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你记住,我是为你而活的。

看看你,浑身到处都是缺点。

别怪我挑剔。

毕竟,我已经把一切都奉献给你了。

这辈子,我都会紧紧地盯住你。

但你不能有一句怨言。

因为,你就是爸爸妈妈的全部。 

我曾做过一个印象极为深刻的梦。

梦中,似乎回到了初中,正在参加地理考试。不过,考场上全是成年人。

试卷上清一色是选择题,但那些选择题的答案,好像都不大正确。

看着那些选项,我越来越愤怒。

突然,我情绪失去控制,左手一挥,把试卷撕去了一小半。

随后,我内心惴惴不安。毕竟,这是考试啊,总得要通过啊。于是,我低声地请求监考老师重新给我一份试卷。

“每个人就一份,不会有第二份,”一名男性监考老师,用高高在上的口吻对我说,“试卷是你自己撕毁的,你要为这一点负责。”

听他说完这番话,我的情绪再次失控,腾地站了起来,大声喊道:“我的地理是学得最好的!一直考最高分甚至满分!我断定,这张试卷根本没有正确答案!”

本来很安静的考场,因为我这番话立即沸腾起来,许多埋头考试的考生为我鼓掌喝彩。

“我拒绝这种考试!”我继续喊道。

随即,我毅然决然地推开书桌,向考场外走去。这时,所有考生也呼啦啦站起来,跟我走出考场。

--------------

考试即考验。梦到了考试,是因为在现实生活中遇到了考验,或是升职等功利方面的考验,或是道德上的考验。

并且,考试梦隐含着这样的道理:你过虑了。

因为,那个科目,尽管在梦中考了低分,但在现实中,它却是我们的优势科目,或起码也是那种经过艰苦奋斗后所通过的考试。

譬如,你高中时数学成绩不好,但经过努力,最后成绩上去了,但现在你常常做梦,梦到数学考了不及格甚至零分。

考试梦的焦虑滋味很不好受。

但你醒来后,忍不住会说,这个梦真没道理,我数学考试可是通过了的。这样说的时候,你对现实生活中遇到的考验的焦虑程度也会随之降低。

至于那种你一直没学好的科目,倒不会出现在梦中。

我这个梦也不例外。

初中的时候,我最喜欢地理,向来是把地理书当故事书来一遍遍地读的,课本上所有知识点,我自然而然几乎全记住了。所以,基本上地理都会考班里最高分,满分也不稀罕。

不过,我所了解的考试梦,做梦人在梦中很担心自己通不过考试,而且最后也都是考不及格甚至零分的。像我这样在梦中就理直气壮地斥责考试没道理的,我自己还没有听说过。

那么,这是为什么呢?

--------------

我自己很清楚答案,知道这个梦和我在天涯论坛上开的一个帖子有关。

这个帖子的题目是《谎言中的No.1:没有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几年时间内,它都是天涯杂谈的一个热帖,很多回复非常精彩。

做这个梦的那天晚上,我打开这个帖子,看到了网友“繁华成落叶”的回复,她在反思一个看似伟大的句子 ——“一切都是为了儿女”。

她写道:

我也一直在想这类事。

那么多人,好古怪,他们自己为啥不好好活,为啥硬要把自己的生命价值附着在别人身上?

别人荣,他们便荣;别人失败,他们便失败,仔细一想简直是变态。

每个人的光荣或耻辱,为什么不由自己来定,为什么要放弃?

很多人爱说“一切都是为了儿女”,那儿女又为谁呢?

如果儿女也继承相同的想法(往往如此),也说“一切都是为了儿女”,那不就是老鼠会、不就是传销、不就是谎言一堆嘛!

一环扣一环,生命的价值在一堆看似高尚的选择中指向终极的虚空。

她继续反思说:

几年前回家乡,和一个女同学见面,她的话让我吃惊得很。

她很满足地看着自己7岁的儿子说:“我孩子很聪明,我要好好培养他,我的希望全寄托在他身上了。”

我有时和人聊天说,中国为何发展不起来,你看看,父母一心培养个上大学的、学问好的。大学毕业没几年,父母就催着结婚嫁人,生孩子,然后这个被父母培养的人又开始把希望寄托在下一代,开始培养,哪有心思和精力去做自己该做的?

