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说校园霸凌的。
定义是指一个学生长时间、重复地暴露在一个或多个学生主导的欺负或骚扰行为中,或是学生被锁定为欺凌对象而成为受凌虐学生,导致其身心受到严重伤害的情形。
这事非常恶劣,够格上刑事案的不打算在此讨论,那由法律制裁。
想讨论的是程度稍轻的被欺负情形。
这事从来就有。
把娃送进幼儿园开始,就是他们社会化的开始,层出不穷的问题全都是竞争和适应。
小孩世界,遵循更直接的丛林法则。
▲校园霸凌事件发生地,中关村二小
丛林法则是啥?物竞天择,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同一类的,打赢的说了算。
所以如果是群体动物的话,不合群的容易吃亏,弱的容易被结伙欺负。
手里有好玩具是优势,有好吃的也是优势。
能打也行,特别聪明亦可。
能忍能扛也可以,就是比较憋屈。
但丛林法则也简单,就是小孩们冲突起来,一旦遇到强烈反击,或者马上要付出被收拾的代价,问题解决起来也很快。
如果被欺负了完全不懂即刻反击,事情就会越变越糟。
性格比较懦弱的小孩,会比较容易让欺负发展成霸凌。
多年以前,我家邻居小孩被别家娃儿咬了一口,他就马上教他小孩打拳。我特别羡慕,在旁边跟着学。
有哥姐的当即把破孩揍回去,小学时曾经恰好遇见一群小屁孩欺负我弟,即时冲过去开打。
可我们家不护犊子,在外和其他小孩起争执的话,回家肯定是先被收拾一顿让反省自个。
小孩子如果在外面被欺负回家没退路,这感觉实在太糟糕。这事我记恨至今。
和朋友们讨论过这种事,不论个性强弱,全都有小时候被欺负的记忆。
朋友甲贡献的记忆是,他小的时候念郊区小学,每逢交学费伙食费的日子,都会有大孩子三五结伙堵在路上来抢。那时候不像现在,家长们也未必每次都能保驾护航,他们班小朋友们集体想了个办法:约好时间坐车回学校,钱放在女生书包里。车到站,坏孩子们围过来时,小女生们负责背着书包狂奔回校,小男生们留下来打架,或者挨打。总归这办法是有用了,所以他印象深刻。
朋友乙回忆说,她小时候转学到新地方,有两个当地女孩追上门去欺负她的办法,是总去摘掉或毁掉她种的小菜苗。她天天哭,哭了几个月后,有一天当面找上这两个女孩问:是你总是弄坏我的菜苗?第一个女孩否认了。再问第二个,女孩说是又怎样。她两个巴掌扇过去。回家她妈问,听说你打人了?她说了原委,她妈说,哦这样,不再追究。被打的孩子家长找上门来时,她妈诚恳道歉,打人不对。
小孩在幼儿园和学校的日常,打起来或者被欺负,文明国度有文明办法处理,二杆子文明地区有二杆子办法处理。
这种事,要讲理,誓要分出个是非对错子午卯酉的成本奇高。此处举例和沙盘推演事件过程省略五千字。
说回成人世界。人类比较厉害,进化到了文明世界和丛林法则并存。
文明世界是一种理想,大伙一直在努力,都希望做个文明人。不过,都说了是理想,还没完全实现呢。
完全彻底地文明起来成本非常高,但凡娃打架都闹上法庭,爹妈学校全卷进去要个说法,幼儿园学校很忙。全都不文明也不行,重新变成动物世界,这不好。
那么玩法就变成均衡些比较好:拳头太硬的小孩你得教他文明些,他们共情能力也许比较差,容易犯法,终于惹上了更厉害的所付代价更高;太文明的小孩,你就得教他野蛮些体能好些,万一打起来起码知道跑,不能傻站在那里只知道哭或者讲道理,还要学会求援。
如果你家特别文明的信念和教育结果,是让你家娃儿被欺负得既打不过对方,又没其他策略反击或翻盘,或者反击的策略代价非常之高,这种教育或者养育,也许需要修正。
可能听起来政治不正确,这还有天理么?有的,如果按物竞天择的天理,就是这种个体,社会化适应得不太好,被社群排斥,特别弱小,而且弱势非常明显。
问题更大的也许是父母,全盘相信我们这个世界是理想中的文明童话世界,善良软弱必被奖励和拯救,邪恶蛮横必被严惩唾弃。在全球著名科普作家撰写的新演化论假说里,读完之后最为暗黑的看法也许是:善良和邪恶,都是远古生存竞争的策略之一种。
文明的精粹之一,也许是在于让我们尽可能认知客观,搞清人性特点,而不是完全自废武功,比如说放弃自保和竞争的本能。
