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搜索

    自从会考的号令下了之后,中国传统教育界是展开了许多幕的滑稽的悲剧。

    学生是学会考,教员是教人会考,学校是变成了会考筹备处。会考所要的必须教,会考所不要的就不必教,甚至于必不教。于是唱歌不教了,图画不教了,体操不教了,家事不教了,农艺不教了,工艺不教了,科学的实验不做了,所谓课内课外的活动都不教了。所教的只是书,只是考的书,只是《会考指南》!教育等于读书;读书等于赶考。好玩吧,中国之传统教育!

    拼命的赶啊!熄灯是从十时延到十一时了。你要想看压台戏还必须等到十一时以后。那时你可以在黄金世界里看到卓别林的化身正在排演他们的拿手好戏。茅厕里开夜车是会把你的肚子笑痛,可是会考的呆子会告诉你说:“不闻臭中臭,难为人上人。”

    赶了一考又一考。毕业考过了,接着就是会考;会考过了接着就是升学考。一连三个考赶下来,是会把肉儿赶跑了,把血色赶跑了,甚至有些是把性命赶掉了。

  诸位同学:

       我今天的讲题是《创造的教育》。

       什么是创造的教育?先说明“创造”两个字的意义。我举两个例子来说吧。

       鲁滨孙漂流到荒岛上去,口渴了,白天他走到海边用手去捧水喝,到黑夜里就没有办法了。他偶尔在灶的旁边,看见经火烧过的泥土,硬得如石子一样。他想到软的土经火烧了,就成坚固且硬的东西,于是他把土做成三个瓶子,放入火中去烧,烧碎了一个,其余的两个可以满满的盛着水。于是他口渴的问题完全解决了。我们把这件事分析起来,可以发现三点:他把手捧水喝,到黑夜发生了困难,是他的行动;发现泥土经过火烧变成坚固且硬的东西,也是他的行动;把泥土塑成了瓶,希望同烧过的土一样坚固,是他的思想。结果,他瓶子盛水的计划成功了,是新价值的产生。由行动而发生思想,由思想产生新价值,这就是创造的过程。这个例子是“物质的创造”。

      在二十世纪科学昌明的时代,应当有一个科学的中国。然而科学的中国,谁来负起造就的责任?就是一班小学教师。造成科学的中国,责任大得很啦。小学教师们一定要说:“我们负不起这种重大的责任。”别怕。我想,造成科学的中国,也只有小学教师可以负责。因为要建设科学的中国,第一步是要使得中国人个个都知道科学,要使个个人对于科学上发生兴趣。年龄稍大的成人们,对于科学引不起他们的兴趣来。只有在小孩子身上,施以一种科学教育,培养他们科学的兴趣,发展他们科学上的天才。只要在孩子们中培养出像爱迪生那样的几个科学杰出人才,便不难使中国立刻科学化。所以我说要造成科学的中国,责任是在小学教师,但是谈到科学教育,在施行上大家都觉有些难色,因为科学是一种很高深很精微的学问,小学教师的本身,对于科学尚未登堂入室,而要负起科学教育的责任,谈何容易。殊不知科学并不是很难的东西,高深的科学,固然很难研究,但是浅显的科学,我们日常玩着的,人人都会做。我们用科学的教育训练小孩子,譬如教小孩子爬树。你教人爬树,如果从小教起,到了长大,便会爬到树顶。如果教成年人爬树,势必爬到皮破血流,非特爬不到顶,并且于他的手足伤害甚多。所以我们必先造就了科学的小孩子,方才有科学的中国。

     造成科学的小孩子,向来教师是不注意的。检查过去的事实,父亲母亲倒或有一些帮助。如今我要讲两个故事,一是讲述一个造就科学小孩子的父亲,一是讲述一个造就科学小孩子的母亲。我们不是大家都知道一位大科学家富兰克林(Franklin)吗?富氏是证明天空的电,和我们人工摩擦出来的电是一样的东西。天空的电,可以打死人,富氏于是制成避电针。他是在科学上一位很有贡献的学者。他的父亲是做肥皂和洋烛的,他自己能教小孩子。富氏入校读书不久,便去学手艺。他的父亲任凭他东去看看,西去做做,随意的、自由的去工作,去参观。他愿意做什么,便让他做什么,所以使他对于工厂中的化学和工作很有兴趣。富氏自传中谈起他四十岁然后从事于科学,然而富氏对于科学的兴趣,在很小时候,东看西玩的已经培养成了,这是他父亲的功绩。所以小学教师也须得率领儿童时常到工厂、农场和其他相当的地方去玩玩。

    书有两种:一种是吃的书;一种是用的书。

    吃的书当中,有的好比是白米饭,有的好比是点心,有的好比是零食,有的好比是药,有的好比是鸦片。

    中国是吃的书多,用的书少。吃的书中是鸦片的书多,白米饭的书少。

    我从前写了四句三字经,警告了一般不劳而获的人:“不做事,要吃饭。什么人,是混蛋!”

    吃饭不做事,尚且不可,何况吃鸦片而不做事!

    一个过合理生活的人,三餐饭当然是要吃的,可是也不能忘记那八小时的工作。要想工作做得好,必须有用的书。用的书没有,如何去做?一个学校要想培养双手万能的学生,自然要多备用的书,少备吃的书,而吃的书中尤须肃清一切乌烟瘴气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