:“有时候,人生就是另外一种乐趣。”由此我们知道,生命从始至终,也应该学会旁观,享受旁观。这便是“一生静乐”的从容。

做安静的旁观者,赏遍红蓼青荇,游鱼飞鸟。品庭前葳蕤,观院后合欢。松、静、匀、悦、淡。一生足矣。

2、做一名理智的参与者

高三(19)班 孔令怡

面对一项活动,有的人走在前面,引领方向;有的人跟随众人,参与其中;有的人静静旁观,也有的人批评质疑。

领导是金字塔的顶端,非天赋异禀之人难担重任;旁观者倒是人皆可为,但现在谁人不愿亲身参与?质疑批评多半吃力不讨好,一般人不会去做。绝大多数人都会做一名参与者。既然如此,人们应该做一名理智的参与者。

做一名理智的参与者,要明确活动的性质与目的,否则不啻于盲从。2013年,PX事件在广东掀起轩然大波。在抗议游行中某些激进分子与警方发生冲突并造成双方的受伤。当时关注事态的网民亲眼见证了网络舆论因不知情者的信口开河所发生的改变——本不严重的事件被无限放大,被冠以阴谋论;客观全面的评论被主观片面的指责辱骂淹没,最后上升为对政府机关的肆意诋毁。有些网民甚至不了解PX为何物,也不清楚整个事情的来龙去脉,只是语意含糊地发表带有反抗色彩的评论,字里行间一副打抱不平、义愤填膺的姿态,刻意而生硬。这些人已经失去了客观的判断力,失却了理智。他们行为的目的早已不是活动本身,而是追逐一种“众人拾柴火焰高”的热情,一种身处集体的归属感。

西谚云:“没有一滴雨认为自己造成了洪灾。”但当一个不理智的参与者藏身于集体中做一些无谓甚至有害的事以寻求自身的存在感,大雨已经倾盆而下,造成难以挽回,后果严重的洪灾。

做一名理智的参与者,要充分了解自身的能力。人们总以为激情与热血可以弥补能力的不足,殊不知这二者是两把双刃剑——它使有能力者如虎添翼,同时也能划破无能力者的咽喉。不了解自身能力,可能会使参与者身陷险境。14世纪海盗横行,火拼不断。他们崇尚暴力,却也达成共识——弱者不允许在战斗中走上甲板。因为他们知道:无能者的激情与热血,无异于崇尚死亡。不了解自身能力,最初便注定了活动的失败。当代社会多少次联名上书石沉大海,多少次权益争取不了了之,多少次游行静坐作鸟兽散……注定活动失败的不是无能本身,而是无知。有人问,无能便放弃吗?荒谬!无能便追求强大——越王勾践卧薪尝胆,麾下哪位将士不是日日苦练?若他们只是怨天尤人,那三千越甲吞吴的壮举不过是一个幻想,

做一名理智的参与者,了解活动本身也了解自己,方能见证活动的圆满成功!

3、理智的观众

高三(11)林晓华

在面对一项活动时,众人表现各异,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他们来不及参与其中,只能作为一名观众在旁观看并发表看法。他们站得远,或许看得更全,而理智则是作为观众的唯一标准。

疯狂点赞不是理智。

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交网络的普及,点赞成了越来越多人寻找存在感的敷衍方式。在微博里点赞,在视频下点赞,在照片后点赞,这些点赞很多时候不是源自内心的欣赏,而是成了一种任务完成的标志,我来过我看过的象征。这样失去充分分析的评论看似高人气,实则透露观众的浮躁与不理性。点赞功能本是对表演者的尊重与鼓励,如今却沦为狂欢面具下的无奈与空虚。要使这一出表演有意义,需要理智的观众,他们能够表达各自对事物的独特看法,简洁的几句也更有力量。

 同样的,肆意批评也不是理智。

 柴静所拍摄的关于雾霾的视频《穹顶之下》就没有受到网友的理智对待。纪录片一出,就有许多持专业人士身份的网友对片中错误进行攻击,而后还延伸至对柴静本人私生活的过分关注和指责。回归事件本身,这只是一个有着社会意识的公众人物为警醒国民而作的视频,仅仅起到一个提醒作用而远非解决方法,柴静对于自已非专业领略的些许误解有什么关系呢?部分偏激的网友对着事件挑刺,讥讽嘲笑且恶意推测,用看似科学的语句掩饰自已不理智的内心,这样的观众就对事件的发展有益吗?做理智的观众,虽意味着不包庇错误,但也要从本质上去评论,切勿在某个偶有错漏的转角误入歧途,流露内心的黑暗。

 在这个众生喧嚣的时代,表演形形色色,自然观众也有各自的喜好。理智的在旁伫足并非要求观众提出完全正确且全面的评价,诚恳表达内心亦是一种智慧。但前提是作为观众的你必须完整地了解事情的始末,弄清楚表演的目的与性质,唯有如此,你所作出的论断才有其之为观众评论的意义与价值,否则只是狂傲无知的吠罢了。

 我想要做个理智的观众,静静的观看整场表演,眼中有灯光的华美,有细节的深情,有演员的失误,有末尾的遗憾……这些都没有关系,我会一一讲给你听。

4、 理性面对活动

高三(2)班 赵亮

 正如张爱玲叹的:海棠无香,鲥鱼多刺。张晓风亦曾写道:“世上的千百事物皆是有缺陷的啊”。活动亦是如此,风情与缺陷并存,利与弊同在。

 加缪说:“在这个浮躁感肆虐的时代,理性应沉重地被唤醒。”人生中,面对各式各样的活动,我们应该呼唤理性思考的回归,不随波逐流,亦不沉默到底。

 理性面对活动,是让我们立于思想的制高点看到活动背后的价值与意义。陈丹青说:“时代的快感淹没了感情的真挚,亦淹没了认识的理性。”数字化时代的风沙席卷,人们在面对层出不穷的活动时,往往只是被其外在的娱乐性所一瞬倾心,却忽略了活动的本质和内在。当冰桶挑战为明星视频所桎梏,当慈善晚会为炫丽的表演所深藏,当植树活动的泥土为鞋印所践踏,理性的思考应被深情呼唤。理性让活动保持它的纯它的真,让活动免去娱乐化的洗劫。

 理性面对活动,是对活动人文性的呼唤。快节奏的生活,让人们习惯于听从。而理性的回归,是让人重新主宰活动,而非束缚于其中。北岛诗中写道:“风主宰尘沙,海主宰波浪,理性的人是天地王者。”十八世纪的画家米勒,不屈从于巴黎画院正统派的学术,走出学术活动,主宰自己的心灵理性地走向松丹白露森林。正如蒙田所说:“当谁也无法主宰我时,我是自己的上帝。”如果只是一味的参与或顺从活动,也许我们永远走不出活动的牢笼,亦走不出人生的空虚。理性面对活动,让我们自由于活动。

 理性面对活动,更是对活动意义和价值的升华。理性让有意义的活动更深远,让活动的本真更明媚。胡适说:“认真地思考人生,让我对人生更加敬畏。”我们对活动的理性思考,让我们更能传递活动的精华。春节的微信抢红包活动,让人们在除夕夜里非理性地陷入手机的世界却忘了陪伴家人。我们能从好友的红包里感受一份温暖,能从名人的红包里感受一份祝福,但我们更应理性思考和参与抢红包活动,让它成为闲时逸事。理性面对活动,传承活动本质的价值与意义。

 面对活动,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表现,但理性面对活动应是我们呼唤的风景。追随亦或旁观,都应是自我理性认识与思考的结果。

 莫里哀说:“我们走在人生的路上,我们思考着。”即便时代的浪花如何繁复,理性的思考都应被召回,如一支竹篙,带我们真正认识活动的海洋。

5、做时代的参与者

高三(1)班周家如

雅斯贝尔斯在《时代的精神状况》中提到:“几代人的精神风貌不断地降低水准,其结局就是外在炫示代替真实的存在,喋喋不休的喧嚷代替了真正的知识传播。”因此面对同一项活动,不同的人总有不同表现,这是时代对每个人的映射。

站在同一项活动面前,有人领导、有人跟随、有人旁观、有人置疑,但至少他们都予以关注。我却以为,作为时代的一份子,我们不能只拥有关注的眼光,更要有深入参与的精神。

其实,不同的人的不同做法折射了每个人不同的能力。领导者有洞察天下、运筹帷幄的能力,参与者有用心关注、贡献力量的精神,而批评者也有置疑反对的权利。正如早前推出的中国雾霾调查《穹顶之下》,柴静用其对环境问题的高度关注与极好的口才和实践能力成为领导者,呼吁全民投身环保建设活动;而广大中国民众也用自己的双眼和手中的相机为中国筑起环保之墙。当中自然也不乏批评的声音,甚至有人恶语攻击柴静。每个人都在关注,每个人都凭借自己的能力参与到活动当中。

不可否认的是,活动本身的一些限制也阻碍了人们的参与,人们的不同做法,是对死气沉沉的规定指令的控诉,是对公平公开的渴望与期待。纵使我们有高涨的参与热情,但面对严格无情的体制机制,我们的声音又有何大用?最终这些事实也只会成为刘瑜笔下那“房间里的大象”罢了。19世纪,面对西方列强的殖民掠夺与殖民扩张,清政府屈膝投降,压制国人抵抗情绪,甚至开门揖盗,联合外贼扼杀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最终也被严厉镇压。因此我们需要开放需要公平,需要不仅是关注的参与机会!

也许我们无法改变如今的时代轨迹,但我们可以努力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参与到活动中,不仅仅成为旁观者。詹妮特·温特森在《守望灯塔》中写到:“没有什么能被忘记,也没有什么会失去。”时代会记住我们的参与:我们不能忘记奔赴西非参与病毒抗争的埃博拉战士;我们不能忘记参与与“伊斯兰国”的血战而逝去的每一个生命;我们不能忘记参与马航艘救行动中的每一滴汗水和泪水……唯有参与,才能懂得活动带来的欢笑与感动;唯有参与,方能改变!

简贞在《眼中人》中说:“旧与新、往昔与现在,并不是敌对关系,它们在时光行程中相互辨认,以美为最后依归。”我们虽已无法收回昔日冰冷的旁观目光,但如今我们应成为时代的参与者,用手中的参与权,捍卫这个世界。

6、不能缺席的人

高三(4)班 梁瑞茵

 面对一项活动,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表现,因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而扮演不用的角色。但无论是何种活动、何种社会,提出质疑批评的人,永远值得我们提倡,因为他们是不能缺席的人。

 什么样的人是不能缺席的质疑批评者?披着伪自由主义大衣的口无遮拦者不知道何为质疑与批评,挥舞着语言暴力拳头的网络水军不懂得如何质疑与批评。真正不可缺席之人,应当是刘瑜在书中提及的批判性公民。随着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民众权利和尊严意识的提高,他们会变得越来越具有批判性,但正是因为批判性公民的警觉,推动这一个国家的健康发展。批判性公民,就是活动的良性催化剂,就是社会的助推力。

 为什么质疑批评者不能缺席?“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在他们面对不同言论时可见一斑”这是一个讲究皆大欢喜的时代,鲜少有人敢与抱成一团的主流背道而驰,发出刺耳的反调。而在历史长河中,那些所谓不和谐的声音往往带领着一个时代走向开明、包容与繁盛。质疑批评者多,灿烂激越有如百家争鸣,圣贤辈出,共鸣出思想解放的高山流水;浩瀚宏大有如启蒙运动,思想巨人们肩负起冲破束缚的星辰大海。质疑批评者少,万马齐喑沉默着喧嚣的文革十年,沆瀣一气哽咽着黑暗的西欧中世纪。洛夫说:“历史睡了,时间醒着;世界睡了,你们醒着。”鉴古明今,质疑批评者不能缺席。

 怎么样做一名不能缺席的质疑批评者?无所顾忌的“俄罗斯良心”索尔仁尼琴写下《癌症楼》批判苏联集中营的前世今生,针砭世事;引咎辞职的北大校长蔡元培恪守立场苦劝学生冷静参与五四风雷,发人深省;北大生命科学院院长饶毅批评中国的做人文化阻碍创新,一针见血;龙应台从一把烧遍宝岛的野火到文化部部长,从不妥协;柴静因“每个人都会死,只是我不想那么活着”拍摄的《穹顶之下》,一石激起千层浪。不同时代,不同阶级,不同身份。他们都有同一种信仰,叫做敢于质疑批评。不被主流观点绑架,不被权贵资本恐吓,不被利益糖果诱惑,不被犬儒道释之流劝退,他们在时代的悬崖上发出铿锵凤鸣,在那方鲜少人到达的旷野里奋力呐喊,这,就是一名真正的缺席者的本分。

地中海的星空下曾有苏格拉底坦言,“我的天职就是做一只牛虻,叮咬雅典这头行动迟缓的牲口,让它痛,让它流血,让它向前去。”而生活在同一片天空下的每一位提出质疑和批评的人,都有着让社会痛,让社会流血,让社会向前去的能力与使命。请尊重他们,理解他们,支持他们,成为他们,而曾经孤勇的他们,终将成为千千万万个我们。让质疑批评者,从不缺席!

