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生活中,并不是说话多就叫唠叨。称得上“唠叨”的,是那些随口而出的、不断重复的、总给人带来负面情绪的话语,既没用又不中听。最简单如这样一幕:奶奶带着刚学会走路的小孙子在一块空地上玩,孩子一迈步,奶奶就在旁边连声说“慢点慢点,别摔跤”。请设身处地想一想,这样的话对一个刚学走路的幼儿有意义吗?学走路摔跤是问题吗?奶奶的话,会让孩子走得更好,还是仅仅降低孩子的迈步信心,并给孩子带来羞愧?
唠叨的特点是负面、无效、重复,这些特点被加到被唠叨者身上,就是自我体验不断被干扰,心理不断受阻。所以我们会观察到一种现象,一个人在什么事上被唠叨得越多,往往这方面做得越差。例如有的孩子原本有音乐方面的天才和兴趣,这天才和兴趣被家长注意到,就希望能培养出一些成就来,于是购置钢琴、聘请老师,开始天天把学钢琴的事当成教育大事来抓,并为此开始不断批评和管制孩子,几年唠叨下来,孩子对钢琴既无兴趣,技法又平庸,学钢琴成为大人和孩子都痛苦的一件事。
唠叨的人总以为别人需要他这几句话,其实只是他自己需要。自己当食与饮的东西,到了别人那里实际上是残渣污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