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所说“变态的高考”,特指一种令人忧虑的社会现象。我得从“旗开得胜”说起。

“旗开得胜”是一个大家熟知的成语,意思是,军旗一展开,战斗就取得了胜利。比喻事情刚开始就取得成功。这里的“旗”显然是指“军旗”。但现在这个成语中的“旗”变成了“旗袍”。最近几年在许多高考考场门外,有不少穿着旗袍的中年妇女,摆着各种造型拍照,还传到微信上去晒。据说是因为“旗开得胜”。

亲爱的母亲们,我理解你们盼望儿女高考获胜的心情和愿望。但你们表达这种心情和愿望的方式太愚昧了啊!妈妈如果“旗开”,孩子就能“得胜”?这“胜”来得这么容易?可“旗开”“旗开”,你“旗”得撕“开”呀!但并没有哪个妈妈在大庭广众之下让旗袍真的“开”呢!你没有“旗开”,盼望哪门子“得胜”呀?可见这迷信有多么荒唐!所谓“可怜天下父母心”,将“得胜”寄托于“旗开”的妈妈,的确可怜。

成语“旗开得胜”往往和“马到成功”一起连用,于是,除了妈妈穿旗袍,爸爸还得穿马褂——“马到成功”嘛!更有甚者,开车的师傅得选择姓陈的,与“成功”的“成”谐音。其实,在我看来,干脆直接找姓“成”的师傅,副驾驶找姓“龚”的得了,这“成功”不就“成”了吗?只是姓“成”的和姓“龚”的都比较少,还不太好找,如果较真非要“成”“龚”送,那孩子很可能就没人送考场了。

还有更奇葩的呢!读到一则“高考三天穿衣提示”:第一天穿红色(开门红),第二天穿绿色(一路绿灯),第三天穿灰色和黄色(走向辉煌)。考生拿到试卷后不要慌,先亲一下,这叫吻过,即“稳过”……

我不知道吻过试卷的考生是不是都“稳过”了,反正我感到了一种邪教的味道。

也许有考生家长不服了:“不就表达一个心愿吗?犯得上这样‘上纲上线’吗?再说了,我穿衣服我做主,穿旗袍,穿马褂,你管得着吗你?”

穿衣当然是个人行为,但当穿衣同高考结果连在了一起,就给孩子传递了一种畸形的信息甚至价值观:好的成绩是靠类似于“刀枪不入”的义和团咒语得来的。难怪有人把这种丑态称作“高考义和团”。

“春节不还要在门上贴个福字呀鱼儿年画呀之类,不也是图个‘年年有余’的吉祥吗?难道那也是迷信和邪教?”估计有人会愤愤然。

是的,谁没有给别人作揖说过“恭喜发财”呢?谁又没有被人祝福过“一路平安”“一生幸福”呢?微信发红包,往往都发含有6元、8元、66元、88元什么的,不也是图个“顺”图个“发”吗?在农村,如果高考那天刚好房上有喜鹊叫,父母很自然地会给孩子说:“孩子,好兆头!”

凡事都有个度,超过一定的度性质就变了,所谓“量变到质变”。麻将桌上,几元几十元的输赢那叫“娱乐”,没人管你;几万十几万的输赢那叫“赌博”,法律就要追究你了。你一个人穿旗袍或马褂,既不犯法也不妨碍他人,确实谁也管不着,不容置喙;但当更多的“旗袍”“马褂”汇聚于高考场外等公共场合时,当许多人团体操一般高举向日葵以示“一举夺魁(葵)”时,当不少家长举着“文曲星附体一周”的牌子在考场外游荡时,当学校十几辆甚至几十辆送考生的大巴都统一用“666”的车牌号时,当考生们穿上古装有组织地跪拜神灵以求“金榜题名”“状元及第”时……这种社会现象还叫“个人行为”,还是“小事儿”吗?

在倡导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今天,这给孩子传递怎样一种“高考价值观”?一切都是侥幸,一切都是天命,一切都是撞大运,一切都是神灵保佑……不是说“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吗?“旗(袍)开”就“得胜”,“马(褂)到”就“成功”,还“奋斗”个啥呢?

如果说“不懂教育”的家长是无意识地给孩子传递了不正确的观念;那么作为专业教育工作者的一些校长和老师,则是在所谓“励志”的名义下有意识地给学生赤裸裸地灌输扭曲了的价值观,许多充满腐朽没落的思想意识沉渣泛起,堂而皇之地进入了21世纪社会主义中国的校园,请看这些挂在教学楼或贴在教室里的口号吧——

“提高一分,干掉千人!”“愿你们合上笔帽的刹那,有着侠客收剑入鞘的骄傲!”“此生只为高考狂,冲进重点孝爹娘!”“为了爹娘,为了自己,拼了!”“进清华,与主席总理称兄道弟;入北大,同大家巨匠论道谈经。”“要成功,先发疯!”“血战考场酬壮志”“不拼搏没老婆,不用功没老公”“睡吧!玩吧!毕业一起收破烂吧!”“天王盖地虎全上985,宝塔镇河妖最次211”……

还有一次又一次的操场“誓师”。一张张年轻稚气的脸,却杀气腾腾,两眼喷火:“唯我英雄”“独霸考场”“舍我其谁”“破釜沉舟”“背水一战”“有去无回”……一只只手臂整齐地挥舞着,嘶哑的声音回荡天空。

八十多年前,陶行知就抨击过的“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陈腐观念,今天以更血淋淋或更有火药味的语言堂而皇之地出现在社会主义的校园。高考只是“为自己”“孝爹娘”,境界再高一些也不过“光宗耀祖”,因此什么“民族复兴”“中国梦”“责任”“使命”“担当”……全被当做“虚”的,无影无踪。只有赤裸裸的“发疯”“血战”“拼了”“干掉”!

而高考最后一刻终了,在全中国几乎所有校园会上演同一幕“壮观”的景象——撕书,或烧书!整个学校如盛大的节日,被撕碎的书页如六月飞雪,洋洋洒洒在空中飞舞。考生们在欢呼,在诅咒——欢呼终于不再熬夜、不再补课、不再排名、不再“发疯”了,诅咒长达十二年的“应试劳役”终于结束了!

每当看到这种狂欢,我就情不自禁地想到这些孩子们的十二年前,就是他们上小学一年级的前一天晚上,该是怎样的兴奋啊!明天就是小学生了,要读书了,小书包放在枕头边看了又看,摸了又摸,兴奋得睡不着。妈妈一遍遍催促:“孩子,快睡吧!明天得早点去报名呢!”可孩子依然睡不着,他在向往,他憧憬……

可为什么,十二年前孩子憧憬的生活,现在成了他诅咒的岁月?

请不要用“高考是唯一公平的制度”“高考是贫寒子弟通向幸福人生的唯一途径”之类的话,来为种种高考丑态辩护!我没有否认高考制度(尽管它需要更完善),我也没有否认高考对每一个孩子(不仅仅是农家子弟)未来的重要意义,可上述种种关于高考的变态现象,和高考公平没有关系。退回去二十年三十年前四十年前,我们的高考干干净净,清清爽爽,一代代有志气的青年,包括无数农村孩子,不也经过高考走向了成功吗?

1977年10月,当恢复高考的时候,整个民族都为之一振;谁曾想到,四十多年过去,中国大地竟然出现了——

畸形的校园,癫狂的高考,愚昧的父母,可怜的孩子!

谁来拯救中国的教育?谁来拯救我们的未来?

2018年6月10日

点击按钮,一键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