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是个古老的字,甲骨文里就有它。采字由爪(变形为爫,也是手)木(树)组合而成,会意为“摘取”。被假借表示颜色、神色以及文辞华丽等义。后来,古人又创造了“彩”字,于是表示颜色就有了采、彩两个字。在古代汉语里,采、彩通用,是同义词。
现代汉语将采、彩二字的使用作了规范:采,偏重神色;彩,偏重形色。
如:“神采”、“风采”、“兴高采烈”,“无精打采”,都表示“神色”,所以都用“采”;“文采”偏重神韵,所以也用“采”。
如:“五缤纷彩”、“彩带”、“彩霞”、“彩照”,都表示“形色”;还有,戏剧、舞蹈公演前的化装排演叫做“彩排”,作战时负伤流血叫做“挂彩”,旧俗订婚送财物叫做“彩礼”,都是“形色”的引申,所以都用“彩”。
有些词语很难定性。例如“光彩”,如果指流光溢彩则是形色,如果指光彩照人则是神色。又如“精彩”,如果形容表演优美则偏于形,如果形容文采则偏于神。再如“喝彩”,由于对象不同,被叫好的可能是形色,也可能是神色。为了使用方便,统用“彩”。因此,就记住这几个固定搭配:
光彩,精彩,喝彩,流光溢彩。
点击按钮,一键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