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妈自从有了儿子之后,一直悉心照料小H,陪伴不用说,能做到的都是做到了的。可是小H读至四年级,总说“无聊无聊”,对什么都不感兴趣,除了玩游戏——周末玩,平时想着周末的玩。

小H这种无聊状态一定由来已久。可以想得出,在小H遇见迷住他的游戏之前,他也是无聊的,既没爱上植物、动物,也没爱上运动、阅读,也缺乏和小朋友们一起玩耍的快乐体验。那之前他都在干什么?许许多多感到生活无聊的孩子小时候都在干什么?

我想,他们多半倒也不是因为家长逼得太紧了,开发智力、特长、上培训班去了,而是茫然地“度日”去了。一天又一天,过着寻常的生活,上园下园,上学放学,说不上喜欢不喜欢,开心不开心,反正就是跟其他孩子一样,长大之中。但随着年龄增长,这种白开水一样的日子度得多了,就懒下来了,显出了“无聊”的病状。

人什么时候会觉得有聊呢?就是顺着自己的兴趣爱好,干着自己喜欢干的事情,内心里充满了激情,充满了喜悦,在一个又一个挑战中,获得了成就感,产生了自信。有过这种体验的孩子,基本上沿着某个吸引他的路线一直前进,也许感兴趣的东西在不断地变化,也许一辈子不怎么变化,但那种激情与自信一直在引导着他,他的内心是充实的,满足的。

反之,一个缺乏这种体验的人,他的内心是空虚的,苍白的,根本不知道自己何去何从,哪怕他嘴上说些理想出来,那也并不是他由衷的愿望,只是说给别人和自己听听而已,是社会生活的需要,起码有个自我安慰。因此,许多大人看不出孩子内心里实实在在的无聊。他们说出来了,那是真情实感;他们不说出来,还伪装得很忙碌,那他们已经是不敢面对自己、不敢接受自己的“小大人”了。

那么,你要说,怎么叫孩子从生下来就活得有趣嘛!我们也是照着别人那样白天夜晚该干什么就干什么,什么也没有落下,并且不知在玩具、运动、旅行等等方面花了多少钱。

是的,这些都做了,但是不一定有效果。同样是带孩子去旅行,住在一家酒店里,但是两个小男孩的表现可以截然不同。小W发现旅行团里有个年龄跟他相仿的孩子,就想办法去结识他,给他倒水,跟他搭讪,可那一个却接过水,一声不哼就走了。小W是专注地留意他孤独的背影、冷漠甚至轻蔑的表情,而那一个独行侠则是来凑数的,被观察的。这两个孩子都去旅行了,一个在旅行中发现了人与人的不同,悟到了一点秘密,满心欢喜,回来写下一篇作文,叙述他的观察与思考,得了一篇“作品”;另一个呢,就不用说了,跟他呆在家里也没什么两样,他的症状就叫“无聊”。

那好,为什么小W会有观察、思考和写作的热情呢?因为他有探索外界的好奇心。这种好奇心是人人天生就有的,就看他的看护人是支持了这种好奇心的发展,还是把它掐死在摇篮之中了。

小L从小非常渴望养狗,家里很大很漂亮,还有个顶层露台,可是妈妈觉得养狗太脏、太臭、太危险,总也不让他养。一直到中考之前,小L拜托我跟L妈说,假如他用功学习,考上了重点高中,希望妈妈让他养两个月的小狗。可是妈妈一心只投入于陪伴儿子学习,没有心思考虑别的事情,更不用说提到她讨厌的狗了,一句话说死:“想都别想!”那你想想,小L的生活乐趣在哪里?除了各门功课,外加绘画特长,别的是零。上了高中之后,他语数英均130-140分的优势立即消失,慢慢地往下滑,滑到后面放弃了文化课,就干脆考美术专业去了。而原先他只是把美术作为一个小升初、初升高的筹码而已,他是想当工程师的。不管怎么样,他对生活缺乏热情,只有画画成了他的慰藉,就那么得过且过吧。母子俩的关系自然也日益恶化了,直到L上了大学,离家远了,彼此才不那么对立了。

我只是举一个例子,一个少年想养条小狗是多么困难,更不用说一个幼儿了。少年想养狗,不一定是因为好奇心,可能只是孤独,想找个伴儿而已。但幼儿想养狗,却是对狗本身的好奇,当他提出想养的时候,不给他养,你就把他的好奇心杀死了。他或许并不是真的爱狗,但他哪怕养个三天五天,他也会大有收获,也会叫他的好奇心满足。接下来他可能又要养蚕,养仓鼠,养鹦鹉,搞了一大圈,他说还要养狗……在这个过程中,他的好奇心始终活着,并且在不断地成长。可是拒绝孩子拥有宠物,这也不行那也别想,一件又一件诸如此类的事,最后把他的好奇心完全消灭掉了。