幼儿园和学校里,小孩的密集程度,有时会令人比对起一些群居动物的幼兽相处场景,追逐打闹,东挠一爪西咬一口,忽然就打成一团。再大一些,则开始练习格斗炫耀示威,为即将到来的性成熟求偶阶段做准备。
很多人都有小时候被欺负霸凌过的记忆和经验,回忆起来,其间应对的各出奇谋和种种策略,是成长之路,是他们独自通过的关卡,打过的木人巷,成为他们的经验值。当然,这里说的是那些不太弱甚至是相当强悍的小孩。
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这话是对的。
父母不可能罩着小孩一辈子,你得想尽一切办法,让他们尽快成长,发展出自己的生存应对策略和技能。
真正的善良并不软弱,是在知晓邪恶和黑暗之后仍然选择善良。
真正的文明社会,是大部分人从资源匮乏的“我为什么要对你好”本能,提升到安全感不错的“我为什么要对你不好”,损人行为要付得不偿失的代价。
要庆幸的还是人类社会独有的文明进程,弱势个体仍有成长和强大的机会。
霸凌并不只存在于校园,除了全方位谴责,如果按丛林法则的逻辑,最有效的,是第一时间予以最大反击,竭尽全力,让对方代价高昂。
朋友圈被刷屏了,我仔细看了事件的前后经过。这里面有一句话特别有力量,特别能让人共情,是说:“每对母子都是生死之交”。
看完文章,胸口产生的愤怒感觉,一层层涌上来,让我多半天很是不适,我看到各个圈里,都在表达着作为家长一边倒的愤怒和不适,如海如潮,澎湃汹涌,我作为家长的一员,倒慢慢平静下来。
越是山崩海啸中,我越是提醒自己,此时正是修行时,注意观察,宽广思考,不可妄动一丝情绪,让理性代替感情,来好好掂量这个事情,好好想想我们最好的善后方案。
当此刻,表达情绪,放任愤怒,以全民转发的力量,来直逼事件的涉及方,会造成什么样的最终事态?会导致事件极为理智的解决的吗?能够以此热点事件形成我国防校园欺凌,或者校园霸凌的家校双方标准化处置方案吗?能够对受害孩子走出创伤,强大内心建设起到积极作用吗?甚至,能够对加害方的孩子,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以至于对未来的行为,形成自我约束造成积极影响吗?
大家盼望的公道,比如可以是和校方交涉,到诉诸法律,到巨额索赔的地步?和欺负方孩子家长交涉,让对方孩子深刻认识到自己的问题,真正的赔礼道歉?给受害方孩子看心理医生,帮他进行心理疏导和情绪调整?仅仅是这些吗?
当然如果可能,这些也都是需要的,这些是作为父母的我们,特别希望的,因为,剧烈的交涉,一旦能够有这样的结果,我们就能够给孩子交待了。
可是,仅只给一个孩子这样的交待够吗?仅有一个案例,而用群众参与审判的方法,也就是无数群众加在一起形成了一种“超级注意力”,仅靠此来推进这个案例的解决,和杨三姐告状时期,仅靠高官的“超级注意力”,来以死相博引起对命案的关注没有不同。
因为,一定还有大量,没有被推到台前的,在各个学校,各个地区存在着的校园霸凌。说到底,藉由一个突发性的案例,我们需要解决的不仅有此事,还有与此事相似的所有事。
所以,我要把话说远。我要讨论下校园霸凌的原因。
第一 追讨原因
校园欺凌,或者校园霸凌,是个古老的话题,几乎有校园这个硬件,就有这个霸凌这个病毒了。其实,更为宏观的说,几乎是有人群的地方,就有霸凌。
为什么这么说呢。
是有根据的,就不引经据典了,当故事说。
比如一个传统的社会学人群样本,任何一个地方,①肯定有个大队书记、村主任,属于到了村队部扯着喇叭就能满村叫唤的权威人士 ,②有屁颠屁颠跟着左右,言听计从,打手型,对他表示忠诚的人 ,③有帮助权威算账的人,④有倒霉蛋,时不时就批斗取笑一下,⑤有弯弯绕,三道弯,喜欢占小便宜的人。⑥有挑三说四传小话的人,家长里短,是村内意见领袖的地下媒体流,大喇叭是主流媒体。传统的秩序就是这样构成的。亲属的权利,血缘权利,经济政治权利合为一体了。
