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搜索

暑假里,我曾把雪送到爷爷奶奶家呆了半个月。回来以后,我检查她的日积月累好词好句摘抄本,发现了这样的东西:

纳尼?!

“望着迎面而来的大象,它的一颗狗心却忍不住哆嗦起来。”

这是什么鬼?!!!

是谁在写这种狗屁的东西给孩子看?!

当时好想把作者拖过来,一顿乱拳打得他生活不能自理!

我震惊的问雪:你这摘抄的是啥?!

雪:在姐姐家看的一本小说啊,叫《警犬拉拉》。我还看了他写的《羚羊飞渡》。这个作者很有名,我们在新华书店看到过的啊,写了好多好多动物小说的!

我想起来了,上次雪决定逃学半天,我决定陪她逃学,我们去泡了一下午新华书店。

在书店,我意外的注意到一个场景:儿童图书柜台,除了花里胡哨装帧风格恶俗的所谓 “世界名著少儿缩写版”套书、各种版本的三字经之类的所谓“少儿国学经典”,当代、中国原创的部分,基本上就是少少的几位作者(沈石溪、曹文轩、伍美珍、杨红樱、郑渊洁)多多的出品摆了几乎半个儿童柜。

其中,沈石溪的作品最醒目,是一字排开的阵势:

我当时也没有什么欲望去翻阅这个人的书,只是本能的有以下疑虑:

1)儿童图书市场存在这样的寡头态势是不正常的。

想要让孩子通过阅读了解世界、发现自我,多元是必由之途,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才是正常的状态,就像我们近年来繁荣的绘本市场。

儿童图书市场存在这样的寡头态势是不正常的,书的质量优劣且不评判,至少表明:我们这么大的国家、这么多的写作者,为儿童写作的人,太少、太不够。

2)一个作家如此高产,是值得警惕与怀疑的。

我认识很多写作者,认真负责严谨又勤奋,按照正常的、传统的、负责的写作方法写了半辈子,不过二三十本,比如古清生。

金庸这样的大家,一辈子写了十五部小说。

写畅销小说像养殖场的母鸡下蛋一样快的,不是没有,琼瑶阿姨据说一辈子就写了六十四部。而且那个年代好象还没有“枪手”这一说。

不管怎么说,这么高产的家伙,要么是个天才,要么就有可能是个开流水线做畅销书的货。

3)声称自己熟悉和了解好几十种动物的,十有八九是骗子。

我算是半个公益人,认识一些动物保护的专家。各自领域里最拔尖的他们,通常都很谦逊的说,自己只熟悉不多的某几种动物。比如,研究雪豹的,对雪豹比较了解,最多也了解雪豹同区域的动物(藏羚羊、藏狐、野牦牛、鼠兔......)。

一个人,声称自己即是大象、眼镜蛇的专家,又是藏獒、雪豹、丹顶鹤的专家,大概率是吹牛大王或骗子。

2

暑假的旅行中,朋友家有个小男生,说一向爱动物、爱看书、爱看动物的书。初次相见,小男生不免雄孔雀一般炫技,说起自己的动物知识,谁比谁更厉害之类的,就觉得有点不对头。

问他你是如何确信你所说的的?

他说:书上写的!

再问半天,喔,原来都是看的沈石溪动物小说。

儿童文学中,以动物为主角很常见。比如《小王子》,比如《伊索寓言》,里边的狐狸、狼、羊,哪里是动物呢,全是人罢了。读小说的人,也知道那不是动物,那只是个故事。

可是,我面前的这个孩子,把沈石溪动物小说当成科普作品,甚至可能终生记忆,以此为真理——这就可能有偏差了。

当时在旅途中,也没多想,此事就放下了。

3

在朋友圈调侃了几句沈石溪的小说,居然收到一大堆留言:

“我们家一系列都看完了。是老师推荐看的。”

“我家闺女把他的全套书几十本都看完了。”

“我家小孩很喜欢看他的书呢。”

“《狼王梦》是孩子们都爱看的书呀,哪里不好了?”

“请你具体说一说,沈石溪的书到底怎么不好了?哪里不好?”

“我儿子疯狂的喜欢沈石溪的书,我从网上给他买了全套,一大摞呢,他全看完了。被你一说,我蒙了!你能详细说说:到底哪里不好吗?”

