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怀素原是穷家女儿,十八岁那年被地主罗老俊纳为三姨太,土改的时候,新政府要求一夫一妻制,劝她与老地主离婚,她却不愿离开地主家,诉说了不少罗老俊对她的恩德,最后才吐出她不愿走的原因是一直暗恋着大少爷。罗家大少爷叫罗淮,自幼在陈州读书,后来参加了革命,一走十多年不进家。当时的工作队长是个女的,听说李怀素不愿与老地主分开,便亲自去劝说。
罗家大院在镇北街,在镇里虽比不过雷、马二家,但也有上百亩好地,街上有几桩生意,所以宅院也不算小。当时罗家人还未被赶出庄院,李怀素住在二进院的西厢房里。女队长走进去的时候,李怀素正坐在床沿处愣神。女工作队长望了她一眼,问:“听说你要死心塌地跟着老地主?”李怀素抬起头来,对女队长说:“我已向刚才来的人说了,和老头子离婚我是巴不得,只是我不愿离开这个家!”
女队长沉默片刻,长叹一声说:“你是在等罗淮吗?”李怀素低下了脑袋。女队长来回踱了几步,最后从兜儿里掏出一块佩玉说:“你认得这个吗?”李怀素一见佩玉,惊讶得瞪大了眼睛,奇怪地问:“这是大少爷随身带的玉佩,怎么到了你手里?”这时候,女队长早已变了脸色,沉痛地说:“实不相瞒,我就是罗淮的爱人!”李怀素一下站了起来,着急地问:“他人呢?他在哪儿?”女队长双目噙满了泪水,好一时才说:“他早已牺牲了!”李怀素如傻了一般,许久许久,突然疯了般抱住那女队长,痛哭不已……
从此,李怀素便开始独立生活,不少人提亲说媒,她都不愿再嫁。贫农团给她两间临街房子,她开了个烟酒店,专卖烟酒茶鸡蛋什么的,也算自食其力。那个女队长后来当了县长,又与一个专员结了婚。李怀素就从心中把自己当成了罗淮的妻子,每逢清明节,她都要去烈士陵园为罗淮扫墓。这本来无可厚非,一个人爱另一个人,又是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个人又决定不了个人的命运。李怀素虽没了与罗淮结婚的权力,但并没人剥夺她爱的权力。不想到了文化大革命,有人将她这种畸形的爱给抖露了出来,造反派们一听立刻上纲上线,这不是以乱伦污蔑革命烈士吗?就将她拉出来游街示众,说她是地主阶级的孝子贤孙。
几个平常想打她主意没得逞的男人借机发泄不满,将她的秀发一缕一缕地拽下来,最后干脆给她剃了光头,并将老地主罗老俊也拉上台陪斗。那一年罗老俊已年近八旬,造反派指着李怀素问他说,这是你的老婆还是你的儿媳?罗老俊说她曾经当过我的三姨太,与我儿子没什么关系。造反派又问他说你的这个三姨太当初勾引过革命烈士没有?罗老俊说三姨太老实本份,不会干那种事儿。造反派哪里肯依,就用皮带打罗老俊。李怀素看罗老俊岁数大了,顶不住打,急忙上前护住了他。这一下,更激怒了造反派,一下将他们二人捆在了一起游街示众。李怀素受不了这种污辱,当天夜里就投了颍河。
不过也算她命不该死,当她投到颍河后,被夜间打鱼的一个渔民救了上来。那渔民姓祝,叫祝三,是镇东祝庄人。祝庄离镇子三里路,也靠河。祝三母子二人,靠打鱼为生。他常赶颍河镇的集,自然认得李怀素。他急忙将李怀素抱回家中,又灌姜汤又掐人中,将其救了下来。李怀素醒来之后,非死不可。祝三的母亲就耐心劝说,要她先隐藏一段时间再说。从此,李怀素便在祝三家住了下来。
当时知情人都认为李怀素要报答祝三的救命之恩与其结婚,不料等风头一过,李怀素又回到了镇上。她仍然住在那两间临街房里,很少出门。几年以后,基督教又开始复苏,李怀素就信了耶稣,常去祝庄小教堂里守礼拜。而礼拜堂的头儿正是祝三。据说祝三的母亲就是个老基督教徒,当初劝说李怀素,用的就是她偷藏的蓝皮《圣经》。她说是主拯救了迷途的羔羊,所以李怀素才能坚持活了下来。
前些天家乡来人,问起李怀素的情况,来人说李怀素已年逾八旬,但活得很精神。她现在是镇上教会里的传道女,每天与教友聚会,连饭也不用做了。但每逢清明节,她仍坚持去烈士陵园给罗淮扫墓。
镇上人都说,一个人被人爱到这份儿上,罗淮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