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家长总抱怨,孩子读初中了还要看动画片,太幼稚了怎么办。

  哦?难道看动画片还是幼稚的一个症状?我也喜欢看动画片怎么办。呵呵。

  其实,动画片就像书本一样,有名著有垃圾,有低幼有高深,它只是思想的一种表达方式。

  正如绘本,有些构思巧妙的图画书要阅读理解,也并非你想像的那么简单。有些幼儿园老师常问我一些绘本怎么解读。虽然有些书中附有书评,可是读完还是半信半疑,不知该怎么办。当幼儿提问时,只好随意编几句搪塞一下,但终究不是办法。引导嘛,怕误人子弟;不引导嘛,又怕不尽职。真是进退两难心问口,三思忍耐口问心。

  你可能会觉得提这种问题的老师,是缺乏业务水平的老师。事实往往相反。这些老师正是幼儿园的骨干,正因为她们热爱学习,才会发现问题,并努力寻找解读问题的办法。

  本文以绘本《逃家小兔》为例。这本图画书早已家喻户晓。这故事讲的是什么?作者想和读者交流的是什么?未读过故事的朋友及时加个餐(文如下,图略去)。不必觉得遗憾:图画既帮助你想像,同时也会限制你的想像。你不妨依靠自己的大脑去想像吧。

  从前有一只小兔子,他很想要离家出走。

  有一天,他对妈妈说:“我要跑走啦!”

  “如果你跑走了,”妈妈说,“我就去追你,因为你是我的小宝贝呀!”

  “如果你来追我,”小兔说,“我就要变成溪里的小鳟鱼,游得远远的。”

  “如果你变成溪里的小鳟鱼,”妈妈说,“我就变成捕鱼的人去抓你。”

  “如果你变成捕鱼的人,”小兔说,“我就要变成高山上的大石头,让你抓不到我。”

  “如果你变成高山上的大石头,”妈妈说,“我就变成爬山的人,爬到高山上去找你。”

  “如果你变成爬山的人,”小兔说,“我就要变成小花,躲在花园里。”

  “如果你变成小花,”妈妈说,“我就变成园丁,我还是会找到你。”

  “如果你变成园丁,找到我了,”小兔说,“我就要变成小鸟,飞得远远的。”

  “如果你变成小鸟,飞得远远的,”妈妈说,“我就变成树,好让你飞回家。”

  “如果你变成树,”小兔说,“我就要变成小帆船,飘得远远的。”

  “如果你变成小帆船,”妈妈说,“我就变成风,把你吹到我要你去的地方。”

  “如果你变成风,把我吹走,”小兔说,“我就要变成马戏团里的空中飞人,飞得高高的。”

  “如果你变成空中飞人,”妈妈说,“我就变成走钢索的人,走到半空中好遇到你。”

  “如果你变成走钢索的人,走在半空中,”小兔说,“我就要变成小男孩跑回家。”

  “如果你变成小男孩跑回家,”妈妈说,“我正好就是你妈妈,我会张开手臂好好地抱住你。”

  “天哪!”小兔说,“我不如就待在这里,当你的小宝贝吧。”

  他就这么办了。

  “来根红萝卜吧!”妈妈说。

  这个故事看起来很简单,可是两个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梅子涵和彭懿读到的层次并不一样。你是怎么看的呢?当我把它拿给身边的中学生们阅读的时候,大家有很多种理解。大孩子基本上把它解读为歌颂母爱。

  梅子涵也说,故事讲的是伟大的母爱,妈妈想你爱你,“所有做了母亲和父亲的女人男人,都看着‘小兔子’会不由自主地问:‘你什么时候长大呢?’可是当‘小兔子’以为长大了,说:‘我要跑走啦!’她们就担忧和苦恼了。她们不是拦在门口让你出不去。她们知道行走是在门外,飞翔一定是在天空。可是从此她们的目光就跟着出门了,脚步轻轻地在你的脚步的后面,你上了高山,她正在跋涉;你下了大海,她就是最温柔的风;你当了‘空中飞人’,只要有一点点的艰困和危急,母亲都是‘挺而走险’赶将过来,那一根细细的根本没法站立上去的钢丝,是母亲的最高形象和象征!我看着妈妈兔子穿着漂亮裙子打着伞,那么急切地在钢丝上往前走,我就总想流泪,这其实并不是一个年轻的妈妈,她也可能年纪已经非常大,可是她一定会赶将过来,走上那细细的没法站立上去的‘钢丝’。妈妈穿着漂亮的裙子打着伞,不是爱漂亮,而只是象征,为了小兔子,为了孩子,她总是那么认真,那么正式,是‘盛装’的,身心竭尽。你看看她那贯注的神情!她在想:‘我要快!快啊!’母爱脚下无艰险。母爱能走通一切路。母爱可到天涯海角。”

  哇,说的很多,叙述本身很感人。可是这和本故事有多少关系呢?假如故事真要讲孩子长大要离家,妈妈拦着不让走,总是把你找回来,把你控制在眼前,这是什么母亲?这种控制型母亲,就是我们最痛恨的一类祸害。这故事我就不敢给我儿读了。想起我姐姐说的一个同安老爷爷,每天上梵天寺拜佛,求的是什么?你听了准吓一跳。他求菩萨让他读高三的孙子考不上大学,好让他呆在本地,天天可以见面。他多爱孙子啊,真是捧在手上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那兔妈妈就是这老爷爷的化身吗?拦不住你,我就追呀,追不着我死不罢休!

  呵呵。

  而彭懿却说,故事讲的是爱的捉迷藏,是孩子对妈妈的爱的试探。一看到彭懿的这一解读,我立刻叹服了。这说中了我小时候心底的秘密。我们在年幼的时候都和自己的妈妈做过这样的试探游戏呀。我尤其记得,我姐姐直到上小学了,还总在考验妈妈对她的爱。这个时候,她不再用语言,而是用行为。她常常没多大缘由,就赌气躲在房间里不出来吃饭。我妈妈就喊她,一遍一遍好言相劝。她就在心里数着:一遍,两遍,三遍……到第几遍,我就出来。她想确定妈妈是不是真的担心她饿着了。嘿,这就是儿童的把戏呀。

  幼儿和妈妈做游戏,确信了妈妈对自己毋庸置疑的爱,心里充满了安全感。我跑走了,你如果爱我就会追上来的(青年男女谈恋爱也很容易出现这种心理)——如此简明,直达儿童心灵,因此这个绘本成为经典。我家小鱼3岁之前曾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每天晚上睡前必读一遍这个故事,然后安然入睡。这个故事展现了幼儿的心理活动,不用解释,他们个个心有灵犀一点通。

  假如我们从母爱深沉、伟大的角度去看,就不容易跟小小幼儿对话了,是不是?你拱(讲)我不懂。这个经典也就留着孩子长大当了爹妈再看吧。

  以《逃家小兔》为例,我们对“阅读理解”这四字的不简单可谓一目了然。

点击按钮,一键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