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树27个月。

中午从外面玩回来,小树说要妈妈抱。

我说:“你自己把鞋脱了,然后找妈妈给你洗手,然后妈妈抱。”

小树不干,抱着我的大腿哼哼唧唧。

让孩子“听话”这事,对孩子来说,是看心情。对父母来说,是碰运气。其实,一直以来小树都很主动的回家自己脱鞋,让妈妈给洗手。但显然,今天小树感染了“就是不洗手”的病毒。

“小树!你的手刚摸完沙子,现在如果妈妈抱你,你的手会把妈妈的衣服弄脏,妈妈不喜欢衣服脏。你先脱鞋,洗手,妈妈抱,好不好?”

小树居然“哇——”的一声大哭起来。搞得我莫名其妙。

通常赶上这种百般不乐意的情绪敏感的时候,我和树爸称之为“小姨妈来了”。

正好,我大姨妈来了。当小姨妈遇上大姨妈,差不多是“三个女人一台戏”啊!

看到小树哭的涕泪横流摇头晃脑,我的情绪也上来了:我把你怎么了?你至于么?

我蹲下,耐着性子跟小树说:“小树不想洗手,妈妈知道。那就先不洗手,等小树想洗手了,妈妈再抱,咱们吃饼干。”

“哇!!!”话音刚落,小树哭声更大了,往我身上靠,让我抱。

我拿起他的手,跟他说,你的手玩了沙子,不干净,妈妈不想让你摸。

小树遭到拒绝,悲愤交加,转而伸手去摸我晾在椅子背儿上的一块白毛巾。白毛巾潮乎乎的,一模就两个黑手印。

“别摸那个!”我厉声说,也不是多生气,但是的确有点着急。

我的语气让小树害怕了,他更大声的哭起来。哭声把树爸也招过来,对着小树教育了两句类似“进门就应该先洗手,你不洗手,还往妈妈身上蹭,还摸白毛巾……”这样的唐僧念。

树爸说话的时候,小树略喘息,集聚力量,待树爸说完,小树憋出一股洪荒之力,更大声的哭起来,伴随着甩头的动作。

我知道,孩子有情绪,我现在应该倾听他。

可是我就是说不出口,我觉得我跟他说的逻辑已经很清楚了,洗手,抱。不洗手,不抱。

怎么那么麻烦要哭来哭去的呢?

我有点烦了,跟小树说:“小树情绪不好,想哭就哭一会吧。妈妈去上厕所,离开一下。”

小树泪眼朦胧的看了我一眼,抱着我的腿不让走。

又不洗手,又不让我走,难道非要让我看你表演大哭么?我能感觉到自己的情绪。

我试图离开,但是小树哭的撕心裂肺的,一瞬间,我仿佛看到他小脑袋里的情绪已经顶到了头皮,而用来控制行动和理解我的逻辑的那一部分功能,已经随着眼泪都流出来了。

 就像这张图。我们情绪平和的时候,理智和情感各司其职。当情绪上升乃至崩溃,整个大脑都被占据,就会失去思考的能力。

现在跟他讲道理,是真的没有用。我也知道没用,可是我还是很难共情他。

无论如何,努力试试。

“小树不想洗手,可是妈妈老让小树洗手,小树觉得烦了。”我搂着他说。

哭声戛然而止。

是的,又一次,戛然而止。

PET的积极倾听就是这么神奇。几乎每一次我在孩子情绪高涨的时候使用,都会有这样的效果。不同之处在于,我愿不愿意理解他,我能不能做到,真的倾听他。

小树靠在我怀里,用他并不流畅的语言,努力的表达着自己的委屈:

“都说。爸爸说,妈妈说。”

“奥,爸爸让小树洗手,妈妈也让小树洗手,都说小树。”

“恩,莫伯心,说,树。”

莫伯心?莫泊桑?我的大脑飞速运转着?这是在吐槽什么?