“戴老师,大部分小孩都喜欢《狼王梦》这本书,很多阅读大咖推荐为中小学生必读书。我们捐赠图书时,很多小学高年级的小朋友指定让我们捐沈石溪的书呢。有什么问题吗?”

好吧,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公号写作者,为了我的读者,更主要是为了我的读者的孩子们,我专程去新华书店泡了一天,做了点功课,才回来写这篇文章。

认真负责的代价是真实可以体验的:

在地板上坐得屁股360度的痛;

反复翻阅时要强忍着生理不适和吐槽的欲望;

要用手机拍下写文章时可能用到的片段;

回家以后要逐字录入;

......

注意,我要认真的开始批判了喔。

沈的动物小说其实不是动物小说,只是借动物之名,写人类社会的的丑恶、权力、谋略,甚至情色。

沈的小说里,没有动物,只有披着动物皮的人。

罔顾事实,胡编乱造的程度,令人叹为观止。

比如:

一只哺乳期的母狼失去了自己的狼崽,偶遇一只失去母亲的羊羔,母性大发,将其奶大。这只吃狼妈妈的奶长大的羊,成为一只“英雄羊”,战斗力爆表,成功打败一切反动派,拯救羊族!

——呃,照这个逻辑,我们喝牛奶长大的孩子,看来个个都会是犟种啊,不然怎么对得起他们的牛奶妈!

一只丧偶的公狼,绑架了一只母羊,要母羊给自己的狼宝宝当奶妈。一天,羊奶妈得以在悬崖上与狼宝宝独处,她意识到这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可以杀死小狼。

以下是雪的解说旁白:

母羊陷入明显的精分:

“杀死他!狼是羊的敌人!”

“不能杀!他是吃我奶长大的孩子!”

“杀!”

“不杀!”

“杀!!”

“不杀!!”

——呃,够傻的~~~

很多这样的故事。三观尽毁。

强忍不适,给你们再看一段小说里边的原文:

“即使你的主人达鲁鲁,待你不错,每餐都有荤腥,也从来没有用这样香美的食物款待过你。瓦盆里的山羊肉不仅分量足,烹调得也挺艺术,乳白色的高汤上飘着一层黄澄澄的油花,油花上浮着几朵碧绿的葱花,还有几丝艳红的辣椒,色香味俱全。你忍不住滴下了口水。

当你在高空远距离模模糊糊望见这头香獐时,你立刻想到主人有钱买瓦盖房了。这两三个月来,你几乎天天跟随主人进山狩猎,捕获了不少麂子马鹿,挣到了一笔可观的钱。于是,主人野心勃勃地要在丫丫寨盖第一幢瓦房了。你很欣赏主人的胆识与气魄。 ”

——沈石溪《一只猎雕的遭遇》

我又忍不住双拳痒痒想打他个生活不能自理了!

你是从哪个星球来的,会意淫一只猎雕会馋浮着葱花和红辣椒的羊肉汤?!还要意淫这只猎雕会盘算着要赚钱给主人买瓦盖房子?!

第二,文学作品不是不可以虚构,沈的问题在于:他竟然声称自己写的这种两分真实、八分虚构的烂故事是真实的。

在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发行的这套“动物小说大王沈石溪.品藏书系”中,每本书的书末都附有沈家老照片和一篇题为《闯入动物世界》的作者自述。

沈在文中这样写道:

“......人类社会的许多弊病和问题,例如战争、种族歧视、资源掠夺、两性差异、权力纷争、攻击行为、恃强凌弱等等,既可以用社会学观点在大文化中寻找到合理的解释和答案,亦可用动物学家的眼光从生物层面破译出原始起因。从这个意义上推论,动物小说的认识价值不仅可以超越科普知识,还可以超越“人还不如动物”这样一种照镜式忏悔,完全可以同问题小说、哲理小说相媲美。

基于(以上)体会,我写出了短篇动物小说《象冢》和中篇动物小说《暮色》。我自己觉得,这是我动物小说创作的一个新起点。首先,这两篇小说纯写动物,没有人类出现,故事和情节源自动物特殊的行为本身,而不是来源于道德规范。......这类主题,触及到我们久已掩抑的一些人性层面,引发读者对人自身的生存状态的思索。其次,在写法上,我改换叙述角度,运用严谨的逻辑推理和合情合理的想象,模拟动物的思维感觉,进行心理描写。

