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好意思地笑了,点点头,算是答应配合我试一试。我让他找出家中的录音机,按下了录音开关,然后让他坐在窗前,要求他聚精会神地回答我的问题。

以下大致便是我们的对话。

我说:“你想写一场突如其来的雷阵雨,还是想写第一场春雨或最后一场秋雨呢?”

他说:“就写雷阵雨吧。”

“雷阵雨一般下在夏季,而夏季的自然环境,在城市里只能是街树、绿化地带的花草,它们与春秋两季是不尽相同的,这是你首先应该明白的一点。”

“明白。”

“雷阵雨来临之前,天空会迅速聚拢起乌云,接着会起风,再接着会有雷声、闪电,是这样的吧?”

“我们自然课本上讲,先有闪电,后有雷声。”

“对,确实是这样,先有闪电,后有雷声。如果写颠倒了,就犯了常识性错误。现在就让我们开始从乌云写起。”

“可外边的天空万里无云呀。”

“外面的天空是没有乌云,但是你要让乌云出现在你的头脑中。”

他闭上了眼睛。

“你头脑中出现乌云了吗?”

“出现了。”

“你对面是什么?”

“一幢二十几层的高楼。”

“你家在这幢楼的多少层?”

“十二层。”

“那么你想让乌云从对面那座高楼左边出现,还是从右边出现?”

他犹豫。

我说:“这无关紧要,按你的想法就是了。”

他说:“那就从右边吧。”

我们的问答就这样很随意的继续。

我说:“你的作文有如下开头——第一种:‘有一天,我在家中闲坐窗前,晴朗的天空忽然阴暗了,大堆的乌云从天空右边出现。’第二种:‘大堆的乌云从天空的右边出现了。’第三种:‘一场暴风雨突然来临了。’还有若干种开头,你可以从我说的三种中选一种,也可以按自己的想法写自己喜欢的开头。”

他说:“我写第二种开头,那也是我自己的想法,我喜欢直截了当。”

“好了,现在你的作文有了开头第一行字——‘大堆的乌云从天空的右边出现了’。虽然这开头是我说出来的,因为正符合你的想法,完全可以认为是你写出的开头。你注意到没有,我说的是‘大堆的乌云’,而不是‘大片的乌云’,对吗?”

“对。”

“明白为什么吗?”

“不太明白有什么区别。”

“‘一片’是一种较为平面的呈现状态,而‘一堆’则是较为立体的呈现状态。要以较有立体感的文字描写一场大雷阵雨来临之前的乌云状态,‘一堆’显然比‘一片’好。我们写作文要尽量选用较生动的文字,即使字意之间的差别很微小,所呈现出的效果也会有很大不同。”

“明白了。”

“乌云是动态的。它既然已经在你的想象中出现了,你想使它移向哪里呢?”

“伯伯,只能是我的正前方呀。”

“也就是那幢二十几层的高楼,对不对?”

“对。”

“我刚才说了一个字是‘移’,这是一个不足以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字。你想一想能否用别的字?”

“飘?”

“小学生一般都会这么写。雷阵雨是较突然的天气现象,乌云的出现当然也会比较突然。‘飘’字不能呈现那种急剧感。”

“涌。”

“比‘飘’感觉好了点,但感觉还是有更好的字。再想想。”

他说:“那‘逃’呢?”

我说:“‘逃’字形象多了,也有一种急剧感了。就用‘逃字’吧。现在伯伯要求你对乌云的颜色、状态,给出一种形容或一种比喻。”

他仍然闭着双眼,良久,不太有把握地说:“我想象中的乌云就好像被油轮卸油所污染的浪涛……”

我立即予以鼓励:“不错的想象,好极了。你用了一种很形象的比喻,这证明你的感性脑区开始兴奋了,开始充分发挥功能了。记住,我敢说,在你之前没有人这么比喻过乌云。这一比喻是你这名小学五年级的学生的想象成果,你从此对它拥有了专利。”

他开心地笑了,睁开了眼睛。

我说:“不要睁开眼睛,闭上,继续想象,让一场本没有发生的暴风雨,在你的头脑中特别逼真地发生吧!让我们共同高呼: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他真的喊了一句。看得出,兴奋起来了的不仅是他的感性脑区,还有他这名小学生。

问答继续。

我说:“你刚才说,乌云像浪涛,而且是逃过来的,那么证明你的想象与海发生了联系。乌云既然是逃过来的,后边应该有什么在追赶,如果想象是猎捕式的追赶,是不是就更生动了?”

他说:“是的。”

我说:“进一步发挥想象,企图捕猎乌云的究竟会是什么呢?”

“鲨鱼!只能是鲨鱼!”

“一条还是许多条?一条鲨鱼追赶大堆的乌云,想象并不多么给力,对吧?”

“成群结队的鲨鱼!”

“‘成群结队’一般是形容人的场面,也不太具体……”

“成千上万!”

“这就对了!大堆的乌云被成千上万条鲨鱼追赶,它会是怎样一种状态?”

“惊慌失措?”

“不是太好,那是形容人的神态的词语,缺乏动感。再想想。”

“连滚带爬,行吗?”

“很好,极有动感。现在乌云逃到了那幢二十几层的高楼上空,接下来怎样了呢?”