7、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高三(5)班 朱丽莎

日本著名作家星野道夫曾说过:“不同的人,即使站在同一个地方,透过各自的人生,看到的风景也会有所不同。”

 诚然,在一项活动中,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表现。有领导者。跟随者、旁观者和质疑者。一个人只有根据自身的情况寻找适合自己的位置,才能绽放光芒。

 正如台湾女作家刘继荣的女儿所言,“我不想成为英雄,我想成为坐在路边鼓掌的人。”不可能所有的人都能成为英雄,总会有平凡人。然而,作为一个平凡人,也能闯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在《福尔摩斯》系列小说里,华生就是这么一位平凡却又关键的人物。他并不是英雄,但是却帮助福尔摩斯解决许多难题。没有华生,福尔摩斯也难成为如此成功的大侦探。因此,合理评估自己的能力,寻找最合适自己的位置,才能不辜负生命。

 同样的,在慈善这一项活动中,不同的人也会有不同的表现。马云低调捐款,陈光标高调慈善。这看似截然相反的两种举动中,其实都表达了他们的善心,也恰恰体现了他们不同的为人方式。我们并不能评论哪种方式好哪种方式坏,只是由于个体的差异罢了。

 同样在参与,有的人羡慕领导者表面的风光,硬要在不适合自己的地方大展拳脚,最终只能是落寞收场。胡适是一位优秀的文学家,却不是一位外交家,然而他却担任了并不适合他的角色,最终只能在失败中下台。由此可见,“欲戴王冠,必承其重”,寻找到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柏拉图在其著作《理想国》中提到的“各司其职”正是对人的自我认知的最好解说。然而,没有人生下来就是哲学家,在认知自己的同时也应树立合乎实际的目标,才能实现人生的升华,而不是碌碌无为度过一生还为自己找借口。

 “遇不到对的人,很可能是改不掉错的自己”。借用哲学的一个原理来说,就是“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我们既要充分认识自己,寻找适合自己的;同时也要努力学习,提高自身能力,使自己适合更好的。

 正如老子所言:“自知,则明;自胜,则强。”

8、入世有为,拒绝沉默

高三(5)班 何芷堙

 罗曼·罗兰曾经说过一句话:“这世间只有一种英雄主义——看清这个世界,然后爱它。” 每每读到这句话我便不能自已。每个人来到这个世间,无论这个世间好与坏,我们,都置身其中。而为了回应它无私的包容,我们都更应该入世有为,拒绝沉默。

诚然,人生之路有数以万计条,每一个人都有他自己的选择。有的人选择成为“领头羊”,带领身后的人;而有的人选择出世,冷眼旁观世人痴相。但我认为,无论最后选择如何,在这世中,人都应该尽力实现自身价值。即使不能扬名立万,我也会寻一清净之地,继续默默耕耘,然后,去爱这个世界,拒绝当一只被历史尘土掩埋的“沉默的羔羊”。

不爱与世人争、不愿一脚踏入滚滚红尘,生怕被凡俗世间沾染半分。的确,这是很多学问家和平凡人所信奉的人生条例,但这并不能成为我们沉默的理由。清净、出俗不是不关心世事的借口,冷眼观世也不是冷漠的理由。阿富汗前第一夫人齐娜是一位医生,她富有学问,却对妇女、儿童等慈善事业毫无作为,匿于世人之后。相反,阿富汗先任总统的妻子鲁拉显然更懂得如何入世有为,拒绝当“匿于总统背后的女人”。她高调亮相于媒体前,大声为妇女争取权益,拒绝沉默,怎能不被阿富汗人民所称颂呢?

美国犹太人屠杀纪念碑上有这样一段话:“当他们四处迫害犹太人时,我没有说话——我不是犹太人;当他们四处追杀共产党员时,我没有说话——我不是共产党员;当他们四处搜捕天主教徒时,我没有说话——我是新教教徒。当他们举着刀向我而来的时候——已经没有人为我说话了。” 沉默有时候是金,但对于世间不正义的沉默即是对罪恶的默许。拒绝沉默,我们就不能冷眼旁观、冷漠对待。不要说:“我又能怎么样呢?” 其实,你可以做到的,有很多。

当然,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有柴静那样的魄力和胆识去入世,去“为”,去为公众发声,但如果我们不能当一只“领头羊”,我们也不要当一只安静待宰的“沉默的羔羊”。

入世出俗,事业有为纵然不是易事,但我们也不要沉默,沉默于这世间。

9、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高三(23)班 陈幸怡

一项活动,不同的表现折射的是不同的人生态度;一项改革,不同的表现亦会导致不一样的结果。

在如今这个处于“经验时代”和“理论时代”交替的中间时代中,社会充满动荡与改革,而身处其中的我们则是决定社会走向的一股最坚实的力量。我们的各种行为是社会循环构成的一部分。我们面对改革,不同的表现将会导致不一样的结果。

面对改革,有的人引领大家,走在前面,作改革的先行者;有的人跟随大家,参与其中,做改革的实践者;有的人质疑批评,指出不足,做改革的审判者。凡此种种,都是对社会充满热枕的表现。他们参与改革,为社会贡献出自己的那份虽然微小但却坚实的一份力量。改革会因他们的参与而变得少一份阻力。

然而,总有一些人,他们是如此面对改革的:冷眼相待,静静旁观。他们便是鲁迅笔下所要批判的麻木的人。约翰多恩有一句话曾长久地打动着我:“不要问丧钟为谁而鸣,丧钟为你而鸣。”是的,没有人是一座孤岛,没有人能逃离这个社会这个时代而独自修行。你此刻不言,或许下一秒,改革会因你的沉默而停滞。沉默是会传染的。沉默是一种可怕的传染病,其可怕程度远甚于埃博拉病毒。

马丁路德金曾悲叹道:“这个时代的人终将感到悔恨,不仅因为坏人的可憎言行,更因为好人的可怕沉默。”是的,一项改革的开展受到最大的阻力不是批评与质疑,而是沉默。批判与质疑意味着它它仍受世人的关注,而沉默则意味着人们的置之不理与冷漠。社会是不需要沉默的,而改革更是如此。

德国电影《窃听风暴》中西兰德曾悲叹道:“上帝的眼睛从不往下看。”然而人的眼泪是往下流的。我们欲改变社会,惟有靠我们自身的行为。而沉默是不会改变任何事物。范仲淹曾深切的写道:“宁鸣而死,不默而生。”我想,这句千年以前的话对我们今后仍有启示的意义。是的,我们要积极参与社会上的事务,如天和智库寄3352份申请,要求政府部门公开财政,他们很好地诠释了“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其实我们不必如张载所言那般:“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我们要做的,便是在改革之际,不沉默,不旁观,发出自己的声音,做改革的助澜者。

10、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高三(24)班 杨雨婕

歌德曾说:“理论都是灰色的,唯生命之树常青。”唯有实践,我们的世界才会绚丽多彩;默默旁观,生命与枯寂的死水有何区别?我愿如范文正公所言,即使死去也要给这个世界留下嘹亮的鸣声。

然而,与勇往直前相比,安于当下总是显得轻松而惬意,人自然是趋利避害向往安定的。但沉溺于虚伪的宁静是永远看不到平和的水面下暗涌的汹潮的。正如爱因斯坦所言:“人生就像骑单车,想保持平衡就得往前走。”裹足不前只会车翻人亡。倘若每个人都冷眼旁观他人前进的步伐,每个人都像孤岛一样生存,那么,丧钟便永恒的在我们头顶鸣响。

当然,前行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我们无法改变现实的困苦和艰辛,那只有武装好我们勇敢的心,行者才能无疆。海子告诉我们:“要有最朴素的生活和最遥远的理想,即使明日天寒地冻,路远马亡。”走在最前面的人也许承受的苦难最多,但他们所拥有的美景是旁观者无法想象的。寒冷的冬夜,第一缕温暖的阳光便是洒在他们的脸上,旅途中新大陆的第一个脚印用于属于他们,启程的号角也由他们吹响!而随波逐流之辈,永远只能远望先行者坚毅的背影,默默无言。

不可否认,开拓者总会遇到无数质疑与批评,胆怯之人还未出发便已心生退意。梁漱溟先生曾言:“任尔密雨斜侵,我只坐拥王城。”强大的内心不正是我们灵魂宿栖的王城吗?闲言碎语便击溃了信念,即使上路了,也无法真正前行。人生没有胜利可言,挺住意味着一切。

不满是向上的车轮,而冰冷的现实让车轮动力十足,但没有可靠的舵手,必将驶向无尽的歧途。我们渴望冲破社会不公的牢笼,我们期待击碎以权谋私的坚冰,我们所作的一切都是为了更加美好的明天。

即使前路艰险,即使从者寥寥,但这些都无法打倒勇敢的行者。苦难总是要有的,不然幸福如何彰显?艰险总是要有的,不然圆满如何修得?若无地狱的历练,何以成就天堂的美好?若无流血的手指,何以弹出世间的绝唱?即便失败也无可悔恨,因为这些“失败”都只是不成功。人类真正的失败是向限度屈服。

世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了世界的真相后还依然热爱它。

11、 站对舞台,你就是主角

 高三(20)班 张蕙

 《世说新语》中说:“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意思是同样的风景,因为有了不同的视角与见解,产生了不同的美。而活动亦是如此,因为有了不同的角色,而更加多姿多彩。

一场音乐会,有台上的演奏家、台下的观众;一次新闻联播,有专业的打光组、辛勤的字幕组;一出话剧,有绞尽脑汁的编剧和精益求精的导演……每一个活动都如同一个百花齐放的大花园,每一朵花的绽放促成了花园的芬芳。

我们不禁为领导者的勇气点赞,走在前面,面临着未知的挑战,意味着责任与承担。我不知道“冰桶挑战”的发起人是谁,但我知道世界首富比尔·盖茨成为了这项慈善活动的引领人之一。他不仅接地气地参与了冰水浴,还捐出自己的财富。几乎每篇报道都离不开盖茨的名字,正是他利用好自己的名气和形象,引领全球人民关注渐冻人,传递爱与温暖。

我们不禁为参与者叫好。西谚云:“没有一滴雨认为自己造成了洪灾。”可见群众的力量虽小,汇聚起来却蕴藏无限可能。李刚是一名癌症患者,因为急需手术费在网上发帖求助。没想到的是,不起眼的帖子受到了广泛关注。网友发起了“全城吃面”的活动:朋友、同学甚至是陌生人相约到李刚的面店吃面。每个人的爱心似涓涓细流,少了哪一份都不行,它们汇成大海,让爱在郑州弥漫。