这个尝试,应该说是成功的。小说发表后,引起广泛关注,有的评论家指出:这两篇作品都从动物的特性着眼结构故事,对动物行为的自然动机观察入微,蕴涵着深刻的哲理,且没有将动物人化的痕迹,堪称纯正地道的动物小说。

挖十口浅井,不如挖一口深井。我找到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路,就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沈石溪《闯入动物世界》

别人虚构的时候,老老实实注明“本故事纯属虚构。”

沈虚构的时候,居然腆着脸说:“真实”、“富于哲理”、“我每年不少于3个月与动物一起体验生活 ”“我写的这些故事超越了科普知识”。

本来你编一个烂故事,也就罢了。

你讲完了就算,不存心骗小孩,倒也罢了。

但你坚持说自己编的这个烂故事是真实的,并且比科普知识更真。

这就真的不可饶恕了。

第三、给儿童看的文学作品,至少应该有起码的文字美感。沈著中的文字,常见恶心龌龊、俗不可耐的。

《狼王梦》一书,仅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发行就达400万册,还不算以前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等其他途径出版的。

以下文字,见于浙江少儿版《狼王梦》P9-P10:

“......对经常处于食物匮乏状态的狼来说,吃别的狼吐出来的肉块,不会觉得肮脏,也不会有心理障碍。狼的卫生观念与人类大相径庭。但对已经将肉块吞进肚里去的狼来说,又要吐出来匀给其他狼吃,就好象两足行走的人已经将钞票装进了自己的腰包又要掏出来一样,当然会有点舍不得,总想少掏一点,不不,是总想少吐一点。为了能吃到更多的肉块,作为受惠方的狼,不管是母狼也罢,是小狼也罢,每每到了索取食物的节骨眼上,便会带着一种可爱的、乖巧的、卖的或谄媚的表情,用舌头或嘴唇去亲吻施惠方的狼的脸和嘴巴,撩拨对方的情感神经,触动对方的柔软心肠,突破对方的心理防线,让其心甘情愿地吐出更多的肉块来,把塞得鼓鼓囊囊的胃吐空了才好。

乌云飞的舌头,灵巧地、执着地落到金卡黑脸上,激情澎湃,香艳四射。“我最最亲爱的夫君,你冒这么大的雨为我去打猎,你的恩情比山高比水深!吐吧,请吐出肉块来!下这么大雨,你还能逮着躲在白茫茫雨帘背后的马鹿,你是全世界最棒的大公狼,我爱你直到海枯石烂也不变心!再吐哇,  请多吐几块肉出来。你知道吗?你出去打猎,我在家为你祈祷,盼你满载而归;你不在我身边时,我分分秒秒都在惦记你。哦哦,请继续吐,别吝啬,我知道你的胃囊里还藏着好多马鹿肉呢。四个小家伙好可爱哟,宝宝们是我们爱情的结晶,它们的胃口可好了,早就把我的乳房吸空了。我多吃点肉,奶水就会如泉水般汩汩流淌。你是世界上最尽责的好父亲!啊哈,使劲吐哇,用点力气吐哇,不是吐给我吃的,是吐给我们的宝宝吃的。啊啊,我还没变成黄脸婆吧!我还很年轻、很漂亮是吗?给你一千个吻,送你一腔柔情蜜意,你心痒了吧,骨头酥了吧!那就请吐、吐、吐,吐出你肚子里所有的肉块来!”

金卡黑确实是只不错的大公狼,一口接一口吐出肉块来,乌云飞吃的津津有味,吃的满嘴流油,吃得心花怒放。

雨还在下,但有了食物,淋点雨根本就算不了什么。”

——沈石溪《狼王梦》

这种粗鄙的文字,配得上我上边给的“恶心龌龊、俗不可耐”八字评价不?

如果纯洁如你,仍是“傻傻没有觉得有哪里不妥”,我只能祭出度娘开导你了:

嗯。

现在你明白了,原来你给孩子看的这是成人情色小说的常用笔法。

一长排长得望不到边的代表沉默的省略号......

