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我与朋友们探讨了绘本《逃家小兔》的解读,这一期我们再来看另一个有趣的绘本《大卫,不可以》。
彭懿先生有个图画书阅读七步法,其中讲到“第三步:文字和图画怎样讲故事”。他认为,一本图画书至少会包括三个故事:第一个是文字讲述的故事,第二个是图画讲述的故事,第三个是文字与图画相结合而产生的故事。这三个故事有时是同一个,有时是各说各话。
这该怎么理解?如果没有遇到这种超乎寻常的图画书,恐怕不好理解。
《大卫,不可以》或许就是这样一本奇特的书。
有些幼儿园课件把故事解读为:
“大卫是一个调皮淘气、爱恶作剧,让家长头疼的小男孩,妈妈是一位话语有点粗暴,而内心充满温情和浓浓母爱的母亲。大卫不知者无畏,不是搞乱生活空间,就是做各种危险事情。怎么办?在千钧一发之际,我们听到了一句坚决、严厉、不可违抗的命令:大卫,不可以!看到这里,我们才长长地嘘出了一口气,悬着的一颗心放了下来:噢,大卫没有危险了,因为他的母亲来了。那么,就让我们来看看大卫究竟做了哪些事情,有哪些不良行为和不良习惯让妈妈忍无可忍一再说‘大卫,不可以’呢?……最后大卫惹了麻烦被罚,终于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只要改过来,妈妈仍然很爱他。
“作者兼画家大卫·香农用前后对比的手法把一个母亲对孩子的爱表达得深刻而生动。大卫的妈妈则深谙儿童心理以及教育孩子的艺术,她懂得什么时候该对孩子说‘不可以’,什么情况下该坚决制止孩子的不良行为与习惯,什么情形下采取什么方法对孩子进行必要的处罚。重要的是,她知道犯了过错的孩子尤其需要母爱。因此在实施制止和处罚之后,她把孩子拥在怀抱,轻轻地抚摸着、安慰着,流露出一个母亲的温情与爱怜。相信此时此刻,妈妈会轻声细语地给大卫讲为什么‘不可以’ 的道理,而大卫也能明白妈妈的一番苦心,接受妈妈的教导。
“带着童心看完这本书,在喜悦、享受、喝彩之余,我感到作者不仅用传神之笔讲述了大卫和妈妈之间‘斗智斗勇’的生动有趣的故事,而且自始至终隐含着的另一个主题——儿童安全健康教育亦如影随形。当今,儿童生存的外部环境和家庭环境都存有一定的安全隐患,威胁着儿童的生命与健康。这个问题理应引起社会、学校、家庭的高度重视。特别是家长,首先要有安全预防、防范意识和措施,防患于未然;其次要有处理安全事件问题的能力和方法;第三,根据心理生理特点,对儿童进行必要的安全健康教育势在必行。……”
可是仔细琢磨一下,上面的解读是“带着童心”读的吗?这分明是大人的思维方式嘛。这些说法是该幼儿园老师的需要而已。也许从图画本身来讲,可以这么理解吧。
但是从文字来讲,全文读下来,显然发现,大卫真是太憋屈了。作为一个充满好奇心的2-5岁的小男孩,对所有目力所及的东西自然是渴望探索的,可是那个讲究秩序、卫生和习惯的妈妈,这也不行,那也不行,满书是喝止的声音,这样的生活多没趣呀。好吧,终归是犯了错了,受了罚了,只要认了,听了你的吧,起码还可以得到你的爱。省省这些冲突吧,守了规矩,让您满意吧。
作者在开篇就感谢他的妈妈和太太让他变成一个规矩之人,这“感谢”二字多少带点反语的味道。哪个人会认为自己的奇思妙想被抹掉是值得庆幸的呢?当然,对大卫来讲,其实是抹也抹不掉的,不过是配合你们俩女人的需要而已。瞧,他这套书创作得多好。这或许就是文字要表达的含义吧。
我想起我的童年,我和邻居伙伴们像大卫一样的好奇,干过无数危险的事情:趴在山脚下眼镜蛇洞口听它的喘气声;爬进军营戏剧院的地下道里,洞十分窄小,只能容小孩子爬,里面黑洞洞的,忽一抬头,一块石头割破了我的眼角,我们一个个这洞进去,九拐十八弯,那洞出来;给化肥塑料袋吹了气,抱到山谷中的深潭里游泳;举着蜡烛,趟着水,到满是蝙蝠的黑洞里玩耍……说实在,要论危险,哪一件不危险?可是,那时候的家长们并不焦虑,我印象中没有听过妈妈对我喊过一句:“不可以!”我们的童年多快乐,没有体验过的人是没法想像的。虽然穷,苦,累,做了多少农活、家务活,可是我们生活得十分满足,内心里根本没有匮乏感。
等我当了妈妈,我也从来没有对我家小鱼说过一句:“不可以!”凡是不可以让她玩的,我能收的就收了,能送的就送人了,家里的所有电插孔,我都用胶袋粘上了,饮水机她老要接开水,饮水机就不用了。至于家里整得脏乱差,多少天不收拾也无妨;满墙画得不像样,房东叫我们洗干净了才能离开……这些状况,我全是无所谓的,她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吧。只记得有一次,她到厨房拿了一罐食用油,在厅里浇出一条路来,气得我没办法,简直要打她。她没有像我小时候那种探险环境了,但她在公园玩耍,我都任由她。她在双秀公园里捞鱼,掉进了池塘,水很浅,她立刻爬上来,然后哭诉“衣服湿了”;又一次踩进浇了水的泥泞的牡丹园里,一身泥,也是爬出来才哭诉。诸多搞笑的事,不一而足。这些都成了今天的笑谈。儿童探索,父母眼皮之下,哪有什么实质性的危险呢?无非就是脏乱,需要收拾而已。相信小鱼长大了,也根本想不起我对她有过任何限制;她做了妈妈之后,也会对她的孩子足够宽容。至于什么恶劣的习惯,我和小鱼并没有养成,大概生活在宽松环境中的儿童比较容易沟通吧。因为内心满足,身心愉快,就很少发脾气,也很好交流任何问题,只要搞明白了,凡好的建议就欣然接受了。这是一种良性循环。
可见,不同的读者读了同样的书,体会有时是截然不同的。总之,要读懂图画书,甚至任何书,只有与现实生活结合在一起,我们的阅读才能真正奏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