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么定义自己的一生是悲剧还是喜剧?
有人说,如果顺利开心的时间长,那就是喜剧。如果悲惨难过的时间长,那就是悲剧。
是这样么?
换个问题。
你怎么定义一部电影是悲剧还是大团圆?
取决于主角顺利开心和悲惨难过的时间比较么?
话说,
《红楼梦》里贾宝玉前八十回都是风流快活贵公子,后四十回才“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为啥无可争议的被定性为爱情“悲剧”?
因为结局。
一部九十分钟的电影,即使前八十分钟都是苦大仇深受欺压,最后十分钟有个反转复仇,观众就觉得解气痛快,意气风发的走出电影院。如果反过来——前八十分钟浪漫唯美,最后把主人公所有一切都夺走——观众看完电影三天后都胸口憋闷喘不上来这口气。
人生亦如是。
可以说,最后10-20年,定下了整个人生的调子。
那么,晚年的生活质量受什么影响?
健康,财富,环境,社交…….非常多,但是,对于中国人来说,最重要的也许就是“天伦之乐”,也就是——
晚辈对你的态度。
膝下承欢,其乐融融,含饴弄孙,家和万事兴......仿佛一切苦难都成为了过眼云烟,有孩子们真挚的关心做背景音乐,闭上眼睛也能心无挂碍.......
如果是“膝下承欢,其乐融融,含饴弄孙,家和万事兴”的反义词呢?
你自己体会一下!
那么,孩子长大之后对待父母的态度,又取决于什么呢?
最重要的是两点:
1
你对待你孩子的方式
2
你对待你父母的方式
先来说第一点。
孩子对父母的态度,取决于孩子和父母的关系。孩子和父母的关系,最直接的影响因素就是父母对待孩子的方式。
说明一点,这里说的是“孩子对父母的态度”,而不是法律规定的赡养老人这种显而易见可以规范的权利义务。而是孩子和你之间,是不是有亲密的连接,彼此的关爱,深层的尊重。
我们看到的事实是,几乎所有在小的时候,曾经被家长用所谓的“权威”——也就是打,骂对待过的孩子,在青春期的时候都会表现出强烈的反抗。这就是所谓“叛逆”的由来。
其实,并非所有的孩子在青春期都会叛逆。叛逆更像是一种反作用力,曾经承受过的压力越大,反弹的力量也越大。而经历了没有压力的童年的孩子,在“青春期”会度过的自然流畅,一如以往。
在孩子小的时候,父母以权威,强迫的方式让孩子服从的时候,看起来,父母“赢”了战争,而孩子哭了一阵之后,生活归于平静。事情解决的不仅有效,而且高效,没有副作用。是很多父母最擅长的解决“孩子不听话”的方式。事实上,孩子在遭到父母强迫时,所有的委屈,愤怒,屈辱,无奈,伤心,等等这些负面情绪,都作为一种能量,被深深的压制在潜意识中。第二天,云开雾散,仿佛当事人都忘记了这件事,但是这些被压制的能量会随着孩子一起成长,在再次遇到类似情景时被激发,或者,在自己的身体成长到足够反抗父母的“强权”时,来一次大爆发。
随着孩子身体和思想的不断成熟,家长的逐渐衰落,形势发生了变化。
很多在孩子小的时候耀武扬威的家长,会在孩子成年之后,逐渐露出颓式,直至屈从于孩子日渐增长的“权威”,变成一枚驼背,弯腰,黯然神伤的孤单老人。
因为他们相信“谁更有力量,谁就能赢”,所以他们会打孩子。因为他们相信“谁掌握资源,谁就能赢”,所以他们以“断绝生活费,没收手机”为要挟,让孩子屈服。
在他们眼里,“有力量,有资源,就能赢”是一条真理。真理是永远不会变的,可惜,“力量和资源”的掌握者,会随着时间变化。
我们会看到,很多迷信权威的家长,老了之后气势很弱,甘于被孩子颐指气使。当初,他们认为当孩子没有力量和资源的时候,是不值得尊重的。所以他们也接受,当自己失去力量和资源的时候,也可以不被尊重。
风水轮流转
风水的确是轮流转的,但尊重不应该是。
自尊自爱是天赋人权,无论年龄大小,力气大小,手里是不是握着别人需要的生活资源。
家长和孩子之间,
犹如一场田忌赛马。
孩子小时,家长的能力和资源正是鼎盛时期。如果战争以此为标准,胜负分明。
