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搜索

绝大多数人的毛病,尤其是年轻人的,是这条:本事太小,而自尊又太多。

本事太小,意味着你本身并无太多价值,可替代性很强,他人很难给予你想要的尊重。

自尊太多,代表着你心理相对脆弱,很容易受伤,他人的忽视、冷遇和批评,你敏感地接受,并在内心放大,一不小心就生气、就对抗。

本事小,脾气大,爱生气,易对抗,这种人机会肯定少,甚至还会浪费机会。对抗基本双输,你自己的利益也受损。

这是年轻病,还不知道生活的艰苦,之前从读书到首付,也是家长买单,并不认为浪费一个机会有多么了不起。这毛病不像青春痘,自然消失,不治的话,病一辈子,最后成为人人避之唯恐不及的黑洞,他有本事吸尽周围的一切能量,让大家都见不到光。

治这种病的药是建立成本意识。

任何事情都有成本。任何事情。

一本书十万块,一碗粥一万块,你必然不消费,成本太高。你准备开一个店,明确知道,一定亏本,只有傻子才会继续保有热情。

一个人有限的本钱,是他的时间。增长本事、积累财富、名声和地位,都得消耗时间。一个人最终极的成本是生命。

一个人建立了成本概念,他就不想浪费时间,他更不会去死。

不浪费时间,你的本事自然慢慢变大,你可交换的价值增加,你的自尊也得到满足。

同时,你也不可能让他人浪费你的时间,那种让你白干活的理想主义大忽悠,那种损耗你精力的无用功,你也敢于拒绝。

甚至一些看起来相当正义的事,有了成本概念,你也不想计较了。这是一个人最难的转变。正如塞林格所说:不成熟的人为理想可能牺牲自己,而成熟的人为了想想可以卑贱地活着。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这种蠢诗,你不可能去念了。

这么说,可能还是太虚幻,不好理解。

我来举个例子。

有次我去喝鱼粥,结账时,排在前面一对小年轻,因为优惠券的使用问题,和店家争执不下,我在后面听了一会,大概价值十几块钱,店家说下次才能用,他们坚持这次就能用,愤怒地表示要挂各种投诉电话。

假设这对小年轻占理。他们的坚持,在教育话语里,在影视作品里,都是属于应该鼓励的行为,秋菊打官司嘛,死嗑,钱虽少,可是后面的是是商业文明、是公正、每个消费者的自尊。——这都是没有成本意识的屁话。

再正义,扯上天,也就十来块钱的事。吵架浪费自己的时间,败坏自己的心情,你还让后面一堆人跟着浪费时间。至于嘛。粥真的好喝到独此一家,你就得服店家的强势;否则的话,再也不光顾他的生意,不就得了。

把粥换成其他了不起的大词,比如,理想、信仰、自由……,你愿不愿意不计成本付出?成熟的人,比如塞林格,答案就是不愿意。

你有成本意识后,你也不愿意。你这一生,有个最基本的目标必须完成,你首先得让你和你爱的人,过得富足而快乐。这点做不到,说明你的时间成本、生命成本没有用在正道上,必须反省。

生活过得好,和坚硬的物挂钩,好食物、好衣服、好房子。具体、实在。各类大忽悠们就得抹杀物的价值,他们会告诉你,为这些活是低俗的,人不应该为这些低头干活,他们将指一条相反的路:请不计成本,为我付出,因为我有理想。

别上当,一切皆有成本。不计成本的事,往往就是由你付出,因为别人不心疼。

昨天有读者留言:读书永远是不会亏本的投资。

我答道:这是谎言。读书读穷读傻的人很多。我改天会写写。

改天也就是今天。

有愤怒的读者从上述对话中得出结论,连岳在鼓吹读书无用论。这类读者可能真得多读ABC,因为理解力太差,这样妨碍交流,学习效率过低。

我本身是读书人,而且我是一个好读书人,我有一大堆自己喜欢的先贤大哲,我每天读书;我几乎每天产出,我有大量喜欢我的读者,而且因为他们的推荐,我的读者每天都在增加。

我还着手挑选书籍,或出版或推荐,让我的读者在最短时间内、花最少精力阅读它们,并且保证他们在阅读之后思维更清晰、观念更正确、谈吐更有趣、财富更自由。当然,别催我,这需要时间。

人是学习动物,人每天得获取新知,像车需要加油,否则,很快就失去前行的能力。

我希望每个人都读书。我若是雇人,我也会雇读书好的,采取最简单粗暴的“歧视”标准:本科是读名校的。这说明你从小就读书好,真是学霸。按概率,这群人里成材比例最高。

绝大多数人是非名校生,我也是,所以不要气炸,容我慢慢解释。

每人的成长路径完全不同,每人获取新知的方式也不同,只有一小部分人适合读书,可能也就重点高中前10%那群孩子,要一个这样的孩子,得撞大运。

其他孩子不适合读书,那就不要在学校浪费自己时间了,当学徒、学技能、打工、帮忙家里干活、做小生意,找到各种办法赚钱养活自己,在市场里,总会发现最适合自己的成长路径。