没了好奇心,没有探索自然与生活的愿望,他还剩下什么?那就是吃、喝、玩、乐的欲望了。有的孩子连吃喝的欲望都没有,你给他吃什么他吃什么,你不给他吃他永远不会讨要;后来有一天,他遇上了电脑(手机)游戏,有白痴的有费脑的,总之,在虚拟世界中他才找到了自己的归属感、存在感,于是越玩越积极主动,越玩越热情洋溢,时间一长,就全身心掉进那个世界里去了。

沉迷网游之后,小S跟我说:父母根本不理解我们这些游戏爱好者,说我们有“网瘾”,是问题孩子;其实,他们不知道,我们是因为信仰,我们是为了“赢”,永不放弃。他还写了一篇作文:《因为信仰》。但这“信仰”又是什么呢?我引用一位游戏公司职员对玩家的解密来说,你的信仰其实是被他们牵着鼻子走的,被他们耍得团团转。人家想吊着你的胃口,就加大难度系数;看你过不了关了,就降低难度,总之一定要留住你,赚你的钱。你为他贡献大量时间,或者直接找他充值,你只不过是他的一条大鱼而已。一条鱼在渔夫的网里游得很欢,跟着渔夫一路游走,渔夫知道自己是带着战利品回家去,而鱼还以为自己交上了好运,有了神力的指引,不用游也能前进,真是找到了人生的乐趣了呢。同样,玩家玩得热火朝天,废寝忘食,一掷千金,还不计宝贵的光阴,恨不得足不出户,拼命挑战,而商家老板却是得意洋洋地走出公司的大门,腰缠万贯,混进他的哥儿们当中,到现实世界中找乐子去了——人家可是众人眼中的成功的“企业家”,而你还是个“网瘾差生”。

有的孩子借机说,我将来也要从事游戏行业的,我是要做商家的。那么,很好,想开发游戏软件,想经营企业管理,那可不是沉迷进去被人牵着走就能实现的。那是另一种迥然不同的立场和心态了。你得对编程充满好奇心,对游戏市场充满好奇心,对玩家心理充满好奇心……你得想去探索这一切,否则,你怎么可能是个创业的企业家呢?而这好奇心又是怎么来的?又回到前文了,是从热爱生活,善于观察和思考,体验到成就感与自信心开始的。一个驾驭不了自己的人,是不可能驾驭得了别人和市场的。这不是明摆着的吗?

所以说,一旦大人扼杀了孩子蓬勃向上的生命力,使他对现实生活失去了兴趣,教育就变成一个大大的难题了。在孩子曾经幼小的心灵里,好奇心压根儿没有扎根与萌芽过,儿童期就要结束了,甚至少年期就要结束了,那可怎么办?犹如春天已经过了,到了夏天、秋天再要来播种,有些土壤肥沃的家庭可能容易办到些,有些家庭本来生活就很枯燥,精神世界更加贫乏,那还怎么滋养得出孩子的好奇心来?

现在很多家庭钱多的是,并且很舍得投在孩子的教育上。可是他们误会了,以为给孩子找最好的学校、最好的老师、最好的培训班、最好的运动场所、最好的旅游城市……孩子就得到了最好的资源,可以发展得最好了。事实上,仔细一想,你所给予的这一切,假如不是孩子带着一颗强烈的好奇心去享有的,那又有什么意义呢?就像小W在酒店里遇到的那个小男孩,父母就是把他带到巴黎圣母院跟前,他眼里不也只有一座房子嘛!倒不如,你少花钱多费心,让孩子养一条小狗,让他和他的小狗把整个家弄得脏乱差,让他去干他想干的不伤人不伤己的一切……假如他并不知道自己可以养狗,你就建议他养一条吧,只不过要随时留意它大小便哟,要自个儿负全责的!这一点却是所有家庭都可以做得到的,甚至抱养一条小土狗来,连一分钱也不用花。

孩子一旦拥有了好奇心,拥有了生活的热情,拥有了探索的愿望,这个世界早就已经属于他了!你还发什么愁呢。他只要一停下发现新事物的旅程,他就要受不了,大喊“无聊”——然而,此无聊非彼无聊,他立即就寻出新的线索来,又钻研进去了。这个时候,他已经能够引导自己、驾驭自己了,他是不会让自己陷入无聊状态的。

作者原创,谢谢阅读!

点击按钮,一键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