我们不禁为幕后者鼓掌,他们不计名利、毫无怨言的付出,像支架一样撑起了整个活动的重心,又像画笔一样为整个活动添彩。刚在奥斯卡电影颁奖礼中斩获四项大奖的《布达佩斯大饭店》是一部具有浓浓复古情怀的电影。为了营造这种怀旧之感,一份东欧的报纸、一面电梯的布景,都是美术指导翻遍历史、经过千百次修改后才呈现在大荧幕上。有了艺术指导营造的独特怀旧之感与色快的冲撞,才有了影片的辉煌。

罗素曾说:“参差多态乃是幸福本源。”无论是台前发光的人还是幕后耕耘的人,没有谁比谁更重要,只有每一个人都出彩,整体才能出彩。而重要的是,我们是否选择了自己合适的舞台,将自己的长处最大化。每个人的作用都是不可替代的,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不可相互模仿和复制的。好医生不一定是好老师,做的了演员不一定当的成好歌手。

一项活动,即使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表现,但它们都可以是精彩的表现;一个人,可以参与不同的角色,但一定是适合自己的角色。

“一个人要知道自己的位置,就像一个人知道自己的脸面一样。做能做的事,把它做的最好,这才是做人的重要。”莫言先生的话回响在耳畔。站对舞台,你就是主角。

12、 做一个鼓掌的人

高三(16)班 江海琪

 每个人在社会上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起着不同的作用。面对一项活动,每个人不同的选择,体现出每个人不同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杰出的领导人,耀眼风流,志大才深,沉静远谋,引领群众向未知的方向前进;大多数人,平凡而朴素,如一块块砖,正是有他们的参与,才有了一座座宏伟的建筑的诞生……每一项活动都需要人参与,每一个角色都需要有人扮演。然而,在众多的角色中,我最钟爱的,最想成为的是在路边鼓掌的人。

 世间需要英雄,同时也需要在路边为英雄鼓掌的人。我愿意,安安静静地坐着、看着 ,做一个鼓掌的人。

 做一个鼓掌的人,需要强大的内心,拥有平淡的情怀,平淡是真。面对世界的纷纷扰扰、追名逐利,旁观的人需要多么强大的内心,才能抵住功名利禄的诱惑,才能戒去大起大落的浮躁。于敏,一个低调、淡泊名利的科学家,是“两弹”的元勋,但是直至今日才为人所知。已经高龄的他,仍默默地为核物理做贡献。我想象着,当年“两弹”研制出来时,他欣慰地笑着,默默地为台上的英雄鼓掌,而后又继续自己的研究,没有不甘,没有喧哗。强大的内心让他淡泊名利,让他从容自得。

 做一个鼓掌的人,需要冷静睿智的头脑。既不做“犬儒”,也不做网上的“自干五”。在人生世事活动中,不是冷眼相看,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更不是遇事就起哄,恨不得来一场大暴动。旁观的人,需要关注路上的英雄们,挂念着路上发生的事,经过自己冷静的思考后,再判断出为什么事鼓掌,什么时候鼓掌。“旁观者清”,站在路边的人们,更能冷静地分析问题,纵观全局。此时,旁观者不仅仅需要鼓掌,也需要为台上的英雄给出建议和鼓励。一旦旁观者失去冷静,为起哄而鼓掌,就会令前面的领导者们失去判断的依据,最终走向错的方向。“十年文革”的惨痛教训,刻进了每一个人的骨子里。

 林语堂先生曾说:“人生譬如一场滑稽剧,又是还是静观微笑,胜于参与其中一分子。”我想,在台上演出的英雄固然重要,台下鼓掌的观众一样重要。若没有了鼓掌的人,英雄们,还是英雄吗?

我愿成为一个鼓掌的人,静观微笑,看着一场场人生的戏,为之鼓掌。

13、敢为先者

高三(3)班 刘睿瑜

面对一项活动,有的人引领大家,走在前面;有的人跟随众人,参与其中;有的人居于一边,静静旁观……而我则更欣赏以大无畏的姿态昂首于人前的人,所谓敢为先者,便如朱新建所说:“疯魔得令人欣赏!”

做人中的敢为先者,有壮士断腕的勇气。在黑暗的旧中国,时局迷乱,鲁迅挺身而出,振臂高喊,以决绝的姿态唤醒沉睡的国人,以激烈的言辞震动麻木的社会。他走在前面,引领大家,推动了中国后来的社会变革!经历过混沌的中世纪,欧洲被笼罩在蒙昧之下,牛顿挺身而出,摇臂呐喊,以倔强的态度打破神学的束缚,以科学的精神打破思维的定式。他走在前面,引领大家,推动了西方后来的社会变革!在二战的阴云之下,人们于社会中浮沉,多少人迷失了自我,失去了方向,毕加索挺身而出,挥笔狂书,以傲然的风骨面对世人,以崩离的笔法描绘社会。他走在前面,引领大家,推动了绘画新时代的到来!

这些人中的敢为先者,凭着“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的勇气,引领了一个时代,创造了属于他们的辉煌!

做国家中的敢为先者,有不畏艰险的气魄。春秋争霸,战国兼并,最终秦国华丽胜出,傲然屹立。正是因为秦国敢于推行变法,改革社会,它走在前面,实现大一统,最终实现了自身的梦想!帝国主义的威胁使日本惊醒,它勇于进行大刀阔斧的改变,以明治维新改革社会。它走在前面,最终实现了民族独立与崛起,引领了其他各国的相继变革!

这些国家中的敢为先者,凭着一身壮志,引领了一个时代,也同样创造了不可磨灭的精彩!

所以,敢为先者,有如磐石般的意志,有如高山般的毅力,有如激流般的勇气,而这些,都是我们当下社会所需要的。

试问,如若没有敢为先者,哪有如此多的创业者前赴后继地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拼搏,又怎会有“苹果”、“微软”的改变世界?如若没有敢为先者,哪有如此多的当代艺术家为寻求当代艺术价值而献身,又怎会有用水管支起的艺术展览中心,有用水演奏的交响乐?

敢为先者是令人敬佩的,也是当下现实需要的。所以,当我们面对又一项活动时,是否可以都尽力冲在前面,尽己之力为后来者披荆斩棘!

犹记得当年乾隆皇帝的呼喊:“如今壮志凌云,待我重整河山!”身处当代的我们啊,整理好战袍,也可乘风飞翔,做一个敢为先者!

14、 棠棣之华

高三(9)班 单科羽

 有人说,“人”这个字是由许许多多人相互依靠而组成的,当我们并肩立于辽阔的大地上,便构成了我们赖以生活的社会。

人与人创造的璀璨奇迹于青史黄卷中随处可见,人们各有所为却能谱写出和而不同的壮美乐章。要我论那最好兼之最坏的时代,莫过于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儒者方巾长袖扬仁义之风仪;道家尚无能者无所求;法者刑过不必大臣,赏善不疑匹夫;墨家步履葛巾,但为天下之兴奔走;纵横家合纵连横聚散流沙。面对社会之大动荡大变革,他们无一不奋然起身,求索改变苍生命运之道,便千秋不朽,古风长青。他们便是面对同一问题而反映截然不同之人。

 我们无从否认其中任意一家的作用,纵使集大成者属儒道法,却不能抹杀其他团体的积极影响。要知道世界需要接受鲜花和掌声的人,也需要勤恳埋头幕后的人,需要肯定的激励,亦需要批判的警醒。此之谓天下人本是同一体,只有各有所别、缤纷多彩才能保持鲜活,否则便“上下一言,岌岌可危矣”。

莫要轻视影响力小、状似从众的人,虽然我们都更欣赏引领风潮、力挽狂澜的英雄。若世上只有一类人,一套机械化的流程将是怎样的枯燥乏味。正因为有了形态各异的人,天平才不至于倒向一极,失去平衡——那才是人类丧钟敲响的时候。

而包含容纳这些的不同却能让诗经中有着“凡今之人,莫如兄弟”情谊的棠棣之华绽放。

其实,我们本着独立的人格有所作为,便是对社会责任的承担,行为的不同实是梦想的不同。有人生来爱居于显眼之处,有人却志在爆发于沉默之中。这样不同的认识想法数不胜数,却都基于我们队家园的共同热爱,对命运共同体的关注,即这朵棠棣之花的初始萌芽。

放眼今日,面对小在身边,大至家国的问题,我们不也一样能听到不同的声音,看到不同的举动吗?从不急于下结论定优劣好坏,而感动于这一刻的共同参与。这大抵也是人区别于其他生物的缘由了。

有梦便以梦为马,独辟一路,纵长短曲折不同,然殊途同归。以天下为己任,绽棠棣之华。

15、明鉴之功,天下莫离

高三(9)班 陈希林

自古帝王臣侯多畏言官谏吏。国宴规格过高,谏官弹劾之,帝不喜;黄河治水纳银,言官上谏之,臣厌之。总之,大多数情形下,统领诸臣的皇帝与参与政要的大臣都不大爱听批评质疑的声音,但未有朝代废弃此官职,全因诸君皆知:“明鉴之功,天下莫离。”

朝廷需要管理政事的能臣,也离不开统领国家的首脑,在上下一致决定国事时,谏官的存在就如:“万绿丛中一点红”,时不时为人敲一下警钟。不同的声音,能织就更完整的锦绣,交叠出更美妙的华章。正如邹忌之如齐王,魏征之于唐皇,海瑞之于嘉靖。不只是对金銮殿上的天子一人,对国事的决策执行都有重大意义。否则,诸葛亮也无须上言刘禅:“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只听谄媚奉承之言,灭尽逆耳忠言,必定一往无前,跃入深渊。阿斗父刘备,不正是无视了子龙和孔明的逆言一心伐吴,才命归白帝,血溅桃盟,留给世上一个悲凉的身影么!

家国机要尚且如此,况乎我辈匹夫?当工业化的雾霾洗礼着天朝子民时,柴静质疑了,用明鉴之精神自制《苍穹之下》纪录片,使大众对当代文明进行反思。当柴静成为热点时,网友又质疑了,揭露其抽烟开车的相悖行为,使她自己自省。当质疑派网友活跃时,支持派也声明:“勿让犬儒主义侵蚀善举,莫让作秀言论蒙蔽善心!”世事果然无常,有人也许厌倦这般循环往复,但也不能否定每个活动中批评的声音所蕴藏的巨大亮点——它至少让我们用不同的眼光观察世界,用反思的心灵看待他人和自己,在互相批评质疑中发现问题,改变错误,从而推动文明的“更上一层楼”。质疑与批评,正如明亮宝镜,照射他人身上的缺漏,反应自我的污点。有此明鉴,事情会做得越来越好,越来越妙!

诚然,与明鉴相对,这世上还有‘暗箭’,它以犬儒主义的形式游走在时代各角落。这样的一群人,总以各种“无理取闹,莫名其妙”的态度对正常的事冷嘲热讽。某明星捐款,便指责辱骂道:“伪善,作秀!”,某公众人物发言,便对其细抠字眼以羞辱。其尖酸刻薄程度,恰如断脊之犬狺狺狂吠,腐草荧光遮天闭月,实为社会流毒!只有真正分析问题后的质疑批评,才成得了‘明鉴’,推动事情的发展。而“暗箭”们,最终只会成为鲜花背后的陈醋,岁月过后的鱼尾纹。

古语云:“以人为鉴知得失。”明鉴之功,天下莫离。明鉴之下,必有蓝天。功成之路,需要明鉴。

让我们以他人为鉴,让他人以我为鉴!