那么,如果是公司组织,这个样本分布一般也不会变,无非是大队书记,村主任的名号,改成了总经理,学校中呢,这个权威人士的代表可能是校长,教导主任。在班级里,这个样本的分布如果同样的话,就有的小孩有组织能力,有领袖欲望;有跟风的;有软弱的,就被奴役;看风气,一个班级就是一个丛林,管理不好,就能退到奴隶社会。这样的样本中,特别弱小,被欺负的孩子,真的可能小学被欺负,中学被欺负,大学被欺负,工作被欺负,简直是人群样本中的欺负担当。
所以,我们最恐怖校园霸凌,因为我们倒不是担心一时的霸凌,不是担心孩子一时吃了个亏——假如这亏吃了,孩子就能吃一堑长一智,能够搜集所有屈辱为反抗精神,多年的老实头,一朝翻身,大逆转——那么,我们倒不用担心了。反正这些忍辱和承担,最终会帮助孩子的成长,也算是逆境阶梯。
但要命的是,社会学样本无情的告诉我们,往往一开始,有领袖欲望的孩子,长大了还是领导,一开始挨欺负的孩子,一生都软弱,胆小怕事。即使有的处于孱弱阶层的孩子,天资聪颖,发愤图强,一路读书,直奔名校,却可能在最高象牙塔的复杂生态圈,内在程序不能匹配上至高处竞争环境的强悍压力,而跳楼了事。他小时候在班级里已经被雕塑成形的受害者、忍耐者、不愉快者的内在,会深深的不能和需要积极、向上、坚毅、乐观的最上游竞争相洽。
所以,这是我们做家长最怕的。因为,在我们的口耳相传中,有限经验中,真的是由小看大,见微知著。
所以,我们一定要讨个说法,要为被欺负的孩子讨个公道,要修补孩子的心灵创伤,要把孩子从“被害者”“无力还击者”的处境中及时拯救出来。
这些都对,但还不够。
到底怎样确定我们要的结果够呢。
我还要就上面讲的不太完备社会学样本案例,继续提问。当然,此刻深夜,我又急于写出这篇感想,我也无法去查找学术书籍,来严密我的论证。
但是还是可以提问的。
就是说,这种样本存在,就是会一直存在吗?真的被霸凌的就会一直被霸凌吗?就会成为人群中的霸凌对象,逐渐软弱吗?
我还要举证一个著名的人性实验,就是:斯坦福监狱实验。
在1970年的时候进行的一场非常著名的实验,监狱内部进行的实验主要对象是一群大学生,让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实验过程,但是由于中途有一些同学提出退出这个实验,因为实验内容严重的使得部分学生出现了心灵扭曲的现象,后来实验不得不被终止了,斯坦福监狱实验的内容是一个非常著名的人性实验。这个实验中所谓的扭曲是,扮演典狱长的,或者狱吏的人变得非常暴力,甚至造成了“罪犯”(也是学生扮演的)真实的流血事件。
有对此事件不清楚的,可以网络搜索:斯坦福监狱实验,关键词。
这说明什么?规则和秩序很重要。在任何有人类的社会组织,这个组织的价值观,由此价值观,所构建出来的规则和秩序,影响了组织中所有的人。
当听大队书记的话,是村民们的价值观时,就会衍生出最听话的人(跟随者),帮助大队书记使人听话的人(帮凶),不听话的人——这个人可能不听话,也可能不一定不听话,只是一种杀鸡给猴看的牺牲者,是被选定的——(倒霉蛋),主流话语权的代表(书记和大喇叭),小道消息的传播者(村意见领袖,一般给大喇叭只帮忙不添乱),比较聪明的人,因为没有话语权,领导权,只好把聪明用在微细利益上,左右逢源,(弯弯绕)。
著名的斯坦福监狱实验,也是这样,实验中价值观已定。大家的角色扮演分别是典狱长、狱吏、罪犯,因此适用于监狱规则。所以规则和秩序,开始产生了影响扮演者的力量,这种力量可怕到,即使知道是扮演的,可是也不得不太入戏了。实验中,优势地位的一方,迅速的沉浸在权力的滥用中,不能自拔,以致产生悲剧。
所以,我们得出一个推论:人群组织中,价值观,决定规则和秩序,再决定了人的角色,甚而决定了人的性格。
这个推论,有点抽象,我们再回去看中关村二小的事件。这事件看上去简单,实则简直难以尽述,现在我脑子里对于此事件已经形成的脑图,让我在停下键盘敲击时,略一全观,都能倒吸一口气的程度,啊,这笔力怎么能用一晚上写完呢。微博,不过是我的一个爱好,不是我的科研阵地,一时之间不知如何说起。
如果我选择用文学的方法去写,那甚至也可能是一本小说,写上个把年,类似于《无声告白》那种。写出类似于那样的金句:一切苦难都会过去,学会和自己和他人和解,放过自己也放过他人。云云。
