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接下来我们会讲一系列的音频,都是关于同一个主题的,即关于控制和失控的。
一只小狗打了两次嗝,之后它就开始叫,而且叫的时候它似乎觉得外部世界有个敌人,它是在对着那个敌人进行吠叫。
这是怎么回事呢?按照精神分析的理论来讲,这是一个很经典的现象,在小动物、小婴儿,也包括部分还停留在婴儿期心理发展水平的成年人身上,你会看到这样的现象。小狗发现它控制不了打嗝这件事情,也就是说打嗝这件事失控了,失控发生之后,分裂和切割这样的心理机制就发生了。
对这个小狗来讲,先是发生了一次打嗝,接着它想控制这次打嗝,但是它控制失败,接着它就开始叫。
从和巨婴水平的成年人对话,可以大致推理,它会做这样一种推理:打嗝这件事情是我不能控制的,既然我不能控制打嗝这件事情,那就应该是另外一个力量在控制打嗝这件事情,而且因为打嗝这件事情是有点不舒服的,所以控制这件事情的另外一种力量是有些恶意的,所以小狗就会对着外面吠叫,因为它觉得打嗝这件事情应该是在它身体之外的另外一个敌意的力量在控制着这件事情,所以它这样去吠叫。
最后大家发现它转过身来,就好象要去咬自己的尾巴,这个时候它就开始怀疑也许在它身体之内有一个力量在控制着它,比方说它的尾巴,虽然(尾巴)是它的身体之内的东西,但是因为尾巴在它的身体的末端,所以它会试着把这个尾巴切割到“我”的范畴之外,它怀疑尾巴是敌意的源头。
这是一个很简单的视频,但是它非常经典,对小狗、小婴儿来讲就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我曾经做过一次思考,思考什么叫做善,什么叫做恶。我想,其实对一个生命来讲,善和恶会有这样一种逻辑:我能控制的范围就叫做善,我不能控制的范围就叫做恶。
这种心理,对成年人来讲非常的复杂,但对小婴儿、小动物来讲就非常简单,比如打嗝这件事,假如我能控制住它,那么这个事情就是一个很有趣的、好玩的、善良的事情,但是当我不能够控制这件事情的时候,这个事情就变成了一种恶意的事情,而且接下来这个小婴儿或者小动物就会使用分裂(或者叫切割)的心理机制,那就意味着“我不能控制打嗝这件事情”,那就应该是有另外一个力量在控制它,这个时候分裂就发生了。
最初这个小狗的分裂是“在我身体之外的一个敌意的力量在和我作对 ,或者说分裂成“我和我不能控制的另外一部分”,而且“另外一部分”是恶意的。
当打嗝继续不能控制的时候,这个分裂就进一步变得严重,它就开始去看看是不是自己的尾巴、自己的身体在导致这样的事情,其实这个时候就意味着它把自己的尾巴也要切割到“我”之外。
对于小婴儿来讲,不是和天使在一起,就是和魔鬼在一起
如果养了小婴儿的话,我们留意去看,小婴儿的身上这种现象数不胜数,可以直接拿过来置换,对一个小婴儿来讲,如果打嗝发生,而他控制不住,你会发现他很快地就会陷入烦燥之中。因为他觉得他被攻击了,他必须要找到这个攻击他的力量,然后他要和它去作战。
因为小婴儿不能表达,也不能够怎么样,所以我们未必能够很清晰地去理解到底发生了什么,但在一些大的孩子身上就比较清晰。
就比如说有一个网友曾经在我的微博上留言,「 她的孩子把牛奶打翻了,结果他过来攻击妈妈」。
这是怎么回事呢?他会觉得本来我应该能够控制住倒牛奶这件事情,但是我控制不住,而且在他的世界里主要的(力量)就是我和妈妈,既然我控制不住倒牛奶这件事情,那就应该是另外一个力量在控制着这件事情,当然这个另外的力量就应该是妈妈了。牛奶被打翻了,失控发生了,他就会认为妈妈变成坏的了,相当于坏妈妈打翻了这个牛奶,所以他要去攻击他的妈妈。
这个孩子应该是一、两岁了,他能够去表达,所以当他的妈妈问他的时候,他就说出来了,他觉得是妈妈打翻了这个牛奶。
小孩子把妈妈视为坏人,看起来这是一件不好的事情,但对一个小孩来讲,这是一个很好的部分,因为他归罪于妈妈要胜过,他归罪于有一个另外的力量在控制着他。
当孩子失控的时候,他都要归罪于到外部世界,假如他说是有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像鬼一样的恶魔在攻击他而导致失控发生,那么这个时候他当然会知道这个鬼、恶魔是他控制不了,所以他会有一种彻底的失控感发生,并会将这个彻底失控的部分切割到“我”之外。
假如这个小婴儿觉得这是坏妈妈导致这件事情(的失控),那其实就意味着一种修复的可能性,即妈妈可以跟小婴儿一起努力来克服这件事情。当这件事情克服之后,小婴儿就会觉得“我是好的”、“妈妈是好的”了。这个时候一个失控的事情就变成可以控制的了,而一个“坏妈妈”就变成一个好妈妈了,这样一来这个孩子的世界就发生了重要的转化。