“悬在那儿不动了。”

“不动了?为什么?”

“伯伯,我想累了,我得让我的大脑歇会儿。”

“行啊。那么也让乌云悬在那歇会儿吧。现在将你以上的想象一句一句地说一遍吧。”

“一堆乌云从天空的右边连滚带爬地逃了过来,好像后边有成千上万条鲨鱼在追赶着,一旦被追上,顷刻就会被撕成碎片似的。乌云逃到了我正对面那幢二十多层的高楼上空,悬在那儿不动了……”

我说:“你看,你的作文不但开了一个直截了当的好头,而且还带出了几行较生动的描写,这足以证明你根本不是天生写不好作文的小学生嘛!现在认真听我的话,‘撕’字后面加上‘咬’字,‘’撕咬,更生动一些。‘悬在那不动了’几个字不好。雷阵雨前的乌云一般不会静止在天空的。改成‘悬在那儿,不再继续往前逃了’。‘不再继续往前逃了’,不等于不动了。闭上眼睛,继续想象——如果一个人被可怕的猛兽所追赶,实在跑不动了,不得不站住,那会怎样?”

“喘作一团。”

“更甚至呢?”

“双手撑着膝部,弯下腰了,有时也会蹲下,或者干脆躺在地上。”

“对。但是乌云没有手,没有膝盖,你难以描写一堆乌云怎么蹲下,怎么躺倒,是不是?”

“是的,伯伯。”

“成堆的黑棉絮状的东西,拟人地想象一下,它停止了连滚带爬的逃跑,特别惊恐,却再也跑不动了,应该怎样描写那情形?”

他说:“我想不出来了。”

我说:“你能想得出来!你刚才已经说它‘喘作一团’了。集中精力凝视那乌云,让它继续动着……”

“它好像在抽搐,行吗?”

“不但行,而且想象得好!”

“它一会儿紧张地缩成一团,一会儿又突然放松了边缘,就像突然死了的海星那样……”

“好极了!很棒的比喻!‘海星’前边应该加上‘巨大’两个字,对不对?”

“我会加上的。”

“那么‘成千上万条鲨鱼’呢?”

“它们不再追了,退了。”

“为什么?”

他说:“在我的想象中,乌云虽然悬在高楼上空了,但是并没有将我正面的天空完全遮住。无数道亮光从乌云的边缘四散开来,仿佛有强大的电流,鲨鱼们被逼退了。”

我说:“你看你的感性脑区有多了不起!窗外明明是晴天朗日,你的脑海中却出现了雷阵雨前天空瞬息万变的景象!但雨还没下起来,最好使那无数道逼退鲨鱼的光线消失。”

“从天空的左边出现了一团团体积不太大的小型的乌云,行吗?”

“为什么不行?你不是在再现真实,也没人要求你非那样不可。你是在想象,也就是在虚构。你是你此时的想象力的上帝,你控制着你的想象力,一切由你做主。”

“我要让那一团团小型的乌云向那一大堆乌云迅速地聚拢,就像一些幼体聚拢向母体那样,转眼间,与母体边缘连成了一体,晴空的光线就彻底消失了,我正面的半个天空顿时完全黑下来了。”

“接着呢?”

“从乌云间劈下了闪电。”

“等等,亲爱的同学!不要急着让闪电出现,要想象自己现在是一位电影导演,大师级的导演,你要在一部由你执导的电影中营造一场突如其来的雷阵雨。你刚才已经营造出了天空的景象,现在你要照应一下地面上的情景了。应该起风了是不是?暴风雨嘛!”

“写风我也想直截了当的写。”

“可以啊!”

“地面上突然起了大风……”

“还要等等,亲爱的同学!刚才你想象天空的景象,从右想到了左。所谓左右是以你正对面那幢二十几层高的高楼为中心的,对不对?现在我还要求你以那幢高楼为中心,希望你可以反过来从左想象到右。你不必再闭眼睛了,睁开眼看吧。你居高临下,从左向右望,想像你所见的一切在地面上突然起大风会是怎样一种情形呢?”

他说:“左边一行行街树的树冠摇晃起来。”

“那是些什么树?”

“桑树。还有柳树。”

“摇晃是有幅度的。”

“大幅度地摇晃起来。”

“桑树和柳树是不同的。形容或者比喻一下它们在大风中摇晃的情形。”

“我先说容易说的,行不?”

“行。”

他说:“柳树那由细长的枝条组成的树冠,全都像女人的长发似的飘扬起来……”

我说:“几乎都这么描写,不难为你了,就要这么一句吧。说老实话,我也一时想不出更好的描写。确实难以想出更好的描写,就不必非伤那份脑筋。桑树的树冠会怎样呢?”

“伯伯,我头脑中产生了古怪的联想。”

“不见得古怪,说来听听。”

“伯伯,您看成行的桑树排列整齐,我想象它们在大风中会像巨蟒那样扭动不止,一会儿这一段身躯低伏下去,一会儿那一段身躯弓了起来……”

“可巨蟒的身躯是光溜溜的。”

“我不可以想象它钻在刚割倒的一片青草的下面吗?”

“这……”

我一时拿不定主意。

点击按钮,一键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