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多年前初次与申荷永老师相见,就听申荷永老师说他经常会问各国心理专家一个问题:人为什么会生病,治愈的因素何在?或许这是个在目前科学还无法给出标准答案的问题。在申老师的描述中,各类专家对此的答复也是各有千秋而无一标准。在后来的课堂以及各种讲座的场合里申老师也多次提到这个问题。
一开始我对此问题毫无反应,也不觉得这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但随着学习的深入,我的知识面得到了扩展,之前获取的知识也得到纵深发展。中国文化与心理分析似乎以它特有的功力在梳理着人性的脉络,也梳理着我的思路。渐渐的我才开始理解这个问题的深度。
一直以来人们对病症的理解大多归因于外界,或者说只有极少数病例被认可源自内心。
一些案例
记得听过一个案例,一个中学女生借口不上体育课,谎称自己肚子痛,多次得逞之后,发展成真实的腹痛,但经医院诊断无任何病理性原因,自己也很苦恼,其实她成功的催眠了自己。再如周瑜在赤壁大战来临前的染病、林黛玉终其一生的郁郁寡欢都被人们认为是心的原因。此类事件因为凤毛麟角而被人津津乐道。其实心因性的躯体化事件在我们周围并不少见。只是人们的意识太强大了,而无法识别。
女儿已经十岁了,在同龄孩子中间明显比较瘦小。从小到大也是感冒、发烧、咳嗽轮番拜访。但真正让我烦恼还不是这些,而是她不爱吃饭。每每吃饭时间,她总是苦着脸坐在饭桌前,端着碗可以花去很长时间而不吃一口。如果你问她想吃什么,绝对无一例外,肯定每次摇头。吃得少吸收就少,抵抗力不足、体弱多病是必然结果。在她外婆家里,女儿是孙子辈中第一个,因而深得大家喜欢,尤其是她外婆。可这种喜欢日后不仅没有给我带来愉悦,相反带来的是苦恼,这种喜欢也成为孩子成长最大的障碍。
她外婆是个比较强势的人,习惯于在家里掌控一切。由于自己当年在大家庭中充当着大管家的角色,已经习惯于照顾掌握所有人的生活细节,几十年下来,已炉火纯青。当自己成家为母,自然而然就掌控了子女的一切,当然外婆本人对此并没有客观认识。
外公是个老好人,在家里没什么发言权。孩子母亲也完全在外婆的掌握之中。她退休在家也无事可做,正好紧盯这个外孙女。当时,我还很庆幸家里有老人可以分担我们照顾孩子的压力。随着女儿厌食问题日益严重,我觉得需要作出改变了,因为我还是比较享受抚养孩子的点点滴滴。但很无奈,原本我们该做的事已经全都被外婆剥夺了。
开始只是女儿对饭菜表现出难以下咽,大家也都没太在意,在吃饭的时候她外婆照旧不断催促,不断施压,当然这些也无济于事,孩子仍然一副苦脸。后来我发现她外婆有一种做法:每天从幼儿园接回女儿之后,就立即给她吃蛋糕或零食。而这些东西女儿会乐于接受,但过不多久就到了晚饭时间,孩子当然不饿,于是就不想吃饭。
这样一来,外婆就开始着急了,在饭桌上总是当着孩子和大家的面说这孩子脾胃不好、有问题、一定要去医院看看,诸如此类的话。当我发现有吃零食这一环节的时候,就开始特别注意孩子吃饭的情况,发现晚餐总是那么难对付。我建议外婆接孩子回家后不要给她其它吃的东西,直接等着吃晚饭。在零星的坚持了几天之后,她外婆又重蹈覆辙。外婆更听不进其它人的话,而且自称小孩子只有她带得最好。
孩子由于经常感冒,于是经常上医院,经常吃药,一吃药胃口就不好,于是外婆又带孩子去医院找开胃的药。一连串的药物调理下来,往往半个月就过去了。这样的规律也一直伴随着孩子。我建议外婆象感冒发烧这样的小问题能不去医院最好别去,能少吃药最好别吃。而她外婆的回应是:你不懂!