当孩子进入青春期,家长开始走下坡路。势均力敌。
当孩子长大,家长逐渐衰老。一泻千里,不战而败。
原来的“将军”变成了“战俘”。
而几十年前的“奴隶”,翻身做了主人。
以牺牲晚年的幸福为代价,去获取中年的一些满足。这真的得不偿失。在孩子小的时候使用强权去让孩子服从,会因此埋下叛逆乃至仇恨的种子,在几十年后尝到反弹的力量。
几乎所有在青春期叛逆强烈的孩子,小时候都挨过打。
但是,不是所有青春期叛逆的孩子,都会在家长老了之后恶劣待之。
有很多“浪子回头”的叛逆少年,随着成人,结婚,生子之后,幡然悔悟,体会到“舐犊情深”,回归家庭,对父母恭顺孝顺,颐养天年。
那是因为,影响孩子对待你态度的还有第二点——你对你父母的态度。
身教胜于言传。
当孩子看到你对你父母的态度,几十年来耳濡目染,这已经作为一种价值观融在血液里得到传承。当你们之间的力量相差的非常悬殊,他已经不需要用任何方式来证明自己的存在,不需要用事实告诉家长“我已经长大了,请尊重我”,不需要再矫枉过正的为自己争取决策权的时候,他会回归,按照家族传承的价值观尽孝。
但是这个时候,孩子错过了美好的童年,家长错过了和睦的中年,两代人在家长的老年和解,虽然美好,却还是令人遗憾的。
我们本来可以避免这样的情况,从孩子的童年开始,彼此尊重,平等友爱,一路和谐的走到人生的终点的。
“道理都明白,说起来很容易。谁不愿意开开心心解决问题,可是你不知道我家那个熊孩子,不打他一顿根本管不了他.......”
有多少人看到这里,脑子里出现这句话的?
“究竟怎么才能不打不骂的搞定孩子?”
这个问题要回答起来不是一句两句。你可以期待树妈以后的文章,或者线下的工作坊,读书会。
作为引子,在这里先说两点吧:
1
在使用权威之前,先分清楚,究竟是为了满足你的需求,还是孩子的?
“为你好”,而孩子却不理解,这是我们使用权威的最常见的理由。扪心自问,很多时候我们需要孩子做到的,并不是孩子自己想要的。比如“不换上这件新衣服,就不带你去参加婚礼”,“不吃光碗里所有的饭,就不许出去玩”,“你要是再在地下爬,就打你的屁股”,“你今天必须下水学游泳,这有什么可怕的,哭多久都没用”。
所有这些,看起来是为了让孩子“更漂亮,更健康,更有规矩,学到更多本领”,但是在被你强迫的孩子的哭声后面,可能隐藏的是“我要参加婚礼时有面子,我辛苦做的饭倒掉好可惜,衣服弄脏了洗起来太麻烦,以及游泳课学费不能浪费,家长的话必须得到执行”。
小小的娃身上,其实担着爹娘大大的需求。
2
在使用权威之前,先弄清楚孩子的需求到底是什么。
孩子并不会反对父母,他反对的只是父母不理解他,强迫他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所以当你觉得他们胆大包天,不教训一下就不得了的时候,不妨先看看,孩子坚持的,到底是什么。
孩子坚持不肯穿你买的漂亮衣服,可能是因为这个颜色的衣服曾经被幼儿园的小朋友笑话过,她怕没面子;不肯吃饭碗里的饭,可能是没胃口,或者身体不舒服;即使已经会走路,但是偶尔和地面亲密接触一下,近距离看看蚂蚁搬家,除了需要洗衣服,他没影响到任何人;又或者,眼前这个荡漾的泳池,让他想起小朋友说过的某件可怕的事情,或者游泳教练曾经对他很不友善,所以这次无论如何不肯下水。
孩子总是有自己的理由的,他们需要的,是身边最亲爱的人的理解和支持。
孩子不会没有原因的与父母作对,除非他们实在无法配合父母的要求。
说起来,其实也并不复杂:尊重孩子的需求,允许他们做他们自己。
你曾经给过孩子多少尊重,这些尊重就会在孩子长大之后,回报在你的身上。
想要一个幸福的晚年,就请先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
事实上,如果孩子的童年是快乐的,家长一定也很快乐。
如果家长的晚年是幸福的,这对孩子来说也是一种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