可是不行,认真劲儿上来了,我还就得用一篇文章提纲挈领的说说这事儿。
先说价值观。在这篇反映霸凌的文章中,受害孩子妈妈指出,当她去学校帮孩子讨说法时,震惊地发现,校方、老师、加害方孩子、对方家长,都认为孩子被砸了一身尿和便后厕纸“就是开了一个过份的玩笑。”除了受害方家长,所有的人都想息事宁人,都认为虽然过份了点,但就是个玩笑。这就是典型的价值观问题。
在我们的小学教育中,恕我直言,我们教了孩子很多基础知识,但是有两个重要教育缺位,就是尊严感教育,和权利意识教育。仅仅知识的传授,不是教育!树立比较好的人文意识,树立什么是值得追求的,什么是建立一个和谐的群体,甚至一个和谐的社会中的个体所必须的才是教育最重要的工作。
教育,得教育孩子“爱自己”,并且由“爱自己”出发,明白所有的“爱自己”都需要得到尊重,互相尊重对方“爱自己”的权利,都有尊严感,才是最重要的。教育,是要把孩子,教育成人,而不是知识硬盘,任何不符合人性,会造成不安全感,被侵犯感的做法,必须严格禁止。
通过此案例,使我震惊的是,作为公立小学名校的中关村二小,居然整个学校领导班子,没有能力意识到这样的问题,只想着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一个教书育人的学校,变成只教书,不育人的偏瘫机构,所衍生出来的原则以及秩序,当然是会出现社会学样本中最不好的角色分布了。加害者,在肆无忌惮,认为自己仅仅是在开过火的玩笑,一样照旧加害,被加害者,反而因为提出了抗议,做了反抗,被认为不通情理,小事大作。
在一个不奉行学生的被尊重教育和权利意识教育的教育机构中,孩子是大人眼中的小玩意儿,他们之间的纠纷,只需要大人去做判断,而不顾虑孩子自身的想法,就像小区中小动物们打架,没有狗主需要做出价值判断,没有人说:你家的狗没有教养。而是会呵呵的看热闹,即使弱方进行干预的主人,也仅仅会把自己家不占上风的狗狗抱走,没啥可说的。
现在校方所有的要求,不就如此吗?
被害方的妈妈写道:
“轮流四个老师跟我谈了三个小时,主题竟然是让我放弃信中提出的四点诉求:
1、处理、惩戒施暴的孩子;
2、保护我儿子不受二度伤害;
3、让施暴者的家长道歉;
4、对方承担相应的治疗费用。”
这不就是让妈妈,把不占上风的“犬子”抱走吗。
对我来说,妈妈的诉求,实在是太微观了。这个诉求必须得有,但是还应该对学校有更精准的诉求!那就是要求学校推进尊严感教育,和权利意识教育,并且为一贯以来的缺失,向所有的家庭和孩子致歉,请校领导引咎辞职。
第二 都谁受害了——追问受害者范围
难道在此事中,另外的加害者,一个动手加害的十岁孩子,和一个伶牙俐齿旁观着的十岁孩子,都是事件的胜利者吗?他们都在学校上了四年学,到第四年级上半年接近尾声的时候,还没有一个人学会尊重别人,没有意识到别人的尊严神圣不可侵犯,没有意识到别人有不被侵犯的权利,因此,这些孩子才没有界限,他们的天性已经在没有界限的组织系统中被扭曲。他们成了一种名为“加害者”的“受害者”。一旦遇到强大过他们的人,他们立刻就会成为受害者,而且,他们认同这样的逻辑,这样走向长大,有点可怕。
在这个事件中,受害方孩子,已经开始寻求积极的心理干预,可是加害方的孩子,还在伶牙俐齿兼沾沾自喜,加害方的家长还在百般的为自己孩子的错误举动开脱,这真的好吗?未来会对这两个孩子漫漫的人生路,造成什么样的行动指南?不考虑后果的去侵犯,去戏弄,去折磨,养成这样的“娱乐能力”,在一个日益讲究诚挚、人品、合作、多赢的社会,他们注定会成长为无法被组织化的孩子。
在这个事件中,那些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旁观者众学生,难道不是受害者吗?庆幸着自己不受害人,庆幸着自己不是当事人,庆幸着自己还保持着分数高高在上的结构,但没有一个学生,能够跳出自身的利益得失,去看到自己的缺失。自己有尊严吗?自己的个体尊严能够得到尊重吗?在学校以分数为阶梯划分学生阶层的主流大喇叭外,数百个上千个十余岁的孩子,在被当做成长着的“人”,而不是有主人的小动物来看待吗?