第四、沈著中数不清的与动物有关的常识性的错误。

如:

从动物进化史来说,斑羚群体从来没有有意识的牺牲个体、成就种族的行动发生;从姿势上来说,羚羊跳跃落地时是前脚先落地,技术上根本无法达成飞渡里所写的神奇跳跃;从力学原理上来说,将起跳以后的前羊身当成后羊的踏板——这是中学物理不及格+看武侠小说看坏了脑袋后的意淫啊!!!!

(请参阅果壳网谣言粉碎机《斑羚飞渡是梦一场》。)

比如,沈曾在云南下放,他的小说多部以大象为主角。

在他的书中,象群的首领都是有威信的成年雄象。问题在于,大象事实上是母系社群结构,大当家的都是一只强有力的妈妈象,成年男象长到一定年龄就被分离出象群了。

第五、我真的想问那些高高兴兴给自己的孩子买沈石溪小说当宝贝一样给他们的看的家长一句话:

对不起,我忍不住要咆哮:

你的孩子是充话费送吗?!

当一个负责任、用点心的家长很难吗?!

你带了一个孩子到世界上来,你敢随便信谁啊?!

这是书店里张贴的推荐书目:

这些沈作入选中小学教材:

——那个作家,昧着良心流水线写这样海量的小说,他关心的不是我们的孩子,而是钱;

——那些教育专家,把这种垃圾文字选进中小学教材,我不知道他们关心的是sen mo,我只知道他们要么素餐尸位,要么浪得虚名,而且肯定不关心我们的孩子;

——那些出版社,做这种定价低、印数大的垃圾书来摆满书店的柜台,他们关心的不是我们的孩子,而是钱;

——那些把这样的书列进推荐书目、采购书目、捐赠书目的达人,他们在写下那个推荐的时候,自己是不读的。

——那些在课堂上带领孩子一起阅读并赞赏这样的垃圾图书的老师,他们的脑袋可能都被驴踢了!

......

这个世界对我们的孩子满满的都是恶意。

你心甘情愿的把钱包交给那些人,我一点也不在乎。你把好好的一个孩子,脑壳打开,无防护的送给这个世界,我在乎啊!!!!

你的孩子天天把这种野狐禅的动物小说当科普看,他们长大以后,会跟人争论:“书上说的,从小给羊吃狼奶,就会变成会战斗的羊!”

——直接蠢哭啊!

你知不知道,有一个老师调查了几百个初一小孩,得出的结论是:

喜欢阅读沈石溪动物小说的孩子,心智发育一般滞后于同龄人,偏向于单纯幼稚!

亲,上帝给了我们这么大个儿的脑袋,是希望我们做一个有智慧的人,我们不可以辜负啊!

求求你,答应我,从今天开始:

用自己的手,拿过给孩子读的书;

用自己的眼,读一遍给孩子的书;

用自己的脑袋,做一个自己的判断。

别再盲目信天、信地、信老师、信专家、信作家、信大V,

请记得问自己一句:

我且来看看,到底如何?

引言:《幸运52》的节目中,主持人问参赛选手李白的《将进酒》的“将”字怎样念,结果选手读成了“jiāng”,其实《将进酒》是汉乐府旧题,“将”字应念“qiāng”,是“请、请求”的意思。不光是这个“将”字,在古诗中还有很多字也是很容易念错的,我们今天列举45个最容易读错的字。

1、扁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唐李商隐《安定城楼》)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唐李白《宣城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这里的“扁”字应念“piān”,在平水韵中属下平声一先韵,是“小”的意思。不能念成“biǎn”。

2、令

徒令上将挥神笔,终见降王走传车。(唐李商隐《筹笔驿》)这里的“令”字应念“líng”,在平水韵中属下平声八庚韵,是“使”的意思。不能念成“lìng”。

3、胜

园林才有热,夏浅更胜春(南朝陈徐陵《侍宴》)玉山朝翠步无尘,楚腰如柳不胜春。(唐杨炎《赠元载歌妓》)抱琴花月不胜春,独奏相思泪满巾。(唐赵嘏《听琴》)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唐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霜降红梨熟,柔柯已不胜。(宋苏轼《梨》)

这里的“胜”字应念“shēng”,在平水韵中属下平声十蒸韵。“胜”字在平水韵中分属蒸韵和去声二十五径韵,音不同意义相同。现在汉语中只有“shèng”的读音。

4、凭

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阑干。(唐杜牧《初冬夜饮》)楼上有愁春不成,小桃风雪凭阑干。(唐唐彦谦《春早落英》)