可惜,从家庭层面到政策层面,这些孩子都被强行留在学校。

他们的家长,往往最相信“读书是永远不会亏本的投资”,本身不会读书的人,只能抱着这种信条逼迫孩子。在政策层面,义务教育在法律上有强制性,再厌恶学校的孩子,也得在学校关满年限,所以,成绩越差的学校,霸凌事件越多,反正大家在读书上都无前途,无法靠读书比拼,那就用武力吧。

少数逃离校园的孩子,由于禁止雇佣童工,他们在成年前,只好闲逛,稍有不慎,就变成小流氓。

你看,不适合读书的孩子,你强迫他读,会亏本,还亏得挺多,或许是一生。

读书就是好,读书是永不亏本的投资,开卷有益,这类话语,慢慢洗脑,变成不可挑战的信条,它将改变很多人的行为,使他们学会虚伪、逃避,加剧他们的无能。

读书是最廉价的姿态,花几十块钱买本书,摊在桌上就行了。然后,你就得到赞扬,脆弱的人怎会放弃这种轻易的满足?很多孩子于是从小学会了假装读书的技能,我读到精疲力竭总可以吧?我永远拿着一本书,你就不好意思责怪我吧?因为我在做最好的事!

这种伪装将持续到成年,有人受害一生。

有些孩子,害怕工作的压力,选择躲在校园,读到无书可读,读到中年,还在向家里伸手要钱。算一算,读书成本花了几百万,他可能一辈子也挣不到那么多钱,这当然是亏本。有钱家庭无所谓,可普通家庭,能被这种读书行为拖垮。不少父母心里相当苦,可是不敢说一声反对意见:因为孩子想读书啊,读书就是好啊。

很多成年人对各类文凭有执念,什么本事也没有,端茶递水都做不好,但他一定得搞张文凭,现在大学这么多,只要想搞,多半搞得到。一搞到,他就觉得人生实现了,我是读书人,国家给了证,哪愿端茶递水,更令人生厌,工作都保不住,这当然是亏本。

我认识的读书人非常多,可以负责任地告诉你,这群人里面,无能的比例,虚伪的比例,甚至霸凌的比例,比其他群体高。

女人买一套衣服,不穿,会被舆论喷死:虚荣、浪费!而男人买一房间书,从来不看,每天出门都拎几本书回来,他却可以发张自拍炫耀:坐拥书城!同样性质的行为,后者有读书作为伪装,就可高调浪费。

一个男人,出外不会赚钱,回家不会干活,肯定人人嫌弃,寄生虫嘛。但是他只要塑造出爱书、爱读书的形象,形势马上逆转,老婆让他洗个碗,那简直就是文革,斯文扫地。拜托,他还是寄生虫啊,只不过是躺在书上。

因为我爱读书(无论真假),所以我的活别人干,我的责任别人担,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表面上是羸弱的读书人,实际上,就是霸凌家人。

所以,读书大多数情况下是亏本的,无这点警觉,你将变成糟糕的读书人。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我建议多考虑这几点:

1、从小读书成绩不好,不必自卑,只是这条路径不适合你,不要在读书上死嗑,以短博长。一位贵州偏僻地区的文盲妇女,搭个小棚做小生意,善于在生意中学习,照样成就老干妈商业奇迹。昨天也有女博士留言,自己丈夫只是技校生,不过足够优秀,她也愿意嫁。

2、你家境一般,或者父母面有难色,那就赶快去找工作,别和家境富裕的孩子比,我要读到博士,我还要去欧美,读书很贵,本来就是奢侈品,无法人人消费。

3、如果你的孩子资质一般,读的专业不好找工作,你不乐意,你钱比较紧张,也别不好意思,可以明确说:孩子,我只供你到本科毕业,你想继续读书,学费自己赚。

4、你已经离开大学校园了。那么,你的生活重心应该是赚更多钱,让家人生活更好,不停在实践中增加自己价值,这些事情要求你读书让位时,必须让位。

有人心理疾病,喜欢在家里堆满垃圾,在无价值的恶臭中获得安全感与满足感,你家旁住着这样一位,那很痛苦。

有人认为读书就是好,在家里堆满图书,得到满足,这也是一种垃圾收集癖,一样有臭味,只不过,读书人有话语权,将之描述为书香。

读书要谨慎,否则香臭不分,误人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