1.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两座悬崖,中间隔着一条又深又宽的峡谷。女巫站在这边,秃鹫站在那边。秃鹫不断召唤女巫跳到它那边来。女巫说,峡谷太宽,她跳不过去。秃鹫对女巫说,不要用消极的思想打败自己,只要她有热情和积极的态度,就能做成任何事情。女巫在秃鹫煽动下,热血沸腾起来,她真的开始感到世界上没有她做不到的事,于是,一挺胸,一弓腰,向对面的悬崖猛冲过去。结果,女巫并没有跳过峡谷。秃鹫看着掉入峡谷的女巫,自言自语道:看来,光鼓动她的热情是不够,还得教她如何锻炼腿部肌肉。

  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和感悟,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自选,标题自拟。要求:立意明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文题解析】

  秃鹫的角度:引导别人要根据其实际进行。不切实际的鼓动会酿成悲剧。狂躁的激情要不得。不要等悲剧发生了才反思。及时总结教训。

女巫的角度:不能偏听偏信,要有自知之明。认清自己。抵达目标、实现理想,光有头脑中的热情、胆量和勇气是不够的,更多的时候,还得从脚下的事情做起,从最基础的事情做起,努力锻炼“腿部肌肉”,不断提高自己跨越障碍、战胜困难的能力和水平。注重平时的锻炼积累,才能跨越障碍,取得成功。

2.请以“花开有声”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不得套作或抄袭。

【文题解析】

这是一篇命题作文,题目“花开有声”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是一种形象化的说法。这里的“花”可以喻指理想、亲情、友情、爱情等像花一样美丽芬芳的美好事物;“开”则是指对这些美好事物的追求、探寻;“有声”既可以指“追求、探寻”的美好过程,也可以理解为最终美好的结果。

  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生活在美国科罗拉多州大峡谷中的雕用一种特殊的树枝筑巢。这种被称为“铁树”的树枝不但十分坚硬,而且还生长着许多刺,使得雕巢能够牢固地建在峡谷的悬崖上,巢建好后,雌雕还要在上面铺上树叶、羽毛、杂草,防止幼雕被刺扎伤。

  随着幼雕的渐渐长大,雌雕开始撤去巢内的树叶、羽毛等物,让树枝的尖刺显露出来。巢变得没从前那么舒适了,幼雕纷纷躲到巢的边缘。这时,雌雕就逗引它们离开巢穴。一旦幼雕离巢后向下坠落,它们就拼命地扑打着翅膀阻止坠落,接下来的事情对于雕来说再自然不过了——它们开始飞行。

  阅读上述材料,请根据你的理解,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自主立意,自定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文题解析】:

  材料内容可从三个角度思考。一是从雌雕如何教育引导幼雕的角度,雌雕保护、引导幼雕,从“防止扎伤”到“逗引出巢”,可以说明在不同的教育阶段,需要不同的方法。从“逗引出巢”可以看出,放手也是一种爱,是成长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所以,面对磨难,正确引导,才能使孩子得以成长;反之,一味溺爱,不肯放手,会使孩子失去发展机会,难以成才。二是从幼雕能够飞翔的角度,幼雕只有离开巢穴,向下坠落时发挥自己的潜能,才能展翅飞翔。告诉了我们:在成长过程中,需要勇敢面对挫折和挑战;生命在逆境中崛起,在困难中成长;生命不能拒绝困难和挑战。三是从雌雕和幼雕综合起来看,生命是在艰难和逆境中闪光的。

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水从高原流下,自西向东。渤海口有一条鱼逆流而上,它越过浅滩,冲过急流,穿过湖泊中层层的渔网,躲过无数水鸟的追逐,飞上湍急的壶口瀑布,越过山涧,挤过石罅,终于游上高原。然而,它还没来得及发出一声欢呼,瞬间就被冻成了冰。

  若干年后,一群登山者发现它还保持着游的姿态。一位年轻人感叹说:“这是一条勇敢的鱼,它逆流而上,冲破重重阻碍,终于到达了自己的目的地,虽死无憾。”一位老者叹息说:“这的确是一条勇敢的鱼,然而它只有伟大的精神,却没有伟大的目标,它极端逆向地追求,最后得到的只能是死亡。”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文题解析】:

  这是一则寓言性质的新材料作文。材料本身分为两部分:首段生动形象地叙述了这条鱼逆流而上的经过;第二部分表面写年轻人与老者的言行,实则是两人对此事不同的认知与情感态度。据此,我们可以直接去把握第二部分的议论和关键词。年轻人对鱼的“感叹”寄寓着无限的赞美,其观点是“勇敢”到达“目的地,虽死无憾”。老者的“叹息”发出的显然是声声无奈,而其认为鱼“只有伟大的精神,却没有伟大的目标”,也就只能面临死亡了。进一步概括,两人其实都是在谈“勇敢精神”与“理想目标”的问题。抓住这一关键点,我们就可以根据自己的思想认识来选择适合自己的写作角度与立意了。

  如果从年轻人的角度看,可以支持其赞美的勇敢追求精神,因为理想栖息的地方,地狱也是天堂;也可以对其进行矫正或批评,因为在年轻的战场上,年轻却不应也不能轻狂。若从老者的角度思考,可以赞同老者既要有精神也要有目标的观点,因为一个人总是要仰望点什么,有目标才有方向,有目标才有动力,才能更坚强更执著,有目标也才可能有成功,才会走得更长更远。一个民族亦是如此,要学会仰望星空,才会有未来。再深入来看,我们每个人都有成功的机会,都有勇往直前的勇气,有时只是由于灵魂迷失,才失去了自我,从而导致最后的极端与失败。当然,我们还可以对老者缺少的献身精神进行分析与讨论等。

5.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一位老人临终前将自己珍存多年的一件礼物送给了他的侄子,那是一个棒球,上面有波士顿棒球队全体队员的签名。年轻人将棒球视若珍宝。后来,他4岁的儿子很想玩这个棒球,却被他生气地制止了。他严肃地告诉孩子说:“我们不能碰这个棒球!永远不能碰!”孩子非常困惑:“为什么不能碰这个棒球呢?”他自然不可能对一个4岁的孩子讲解关于这个棒球的来历,只是说:“你看,这个棒球上面有签名呢!我们不可以拿上面签了名的棒球来玩。”几周之后,他儿子兴奋地问他:“爸爸,我们是不是可以玩棒球了?”爸爸想要重复他讲过多遍的话语,不想,孩子居然说:“我们现在可以玩了,我已经把上面的签名全都擦掉了!”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文题解析】:

  (1)从成人的角度。棒球身上值钱的签名其实是一种负累,可以从“懂得越多,负累越重”的角度进行立意。(2)从小孩的角度。孩子将这些值钱的名字视若仇敌,在他看来,正是这些可恶的名字在妨碍着他滚动、投掷这个棒球,于是,他毅然将那些多余的东西涂掉了。可以从“童心无忌”“按照自己心灵的指引做事“等角度进行立意。(立意角度仅供参考,如有其他合理的立意也可)5.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一位老人临终前将自己珍存多年的一件礼物送给了他的侄子,那是一个棒球,上面有波士顿棒球队全体队员的签名。年轻人将棒球视若珍宝。后来,他4岁的儿子很想玩这个棒球,却被他生气地制止了。他严肃地告诉孩子说:“我们不能碰这个棒球!永远不能碰!”孩子非常困惑:“为什么不能碰这个棒球呢?”他自然不可能对一个4岁的孩子讲解关于这个棒球的来历,只是说:“你看,这个棒球上面有签名呢!我们不可以拿上面签了名的棒球来玩。”几周之后,他儿子兴奋地问他:“爸爸,我们是不是可以玩棒球了?”爸爸想要重复他讲过多遍的话语,不想,孩子居然说:“我们现在可以玩了,我已经把上面的签名全都擦掉了!”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文题解析】:

  (1)从成人的角度。棒球身上值钱的签名其实是一种负累,可以从“懂得越多,负累越重”的角度进行立意。(2)从小孩的角度。孩子将这些值钱的名字视若仇敌,在他看来,正是这些可恶的名字在妨碍着他滚动、投掷这个棒球,于是,他毅然将那些多余的东西涂掉了。可以从“童心无忌”“按照自己心灵的指引做事“等角度进行立意。(立意角度仅供参考,如有其他合理的立意也可)

6.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很久以前,一个乞丐讨饭时遭到一条狗的攻击,于是,下次讨饭的时候,他便捡了一块石头带在身上。但这次他遭到了两条狗的攻击,虽有一块石头护身,还是被狗咬了。又一次讨饭的时候,他便带了两块石头,可这次他遭到了三条狗的攻击。再次讨饭的时候,他索性带了四块石头,这次他恰恰遭到了群狗的攻击。最后,他不得不背着一篓子石头去讨饭。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问题,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文题解析】:

  1.转换思维方式,摆脱直线式思维模式。

  2.换个角度想问题,勇于尝试新方法。

  3.方法不对,量变不能实现质变。

  (其他符合材料的立意亦可)

 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黑人孩子,生于纽约贫民区。对于未来,他看不到什么希望。

  一天,父亲递给他一件旧衣服:“这件衣服能值多少钱?”“大概一美元”他回答。“你能将它卖到两美元吗?”父亲问。“傻子才会买!”他赌着气说。父亲的目光透着渴求:“你为什么不试一试呢?要是你卖掉了,也算帮了我和你妈妈”。他这才点了点头:“我可以试一试”。他很小心地把衣服洗干净,没有熨斗,就用刷子把衣服刷平,铺在一块平板上阴干。他来到地铁站,经过六个多小时的叫卖,终于卖出了这件衣服。

  某天,父亲又递给他一件旧衣服:“这件衣服怎样才能卖到二十美元?”“怎么可能?它最多只值两美元”“你为什么不试一试呢?想想办法”父亲启发他。他请表哥在衣服上画了一只唐老鸭与一只米老鼠。他卖出了衣服,还多得了五美元的小费。

  后来,父亲又递给他一件旧衣服:“你能把他卖到两百美元吗?”这一回,他没有犹疑,沉静地接过了衣服。当《霹雳娇娃》的女主演拉佛西来纽约作宣传时,他推开保安扑到了拉佛西身边,举着旧衣服请她签了个名。他一声欢呼:“拉佛西小姐亲笔签名的运动衫,售价两百美元!”通过现场竞价,一名商人以一千两百美元的高价收购了这件衣服。

  回到家,父亲泪水横流,说:“我只是想告诉你,一件只值一美元的旧衣服,都有办法高贵起来,何况我们这些活生生的人呢?我们只不过黑一点穷一点,可这又有什么关系?”

  二十年后,他的名字传遍了世界,他的名字叫——迈克尔·乔丹!