这里的“凭”应念“bìn”,在平水韵中属去声二十五径韵。“凭”字在平水韵中分属蒸韵和去声二十五径韵,音不同意义相同。现在汉语中只有“píng”的读音。

5、契

契阔阻风期,荏苒成雨别。 (唐独孤及 《海上寄萧立》)这里的“契”字念“qiè”,是“久别”的意思,不能念成“qì”。

6、阿

玉桃偷得怜方朔,金屋修成贮阿娇。(唐李商隐《茂陵》)

这里的的“阿”字念“wù”,不能念成“ā”或“ē”。

7、并

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唐刘皂《旅次朔方》一说贾岛作)

这里的“并”字念“bīng”,不能念成“bìng”。

8、跳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宋苏轼《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一笑五云溪上舟,跳丸日月十经秋。(唐杜牧《寄浙东韩八评事》)

这里的“跳”字念“tiáo”,不念“tiào”。

9、潦

蝉声不断草堂静,潦水已归村路通。(南宋陆游《龟堂》)

这里的“潦”字念“lǎo”,是“大雨水,雨后积水”的意思。不能念成“liáo”。

10、从

香云双飐玉蝉轻,侍从君王苑里行。(唐和凝《宫词百首》)

这里的“从”字念“zhòng”,不能念成“cóng”。

11、泥

愁肠泥酒人千里,泪眼倚楼天四垂。 (唐韩偓《有忆》)失却少年无觅处,泥他湖水欲何为。 (唐白居易《湖中自照》)

这里的“泥”字念“nì”,不能念成“ní”。

12、思

身坐众香国,蒲团诗思新。 (唐殷尧藩《过友人幽居》)料得昔人意,平生诗思残。 (唐张祜《题王右丞山水障二首》)

这里的“思”字念“sì”,不能念成“sī”或“si ”。

13、要

忆昨相逢论久要,顾君哂我轻常调。(唐高适《留别郑三、韦九兼洛下诸公》)遗草一函归太史,旅坟三尺近要离。(唐刘禹锡《哭吕衡州,时予方谪居》)

这里的“要”字念“yāo”,不能念成“yào”。上帖中,第六则阿念“wù”也是不对的。《康熙字典》引《韵汇小补》下云:“音‘屋’。《古诗》:‘家中有阿谁。’《木兰诗》:‘阿耶无大儿。’又:‘阿妹闻姊来。’《世说新语》:‘一门则有阿大中郎。’”又引《字汇补》云:“阿葛切,音遏。《释典》有‘阿难’。”“屋”是一个入声字。在普通话中,变成了平声,不是去声,故应标作wò或è,第七则,还可以增补,表示交并之意,也念平声。

14、醒

表示醒了酒、清醒的意思念平声。如屈原的“众人皆醉我独醒,举世俱浊我独清”,醒清同为平声,故可叶韵。张羽诗:晓风残月酒醒迟。这个地方的醒字只能念平声,否则就出律了。

15、播

播念去声,而不像今天念平声。如陈政诗:“清风久播驰”,播字位是仄声才合律。

16、数

表示动词的数,音“首”,上声,如清方坦庵《思归》“老妻书至劝归家,为数乡园乐事赊”。

表示屡次之意,音硕,入声。如《唐书·韩愈传》:“既高才数黜,官又下迁,乃作《进学解》以自喻。”

17、那

一音挪,阳平声,如刹那:梅兰芳《霸王别姬》唱词:“自古常言不欺我,成败兴亡一刹那”,“那”音挪,故与“我”字同辙,古人均念刹挪,因是梵语音译,今天注音刹那,是错误的。又如那堪:柳永“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一音耐,通奈,如纳兰词:“无那尘缘容易绝”。

18、治

动词治作平声,音持,如治国平天下。又如李商隐《韩碑》:“长绳百尺拽碑倒,粗砂大石相磨治”。

19、浪

连绵叠字浪浪,读阳平声。如苏轼《咏史诗》:独掩陈编吊兴废,窗前山雨夜浪浪。本人诗:宜携好枕涕浪浪。又在淋浪一词中也读阳平。沧浪亦读平声。故《沧浪诗话》不能读成沧làng诗话。

