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材施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这是家长和老师都赞同的科学的教育理念。

  有这样一则故事:有一次,孔子讲完课,回到自己的书房,学生公西华给他端上一杯水。这时,子路匆匆走进来,大声向老师讨教:“先生,如果我听到一种正确的主张,可以立刻去做么?”孔子看了子路一眼,慢条斯理地说:“总要问一下父亲和兄长吧,怎么能听到就去做呢?”子路刚出去,另一个学生冉有悄悄走到孔子面前,恭敬地问:“先生,我要是听到正确的主张应该立刻去做么?”孔子马上回答:“对,应该立刻实行。”冉有走后,公西华奇怪地问:“先生,一样的问题你的回答怎么相反呢?”孔子笑了笑说:“冉有性格谦逊,办事犹豫不决,所以我鼓励他临事果断。但子路逞强好胜,办事不周全,所以我就劝他遇事多听取别人意见,三思而行。”

  孔子如此了解学生的特点,给他们不同的建议,以促使他们成长,真是令人叹服。这个“因材施教”的理念,从古至今没有什么可质疑的,可是,我们就是很难看到这一理念被落实。学校老师的综合素质不同,教学效果有很大的差别,我们先不讨论,本文讲的是,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从孩子出生起就对孩子十分了解,不管他们懂不懂教育,他们首先遇到的并不是教育手段问题,而是价值观问题。

  前几天,圈里的朋友们展开讨论,其中一位谈到某校长对培养女孩的看法,他认为女孩首先要性感,要漂亮,要有女人味,这是最重要的一条。

  听到这种说法,你可以立刻断定,这个校长不是真搞教育的,他对教育的本质缺乏了解。他正在把他自己的价值观强加给听他演讲的所有人。

  教育,是面向所有人的,至少面向所有孩子,这里面有人天生丽质,有人长相困难,有人家庭富裕,有人家庭贫寒,有人聪明灵活,有人笨拙愚钝……什么类型的孩子都是有的。就女孩而言,性感、漂亮、女人味,拥有这特质的人有多少?让那些矮胖瘦瘪丑的女孩受什么教育?她们是不是应该觉得自己低人一等,最重要的品质得不到了,只好凑合地活下去呢?

  那位校长的理念,我们一下子就可以看出照搬美国的味道。而我前几天正好看到一个两分钟视频,美国人正在反思他们是如何把女孩都往那一条追求性感漂亮吸引异性的路子上推的:女孩子嘛,这也不行那也不行,怎么可行?到了十几岁就打扮得娇美妖娆,走在街上看见时尚广告就站住,掏出口红开始涂起来……她们早早地过上了女性世界的生活,在异性中间游刃有余,在男人眼里,在那个校长眼里,当然是一道美丽的风景。可是,女人自己呢?你不是她,怎么知道她内心里真正的快乐与痛苦?更何况,你能理解那些达不到这种标准的不漂亮女人?

  在学校里任教的老师尚且这么信口开河,普通家长更不用说了。他们往往自己认为有价值的,重要的,就强调孩子去遵循去追求,而自己认为没价值的,无关紧要的,就干扰孩子去探索去创造。父母也赞成因材施教,可是为什么做不到呢?因为你根本过不了第一关:你无法承认你不是他,你并不真正懂得他自己的需要。

  我的一位学生写了一篇文章,讲了他同学的父母如何剥夺他体育中考的考试项目选择权的事。这同学想加强引体向上练习,选择它作为训练与考试的项目,但父母认为他投铅球更稳,强迫他选铅球,他抵抗,父母又找老师来劝说他放弃主见。我的学生写道:

  这一件事让我明白了什么叫做“叛逆”。如果我同学始终坚持自己的想法,老想选择自己喜欢的事做,常跟父母唱反调,他就会被视为“处于叛逆期”;如果他被父母驯服了,最终完全放弃了自己的意志,不再坚持己见,而是事事乖乖顺从父母,就叫“度过了叛逆期”。

  父母能因材施教么?有意或无意地控制孩子,更加常见。这种具体小事还小意思,关于人生理想、价值取向,父母更是极尽自己之能耐,去调教孩子。我把这篇文章发给家长看看,家长的第一反应仍是,孩子还不懂事,我们都是为他好……

  唉。孩子已经明确说明,你不是我,你根本不了解我的需要,我这样选择是因为什么什么,父母偏要说,错了,你是不懂自己,你其实需要什么什么。你觉得草莓味冰淇淋好吃,让孩子一定要吃这一款;孩子却想吃一根香蕉味的,而你觉得香蕉味很难吃,于是一直劝说他放弃,在这个世界上就是草莓味的才好吃。孩子怎么做?放弃吧,做个听话的乖孩子,处处服从,天天被夸奖;坚持吧,时时与父母顽固对抗,做个刺儿头,让父母训斥、数落,天天不开心。要过上平静快乐的日子,都费劲了,还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争取自我实现呢!

  教育女孩,教育所有的孩子,如果不是倡导他们发展自己的个性,追求自己的理想,真心喜欢就去尝试,不适合自己就不强求,告诉他们只要有益于自身又无害于他人的选择都是可行的,而是用一种时髦的观念来诱导他们,那是教育么?全球化十分可悲的一点就是,使更多人陷入同一种类型的迷茫,至于因材施教嘛,真是难于上青天,只不过当了许多人用来美化自己的幌子而已。

点击按钮,一键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