  请根据你对以上文字的感悟,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文题解析】:

  1.高贵的生命不卑微。如何让自己的人生高贵起来。

  2.勇于尝试,会尝试。

  3.成功路上的奋斗。如何奋斗。

  4.相信未来。生活并无完美,与其让生活带来更多的沮丧与抱怨,不如坚持着一份信念,相信通过努力可以让生活变得更好。

  5.改变未来与改变自己。一个黑人父亲引导孩子三次以不同的价位卖掉衣服,可以从中得到的启发,一件衣服的价值是可以改变的,甚至可以有极大的改变。换言之,我们一个人的价值也是可以改变的,而且可以有极大的改变!相信未来可以改变,从改变自己开始。

  整体上,应该重点体会第一段与最后两段的关系与内涵。

  此材料中,一次卖衣服的方式强调脚踏实地、勤劳用心、坚持不弃;二次卖衣服强调创新用脑;三次卖衣服强调善于抓机遇。但如果立意仅仅从其中一方面立意,如“创新”、“勤劳”“机遇”之类,则没抓住材料的共性与要点,为偏题。

  本题命题意图是引导考生思考如何想办法的走好自己的人生路。审题时,要牢牢把握“一件只值一美元的旧衣服,都有办法高贵起来,何况我们这些活生生的人呢?”此话。“高贵人生”意味着要有勇气,勇于尝试,要面对生来的、后天的各种意想不到的挫折,要有脚踏实地的人生态度,要付出艰辛的努力,要有创新精神,要善于抓住机会。写记叙文,应重在抒写自己成长过程中的情感经历与感悟;写议论文,应针对如何“高贵”等展开论证。

8.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灰尘和污物在我们的生活中普遍存在,甚至会改变生活中的我们。

  有的人每天照一次镜子,看看脸上有没有灰尘和污物。端盆热水,洗去征尘,容光焕发地继续上路。

  有的人每天照十次镜子,躲在屋里不敢出门,生怕沾染上灰尘。

  有的人十天也不愿照一次镜子,只顾埋头赶路。弄得灰头土脸,没人愿与为伍。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

  “灰尘和污物”可以实指,如生活中真实存在的雾霾、污染现象等。但在这里更倾向于虚指,既可以指社会中客观存在的不良现象、制度、风气,阻碍个人发展的绊脚石等,也可以指个人主观上遭遇的挫折和困难,心灵的盲点和污点,发展中的误区和疑惑,主观条件的不足和贫乏,意志品质上的缺陷等内容。材料中的“镜子”象征着自我反思。材料中第一种人代表生活中及时反思,进而洗去尘埃,勇敢前行的强者。第二种人代表反思不当,逃避生活的弱者。第三种人代表着不作反思、不洗尘埃的盲目行动者。对三种人进行对比,只有第一种人能认真进行自我反思和自我观照,因此应肯定第一种人的行为,否定后两种人的行为。

  作文立意可从肯定第一种人的角度正面展开,也可从否定后两者的角度反面展开,还可从整体出发,进行对比,确定思路。较好的立意有:(1)洗去尘埃,勇敢前行;(2)正确对待前进路上的挫折;(3)学会在反思中前行;(4)不做环境的俘虏;(5)对待不幸与苦难的三种态度等。

  一些立意出现偏差,主要是对材料中的“镜子”理解有偏差。材料中的“镜子”主要指自我反思,并不是材料最核心的词语。但有学生会认为第一种人照镜子适当适量,第二种人照镜子次数太多,第三种人不照镜子,次数不够;所以确定立意为“做事情要适度”。这种立意未注意到材料的整体性,对材料进行断章取义,是审题时容易犯的误区。这也提醒我们,在审题时要注意对材料中关键词的理解,注意从材料整体的角度着手分析立意。

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浩瀚的沙漠里,特有的生命奇观是沧桑遒劲的胡杨林。胡杨只需些许湿润便可存活,据说它们可以生根一千年不死,死后一千年不倒,倒后一千年不朽。在胡杨树上,栖息着一种叫尺蠖的小虫子,平日里以胡杨的叶子为食,当尺蠖把一棵胡杨的叶子吃光后,就会借助风力,顺着细丝飘到另一棵胡杨上。遇到干旱严重的年份,尺蠖对胡杨林的危害特别大,上百条小虫子能在两天内吃光整棵大树的叶子。有人为了保护弥足珍贵的胡杨林,三番五次使用农药喷淋,终于把尺蠖杀死。然而事与愿违,胡杨像是中了魔法似的,没过多长时间就枯死了。林业专家告知,气候十分干燥的日子里,尺蠖需要补充更多的水分,必然对胡杨危害很大,可是胡杨叶子在被吃光后,树木水分的蒸发量会因此减少,输出的水分减少,从而顺利地保护胡杨度过旱季;当人类杀光尺蠖后,失去天敌的胡杨肆意疯长出大量的嫩叶,孰料烈日和热风残酷无情地将娇嫩欲滴的叶芽烤焦,一点一滴地耗尽胡杨挨过旱季的仅有的生存本钱——水分,直至胡杨死亡。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文题解析】:

这是一则材料作文,读懂材料,理解主旨,抓住关键内容是审题的关键。材料说的是胡杨度过旱季是因虫子吃光树叶,水分输出量减少而存活下来的,当人类消灭了虫子,胡杨也将失去生命。关键内容是“胡杨、虫子和人类”。角度立意可以是:从胡杨的角度思考,有“顺应自然(天性)…‘生存的免疫力”等;从尺蠖的角度思考,有“是天敌,也是天使”“看不见的功劳”等;从人类的角度思考,有“要按客观规律办事”“拔苗助长”“好心办坏事”等;从胡杨与尺蠖之间的关系的角度思考,有“磨砺成长” “患难与共”“生存的伴侣”等。

  10.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成功,是这个时代最引人注目的话题。一闭眼,我们眼前就会跳出无数个“成功者”的模样,对一个又一个成功者的故事我们更是耳熟能详。然而,成功的标准是什么?成功的标准由谁给出?对“成功”在这个时代的特殊面貌,我们是否有更清醒的认知?

  请以“成功的标准”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说说自己的感悟或者相关经历。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得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

  这是一道话题作文题。所谓话题,就是谈话的中心,谈话的内容,谈话的由头。围绕着所给话题,也就是围绕着所给谈话中心,谈话内容,谈话由头写成的文章,便是话题作文。一般情况下,话题作文的要求只规定话题范围,而不限定作文的主旨。考生在题目、选材、文体、想象空间上有极大的自由性和自主性。话题作文缩小了对考生的限制,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余地和想象空间。考生可以在作文中最大限度发扬自己的长处,写出自己的个性,体现出自己的创造力。“成功”这个概念本来就是朴素的,它绝不专属于古今化装舞会里的虚荣皇后、名利战场上的得意赢家。今日的成功理应回到更接近其本义的位置上来,即在努力之后获得成就感、实现感。如此,向往成功就会从心底里尊重劳动,即使那劳动非常卑微;就会尊重创造,即使那创造未必能够致富;就会尊重自由,即使自由的代价是一无所有。

  关于“成功的标准”,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阶层各不相同,或许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答案。如成功就是要成为人上人,拥有地位和金钱。成功就是生活的健康、自由、快乐。名利的成功与人格的成功。永远的存在,持续的发展,才是成功。一个人通过自己的行为和努力,感受到了自己的力量,看到了自己的内心,就会获得美的成功愉悦。

  ⑥成功的标准不是私利,而是有利于他人和社会,人生高尚的追求和价值。等等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有个屡遭挫折、穷困潦倒的人准备跳崖自尽。崖边一株低矮的树听到这个人的痛苦经历后,也不禁流下了眼泪。人问其故,树说:“我怕是这世界上最辛苦的树了。你看我,生在岩石缝隙之间,食无土壤;渴无水源,环境恶劣,让我枝干不得伸展,形貌生的丑陋;根基浅薄,又使我风来欲坠,寒来欲僵。看我似坚强无比,其实我是生不如死呀。”

  人劝树与他一同赴死。树说:“我死倒是极容易,但这崖边便再也无其他的树了,所以不能死呀。”人不解。树接着说:“你看到我头上的这个鸟巢没有?此巢为两只喜鹊所筑,一直以来,他们在这巢里栖息生活,繁衍后代。我要是不在了,那两只喜鹊可咋办呢?”

  人听罢,忽有所悟,就从悬崖边退了回去。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文题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写作材料作文的能力,能力层次为E级(表达应用)。

  材料中的“树”虽是“世界上最苦命的树”但它却以一颗博爱之心去爱“喜鹊”。树知道,自己死虽然“极其容易”,但却关系到喜鹊一家的生存。面临苦难,“喜鹊”成了“树”顽强存活的理由,成了“树”生命的支点。由物及人,我们便可以感悟到“面临苦难,我们应发现自己的价值”“人,并不仅仅是为自己活着”“爱别人,才能面对生活风雨”“再渺小、卑贱的人,对于有的人来说也是一棵伟岸的‘树’”“人应拥有一颗博爱之心”等道理。写作时,要从整体上把握材料,琢磨预言的意旨,不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造成立意的偏颇;要在确保立意准确、恰当的前提下,力求观点新颖,论述充分、深刻。

【参考题目】

活着是一种责任

生命的支点

人不仅仅是为自己而活

人生不应轻言放弃

对生命负责

生命的价值

我为什么而活

坚守生命的使命

人生的负重

责任的呼唤

  【例文】

生命的价值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是我们要利用这有限的生命创造出无限的价值。

  假如一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为这个世界创造出一份属于自己的价值,就是在白白地浪费生命,在慢慢地扼杀自己,像废人般地活在这个世上;一个人如果为这个世界创造了属于自己的价值,就是对自己灵魂的一种解脱,也是对自己的生命的一种热爱的行为。

正如中国的历代伟人,他们正是利用自己的那有限的生命,为人民、为这个世界创造出了不可估量的价值。虽然岁月流逝,这些伟人也长眠地下,但是祖国人民的心,仍旧记住了这些曾经为自己的生命,为这个世界创造价值的人。

  正如著名科学家宋健,他由一个贫穷的小男孩,到如今成为我国的导弹控制系统设备和反弹道导弹的方案设计,以及通信卫星的发射和定点过程中,作出了重要贡献的科学家。党员孔繁森,他把一生的心血都投入到了服务人民的行列之中,他为人民全心全意地服务,真诚地付出,用生命注解的书,用他的心血和汗水为人民开路,是一根只知照料他人的红蜡烛。在2003年春,“非典”疫情席卷大半个中国,人们闻“非”色变。可是广东省中医院护士长叶欣,在抗击“非典”的主战场中像一台永不疲倦的机器,连续工作了三天三夜,以身殉职,就在她生前所留下的一句刻骨铭心的话“这里危险,让我来”等等一系列名言,不都是利用自己那有限的生命,创造出了可贵的价值吗?为自己的生命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同学们!我们现在应该从小事做起,去一步步的为自己的生命画上圆满的句号,正如雷锋所说“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们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同学们,虽然生命的价值展现是如此的不易,但是许多的价值不是一下子可以看到成果,需要我们的耐心和坚韧。但是只要愿意付出坚持的代价,你终究可以享受到成功的甘甜,就让我们好好学习,用我们的知识和行动,去体现掌握在我们手中的生命价值,去像伟人般地付出汗水和辛劳,像钢铁般地奋斗,为自己的生命增添价值。

  22、请欣赏下面一幅漫画,按要求作文。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题目;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

  对于漫画作文来讲,我们有几个步骤来进行书写。大家在拿到漫画的时候,要先看明白这个漫画,并对漫画的几个图画做相应的理解,并最终得出这个漫画的什么意思和想要表达的意图。然后再进行作文的书写。这是一个有顺序的漫画作文的书写过程。

  首先总观:我们在拿到一个漫画的时候,首先要对整个漫画进行一个大致的浏览。如果漫画是有好几个,那么我们就要按顺序来进行分析和判断,作者画这幅漫画的意图是什么,想要表达什么样的思想和意见。大致的风格在看完后,必须做到心中有数,例如是赞扬,是讽刺,还是表达一种社会现象,或者是对现实娱乐人物的丑化等。这些都是总观漫画的时候,需要明确的一些问题。如本题显然是讽刺当下社会家长对孩子的溺爱,使孩子缺乏独立性,对家长过度溺爱。

  第二步分析:接下来,我们就要开始分析每一个漫画画面的具体了。分析漫画的时候,我们虽然是一个一个漫画地看(只有一幅的漫画除外)。在看的时候,我们要仔细分析一下这个漫画的前后的联系是什么,它们在在讲述同一个事件,还是涉及了不同的事件。如果是同一个事件,那么他们想告诉看漫画的人什么意思。如果是不同的事件的话,那么不同事件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如本题四幅画明显有前后的联系,“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除了最后一幅画都有家长接孩子;最后一幅画孩子说:“怎么没来接我?”凸显主题。

第三步找关联:漫画分析了后,我们就要开始找一些相应的关联事件。例如,与漫画相类似的你所经历过的事情,或者是历史事件,然后把这些事件有效地融入到这些漫画的说明中去。漫画的关联是很重要的,因为人在看文章的时候,希望能找到引起他共鸣的地方。所以,如果你只是在简单地描述漫画的过程的话,就没有实际意义了。所以,找关联最好的就是找你熟悉的范围内的关联,例如你生活过的,你听说过的。本题可从两个角度,从孩子角度或家长的角度。

  漫画作文最忌的就是只是对漫画进行描述,而无其他的过程的渗入。如果只是描述的话,对漫画作文来讲,几乎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思路点拨】漫画材料作文的审题,关键就是审图。常用的方法是:第一步:观察画面。观察画面要全要细。首先,要从整体看,看有哪些人,哪些物;其次,要细致看,看什么身份,什么特征,什么表情,什么形状,干什么事。同时还要关注漫画的题目、图中的文字。第二步:联系生活。结合生活中类似的现象,展开合理联想,从而把握画意。第三步:概括立意。漫画一般都会采用夸张、简洁的手法来表现生活的某个方面,因此应联系实际让画面鲜活起来,以便更准确地把握其揭示的问题实质或讽刺的某种生活现象。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有一年冬天,我到乡村写生,在田埂上遇到一位老农正准备下田,我就问:“请教您,想要丰收,第一件该做的是什么事?”