难道学校不该道歉,校长不该引咎辞职吗?
有了价值观,实现价值观的秩序就很重要了,秩序是相对稳定的,只要是有人群的地方,群体会形成秩序,在秩序的里头,人和人之间不断的行为,重复稳定率就高,比如学校中,孩子之间相互的关系,就会有重复。
有的秩序是不良秩序,一旦构成,不打破会带来很多问题。
在传统学校里,孩子当班长就永远当,其他孩子就永远服从,班级就好管理,对于孩子来说角色的塑造就被固定了。这个就会带来,上面所说的,不良社会学样本的问题,角色固化,不仅在成人社会啊,居然在小学时代,就露出了端倪了呢!
服从者,反复练习了服从;弯弯绕,反复练习了弯弯绕;帮凶,反复练习了帮凶;被害者,反复被害,只能忍耐和自我消化……
老师学校对孩子的观察,和出现问题的处理方式,就是这种秩序的一种组成部分。老师的反应模式,就说明学校对于秩序的理解,和观察就是有问题,就没把这种事情当成事。
我们只需要观察学校发生的事件,以及校方和老师的处理方法,基本上就能演绎出,他们是怎么构造了一个现行秩序的,观察了这个东西,基本上就理解了这个学校。
班级模式特别像个社会,虽然孩子非常小,四年级,很可能在一二年级,如果除了知识教育以外,对孩子的尊严感的教育,权利意识的教育,不可或缺,这样如果受到加害的时候,会迅速做出直接的反应,而不会忍气吞声,内化成性格中的忍耐。
比如这个妈妈在文中吐槽加害方孩子的妈妈:“他家孩子自己都承认从三年级开始骂我儿子侮辱性外号,四年级时不时推搡踢撞,上课干扰别的同学听讲。”那么,这个受害方的孩子,从三年级的时候,就开始忍气吞声了,那么也可以推测,大概一二年级,班级尚懵懂的时候,他已经就被戏弄侮辱了。只是没有惊动老师、家长在事件萌芽时,给孩子们端正价值观。不过几年的读书史,却是长达几年的被欺凌史,这个要让校方怎么道歉?