20、漫

连绵叠字漫漫,读阳平声。如“故园东望路漫漫”。

21、吹

名词作去声。如玉吹、凉吹、歌吹。如“歌吹是扬州”。如念平声,便不合律。

22、当

当作、只当,读去声。如萧公权先生咏杨花词:人间不当花看。

23、看

一般读作平声。如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看音刊,如果是去声,就不押韵了。

24、它

音拖。第三人称代词。如王国维诗:“高岸为谷谷为阿,将由人事匪有它。”阿音ē,是山阿之意,与它叶韵。

25、教

表示使令之意只读平声。

26、反

平反,读平声,翻案纠正。如陆游《书戒》诗:“有过尚当贳,况可使烦冤。出仕推此心,所乐在平反。”冤、反同是平声,故可叶韵。

27、迟

等待之意,去声。如严维《九日登高》诗:迟客高斋瞰浙江。我在高斋中等待客人,闲得无聊,所以下瞰浙江。

28、烧

名词读去声。如野烧、春烧、烧痕。严维《荆溪馆》诗“野烧明山郭,寒更出县楼。”烧字位只能是仄声才合律。

29、尚

尚书之尚,阳平声。音裳。

30、疏

名词,奏疏,读去声,如老杜:匡衡抗疏功名薄。

31、拚

动词,舍弃,音潘。如“愿作一生拚,尽君今日欢”。如按今音,就不押韵了。

31、准

名字音拙,入声。如老杜诗:高帝子孙尽龙准。

32、使

名词,使者,念去声。

33、比

皋比之比,应读平声。岑安卿诗“晓日皋比暖,薰风绛帐凉”。比字位只能是平声。

34、谜

谜,诗中念去声。张籍诗:“古镜铭文浅,神方谜语多”,黄滔诗:“古器岩耕得,神方客谜留”,这两联诗中,谜字位按格律都得是仄声。

35、思

思在古诗文中,只要是名字或状词,都念去声,如情思、意思、弦弦掩抑声声思、春女思。读诗词,一定要懂诗词的格律,否则,很多字念错了都不知道。而对于熟悉诗词格律的人来说,读到古人的诗,发现某一个字的位置本来该用平声的,结果作者用了一个你以为是仄声的字,这就会促进你去思考,去翻检,从而获得更多知识。许多学诗词的朋友以为格律难,其实格律非常简单,我的《大学诗词写作教程》(二版名《禅心剑气相思骨》)(点此购买)课上,只用十分钟就能讲明白。难的是词汇量。词汇量不够的人,才会觉得格律难,因为自己找不到那么多的词来配合格律。但对于不打算自己动手创作,只要读诗词的人来说,就不会遇到词汇量不够从而导致无法自由抒情的问题,何不牺牲一下学英语的时间去学一学诗词格律呢?

36、雍:

表示地名的雍州、雍门,均读上声。

37、从:

从表示由、自之义念平声,仄声有三个意思,读音各不相同。一音总,意为发髻很高的样子,《礼记·檀弓》有“尔无从从尔”;二音众,表示随行之义,如宾从、《诗经·齐风》“其从如云”,《论语》“从我者其由与”;三音颂,表示同宗,如从祖从父从兄之类。

38、判:

念平声其实是拚的通假字,如杜甫《曲江对酒》诗“纵饮久判人共弃”。

39、翰:

羽翰之翰念平声。如孟郊 《出门行》之二:“参辰出没不相待,我欲横天无羽翰。”

40、便:

作“安静”解念平声。如刘长卿《卧病喜田九见寄》:“不解谢公意,翻令静者便。”

41、不:

用在句末表示“否”之义,应念平声,音浮。如乐府《陌上桑》:“宁肯共载不”,刘过《唐多令》:“黄鹤断矶头。故人今在不”。顺便说一下,今音浮念扶,古音浮归入下平声十一尤韵。

42、任

表示担当之义,如堪任、难任、力任,念平声。如贾岛《送僧》:“晓了莲经义,堪任宝盖迎。”

43、纵:

纵横之纵,今音去声,古音平声。纵横二字平声且叠韵。

44、振:

