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我们爸妈那代物质匮乏时代,到我们物质丰富时代,育儿观念上的结构性转变,就是从“专治”到“民主”,从培养集体主义下“从规道矩”的娃,转变成个人主义下“尊重个性”的娃,这是顺应整个社会文化变革的趋势。

以前我们爸妈那代,娃“乖”那可真值得自豪啊!他们那代人嘛,接受的就是“螺丝钉教育”,娃越“乖”,管理成本也就越低,大家喜闻乐见。

现在这个时代,“乖”就不是优势了,反而可能还是很可怜的。请看今天的文章。

1

昨晚去参加一个心理咨询沙龙会,其中一个妈妈很困惑,她家娃的问题是,都快三岁了,还是睡觉时爱吃手指,严重到把手指都吮吸烂了。

然后,心理咨询师就问那位妈妈一些问题。在那位妈妈回答的过程中,我发现她对自己的教育方式非常自信,甚至她为自己有那样一个人人都夸奖的“乖孩子”感到很自豪。

而我看到的却是,一个活得跟压抑,很令人心疼,很可怜的小宝宝。

那位妈妈说,她希望孩子独立,所以,从小一直让宝宝睡婴儿床,再后来孩子跟着爷爷睡。而且她家宝宝从小都是自己睡觉,根本不需要哄睡!

在描述的过程中,可以看出她很欣赏自己的教育方法,比如孩子在游乐场玩时,她觉着应该带孩子回家了,就会很民主地说:“你再跳五下蹦蹦床我们就回家吧!”,结果娃跳完五下后,就面无表情地离开了,看到旁边那位因为不肯离开而打父母的宝宝,她感觉很自豪,为自己有个乖孩子,为自己的教育方法。

诸如此类的例子,她说了很多,但是我们却看到了一个情绪看似很平稳,其实却在压抑自己真实内心的娃。不然,也不会把手指吮吸得那么严重。

2

一个两岁多的小孩儿怎么可能这么听话呢?一个两岁多的小孩怎么能如爸爸妈妈所说,没有自己特别喜欢,特别感兴趣的东西呢?一个两岁多的小孩怎么可能每次都做到不用哭闹来发泄自己的情绪呢?

那位妈妈还说,自从自己怀上二宝后,孩子睡觉吮吸手指和被角的问题越来越严重了。然后老师问她,那你们有没有因为二宝而更忽略孩子呢?

她回答说:“没有啊,比如我常把他叫到我跟前,跟我一起往肚子上抹橄榄油,还告诉他,这里面是你的弟弟,你来亲亲妈妈的肚子,跟弟弟亲亲,还说你要爱弟弟之类的啊!”

你看,这个互动中,她有表达过“即使有了弟弟,妈妈也同样爱你”吗?没有。相反,看似跟娃一起互动,看似陪着孩子,却一再教育她要爱弟弟。

娃才两岁啊!她也是个孩子!还是一个没有安全感,很没有安全感的孩子!

她还说,老公当着娃的面开玩笑说:“看你还能张狂多久,弟弟出来后,我们会更爱弟弟!”

老师说:这句看似不经意的话,却能在娃心底激起千层浪。这时被那位妈妈打断,说当时老公在开玩笑。

后来,因为实在没法讨论出结果,那位妈妈只好问:娃这么乖是不是因为她心理成熟比较早,这种现象是好还是不好?女儿身上很多性格和自己很像。

老师问:那你希望你的孩子将来成为另一个你吗?那位妈妈说:我感觉我没有什么不好啊,我这样也很好啊!

所以,很多时候孩子身上所表现出的问题,根源都在家长身上,如果家长不愿意改变自己的观念,并且没有改变的需要的话,娃的问题永远都得不到解决。

正如这个妈妈一样,她带着孩子离不开手指的问题来,却不肯承认自己教育方法上的不足,她很固执地以为孩子只需要一个指套,保护手指不被吸破,长大后自然就不会再吃手指了。

可是她却没有想过,孩子不吃手指了,还会将其转化为其他更严重的问题。

3

一个连在妈妈面前都不能随意哭闹,发泄自己情绪的孩子,内心该是多么的压抑啊?孩子能够在你面前哭,说明他对你有足够的安全感,知道你会对他的情绪照单全收,全盘接纳。这种无条件的爱和养育,才是孩子健康人格形成的基础。

娃长期的内心压抑会造成什么表现呢?