小树看到我的疑惑,善解人意的给我比划着,双手抬起,作出“摸”的动作。

“奥!小树摸毛巾,妈妈也说小树,还厉害了,小树不高兴,对么?”

小树用笑容对我的理解力做出了肯定,我松了一口气,心想,积极倾听还带猜谜的,这挑战太大了。

看到小树的“肯定”,我也笑了。小树挂着眼泪鼻涕的笑脸对应着我的,我能感觉到,温暖的情感在我们之间流动起来。

而刚才我在讲“洗手,抱。不洗手,不抱”的逻辑的时候,气氛是凝滞的。我说着自己完美的逻辑,但是心里感到很无能为力。我知道,这逻辑虽然完美,但是不work。

小树笑着靠在我身上,同时我注意到,他的两只小手刻意的缩着,尽量避免碰到我的衣服。我心里一阵感动。

谁说这逻辑不work呢?但是要对方听得进去的时候,才work啊!

小树继续跟我吐槽:“进门,说小树。外面说。老说!”

“从一进门就开始说小树,刚才在外面屋子也说,现在也说,老是说让小树洗手的事,小树觉得太烦了。”

我一边倾听,一边感慨,一个两岁多的娃,一件小小的毫无历史的突发洗手事件,在他心里,也是累积了这么多的情绪和委屈需要纾解呢。外面说,里面说。爸爸说,妈妈说,摸毛巾也说……他都记得,而且,每一件都更多的激发了他的情绪。所以才会越哭越厉害。

“恩”,小树表示认可,同时明显对这个话题已经心不在焉,开始在房间里面找好玩的东西。他看中一个柜子顶的盒子,让我给他拿下来玩。

我答应他,但还是表示担心小树手脏。

为了安抚刚才的大哭,我主动提出抱着小树去洗手。小树开心的答应了,而且我注意到,他的小手还是缩在胸前的,而不是像以往一样,搂住我的脖子。

……

故事还没完,下午小树外出回来,一进门,就自己主动跟我说:

“树,脱鞋,洗手。不摸伯心,有土。”

我笑成一朵花,展开在自己坐在地下脱鞋的小树身边。然后,他拉起我的手,带我去给他洗手。

作为PET讲师,我深知“积极倾听”的重要性。但是还是难免在某些自己被激起情绪的时候,忽然生出一种是用权威的欲望:你就得这么做,你必须听我的!不得不说,使用权利,有时候真的是有快感的——然而这快感随着话音落下也就消失了,随之而来的是更大的无奈——孩子根本不听,只是报以更大的哭声。

他们并非故意“忤逆圣意”,也不是叛逆,而是真的害怕了,委屈了,有情绪了,除了哭,什么都不会做了。他们的小脑袋,已经完全被情绪涨满,容不得思考怎么“全身而退,委曲求全”了。

所以,几乎不多的几次使用权威的经历,也都是以失败告终的。比如上次我逼他刷牙:“不行,必须刷,不刷别想出去。”他就一直哭,我可以捏着他的嘴巴,给他刷牙(当时心里充满了不忍)但是刷完之后,却做不到让他喝水漱口。

强扭的瓜不但不甜,强扭的瓜根本不会理你。

所以,PET提倡在孩子有情绪的时候,在孩子面对属于自己问题的时候使用“积极倾听”的技术,并不是因为那些“不要使用权威,要尊重孩子,要亲密的关系,大声吼会让孩子对自己的认知降低,要给孩子爱和自由,无条件养育…..”等等形而上的理念,仅仅是从“管用”这个最功利的角度出发,积极倾听也是家长的不二之选。

当家长和孩子不是对立的,当你理解了孩子的感觉。他才有可能,考虑到你的感受,权衡一下,是不是愿意为了你的需求,作出一些改变。

毕竟,不洗手就让妈妈抱,也不是什么大错误。我也不敢保证自己,每天进门都先洗手。

点击按钮,一键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