  “深耕。”老农回答。

  “深耕?”

  “对,深耕!就是早早下田,把泥土深深地犁起,这样土壤就会变得松软而均匀,更由于泥土被翻过来,接受了太阳的曝晒,才能减少病虫害。”老农叹口气,“可有些人直到要插秧,才匆匆下田,浅浅犁土,然后猛施化肥。时间久了,土壤和化肥结成硬块,整个田地都被破坏了。”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恚,明确文本(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漏个人相关信息;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文题解析】:

  这是一道新材料作文题。由老农的话,可以提炼出不同的立意角度:“早早下田”意味着要勤,做什么事情都要有超前思维,提前做好准备,否则只能临时抱佛脚;“深深地犁”意味着要厚,做任何事情想成功必须要有深厚而丰富的根基,这样才能获得持久的力量;不能“猛施化肥”意味着要慢,凡事不可急功近利,而且眼光要放长远,不能因一时的利益而破坏整个人生。具体作文时,可任选一个角度切入,也可以将几个方面结合起来写。此外,从老农深谙耕种之道中,也可以得出“实践出真知”、“真理蕴含在生活之中”等立意角度。

  24、阅读下面材料,结合自己的感受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今天我们来谈谈娱乐圈中的某位演员。李光洁,1981年出生于河南省平顶山市,中国内地男演员。2007年12月28日李光洁参加在北京举行的由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主办的第二届“百年爱心圣诞慈善晚会”,作为为希望工程助学教育筹款的慈善活动,晚会拍卖及募捐的善款都将用于在京的贫困农民工子弟的免费教育。

  【文题解析】:

奋斗、人生目标、成功无捷径-努力、逆境造就自己、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2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英国《太阳报》曾以“世界上最大的快乐”为题,举办了一次有奖征答活动。从应征的八万多封来信中评出四个最佳答案:(1)作品刚刚完成,吹着口哨欣赏自己作品的艺术家(2)正在用沙子筑城堡的儿童;(3)为婴儿洗澡的母亲;(4)千辛万苦开刀后,终于挽救了危重病人的外科医生。

  请在全面和准确理解材料的基础上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800字以上。

  【文题解析】:

  写好这篇文章,首先要读懂材料。总体来说,上述材料对什么是"最大的快乐"加以形象的阐释,要使自己成为快乐的人,从第一个答案中,我们知道必须工作,耕耘与创造会使人快乐;第二个答案告诉我们,要学会快乐,必须充满想象,享受过程;第三个答案告诉我们,要学会快乐,一定要心中有爱,有爱才有快乐;第四个答案告诉我们,要学会快乐,一定要有助人为乐的技能,帮助他人是最大的快乐。写作时可以选取一点,从点上突破;也可以综合阐释,从面上把握。而在写作时,不能只是单纯地谈自己对快乐的感受,尽可能从具体的“形象”和“意境”中,把自己对快乐的感受表现出来。

  具体立意,可以有以下几个角度:.

  1.快乐是一种付出。这个立意可以综合上述材料得到,四个答案,尽管表述各异,但却有一个"交点",即最大的快乐是付出之后获得成果。不管是富有才华的艺术家,还是充满童真与想象的儿童,不管是为婴儿洗澡的母亲,还是挽救了危S病人的外科医生,他们都在付出,他们因付出而快乐。所以,我们在社会或生活中,要勇于付出,在付出中追求快乐。

  2.有耕耘有创造才有快乐。像艺术家那样,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沉浸在艺术的氛围里,辛勤劳作,这是一种快乐。像艺术家那样,用自己的智慧创造出精美的艺术作品,这是一种快乐。

  3.追求简单、享受过程是一种快乐。爱玩是孩子的天性,筑城堡的过程就是尽情玩耍的过程。"城堡"在孩子的眼中肯定是完美的,孩子不会像成年人那样在乎别人的评价。当然,追求简单并不意味着无须奋斗、不思进取,追求简单实际上就是将个人的目标放在一个更适合自己的平台上,确信通过自身的努力能够实现终个目标。

  4.有爱就有快乐。为婴儿洗澡的母亲为什么快乐?因为她心中有爱,她爱自己的孩子,她把爱施予自己的孩子。由此,我们应该想到,把爱施予别人,也是一种快乐。所以,在生活中我们要做一个有爱心的人。

  5.帮助他人是一种快乐。作为一名医生,挽救患者的生命,给病人以希望是自己的最大快乐。而实际上,不管哪个职业,不管身处何处,只要真心帮助别人,都是最大的快乐。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李嘉诚的司机给李嘉诚开了30多年的车,准备离职。李嘉诚看他这么多年工作兢兢业业,为了能让他安度晚年,于是拿出了200万元的支票给他。司机说:“不用了,一两千万我还是拿的出来的。”李嘉诚很诧异,问:“你每个月只有5~6千元的收入,怎么能存下这么多钱?”司机回答说:“我在开车时候,您打电话说买哪个地方的地皮,我也会去买一块;您说要买哪支股票的时候,我也会去买一点股票,到现在有一两千万的资产!”

对于这则材料,你有何感受、联想和思考?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身傍芝兰,自带其香

孙慧敏

荀子曰:“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入涅,与之俱黑。”是故,我相信,你是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和谁在一起——纵是墙头苇草,一朝身傍芝兰,也会自带其香。

而这一切,便在李嘉诚的司机身上得到了最好的体现。若问给李嘉诚开了三十年车的收获为何,想来必不是什么光鲜荣耀,因为毕竟光鲜是别人的,司机还是司机。可除此之外,我们似乎也想不出别的好处,大多数人,无疑会就此将这个“自带其香”的机会放走,徒留平庸,徒终残年而已,而那个具有慧心的司机,却留心着老板在商场上的每一次决策,与他一起买地皮、买股票,最终坐拥一两千万的资产,令人称羡。

其实大可不必称羡,每个人本都可以成就平凡背景下一个迥然不同的自己,只要肯留意肯接近,而不是在当下活得本分到庸俗,在未来却又悔得脸白肠青。那么为什么不让心中成功的信念度人离俗出平凡,让身旁的芝兰赋予我们全新的力量与芳香呢?要知道,即使是浊世,亦有佳公子;即使是乱世,亦有真英雄;即使是末世,殉道者的气节犹似一道不灭的光焰,照亮天地!更不用说在这个海清河晏的盛世之中,有多少才人能者,可以吸引我们羡其清丽而往,带其馥郁而归。

诚然,有些时候,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自身的努力与奋斗。可若能让光焰及时温暖冷寂的心灵,岂不比在黑暗中茫然追寻更好?诚然,每个人都不能期待别人替自己成功,可若能让芳香及时调控烦闷的状态,岂不比在忧惧中郁郁而终更好?让身旁的芝兰更为心中的榜样,让受到的熏陶成为文章口中“越幸运,越努力”的动力,如此,纵是墙头苇草,也会自带其香。

所以,一样的贝书莲灯,一样的梵歌塔铃。真正的佛教大师如鸠摩罗什,被追随的徒众人数必远超他人;所以,一样的汗牛充栋,一样的学富五车,真正的教育家如孔子,其身后的七十二弟子却困苦相随,不一定是出于功利,也不一定是为了从众,真正的圣人正如芝兰,一言传清香,一行成清丽,就必会让凡夫俗子慕名而来,而这种坚定且矢志不渝的追随,也必将成就一个不一样的自己。

是故,学俊杰而行者,可有俊杰之质;从圣人而行者,可有圣人之心;而立芝兰之旁者,纵是墙头苇草,也会自带其香……

巨人肩上,主动腾跃

王婉听

    李嘉诚的司机无疑有着汲取身边资源的智慧,与金融巨人在一起,他以灵敏主动的头脑为自己博取了一片天地。是啊,你的天资与起点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利用环境汲取养分,实现腾跃。当然,这种从环境资源到自身资源的转换,无疑离不开主动进发的积极。

    试想,如果那位司机只甘于停留在自己的职位水准与生活水平,他能收获的最好结果便只会是一份看似丰沃的离职金,哪能在投资的路上行进甚远?环境固然重要,但对于安守现状者,被动等待者、坐享成果者与自卑懦弱者而言,此等资源着实浪费。一块不主动吸水的海绵即使被置于大海,也只能浮于波浪表面,碌碌终生。唯有凭慧眼辨识出环境可贵者、以进取心撷资源充实自我者以及榜样面前不自卑也不甘于只是仰望者,才能于巨人肩上,实现自身的升格飞跃。

仍记得那个以卑微姿态挤进北大的俞敏洪,土气的英语与贫穷的家庭背景都未磨灭他追求升华的意志。只见那个起点低天资差的男孩一头扎进北大丰沛的知识之海,再浮出水面时已然是另一副模样:渊博、自信、成熟。他于无数榜样之中摒弃了自卑树立了目标,于充实的知识资源中丢去了犹豫与怠惰并找到了方向。主动上进,积极汲取,不甘平庸……凭借这些,他于“巨人”之中,成就了自己的高度。

反观当下,又有多少人活在庸碌之中,看不见成功可能性闪烁的光芒?有多少人以自己出生的“面貌”死去,不去找寻有力的环境,不去借助巨人的肩膀?又有多少人,在优质资源面前却视而不见,浸泡在其中却不愿吸收以充实自己?更可悲的是,当人们发现了利用资源实现腾跃的千百种可能后,因懒惰与自卑而错失良机,停留在起点不知跟进。君不见北大的厨师因为身处校园环境而考取了“托福”,而众多北大的学子却自甘堕落荒废了学业——多么可悲!资源从不会以施舍者的姿态出现,它垂爱的,是永不止步的趋光者,主动进发的积极者!

于巨人的肩上,实现主动的腾跃吧!勿甘于现状。勿错失良机。不靠资源的施舍,而做资源的追寻者!唯有此,我们才能从起点与天资的茧中羽化而出,飞向更高、更远、更美的蓝天!

大道至简 赢在追随

谢雨欣

 “你的选择决定你是谁。”贝佐斯曾如是说,正如几十年来追随李嘉诚最终收获千万的小司机一样,生命中最重要的从不是你一开始是谁,而是你和谁在一起,你选择追随了谁。

天道有常,世事不定,人生的道路上总是挤满了奋力拼搏的争名逐利者,他们终日奔波,他们日夜劳苦。可成功者总是那其中少数的幸运儿,大多数人最终还是成了那条通往王座之路上的牺牲品,成了卑微平庸的大多数者,在不甘的挣扎中被边缘化,被角落化。于是失败者将一切推为出身,推为命运,推为被命运玩笑偷走的金汤匙,他们屈服,他们妥协,所有的不甘化为一声自嘲:“我是谁?我怎么可能?”