这明明是尊严感教育缺失,权利意识缺失,而使得被害孩子这么无助的,也使得加害孩子们这么无知的。无论是无助还是残酷,还是旁观孩子的置身事外,都是残酷的。
我是70后,我们小时候,整个社会的管理还比较粗犷,我上中学的时候,各校都有男生结对约架,甚至到了致残、致命的程度。整个中学生活,有若丛林,没有人告诉青少年,我们应该怎样尊重别人,没有人告诉我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现在社会已经前进了三十几年,我们的养育已经进步了许多,孩子们变得比我们小时候金贵了。
作为妈妈,我们首先得告诉孩子们不能干什么,他们这些学习中的小人儿,都会学到的。正如,在牙牙学语的时候,他们渐渐甩脱了尿布,学会了用马桶,学会了如厕只能在厕所,学会了吃东西应该用勺子或者筷子,学会了喝东西时小心一点,不流到身上……种种种种,每个孩子都能学会。
社会规则也是这样,尊重别人,不侮辱别人,不戏弄别人,这是规则。从幼儿园,从小学,就要告诉孩子,然后,在他们有小小的失误的时候,就如摘尿布时,偶尔失误又尿到裤子上一样,温和而坚定的让他道歉,并且告诉他这很不好,因为你也不希望别人这么对你。
同时,对任何加害的实践,一旦出来之后,一定有所惩罚,对人的尊严的加害的行为,应该视为重错,不能原谅。比如,此事件中,应该让加害的孩子,再来受害者的角色扮演,让受害者隔着厕所隔间,把便后厕纸扔下去,让加害者体验一下,也找到新的旁观者,去添油加醋,让全校孩子模拟此事,轮番体验。彻底的惩罚,甚至不只是惩罚表面上看起来犯错的人,也包括,置身事外的人。让校长去站在厕所隔间,让被害孩子和被害孩子的妈妈,从隔壁卫生间,把厕纸扔下来,让校长体验体验!让那些老师体验体验,为了避免此模拟体验的报复性,滋生更多的残忍,甚至可以用假厕纸,用些颜料来代替的,没有粪便的那么侮辱的,让校长、老师、加害方孩子家长,其他旁观的孩子体验一下。
然后,全校彻底讨论什么是尊严和权利。仅仅讨论霸凌是没有用的。霸凌是发肤之表,而教育者的价值观,是内在缺损。
首先,视为“孩子之间打架”是不行的。这是不把孩子当人。而把打架这种轻视型的判断,升级为霸凌也是不够的,远远不够!因为这体表的恶性表现,其实背后藏着很深的恶性肿瘤!
学校如果没有尊严的教育,没有权利的教育,仅有知识的教育,就是教育的恶性肿瘤。
小孩,虽然小,对他们的教育,却要在人格和人性上不可偏缺,要有框架,要有界限。绝不允许让孩子之间的社会学角色分工,按照最粗俗的方式来构成。如果是这样,尊严和权利教育这一块,比我们70后,没有任何变化,没有改进。所有的孩子都是受害者。
第三 呼唤人文教育,而不仅是知识教育。
确实,现在的教育者有很多挑战,虽然都在一个学校,穿着同样的校服,可是家长的过度关照,家长接送时对家庭社会经济资源的一种展示,使得家境稍微不占优势的家庭,无论是家长还是孩子都会受到某种考验。这种外在的差别和压力,使得孩子的心态和班级阶层中的角色定位会受到很多影响。
建国后,我们是很长时间平均主义的社会,在几十年内,出现了人类历史最剧烈的阶层分化,现在的客观状况是,分化已经形成,适应不同分层的道德还没有及时的建立,炫耀比较成为了主流,高阶层对偏低阶层的压迫就显得残酷而暴力。
我们不是反对阶层分化,任何社会都不能排除这种情况。事实证明用革命的方法,彻底的解决阶层问题,也像霸凌一样残酷而暴力,而且最终还会出现新的阶层分化。解决这样的问题,唯有靠教育,靠阅读,靠人文素养的熏习,在孩子的群落中,在我们最小的成长着的人中,进行道德重建,回归传统的“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也好,进行现代化的公民早期教育也好。总之不能缺失,“如何做人”的教育。
要削弱阶层分化带来的戾气,唯有靠水磨样的读书功夫,这里不是读纯知识类读本,而是大量的人文读本,什么是贵族?真正的贵族永远是精神上的,是精神上的富足,是彬彬有礼,谦逊周正,勇能助人,猛能律己,深具使命感。真正的贵族,不会把自己的力量丑陋地滥用在自己的伙伴中,而是带领和团结每一个小伙伴,共同考虑人类整体命运的担当。
在受害者的角度来看,如果他高度压抑。他根本想象不到自己的权利,陷入这个处境就拔不出来了。时间长了,有很多孩子带着创伤长大了。走上社会,不可想象。
一个社会会恶疾缠身,就是因为,我们从小学,就在赋予一批孩子暴力的时候,赋予了另一批孩子软弱,又赋予了第三批孩子冷漠。而教育者却认为,大家成绩都不错,只此维度,一拍两散!依旧名校!
所以,中关村二小霸凌事件,深思之后,我觉得我不应该简单的断是非和表态,这样就容易站在格局框架中去看问题。而看不到问题的实质和全貌。
要跳出来。
第四 受害者孩子怎么办?