表示整、举、救之义念平声。如《诗经》中“振振公族”,又如凤振、麟振、金声玉振、蛰虫始振,白居易《轻肥》:“食饱心自若,酒酣气益振。”《史记·秦始皇本纪》:“振救黔首”,亦是平声。

45、莹:

今音仅有平声,古音平仄两读,而多作上声。如李绅《望鹤林寺》:“红照日高殷夺火,紫凝霞曙莹销尘。”韦应物《答徐秀才》:“清诗舞艳雪,孤抱莹玄冰。”

年轻的时候,总认为时间多。这符合直觉,毕竟离死亡远,时间比年纪大的人多。

这是个天大的错觉。如果你现在是一个大学生,或刚刚工作的人,我最想对你说的一句话是:孩子,你的时间不多了。

我对平时几个比较亲近的孩子,常说的也是这句话:孩子,你的时间不多了。听不听得进,无所谓,这句话得放着,这种子先撒下,会不会发芽,有没可能成为他的理念,看造化吧。

大学高年级至职场新人,24岁左右吧。极少数天才不论,一般还处于啃父母资本阶段,工资收入也是最低一档,还是学徒层级,可替代性很强。谁都可以说你几句,你还不好回嘴,要用钱的地方不少,伸手的感觉又不太妙。

要理顺的矛盾很多:和父母理念不合,被断财路怎么办?恋爱分分合合,找不到意中人怎么办?房租怎么办?房子首付怎么办?业务老不长进怎么办?

这可能是你这辈子压力最大的阶段之一。流很多泪,吵很多架。意志力没有相应增加的人,将采取逃避措施,这些事太烦了,我不想它们,自然就过去了,反正时间有的是,我还年轻。

然后,三十岁来了。这时候,形势更可怕。再没骨气的人,这时向父母伸手,都得脸红。再没自尊的人,看同学一个个超越自己,也得嫉妒。这样的人,机会之门已经快要闭合,不出意外,日子越来越难。变坏,倒是一条出路,虽然我啃老,可我偏敢跟父母耍流氓,而且可以说:我之所以混得这么差,都是你们没教好!都是你们没背景!此时你一般有了配偶和孩子,他们往往也成你的出气筒。亲人们能拿流氓怎么办呢,也就忍吧。

万一有工作,在公司,也学会了偷懒耍滑,留着你嘛,好像没什么用处,开除你嘛,又显得过于严厉。就让你混着吧。

你的人生从此在阴沟底保持稳定,接下来的时间很多,不过对你来说,这些时间已无意义,因为单位价值为零,为负数,所得还是零。

孩子,你的时间多吗?不多,机会窗口,也就十年左右。是有中年后发奋逆袭的例子,不过那是特例,轮不到你。

这不是危言耸听,人越早坚持,机会越多,越迟开始,越难翻身。常看我文章的孩子,可能会有焦虑感,正如昨天一位大三学生的留言:看完文章就会想拼命挣钱,在一切痛苦与悲哀后面,都看得到”缺钱“两个字。

这态度就对了。爱钱、尊重钱、想挣钱,这是年轻时就该确立的信条。没钱时不是去躲避,而是去工作,去想办法,迟早要做的事,得早做。

由此想到一事。一位北京的朋友,向我描述了她喜欢的一位小朋友的“遭遇”,在一公司,因为理念相投,抱着义工的心态拿着极低的工资,任劳任怨多年,最后离开时东家极冷漠,因此感到悲凉。

我跟她说,我到认为是好事。东家狡诈一点,来点甜言蜜语,你又得当几年义工。正因为“悲凉”离开,才可以尽早找到好工作多赚点钱。

年轻人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去当义工,主题沾点书、文艺、慈善,免费都干得欢。这样你不觉得你浪费时间,好像有面子,似乎有理想,还看不起那些真在赚钱的“俗气”同龄人。

只有特定的一种情况,应该免费劳动,你还没足够资格进入心仪的行业时,免费劳动换取实习资格和接触机会,一可提升能力,二可展示能力,为未来铺路。暂时的免费实际不是免费,而是取得将来更高收入的观摩券或入场券。

年轻人时间少,一天都不能浪费。那种永远低薪的、看不到前景的行业,包装再多理想,老板再能扯淡,都不要去碰。

比你的同学更早开始,大大方方谈钱,想方设法赚钱,你已经领先。而且极可能领先一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