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怎样才能会写作?为什么常听他们说,我不会写!
起初,我认为是阅读量太少了,读得多了,自然受了熏染,也就会写了。
可是,小L读过那么多书,简直是各种各样的杂书,他一见到就如获至宝,津津有味地读起来。他很想读,也很想写,为什么就是写不好?我归纳一下他的作文的缺点,最要紧的是虚而不真,不合情理,有时干脆是铺上一路排比抒情,堆砌一番词藻,并没有真情实感,倒像无病呻吟,少年强说愁,让人误以为他看优秀作文选看得多了,思维僵化,所以写作模式化了。
我说,应当摒弃作文选,多读名著。但这不对症。他其实看过许多好书,比如恩德的《毛毛》。他自称读过四大名著(原著),不过后来证实是报书单行为,跟另一些同学看了注音版或简写版,而硬说是读原著一样的心理。
不管怎样,可见阅读不能保证会写。
我便认为,他们需要丰富的生活体验。只有在童年里玩得开了,切身感受到生活的喜怒哀乐,孩子才有的可写。有了生活素材,再加上有了大量阅读,自然会学着作家去表达自己的感受。可是小C跟他的邻居伙伴玩得无限好,父母又对他的教育十分上心,周周领着东玩西玩,不知接触了多少新事物,玩过多少新花样;家里也有许多书,《哈利·波特》全套他也都看过了,还读许多百科书……可是小C总说,我不会写!没有材料可写。每次搜肠刮肚总也诌不出两三百字来。
好不容易他写了个求妈妈让养狗的事,据说求了两三百回,妈妈总是装聋作哑,甚至考了298分的总成绩,妈妈说“想要什么东西都行”,结果他一说要养小狗,妈妈就又成了聋子……可惜这并不是事实,这不过是他为了写作文而造出来的,是“诬陷好人”。
读啊读啊读啊,玩啊玩啊玩啊……可是我的天哪,就是不会写作。
这又是什么问题呢?我又想,因为他玩他读,他都没有用眼观察,用心体会。他有许多能量要发泄出去,并没有从外界吸取养料的好奇心,更没有对那些事物、人物、事情、现象有什么思考,他并不想知道他们的来龙去脉,美丑善恶,所以他的心灵也不受什么刺激,所以玩过路过读过总是没有印象。这应该能解释,他为什么对各种东西总是三分钟热度,例如喜欢猪笼草,买一盆回家,看了两三天,就不理它的死活了。说要养狗,其实也是说说而已,并没发现他对狗真有什么热情。
于是,这就回到了幼儿期的许多重要品质的培养上:
一、每个孩子天生都有好奇心,家长是带着这颗心去发现和尝试,还是直接把这颗心扼杀了?
二、孩子由于好奇心的驱使,有的想往下研究后果如何,家长是创造条件让他钻研,还是随便应付一番,了事?有的孩子并不想钻研,总是浅尝辄止,家长是以身作则带着他去搞研究、找答案,还是顺其自然,算了?
三、孩子的眼力是不同的,有的一眼就看出了许多妙处来,有的看了半天也看不出个差别来,家长是不是带着孩子去查看花与花的不同,鱼与鱼的不同,人与人的不同了呢?观察的能力也是需要培养的。
四、观察到许多事物或人物之间的异同,孩子常常会自发地思考为什么,但有的孩子就是不爱动脑筋,只喜欢尽情地欢乐,释放体内能量完事,这个时候,家长有没有发现这一点,并且引导他安静下来,透过现象看本质?
五、在生活中有了丰富的生活体验,在人际关系中体验到了深刻的喜怒哀乐,也观察到了许多东西,思考了许多东西,怎么表达出来?这就需要大量阅读好书了。杰出的作家都具有很强的观察能力和感受能力,他们用各种各样的写作手段,把他们眼中心中的世界展现给孩子,孩子很容易受到启发,现学现卖,也就有了自己的作品了。但这引出了下一点——
六、敢写。有些孩子万事俱备,语文基础也很好,就是写不出超越同龄人的好作品,因为他们总怕写出了自己内心的暗面,诸如对父母的愤怒、对同学的妒嫉、对老师的轻蔑、对游戏的沉迷、对异性同学的暗恋,等等,怕写出来被别人看了,引来各种不好的眼光,他受不了,于是长年累月写作就靠瞎编乱造,应付一个得分。长此以往,压抑、虚伪的人又多了一个。
要学会写作,真不像我原先设想的那么简单——我手写我心。
为什么?首先得有个真心,其次这手还得敢写。就这两个条件,多难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