有一次带女儿去一位心理咨询师朋友的沙盘室玩,女儿认真地摆弄着沙具。我和朋友一边聊着天,一边目睹了这样一幕:孩子拿起沙盘当中的几个动物,凡是张着嘴的,一个个往嘴里灌沙子。由于只是让孩子玩玩,我们并未对此有什么讨论。
后来一天跟朋友谈起女儿体弱的问题时,这位朋友问我,你的孩子是不是在吃饭方面有什么压力?通过一番交流,我才意识到,沙盘中所展现的,显然是孩子对吃,对胃口的感觉,她一直承受着吃的压迫。她的无意识想把这些压迫排除出去,她非常渴望自己承受的压力转嫁到别的事物上去。于是在沙盘中一一得到了展示。
每当孩子在饭桌上不想吃饭的时候,外婆会关切地问她想点吃别的什么,当然她回答还是摇头。米饭炒菜不喜欢吃,就给她煮面条,或者煮水饺,总之逼着她选一项。然后孩子总是苦着脸吃一点,然后剩下一大半不了了之。这是一种常态。
后来,我和孩子单独在家时,我觉得需要做些其它的尝试:午饭时间到了,我不吃,也不问她要不要吃,她也没有任何反应。我就陪着她玩,一直不提吃饭这回事儿。
往往是到了下午三四点钟的时候,她才觉得饿了,开始找我要吃的。我很高兴,我觉得这是她自然状况 下提出自己的需要。再往后我便如法炮制,每次只有我和女儿在家的时候,我们就尽情玩,直到她喊饿为止。有过这么几次之后,我感觉她之所以不爱吃饭,并非胃口问题,也不是身体不好,而是我们没有尊重她机体自然的调节。
在想明白这些问题之后,我也做了些调整。我们两人在家的时候,我也按时让她吃饭,只是在量上不做任何要求,不给她任何压力,由她自己决定吃多少,吃饭的时候也不谈论有关吃的一切话题,基本上都说些她乐意的话题。这种状况下她也能吃饭,但还是吃得很少,基本和平常饭桌上的量一样,唯一不同的是吃饭时的氛围是轻松的,是愉快的。而不是平常一样被人催促着吃饭。
再后来,我选择一些味道较重的食物给她,比如红烧的、卤味的结果她比较喜欢。这种时候,我感觉她完全是正常的。其实她外婆一家的饭菜永远是清淡口胃的典范,家里没有重的调味品,也不烧重口胃的菜。她外婆一直以来在用自己的方式喂养孩子,从不顾及孩子真正的需要。
至此我相信,孩子本身并没有问题。也不需要药物的调理,但在抚养的交锋当中,我们无法抵抗来自外婆的进攻。女儿其实不仅仅在抵抗吃饭的压力,也在抵抗外婆的性格压力,更具体些就是吃饭时言语的压力。她已经无法再接纳更多进入身体的信息,无论是吃的,或是话语。或许因为如此,无意识才会以躯体化的形式表现出来,让胃部难受,拒绝进食,拒绝接纳。
由此,我想到另一方面的佐证,孩子的母亲和小姨两姐妹一直都有胃病。有时症状还不轻,严重的时候会有呕吐的现象。而外婆自己和外公却没有胃病,也不存在遗传的问题。一家人吃的饭菜也是出于同一人之手,而奇怪的是两个孩子却有着同样严重的胃病。这更让我感觉孩子的外婆当年在抚养自己两个孩子的时候,也是用同样的方式和态度。或许没有外在干预的力量,久而久之,躯体化和病症就成为无意识唯一的表达。
当年我也是坐在同一张饭桌上吃饭的。其实我自己也深有体会,每到吃饭时间,就成了孩子外婆发表议论的时候,其它人的话题基本上不能成为主旋律。而她在谈论孩子的病症、身体状态时,也毫不回避,导致孩子从小就吃着饭,听着自己的毛病长大。对此,她本人并没有多少意识和警醒,相反她一直自称她很懂得照顾孩子,别人的做法都不对。后代们的精神世界事实上一直被她牢牢压制着。
每当吃饭时间,她开始将一些不良的信息和态度浇灌给孩子,孩子又无力与她抗衡,从而以躯体化的形式表达抗议。
记得申荷永老师说,病症很聪明。
的确,病症始终在调和人的意识与无意识。当人的意识过份强大的时候,无意识会以病症的方式提醒意识:你需要做出调整了。
如果你无视病症的提醒,很可能招致更严重的后果。相信大多数人面对症状,还是希望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但是中医对病症的理解会从深层次出发,会去寻找病症的根源。唯有源头的活水,才能使池水清澈。
其实多年来,我觉得我已经找到了解决孩子身体症状的良药,就是切断外婆的掌控。然而很无奈,这是一个无法实施的药方。靠孩子母亲也无济于事,因为她本身就和孩子具有同样的症状。
胃其实一直在无意识层面做无声的抵抗,希望可以回归自然,达到和谐平衡。而某些意识却终始在扰乱这种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