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手机看新闻,看到又一个贪官落马了:“辽宁省政协副主席陈铁新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组织调查……”当初李春城落马时,我们还有些惊讶:看来中央真的要动真格的了!但近两年来越来越多的高官被调查被双规,而且官员落马的频率越来越高,老百姓在拍手叫好的同时,也越来越见惯不惊了。

但这次关于陈铁新的新闻略有新意,那就是在介绍其简历时,上溯到了小学和中学:“1962.09——1969.08,大连市国营五二三厂子弟小学、中学学生;1969.08——1972.12,辽阳市灯塔县邵二台乡中学学生……”我说这一点有“新意”,是因为以前公布的贪官简历,往往是以参加工作开始为起点的。

我第一个反应是,“大连市国营五二三厂子弟小学和中学”“辽阳市灯塔县邵二台乡中学”等学校这下因陈铁新而出名了,真是倒大霉了!其实,客观地说,陈铁新成为贪官和其母校并没有必然的联系,一个学校成千上万的毕业生,形形色色,什么人都有,出一两个败类,不能算异常;再者,一个人终究会变的,尤其是社会这个大染缸,或同流合污,或出淤泥而不染,更多的时候是个人的选择,而不能把什么都株连到母校。所以,我们当然不能简单地认为,是贪官读过的学校培养了贪官。

但问题是,如果陈铁新没落马呢?许多学生都曾经被母校要求呼喊“今天我因学校而荣,明天学校因我而荣”的口号,现在看来这真是讽刺啊,上述陈铁新的母校如今肯定是不会因陈铁新而“荣”的。但是,在此之前,这些母校肯定是曾经因他而“荣”过的。在学校的校史陈列室,担任过“中共丹东市委副书记、市人民政府市长”“中共朝阳市委书记”“辽宁省政协副主席”等官职的陈铁新或许因此而作为“杰出校友”被宣传,母校甚至可能会给来访者骄傲地说所:“陈铁新就是我们学校培养的!”

请陈铁新母校的领导和老师原谅我可能自以为是的“诛心”,也许上述情况并没有在这些学校发生。但我的“诛心”却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太多的学校就是这么势利:学生有出息了,“是我们培养的”;学生倒霉了,都装聋作哑了。

我见过太多这样的学校了,挖空心思地寻找毕业生中的“名人”或“成功人士”,然后大肆宣传母校的“光荣”,哪怕某位名人仅仅是在这学校借读过几天书,也会被宣传为“是我们培养的”。有一年我参加几个学校的学校文化建设验收考核,有的学校突出地展示建校以来“我们学校培养了”多少多少“精英”,有名有姓有图片,都在校史陈列室摆着。长长的名单中,有个别人的名字被抠了——估计是临时性处理,因为被抠的名字已经上了贪官的名单,其人正双规着或已“移送司法机关”。每当这时我就忍不住发笑:当初这人位居高位时,你拼命说是你“培养”的,现在怎么不说是你“培养”的了?

现在没有哪个学校好意思说:“周永康是我们培养的!”“令计划是我们培养的!”“徐才厚是我们培养的!”

几年前某歌唱家之子因轮奸案而轰动一时。但此人曾被其父母带着频频在媒体露面,风光无限。他四岁选入中国幼儿申奥形象大使,四岁开始学习钢琴,八岁开始学习书法,十岁加入中国少年冰球队;小小年纪便先后荣获“全国希望杯青少年儿童钢琴二等奖”“中国作品演奏奖”“全国少儿钢琴比赛金奖”“中华全国青少年书法大赛铜银金奖”,还是最年少的海淀区书法协会会员……哎呀呀,这么“优秀的孩子”,当初不但让其父其母骄傲,想必也让其母校自豪吧?但此人的轮奸案一发,他所有的母校没一个愿意前来“认领”了。