任何一个生命体的力量,都有三种来源,一种是外在,一种是内在,一种是潜在。任何一个生命体的环境,都有三重,大环境,小环境,内在环境。
妈妈带孩子寻求心理医生,很必要,应激是必须的,然而这都是在外在力量上下功夫,即使心理医生参与,是从孩子的受伤的“心”出发去做功,依然是个“外在”的功夫。受害孩子父母的愤怒无助,是孩子对应此事的“潜在”来源。所以,父母首先要镇定,因而,最先最吸引我的话:“每一对母子都是生死之交。”恰恰可以省略。这种水泊梁山似的血浓于水,打仗父子兵的做法,完全是一种应激的冲动,我很理解,也一度在读到文章时,赞赏此句。但是,这是弱者的心态,潜在着放大了孩子的被害者心态。
妈妈给网络发文,找学校讨说法,也是必须的。至少家庭的小环境,要去学校的大环境去论个短长。但让孩子真正摆脱阴影,也要他自身的内在环境生发出力量来。
所以,亲爱的妈妈,我非常理解你的愤怒和无助,我也是个妈妈啊。但是,我和所有的妈妈都会帮助你,也会帮助你的孩子,因为咱们大家的孩子彼此是彼此的社会环境,是不可区分的。
作为妈妈们,我们不以暴制暴,我们感激孩子承受了特别难以承受的事情,但是这种承受,我们会最大化它的价值。
一个挑水工,用尽全身力气,不过挑起了一对水桶,而我们受过欺负戏弄的孩子,真的比挑水工更有力气,他用凉水洗刷掉身上的污秽,又若无其事地承担着愤怒与无助回到课间操自己作为体委的工作岗位上了。他这不是懦弱,是大勇。现在就要避开对弱的强化,把这勇强调出来,让孩子用好这种冷静的承受力:在11月的冬天用冷水清理自己的力量;独自忍耐而不在学校爆发的力量!他真的很有力量,远比戏辱他的同学更有力量!关键是,他亲身体验了什么是不尊重,什么是没有尊严。我们要把孩子标记成一个当事人,而不是贴一个受害者标签。他是体验到不加教育的人性丑陋的一面的当事人。
那么现在就像学校提要求,就按我在上文说的,此处再说一遍:
在学校里,在课间十分钟,或者课后活动时间,推动一场类似“冰桶体验”的活动,可以叫“厕所欺凌体验”人造很多沾了颜料,沾了黏糊糊假厕纸,在厕所重复角色扮演,每个班都分组扮演,校长和老师,学生家长代表都参与扮演,然后,全校彻底讨论什么是尊严和权利。让校长,教导主任,老师——算了,也用不着引咎辞职了,即使教育者也允许犯错误吧,关键要借此机会帮他们改正错误——现在中关村二小的领导班子,应该集体站在全体学生面前,给当事人同学道歉,无论是曾经的加害者,还是受害者,还是旁观者同学,都要道歉,真诚的,为了教育缺失道歉。告诉孩子们,这样做是错的,然而错不在你们,错在于我们没有好好的人真多在“做人”的方面教过大家。
亲爱的妈妈,对校方不要求别的,只要求这个,我跟你一起要求,请支持我的跟我一起转发要求,让孩子的忍耐,变成他的力量,因为他会帮助到所有的孩子。他的忍耐会绽放出最美丽的花朵草原。
甚至让这种“厕所欺凌体验”惊动名人,明星,惊动任何可以惊动的力量,像呼吁大家关注渐冻人的“冰桶体验”一样,全社会体验起来,视频,传播,对于不尊重人的尊严,体验,说No!
相信伴随着这个过程,我们自己“受害者”孩子,会成为一个真正的小英雄。内在的小环境,内在力量都会充盈澎湃呢!
最后,把俞敏洪在硅谷最新演讲中的话跟这位妈妈分享:
“资源:资源不仅仅指的是钱或人脉。你的微笑,实诚的性格。特点等都可以成为你的资源,因为你可以用这些资源和别人交换,你身无分文其实也可能变成聚宝盆。”
这个时代,在疾驰。
教育者如果不加改变,依然只是追求分数和升学,教育出来的单纯以分数为向度,而不懂尊重和权利的孩子,就会被时代边缘化,沦为新阶层分化时的低等级阶层。一定会的。因为现在的创业,最新的趋势,已经不再以本钱、资金来作为基础出发点了。做人,才是出发点。做人就是聚宝盆。
中关村二小,以及所有的学校,请教孩子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