有次我开玩笑跟女友说,你干吗这么费心费力地去培养你的女儿,什么钢琴、画画、舞蹈。到了她二十多,又得开始培养她自己的下一代。你培养她没起到太大的作用嘛,还不如用那些钱培养自己呢!

这两段话给了我很大的震撼。虽然我一直在想类似的问题,但从来没有分析得这么清楚。

不过,关于这个主题,我心中已攒了千言万语,而“繁华成落叶”写的这些文字,宛如一石激起千层浪,把我这千言万语都激活了。

这就是我那个梦的含义。

----------------

长久以来,我们的文化将“利他”和“集体主义”捧上神坛,而一直将“利己”和“个人主义”视为邪恶。

我们认为,“利己”和“个人主义”意味着自私自利和自我中心,而“利他”和“集体主义”则意味着自我牺牲和奉献。

这个逻辑具体到生活中,就成了这样的人生观:我要为别人活着。

但问题出来了 —— 我为你活着,你配得上吗?

于是,我会紧紧地盯着你,看看你是否值得我付出。

因此,我势必会变得很挑剔:我都把一切付出给你了,但看看你,缺点到处都是啊!

这个逻辑进入家庭,就发展出了我们最常说的一句话:一切都为了孩子。

但这陷入了“繁华成落叶”所说的荒诞中:

一代为了下一代而活,下一代又为了下下一代而活。

结果,每一代人都没有为自己而活,都没有很好地去创造独特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很少活出自己的精彩来。

于是,“一环扣一环,生命的价值在一堆看似高尚的选择中指向终极的虚空”。

这很像传销。

传销的宗旨,就是利用“我一切都是为了你考虑”的逻辑,将本来价值很低的东西卖个高价,但谁都没好好地去创造。

并且,当父母喊出“一切都为了孩子”时,很容易导致一个恶果:大人们把自己的生命价值捆绑在孩子的身上,令孩子感到额外焦虑。

那么,应该怎么办?

答案是,无论什么时候,父母都有自己的事情,都致力于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

那么,孩子就只须承担他一个人的生命重量,而不必承担父母乃至祖父母外祖父母的生命重量,也就没那么累。

但现实中,实行这个答案的困难在于:我们的文化,整体上是“绝对禁止性的”。这会导致一个关键问题 —— 个体不敢活出自己,不敢按照自己的意愿来活。

现代心理学,如存在主义心理学和人本主义心理学都说,生命的意义在于选择。人本主义心理学大师马斯洛说自我实现,而另一位人本主义心理学大师罗杰斯说“成为你自己”。

他们都认为,生命都希望按照自己的意愿来活,充分展开自己的生命,最终“成为你自己”。这时的自己,富有饱满的生命力与创造力,同时又是富有同情心与社会责任感的。

但在我们的文化中,这样活很危险。所以大家只好去找其他的一些活法,“一切都为了孩子”,就成了一个常见的活法。

可真相是,相比起个人主义的西方来,我们对孩子的尊重与爱护程度,实在是差太远。

听上去,“一切都为了孩子”,而且很多家长也真的是牺牲太多,但他们要换取的,是孩子“一切都得听父母的”。

说得难听一点,一切为了孩子,这句话也可以说“一切都是为了繁殖”。

谁的生命都缺乏质量,而长久以来,人口繁殖的数量,无论从家庭看,还是从社会整体看,我们都是惊人的。

不敢活出自己,这种心理在很多地方都有表现,有些很微妙。

一位女性来访者对我说,她大学时参加一个GMAT英语考试,轻松考了超高分,大家来祝贺她,她都是回答说:“我就是运气好,侥幸考了高分。”

深入探讨她的这个说法,我发现,她很好胜,希望能考高分。但她害怕,超高分会引来嫉恨,所以她要这么说。而这个说法的含义是“考这么好,并非主观意愿,是我之外的运气让我考这么好,所以你们不要嫉恨我”。

我想,我们大街上、中国画中、岳敏君作品中那一个个抽巴的身体,都藏着类似的逻辑吧:

“我不敢活出自己伸展自己,我怕被嫉恨被惩罚,所以要找各种借口,说为了别人我才这么活。”

例如,我们不能为了自己去挣钱竞争,但把它说成“为了孩子”,听上去就没那么自私了,如果说成“为了集体”,就更加冠冕堂皇了。

---------------

王小波在一篇杂文中写道:

美国一个六十来岁的老太太,经营着一个大农场,农场里有很多特产,还有成千上万只羊。

令王小波惊奇的是,老太太还有情人和性爱。

她的世界如此丰富多彩,就没必要老是盯着儿女或儿女的儿女了。

但我们社会六十多岁的老人呢?