可是真正的成功真的只取决于一句“我是谁”吗?答案自然不是,回首看看那些庸碌者,前进的路上他们摇摆不定,和他们一同前行的都是同样茫然无措的迷失者,他们抱团四顾,他们选择集体沦落。《圣经》有言:“瞎子给瞎子领路,两个人都会掉进沟里。”选择追随平庸的人,注定一生无为,同理,不懂追随的人同样会一生庸碌。

什么是真正的智者?真正的智者就是选择和正确的人在一起,并坚持不懈地追随,灵活地抓住机遇来叩开成功的大门,君不见平庸无闻的小司机,因追随大亨李嘉诚,凭借“智者”的无心言语而一跃龙门,终成千万富翁?君不见昔日平凡同窗友,因相信跟随默默无闻的马云,凭借“智者”的热情勇气,共创阿里巴巴今日辉煌?君不见昔时荣耀大班长,因相信支持平凡俞敏洪,凭借“智者”的果断睿智,建立了新东方功成名扬?凡此种种,都证明了一个道理:你是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和谁在一起。选择对的人,追随值得的人,前方将不再迷茫。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道理古已有之,可真正做到的却寥寥无几。或许,人性就是如此,我们总是被心灵禁锢于自己的一方天地,里面住着的全是自己,同样的迷茫同样的平庸,让我们心安理得。生活中,自己的小圈子里排斥他人如此,难怪小我众生总弥漫着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悲寂感。我们为何不推开围墙,居于高处,追随智者,去学习,去追随,去一同攀爬上属于你的新天地!

重要的不是开始你是谁,而是过程中你选择了谁。成功的大道至简,单看你和谁在一起,追随谁的道路,抓住谁的机遇。

大道至简,赢在追随。

他是谁,你亦是谁

丛琬晶

“他是谁,你亦是谁。”这句话读起来好似一句绕口令,又好像思维混乱,违背逻辑,实则不然,其恰恰揭示了一个通俗易懂却极易被人忽视的深刻道理:你是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和谁在一起!

李嘉诚的司机跟着李嘉诚干了30多年,即使每月只拿5~6千的工资,退休时却也能轻易拿出一两千万,哪怕只是开车时旁听的浅显投资方向,只因和首富共事,只言片语也是可以获得不少的财富,“他”是什么样的人,一定程度上就决定了你将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也可简而言之——他是谁,你亦是谁。

纵观古今中外,上到名垂青史的英雄,下到不知姓名的常人,能做到“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人少之又少。这就时刻提醒我们铭记,“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惟其如此,才有管仲割席断交, 孟母三次择邻,成就千古佳话。季羡林老先生在晚年的自传中写道:“感谢父母将家中最小的我过继给在城里的舅父,让我学习文化,并在他们的言传身教下步入清华,现在我回到家,我已在北大教书数年,而哥哥们和当年的父母一样,还种着地,过着曾经的生活。”读起来不禁让人唏嘘感概,一次正确的选择,一次毅然地离开,告别了乡下的百姓,融入了市里的文化圈,命运从此迥然不同。

最近很流行一种说法,“将和你关系最近的十个人的年收入加起来后平均,你会惊讶地发现,这就是你自己的收入。”其恰恰从侧面反映了身边的人对自己生活的深刻影响,或者说你生命的蓝图,早就可以从你身边人的生活画风中观察出来,他们的生活轨迹,就是你的生活湖水里的倒影。

这世上,如果谁高声疾呼,“我最大的爱好就是结交名流!”那一定会遭到别人的鄙夷和白眼,就像“我要和土豪做朋友”一样可笑。当然,如果将自己的人生又完全和别人划上等号,那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可是,李嘉诚的司机处处留心,时时在意,主动抓住了机会,才有富裕的资产,不然,被动地融入,你只能永远是“土豪的朋友”,而不是“土豪”。

记得一位学者说得好:“我不知道你是谁,但看看和你常往来的人,大体对你的为人,也可猜个八九不离十了。”社会就是一个大染缸,原本纯净的我们被投入其中,你最靠近什么颜色,就最易被染上什么颜色,变成那个颜色,然后再去浸淫别人。

所以请牢记:他是谁,你亦是谁——那就大胆而主动地去选择你的人生旅伴吧!

近朱者,善寻机则赤

穆彤

倘若,三十年来,李嘉诚的司机只是兢兢业业地手握方向盘,对商业大亨的前瞻眼光漠不关心,对商界中的风云变幻充耳不闻,那么,三十年后,他只得依靠别人的给予度过晚年。可见,你是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和谁在一起;其实,你和谁在一起并不关键,关键的是你自己是如何应对生活中机遇的悄然而至。

古诗有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虽说古有孟母三迁的美好佳话,传送至今;但依旧有“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至理名言,流芳千古,身边的“朱砂”固然重要,可你的心境才是关键。即便近朱者,若只是固守而不加改变,任机遇擦肩而过,那么至纯的朱砂红也会灰飞烟灭;即便近墨者,若真是执念长存初心不改,任黑暗侵蚀我心却依旧向阳,那么耀眼的鹤顶红便永垂不朽。

何者?唯适时而变,逢时而固,则近朱者永赤,近墨者未必黑。

近朱者未必赤,因为总是有人固守曾经或现有的安逸,而不愿于生活中发现涅磐重生的新机,当房产大亨潘石屹在建筑工地摸爬滚打,挥汗如雨时,当商界奇人马云在创业初期艰难重重,受人嘲笑时,当教育专家俞敏洪在开办新东方饱受冷眼、吃苦耐劳时,又有多少他们的朋友、同事为了所谓的前程离开了当时“毫无出息”的小公司。这些人,上天原本赐予了他们“朱”者,只因为未曾珍惜,由是生命的烈酒便在他们的自酌自饮中失去了酒的浓烈呛鼻,徒留满腹愁肠。自此,美国上市公司的股票中再也不会有他们的份额,他们的生命也并不会因像李嘉诚的司机那样,因为“近朱者”而散发出赤色的光芒。

近墨者未必黑,只要初心不改,守得住人格,你和谁在一起便显得不那么重要。即便当今社会喧嚣躁动,周围的人都沉迷于碎片化阅读,不还是有人愿意有人写长诗以此对抗么?即便是“老人变坏还是坏人变老”的讨论如火如荼,不还是有王福顺老人善意的“医保”谎言以求心安么?所以,身边的人是谁远没那么重要。单凭司机先生从李嘉诚处获取商机的智慧,无论他身边是谁,他都会寻机从中获益。

由此观之,寻机而变,适时而改,巧抓机遇,则近朱者,可以永赤。近墨者,固守你心,依旧可赤。

分论点,从属于中心论点,它具体深入地从多方面或多层次阐释和证明中心论点。用问添法来立意设置论点或分论点,首先是设疑,即依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提问思路,分步作答,根据答案来提炼分论点。如以《谈风度》为题作文,可借助此法设计分论点:

①风度是一种美德,一种富有教养的臻于完善的气质和风采(是什么);

②有了风度,能受到别人的敬重,人与人之间增进爱心,有利于和睦相处(为什么);

③要有风度,须加强道德情操的修养,摒弃粗俗言行,自觉培养良好的风度(怎么样)。(问添法的要诀是问好,答案正确而形象)

一、分论点的提炼方法主要有:

1.分解法     论证中分论点是对中心论点的展开与说明,是中心论点的具体化,似文章结构中的总分关系。如“理想”话题,文章的中心论点是“奋斗是理想的阶梯”,分论点对“奋斗”一语进行具体分解:

①刻苦勤奋,是理想的阶梯;

②珍惜时间,是理想的阶梯;

③迎难而上,是理想的阶梯。

一些抽象的文题,如《知识就是力量》、《时间就是一切》等常用此类结构布局谋篇来进行论证。

2.阐述法   几个分论点是对中心论点的属性和思想意义的揭示与阐发,是作者对某一论题思索认识的结果。比如华东六省中学生作文大赛中的一篇夺魁作文——《这山望着那山高新解》,作者在辩证地引出学习、工作应有这种精神后,便用了一组分论点来阐述它的含义:

①这山望着那山高,是一种永不满足的精神;

②这山望着那山高,是一种精益求精的精神;

③这山望着那山高,是一种进取开拓的精神;

④这山望着那山高,是一种力争上游的精神。

此类形式最能显示出作者思维的深刻程度。阐释类的议论散文,如《谈理想》、《说自信》等,很适宜采用此类结构。

3.分类法    在论述过程中,采用多角度分析方法,阐明几个并列的理由时,就应该分门别类地提炼出几个论点来。如以《贫困也是一笔财富》为题作文,可借助此法设计分论点:

①贫困可催有志者奋发图强,改变命运,穷则思变;

②贫困可以培养人的意志和毅力,而人的意志和毅力是成功的重要条件;

③贫困能增长人的能力,人的许多能力是在困境中锻炼出来的。

4.利弊法    议论文常要论述某种主张做法,而要证明应不应这样做,最好的方法莫过于谈作用说危害了。比如宋代罗大经的《鹤林玉露》中有一篇精短议论文《勤有三益》,作者为了说明“为人当勤”这一观点,就采用了如下的平行结构:

  ①勤劳,可以有所获,免饥寒也;(创财)

  ②勤劳,可以有所劳,延寿考也;(健体)

  ③勤劳,可以有所事,远淫邪也。(修身)

又如一高考优秀作文《严于律己,宽于待人》,作者在论证时,也用了此种结构:

 正确态度:宽于待人,严于律己。

  ①宽于待人,才会有知人之智;   ②严于律己,则会有自知之明。

也可依据“逐层深入,步步推进”的思维模式来提炼分论点的。如以《当学生干部的得与失》为题作文,可借助此法设计分论点:

①阐明当学生干部的职责;

②分析当学生干部而产生矛盾的两个方面:a、可提高各方面的能力,b、工作多会影响学习;

③阐明克服当学生干部带来的负面影响的方法。

5.因果法   在议论说理的过程中,用事情的原因来证明其结果,或以结果作为论据来证明其原因的构思称为“因果分析式”。因,就是证明论点的理由(分论点);果,就是要证明的中心论点。即依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提问思路来提炼分论点。

以2000年“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为例,它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确定:

①只有全面地、辩证地思考分析,才能摒弃不正确的答案,找到正确的答案;

②只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精益求精,才能找到某一时期、某一情境的最佳答案;

③追求最佳的答案,是为了更好地创新和创造,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

针对某一现象或问题,分析产生的原因、结果,抓住本质,揭示事物间的真实可靠的因果关系,构思时运用因果分析式,往往能使论证不停留在浮浅的表面,而深入到本质的内核。

分论点的表述最好警句化。

6、对比法。  即将两种不同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不同情况加以对照比较,从而从正反两个方面提炼分论点。如以《如何估价自己》为题作文,可借助此法设计分论点:

①正确估价自己,既看到自己的长处,又看到自己的不足,就会不断努力,不断前进;

②过高地估价自己,瞧不起别人,刚愎自用,不思努力,就会停滞不前。 

7、辩证法。是依据辩证思维的法则,采用多角度、多侧面的方法,由点到面,由主到次,由表及里地提炼分论点。如以《学与问》为题作文,可借助此法设计分论点:

①学而知、学而广,勤学与好问是连在一起的;

②不能问者,则学不能进,不能学者,则不能有问。

以上归纳的几种提炼分论点的方法,为了介绍的方便起见,将它们分开来讲述,其实,在实际的运用过程中,往往是交叉、综合使用的。有些很难明确地分开来,只要我们在使用这些方法的过程中,掌握好围绕中心论点、提炼分论点的原则,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我相信按以上方法训练,经过一段时间的揣摩、操练,同学们的认识水平,思想品质,分析能力就会有较大的提高,“理屈词穷”的现象也会有所改观。

二、具体事例分析:

(一)如何确立论点

例1、某著名外企要招聘一名资深会计,一位女大学生去应聘,因为没有工作经历被拒绝了,可她却坚持参加笔试并且拿了第一。于是人事经理亲自复试,女孩坦言唯一的工作经验只是在学校掌管过学生会财务。经理失望了:“以后有消息我会打电话通知你。”女孩点点头掏出两块钱双手递给经理:“不管是否录用,请都给我打个电话。”“如果没被录用,你想知道些什么呢?”“请告诉我,哪些方面我没有达到你们的要求,我好改进。”“那两块钱……”女孩微笑道:“给没有被录用的人打电话不属于公司的正常开支,所以由我付话费。请您一定打。”经理笑了:“你把两块钱收回。我现在就通知你:你被录用了。”

