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谈谈中国与欧洲教育在逻辑思维培养的过程和结果上的巨大差距。

无论你的外语有多好,在和欧洲人的交流中,你都会发现——很难说服他们。最后发现彼此是不同品种的人类而无法深交。为什么?原因很简单,我们的教育,导致思维方式和他们存在着本质差异。

而逻辑,又是其中的重中之重。差距都与智商无关,都是方法论和思维模式的问题。

1

阅读广度——为什么读的少

这个是系统差距,从小学开始,欧洲主要国家的孩子,已经学会了:

老师布置课题

学生分组分解课题

分头研究子课题

自行阅读延展材料和参考教材

小组开会总结提炼观点

修正原始课题和观点

补充材料

撰写报告

修正报告并练习Presentation

最终提交作业

——这样流程化的逻辑处理模式。

而我们学的是按照老师教的套路方法解题和围绕主旋律写作文。

欧洲的好学校的学生们,阅读量是惊人的;虽然,目前国内顶级名校做的也还不错,但是和欧洲孩子做出来的作业的深度,真的不可同日而语。

平心而论,我在中国接受的本科教育阶段,阅读量已经不小,不少教师都有意识地开了庞大的书单,不阅读超过1/2的话,考试是肯定没戏的。而在德国硕士阶段的教育中,我发现,在阅读量和阅读习惯方面,我们已经吃了很大的亏。

2

钻研深度——为什么想不到

大家扪心自问,有没有对每个问题,打破砂锅问到底的习惯?

大部分受过良好教育的欧洲人真的较真!这就是思维的深度问题。

举个栗子,德国上《经济法》这门课,是由一位长期从事企业并购的资深律所合伙人教授的,他曾经布置过一篇小论文:从2000年到2020年世界主要国家GDP排名数据的变化,背后的原因到底是什么?要求从经济学视点出发进行解释。

这对于成天看WTO新闻和世界各国经济数据的中国学生来说有何难度?我很快就炮制了一篇洋洋洒洒的万字大文。论及包括新兴市场国家的经济崛起、互联网时代的变革、欧洲经济痛苦的一体化和亚非洲国家的人口红利等等观点。

然而字数并不管用,诗情画意宏图伟愿也没讨上便宜。

教授后来给我回信,说,你有那么多的数据和信息,为什么你就没有发现,GDP的组成当中,有一些重要的因素你居然没有论及?比如,私人企业的爆炸式增长?比如说重点国家的贸易数字的变化?

是我不知道吗?显然不是,这些事实都是耳熟能详的。

是我理解不系统吗?没错!

欧洲教育中的分析能力,就是从分解——深度剖析——论据支持——寻找反例——完善理论这个链条开始的;而我们,则常常习惯于堆砌观点和事实,最后顺利引出出题人喜欢的主旋律观点就行了。

既然问题是关于GDP,为什么不先想着分解GDP的组成,然后逐个子项目罗列出来,然后一条条去找原因,而是直接去找现成的已知的原因呢?

思维上的偷懒,直接反映在思维深度的下降和漏洞的增多上。

3

逻辑缜密度——为什么思维跳跃

思维跳跃/思维活跃都是美称,人家真正的意思是:东拉西扯或生拉硬扯。前者呢,是观点和观点之间缺乏逻辑递进关系;后者呢,是从论据到结论之间缺乏逻辑推导和牵强。

东拉西扯就不讲了,等于把平时跟闺蜜扯家常那套搬到学业和工作,这个我们都很擅长。

生拉硬扯:质问:“民主是最好的政治体制”。回答:“大家不要迷信民主。民主不能夠解決所有问题。” 这类型的问答我们都都听顺耳了,都听合理了,都听得无力反驳了。

然而合理吗?完全答非所问!压根就是和稀泥啊!

前者说的是“什么是所有现有的选择当中最好的”,后者说的是MZ也不是完美的,所以不要迷信它,用一个反攻把视线引开了,巧妙地绕了过去。其实并没有反证质问中“MZ是不是最好的(“最好”并不代表要“完美”啊,ABCD四个人,ABC都是智障,只要D是正常人就是最聪明的不是吗?)”

你看!我们的基础教育和社会文化把我们大多数人养成了逻辑漏洞百出的呆傻钝。

为啥咪蒙式的“我的同事黄小污有个亲戚,她&……%¥#@,所以¥%¥……#@(推导出一条宇宙真理)” 的神逻辑居然那么受欢迎。从出版的书籍看,咪蒙本人是一个严谨的学者,但她清楚这种套路的商业价值:这种套路才符合她主要阅读群体的认知习惯。

所以怪谁呢?自己笨呗!

4

看出问题了没?我们习惯的逻辑是不太讲究前提、假设条件、外部因素、短中长期因素等等的,我们习惯于直接谈结论。(小学到高中12年的作文习惯功不可没)

这是我们思维缺乏逻辑锻炼的结果,也是咱们教育的一个悲剧——如果连逻辑思路都无法和国际接轨,我们跟外部世界的接触,只能是你谈你的,我说我的,鸡同鸭讲。

一个接受过德国系统教育的娃,他的知识体系也未必比国内的同龄孩子强,但是,他的思维结构远比国内的同龄人合理,清晰;在工作中,这可能会直接导致:他写的论文、报告,导师、老板一目了然;而我国娃写的,则需要上级再三的修改。

所以,家长教会孩子成熟与合适的逻辑,远比教会他一个公式,要重要得多。(还在外面浪,下一篇我再讲工具)

逻辑狗还剩少量存货,拍完下架,要剁赶紧拉!

点击按钮,一键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