一个人的成长及未来的发展,和学校教育的关系其实很复杂也很微妙。任何人将来的成功或堕落,不能说和母校一点关系都没有,但这关系实在远不如我们想象的那么大,而更多的是和他本人有关。说句调侃的话,一般来说贪官主要还是“自学成才”的。如果要追溯成克杰、胡长清、王怀忠、郭伯雄等贪官的母校,进而追究这些贪官老师的责任,这显然不合理,也让其母校的领导和老师感到“比窦娥还冤”。但既然母校走出去的败类不是你培养的,那毕业生中的英雄你也少揽功于己。那些天赋极高的名人到哪里都是名人——郭沫若、巴金、钱学森、袁隆平……你学校培不培养,他都会脱颖而出甚至名垂青史的。特别是那些有艺术活体育等特殊天分的人才,更是和母校关系不大,如果他们小小年纪便在国际大赛中获奖,母校感到自豪是很自然的,但因此而大肆吹嘘是“学校培养”了他们,这就成了笑话——如果这个冠军是你学校培养的,为什么不多培养几个呢?而事实上,是学校沾了这个别天才孩子的光,因此而“提升知名度”。你说,是谁因谁而“荣”呢?

我早就说过,现在的教育特别的功利,现在不少学校相当的势利。招生时不择手段拼命抢夺“尖子生”,而对那些所谓“后进生”总是想法设法地排挤。所谓“爱心”所谓“良知”所谓“责任”所谓“公正”等等都只是写在汇报材料和经验介绍中的。说一套做一套已经成为常态。这些经过层层筛选的“优生”,在“中考”或“高考”中当然成绩辉煌,囊括所谓“全市前十名”甚至出几个“状元”人们都不会觉得意外。可是,学校面对媒体时却大肆吹嘘自己是如何“培养”了多少学生上清华上北大。每当这时,我心中依旧会升起那个朴素而“幼稚”的疑问:你怎么不多培养几个呢?这样对国家对民族的贡献不是更大吗?优生都是你培养的,“差生”都是别人造成的,这样的教育不是陶行知先生所抨击的“假教育”又是什么?

从教三十多年,在我教过的数以千计的学生中,曾经有一个学生毕业后因犯罪而入狱,当初听说后我只是感到惋惜,但一点儿都没有觉得我要为他的堕落而负什么“教育责任”,因为他在我班上时表现尚可,我也在他身上也尽到了一个班主任和语文老师能够尽到的全部责任,我不可能为他十多年后的“犯事”埋单。当然,在我教过的学生中,后来出类拔萃的也不少,我也没想到过和我有什么关系。有一年,中国一位青年作曲家获得一个国际大奖,这是中国人第一次荣获此殊荣,媒体一时炒作不休。作曲家的父亲给我打来电话:“感谢李老师对孩子的培养!”我一愣,笑着说:“我又没教他作曲!哪里培养了他呢?”我心里很清楚,这孩子首先是他爸爸妈妈培养的,我千万别自作多情。这样的例子我可以举很多很多。我先后工作过的乐山一中、成都玉林中学、成都石室中学等名校,生源一流甚至超一流,豪杰辈出是自然的。熟悉我的人应该知道,我在写作中包括我的报告中,很少说我培养了多少多少“杰出人才”,不是我教过的毕业生中没有“杰出人才”,相反还不少呢,但我很清醒,他们的“杰出”和我关系不大。

这样一说,并不是意味着学校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一点关系都没有——我上面说的是“关系不大”而非“没有关系”。那么,究竟有着怎样的关系?究竟有多少大关系?这些关系在多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人的未来?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以及自我教育在一个人的成长与发展过程中各占多少比例?……对这些问题的深入研究与详尽阐述,显然不是今天这篇短文所能完成的任务。但我想说,一个人人生的成功与失败,学校教育肯定既不是唯一的因素,甚至也不是主要的因素。

回到本文的题目,答案很清楚——贪官不是任何一所学校培养的。陈铁新堕落为贪官,其母校完全不必自责和自卑,应以平常心待之。学校对每一个学生尽到自己应尽的教育责任就完全可以问心无愧。无论学生日后有着怎样的发展——或显赫或暗淡,或伟大或平凡,或高尚或卑劣,或英雄或罪犯……学校和老师都应该保持从容的气度与平和的心态,学校应该有自己的风骨与尊严!如果学生发达了便趋炎附势,倒霉了便唯恐避之不及,这么势利的母校,学生——包括成了贪官的学生——也会在心里看不起的。

                           2014年7月24日

点击按钮,一键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