只怕每天关心的主要就一件事:儿女或(外)孙儿女在干什么。

况且,我们也不敢这么活。

例如,假若你身边一个六十来岁的老太太,还有情人和性爱,你会怎么看她?

在小家中,我们讲为亲人活着,最终则将导致“终极的虚空”。在社会这个大家中,我们就讲集体主义,讲“为了集体而无私奉献”。

---------------

我多年来一直想,我们或许误解了个人主义,也夸大了集体主义的善。

在我看来,如果集体主义仅仅是:“我自愿为集体奉献,但集体不能强求我奉献”,那就很好。

然而,一旦我们将集体主义视为“必需”,就会导致一个错误的伦理结论:可以借集体的名义,去侵占某个不情愿的个人的利益。

“文化大革命”期间,这个逻辑发展到顶峰,就出现了这样荒诞的事:洪水来了,一个青年因去救一个集体的电线杆而牺牲。

然后为此开展大辩论,而最终形成的主流结论是,别说是根电线杆,就是集体的一根稻草,都应毫不犹豫地去抢救。

我们的一个邻国,现在还会发生这样的事。

该国一名四年级学生,当学校突然发生山体滑坡时,为了保卫“三大将军”的肖像而付出生命,结果被树为英雄。

这个2012年发生的事件,让我有了一个感慨:在一个变态的国家,做一个主流的好人就等于“傻子”。

其实,这种逻辑直到现在还常被借用。

譬如,我们常听到这样的故事:某房地产商征地,某小家不同意,于是这家就成了“钉子户”,而房地产商或某某部门出来说话时,常指责这个“钉子户”破坏了团体的利益。

(图为《大闹天竺》里,王宝强饰演的“钉子户”)

现在,我们正向相反的方向发展,《物权法》就是一个里程碑。其实,物权法的核心 —— 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 就是源自“个人主义”。

我所知道的论述中,关于个人主义的最佳表达来自于俄罗斯小说家陀思妥耶夫斯基,这位被奉为“俄罗斯的良心”的小说家在他的名著《卡拉马佐夫兄弟》中有如下一段对话:

哥哥问弟弟:杀死一个小女孩,可令整个世界得救,那么,这可以做吗?

弟弟犹豫了一会儿,小声但坚定地回答说:不可以!

这才是个人主义的真正精髓 —— 不得以任何集体的任何名义侵占个人的利益。

--------------

我那个一点都不焦虑的考试梦,就反映了我这个反思过程。

虽然,长期以来我已经开始形成自己的结论 —— 我们误解了个人主义,也误解了奉献等。但是,我一直没敢明确地形成这样一个结论,还处在探索之中。

然而,“繁华成落叶”那两个精彩的回复,就像催化剂一样,一下子激活了我许许多多的思考。接着,它们发生化学反应,不断融合,最终形成了一个结论性的东西。

即,我断定,我们许多传统的价值观是不成立的。因此我会在梦中大喊:“这张试卷根本没正确答案!”

可以说,集体主义就像是一个考官,而我像是一个考生,这个考官给我出的各种选择题,都要求我必须按照集体主义的活法来活,但我觉得都不对,所以最后喊出:“这张试卷根本没有正确答案!”

因为,正确答案,就是 —— 成为你自己。

梦中考试科目的选择也非常精妙。地理,可理解为“大地之理”,象征着社会最基本的道理。并且,我中学六年中,尽管除了英语其他科目都曾成为班级最好,但我最喜欢、最有把握的就是地理。如果换成其他科目,我都没有那么足的底气,可以理直气壮地说试卷根本就没正确答案。

至于最后那句话 —— 我拒绝这种考试,也反映了我那天晚上的一个感觉,我觉得自己的确可以跳出很多传统价值观所编织的网,能用一个更信服的价值观体系来看待人性和我们这个社会了。

点击按钮,一键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