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搜索

每个白昼

都要落进黑沉沉的夜

像有那么一口井

锁住了光明。

 

必须坐在

黑洞洞的井口

要很有耐心

打捞落下去的光明。

(陈光孚 译)

未发生过的事情是如此突然

我永远地停留在那里,

什么都不知道,别人也不知道我,

好像我在一张椅子下,

好像我失落在夜中——

如此这样又不是这样

但我已永远地停留。

 

我问后面来的人们,

那些女人们和男人们,

他们满怀如此的信心在做什么

他们如何学会的生活;

他们并不真正地回答,

他们继续跳着舞和生活着。

 

这并没在一个已经决定

沉默的人身上发生,

而我也不想再继续谈下去

因为我正停留在那里等待;

在那个地方和那一天

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但我知现在我已不是同一个人。

(沈睿 译)

上面的雪,

很冷吧。

冰凉的月光映着它。

 

下面的雪

很重吧。

几百个人压着它。

 

中间的雪

寂寞吧。

天和地都看不见。

把地球交给孩子吧,哪怕仅只一天

如同一只色彩斑斓的气球

孩子和星星们边玩边唱

把地球交给孩子吧

好比一只大苹果,一团温暖的面包

哪怕就玩一天,让他们不再饥饿

把地球交给孩子吧

哪怕仅只一天,让世界学会友爱

孩子们将从我们手中接过地球

从此种上水生的树

(刘禾 译)

每一个人偎依着大地的胸怀

孤寂地裸露在阳光之下:

瞬息间是夜晚

 

赏析:

这是一首知名度非常之高的诗歌,短短三行的篇幅决定了它并不擅长以丰沛的情感打动人心。短诗表现的机会是有限的,犹如投掷项目,需要在三四次机会中有一次最大的超越。许多短诗往往在这方面用力过猛,一不小心就写成了格言警句。

夸西莫多这首短诗则处理得相当出色。首句以“每一个人”起笔,就告诉了我们诗歌要揭示的是人类的命运,这种揭示不是宣谕式的,诗人给我们描摹了三幅图画:“大地的胸怀”——人生于斯长于斯,犹如母亲,她给予的温暖每一个孩子都能分享到,这是温暖诗意的画面;第二句则是另外的图景,在阳光之下,人们“裸露”,从“偎依”到“裸露”,应该是所有人类生存的状态,经历苦难或幸福,毫无例外的孤寂,这是冷暖交织的图画;最后一句,则是完全的深渊,“瞬息间”,突如其来的,让人无法设防的,人生的“夜晚”降临了,死亡、终结……

我们不正是经历着这样的人生历程么?这不正是人类在茫茫宇宙中所经历的漫漫人生么?这不正是我们困境、我们的脆弱么?但惟其如此,我们思考、痛苦、抗争,人生才拥有了一些意义。释迦牟尼曾问弟子:“人生几何?”一弟子答曰:“数十年。”释迦牟尼摇头。另一弟子答曰:“数年。”释迦牟尼又摇头。曰:“人生只在呼吸之间。”

瞬息间是夜晚,瞬息间是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