哭泣 

哭泣除了表达饿了累了不爽了,也是减轻压力的一种自然方式。发展心理学家阿利瑟·所特说:“孩子试着将所有见到的一切装进心里,试着理解这个世界,这对他来讲有点不堪重负。”哭泣是一种自然愈合机制,眼泪是娃释放压力的一种方式。所以不应该阻止娃哭,也不要忽视,应该充满爱意,心平气和地安抚。研究表明婴儿被抱着的时间越长,哭的次数就越少。即使大娃,抱着他们也可使其恢复平静。

不安的睡眠

入睡前这段时间每个人都需要自我安抚的(神经大条者除外),本来就有焦虑情绪的娃更甚,这时他们就需要更强烈的自我安抚手段,例如说吮手。假如娃经常性失眠,入睡前吮手,那么肯定是有什么事情在困扰着他。所以爸妈应该在睡觉前和娃聊聊天,安抚的同时给他一个机会说出心里话,缓解入睡前的焦虑。 

拒绝吃饭 

很多儿童心理专家提醒家长注意孩子的饮食。如果出现厌食,那么很有可能是娃情绪有问题。如果忽视,就可能发展成饮食节律紊乱。作为一个科学育儿的爸妈,千万不要强迫娃吃饭。除了和娃认真沟通,解决心病,还可以提高厨艺,变换花样,让娃打下手帮你做饭,用“柔性”的方法提高娃的食欲。

疾病反复 

娃老是肚子痛或头痛,但又没有任何外在的症状,很有可能就是精神紧张。曾经有一对闹离婚的爸妈,娃不断去校医务室检查说头痛,校医束手无策。心理医生干预,得知到孩子家庭关系后才找到病因。 

攻击性行为 

负面情绪的一种外在表现就是攻击性。语言能力有限的娃,减轻压力的唯一方式就是咬、激怒或欺负他的玩伴。

撒谎 

5岁左右的学龄前儿童有时会撒谎,但他们通常并不知道他们行为的后果。随着孩子的慢慢成长,也学会了辨别是非和说谎,这大多数是因为他们受到外界的压力。

4

很多心理咨询师都说:小时候表现越“乖”,越“懂事”的孩子,长大之后心理问题越多。小时候表现的越叛逆,越自由的孩子,长大之后往往心智越成熟。

因为小小年纪就乖的孩子,并不是他从心理上就已经达到了某个认知,而是压抑自己的内心和情绪,尽力的去讨好大人,让大人满意,大人开心。长大以后,他就会变成一个不懂拒绝别人、疲惫不堪的“烂好人”,得“空心病”,“独立思考”就更别提了。

一个完全按照别人的意愿活着的孩子,表面看似很独立,内心真正独立了吗?他连自己想要什么,喜欢什么都不敢说,不敢去追求,何谈内心独立呢?

所以,这个案例给了我们以下启示:

【1】0-3岁,孩子很需要安全感,特别是来自母亲的安全感。如果母亲不能给予,奶奶或者姥姥也可以替代,但绝不是没有母性特征的爷爷可以给予的。

【2】不要总是给孩子讲道理,你们是亲人,需要感情表达与表露,不是上下级关系,也不是告知与被告知的关系。孩子需要的是同理心,而不是道理!

【3】不要让孩子压抑自己真实的想法,来讨好大人,你开心了,他的心却在滴血!

总之,我宁愿我娃不那么乖,不那么懂事。该哭哭,该闹闹,我也不愿他压抑自己来讨好我。麻烦一点就麻烦一点咯。

娃的成长都需要一个过程,我希望他有正常的叛逆期,有“可怕的两岁”,有童年的欢闹,有青春期的不羁,经历了该经历的一切,才能自然成熟,自然成长。

而不是靠压抑自己的内心,表面很乖,内里却永远没有成长!

我们要允许娃慢慢来,因为成长需要一个过程,所以,我宁愿他现在不那么乖!

点击按钮,一键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