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审题立意可用问添法,抓关键词语组句。要求可从一个角度、一个侧面构思,从材料我们可以看到,这位刚毕业的女大学生尽管没有工作经验,但是面试细节反映了她具有一个财务人员所应当具有的良好素质和人品。我们可以从“良好的素质和人品,有时比资历和经验更为重要”切入来构思作文。另外,我们也可以从女大学生应聘之所以成功的原因(以果溯因立意),选择某方面切入来构思作文:

⑴她应聘一开始便遭拒绝,但却毫不气馁一再争取。财务是十分繁杂的工作,没有足够的耐心和毅力是不可能做好的。——从坚毅的品格切入。

⑵明知外企要招聘的是“资深会计”,她却能坦言自己没有工作经验,这种诚信的品格对搞财务工作尤为重要。——从诚信的品格切入。

⑶即使没被录用,她也勇于直面不足,敢于承担责任,要求听到别人对她的批评意见。——从直面不足的勇气和敢于承担责任的精神切入。

⑷女孩自掏电话费,这公私分明的良好品德更是财务工作不可或缺的。——从公私分明的良好品德切入。

当然,也还可以从人事经理善当伯乐,善于见微知著,从一个个细节发现一个优秀的人才切入来构思作文,等等。

(二)、(如何确立分论点)

例2、立    意:“放”,是人生的一种的智慧。

分论点:放下一些“包袱”,轻装上阵,放手去搏。/放过一些“机遇”,抓主放次,全力以赴。/放下一切“荣誉”,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结论升华: “放”是“既然选择了远方,就只顾风雨兼程”的执着;“放”是面对诱惑,坚持理想,抓主放次的睿智;“放”是放下一切成就,确定人生新阶段新目标,继续奋斗的朝气蓬勃……“放”,实在是一种人生的大智慧。

例3、命题作文: “独自面对”为题

1、独自面对

载歌载舞,欢聚一堂的热闹固然美好。可是,面对困难,独自思考的人生也必不可少。齐心协力,众志成城的合作固然重要,可是,独自面对,依靠自己的力量也不容忽视。

独自面对,是一种直面困难的姿态。(引用埃及的一句古话;李时珍独自面对撰写《本草纲目》的困难;简•古多尔独自面对对大猩猩的深入了解;圣女贞德独自面对残暴英军的烈火焚烧;)

独自面对,是一种思考人生的姿态。(孔子独自面对黄河的感慨;梭罗独自面对瓦尔登湖思考人生;陈子昂“前不见古人”的感慨;杜甫独自面对泰山,“会当凌绝顶”的思考。)

独自面对,是一种步入成熟的姿态。(中国独自面对社会主义道路的逐步成熟;鳄鱼妈妈让宝宝独自面对世界,自力更生;“超女、快男”独自面对,一步步走到最后;引用国外的成熟的古训。)

独自面对生活中的细雨,独自面对生活中的冷雨敲窗,独自面对生活中的点滴天明……,让我们的生命学会一种独自面对的姿态吧,那么,勇敢、睿智、成熟将会成为你的本钱。

例4、独自面对

开头:人生中有高潮,有低谷,生命中有彩色,也有黑色,有一些我们可以和别人分享,而有一些我们则要独自面对。

1.寂寞,需要我们独自面对。(纳兰容若和海子的寂寞)

2.挑战,需要我们独自面对。(马丁路德、贝多芬的例子)

3.失败,需要我们独自面对。(归有光的八次落第、爱迪生的试验)

结尾:生命中不是所有的东西我们都可以跟别人分享的,有一些我们需要独自面对。

例5、独自面对

每个人都有家人,朋友,伙伴……然而,在人生的关口,再亲密的人有时也帮不了你,总有些危机,需要你独自面对。

独自面对,带来一往直前的勇气。(袁崇焕、贝.布托、毛泽东)

独自面对,培育百折不挠的坚强。(邓小平、里根、邓肯)

独自面对,成就永不言败的自信。(王宝强、辛普森、罗琳)

神给你一道关卡,是为了让你变得更加强大。独自面对,不是狂傲,不是死板,那是一种实力的证明,风雨过后,更显光彩。

例6、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与800字的文章。

曾经有一个北极考察队在北极考察。队长贝德给队员布置了一个任务,要求大家在记录考察日志外,每天每个人还要写日记,日记以描写阳光下的景物为主。

由于日期延误,考察队无法及时返回,他们不得不在黑暗、寒冷和孤寂的极夜中停留一段时间,队员们发现,黑暗和寒冷还可以忍受,只是那份孤寂压得每个人都要发疯了。这时队长贝德宣布:“现在我要检查你们的日记,请大家依次朗读!”人们安静下来,只有朗读者在声情并茂地讲述阳光下的故事。人们仿佛看到了闪着银光的雪原,看到了成群的企鹅奔跑的身姿,看到了北极熊从水中爬上冰块,看到了阳光下美好的一切,心完全被美丽的憧憬和回忆占领了。

审题提示:故事性的材料,有的包含着某种哲理,审题的任务是要找出这个哲理。如果有体现哲理的关键句,可直接摘录,如果没有,就要根据材料自行概括。

孤寂•希望                 

队长贝德无疑是一个聪明人,他让队员在面对黑暗、寒冷和孤寂时不至于绝望,是的,正是日记中精彩的描述,让希望陪伴每一个队员,使队员们在孤寂中怀有一颗憧憬、坚强和乐观的心。

1、在孤寂中看到希望,让我们在困难中仍能怀有一颗憧憬的心。

2、在孤寂中看到希望,让我们在困难中仍有一份坚强的意志。(诗文增色:司马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长风破浪会有时,只挂云帆济沧海)

3、在孤寂中看到希望,让我们在困难中仍能持一种乐观的心态。(点例排比:感动中国人物黄舸;海伦凯勒;霍金)

结尾:坚强在左,乐观在右,走在希望之路上,一边播种,一边收获,将这漫漫长途点缀得花香弥漫,让穿枝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仍能憧憬美好的未来。

(三)如何确立论点与分论点,整篇文章示例

相信自己,相信他人

相信自己是一种信念,它不是繁花如梦似锦,却如青松雪压不倒。正因为有了这样的信念,我们才会坚持到底,自信永远。

听取意见是一种气度,它不是高天辽阔无际,却如大海容纳百川。正因为有了这样的气度,我们才会集思广益,从善如流。(论点是两个方面,分别提出)

不是吗?相信自己不意味固执己见;听取意见也不代表亦步亦趋。(分论点1,消除错误认识)

唐太宗自由治理国家的雄才大略,他不怀疑自己的才能,但同时也接纳了魏征的“十思”,而不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

齐王也有管四方,理朝政的能耐,他也不会怀疑自己的才能,但他同时也接受了邹忌的“纳谏”,而使“燕、赵、韩、魏皆朝于齐”。

谁都不会轻易怀疑自己,可谁又能像前人那样善于纳谏,听取别人的意见呢?总以为“相信自己”和“听取别人的意见”势不两立,总以为自己无所不能,或总以为别人无往而不胜,何必呢?我们为什么不能在相信自己,满怀自信的同时打开那一个个布满友爱之心的劝烟箱呢?

相信自己,相信未来,相信明天大地飞歌,相信未来有我们开拓。

   相信别人,尊重别人,相信别人为你着想,尊重别人理想的选择。 (分论点2)

是的,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总会遇到困难和挫折,它们如同玫瑰,刺痛了你我的手,但是,心灵的创伤要靠我们自己修补,手上的伤口还得让别人为我们包扎。我们相信自己会战胜困难,但我们从不否定他人的帮助,没有谁能独自生活而没有他人的帮助。

所以,不要固执,偏激,不要一味按自己的意愿行事。有时别人的劝言犹如良药,虽然苦,却能根治你的病痛。也有时,别人的劝言犹如毒药,它的外表也许是鲜美的,但却能要了你的命。所以,我们让需相信自己,有选择地,理性地,明智地对待别人的意见。好的,拿过来就是;不好的,任它去吧,春风吹了又吹,花儿开了又谢,我们管得了那么多吗?

相信自己,你做到了吗?听取别人的意见,你会吗?

中心论点确定之后,如何展开论述,这是学生最犯难的时刻。搜肠刮肚,无理可讲,蹙眉咬笔,难下一言的现象极为普遍。即使勉强成篇,也大部分空洞无物,或直通通地摆论据,或贴标签式地下结论,更有甚者东拉西扯,越出中心论点之轨。

究其原因,在于学生认识的模糊,思维的混乱,理论水平的低下,析理方法的缺乏。要改变这种“言不成理”“强词夺理”的现状。笔者认为,必须在提高学生认识能力、理论水平的前提下,促使他们的写作思维趋向于“条理化”、“清晰化”,让他们学会在中心论点的制约下提炼出适当的分论点。

如何围绕中心论点提炼出适当的分论点?首先,要让学生学会通过对中心论点的分析,界定中心论点的内涵,确定中心论点所涉及的范围,以及弄清作文的要求。这是能否正确提炼分论点的前提条件,也是防止犯偷换论点、转移论题错误的关键。其次,要使学生懂得根据中心论点提炼分论点,是对各种事物和现象分析的结果,是对各种事物和现象的相关性(相同、相异、相因、相反、相成等)的抽象,概括的结果,是以果(中心论点)推因(分论点)的思维过程。

在此基础上,可让学生掌握以下几种提炼分论点的方法。

一、设疑法。即依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提问思路来提炼分论点。如以《谈风度》为题作文,可借助此法设计分论点:①风度是一种美德,一种富有教养的臻于完善的气质和风采(是什么);②有了风度,能受到别人的敬重,人与人之间增进爱心,有利于和睦相处(为什么);③要有风度,须加强道德情操的修养,摒弃粗俗言行,自觉培养良好的风度(怎么样)。

二、分类法。在论述过程中,采用多角度分析方法,阐明几个并列的理由时,就应该分门别类地提炼出几个论点来。如以《贫困也是一笔财富》为题作文,可借助此法设计分论点:①贫困可催有志者奋发图强,改变命运,穷则思变;②贫困可以培养人的意志和毅力,而人的意志和毅力是成功的重要条件;③贫困能增长人的能力,人的许多能力是在困境中锻炼出来的。

三、层进法。是依据“逐层深入,步步推进”的思维模式来提炼分论点的。如以《当学生干部的得与失》为题作文,可借助此法设计分论点:①阐明当学生干部的职责;②分析当学生干部而产生矛盾的两个方面:a、可提高各方面的能力,b、工作多会影响学习;③阐明克服当学生干部带来的负面影响的方法。

四、对比法。即将两种不同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不同情况加以对照比较,从而从正反两个方面提炼分论点。如以《如何估价自己》为题作文,可借助此法设计分论点:①正确估价自己,既看到自己的长处,又看到自己的不足,就会不断努力,不断前进;②过高地估价自己,瞧不起别人,刚愎自用,不思努力,就会停滞不前。

五、辩证法。是依据辩证思维的法则,采用多角度、多侧面的方法,由点到面,由主到次,由表及里地提炼分论点。如以《学与问》为题作文,可借助此法设计分论点:①学而知、学而广,勤学与好问是连在一起的;②不能问者,则学不能进,不能学者,则不能有问。

以上归纳的几种提炼分论点的方法,为了介绍的方便起见,将它们分开来讲述,其实,在实际的运用、操作过程中,往往是交叉、综合使用的。如“设疑法”与“层进法”就很难明确地分开来,“对比法”与其它各种方法均可交叉使用。只要我们在使用这些方法的过程中,掌握好围绕中心论点、提炼分论点的原则,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我相信按以上方法训练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揣摩、操练,学生的认识水平,思想品质,分析能力就会有较大的提高,“理屈词穷”的现象也会有所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