我相信讲到这儿,大家就会知道,对于一个孩子来讲,特别是对于一个小婴儿来讲,妈妈或者一个成年的养育者的陪伴非常非常地重要。
虽然婴儿的世界很简单,就是吃喝拉撒睡玩,当然还包括其它一些隐秘的部分,但吃喝拉撒睡玩是主要的,如果一个妈妈很用心的话,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她的孩子去控制这些事情。
假如是一个成年人,父母是控制不了他的世界的,也满足不了他,因为那个时候涉及到结婚、生孩子、找工作各种各样的事情,甚至学习这件事情,父母已经没办法帮孩子去完成了,但是,对于一个婴儿来讲,吃喝拉撒睡玩,一个有感觉的妈妈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帮孩子完成这样的事情。
假如婴儿活在他的世界里,他的世界主要就是吃喝拉撒睡玩这样的事情,并且他的事情处在一种基本可控的状态之内,对小婴儿来讲,他就会觉得他活在一个善意满满的世界里。
当然,失控不可避免地会发生,所以对小婴儿来讲必然有一个世界被他切割出去,并且这个切割出去的世界,是有一个“魔鬼”在导致这些失控发生,所以大家会发现小婴儿会害怕黑暗和鬼,其实都意味着同样的意思。
比如说我一个朋友在他的孩子1岁半之前连着搬家几次,结果她发现她的孩子开始害怕黑影。
一个孩子将自己与外界切断,通常意味着他觉得外界充满敌意
—— 黑影里有什么 ——
其实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因为连着几次搬家,这对一个小婴儿来讲刺激太大了,他会经常处在失控当中,这些失控发生之后,他也像视频当中那只小狗一样在寻找到底是什么样的敌人导致了这些失控发生,黑暗像是一个看不清、摸不着的力量,而且黑暗之中似乎藏着他看不见的东西,比如说鬼在发挥着作用,所以这个小婴儿就会觉得是有一个鬼藏在黑暗当中导致了失控的发生,因为他没办法理解是因为搬家导致了这一系列失控发生,所以他要去归罪于一个鬼。
成年人怕鬼实际上就是从这来的,甚至我们可以用怕鬼的程度来衡量一个成年人在小时候面临的失控有多少。如果我们养育小婴儿的话,妈妈及时地满足他,照顾他,陪伴他,让他顺利地渡过吃喝拉撒睡玩带来的种种挑战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可以再次强调,一个婴儿如果有太多失控发生,那就意味着他会将太多的事情切割到“我”之外,最严重的事情是婴儿处在一种全然的封闭状态,他好象对整个世界没有兴趣,这个时候他其实是将整个世界都切割到“我”之外,已经意味着他觉得整个世界都像魔鬼一样。
对于全然封闭的孩子来讲,有任何事情侵扰到他,他都可能会发狂,因为他会觉得任何事情都是他控制不了的,所以任何事情对他来讲都是一种入侵,都是一种充满敌意的力量。
换成另外一句话来说,妈妈或其他的养育者把孩子养育得多好,这就意味着婴儿在多大程度上就可以把妈妈或者一个养育者纳入到“我”之内、“好”之内。一个健康的孩子会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孩子,他会对周围世界充满好奇和探索欲望,因为之前他的吃喝拉撒睡玩被照顾得很好,所以他会觉得虽然有些事情会暂时处在失控之内,但是经过一些努力,这个事情就会重新恢复到控制之中,他会觉得虽然像是有一个外部世界,但这个外部世界似乎也是在“我”之内,经过一定的探索和努力可以纳入到“我”、“好”的世界之内。
同样的,我们再做推理,比如说对一个相对封闭的孩子来讲,他可能只会对很少的事情感兴趣,其实这会意味着只有很少的事情他才能控制,封闭的世界之外是他不能控制的事情。
对婴儿来讲,他越小,对他的照顾就越重要,因为他的吃喝拉撒睡玩的需求都有赖于一个成年养育者的陪伴。对他来讲,所谓的控制就是妈妈或者养育者把他照顾得非常好,及时地回应他。对婴儿来讲,及时的回应非常重要,你回应得越快,就意味着他在越快的时间之内解决失控的这件事情,让世界重新恢复控制。
随着孩子逐渐地长大,另外一件事情就变得很重要,他要尝试着尽他自己的力量去完成一些事情,这个时候他逐渐地会觉得“我完成了这件事情”、“我可以控制这件事情”,这种感觉对孩子来讲是非常宝贵的。对于小婴儿来讲,妈妈或者其他养育者及时的回应和照顾非常重要。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一个被照顾得很好的孩子,他会觉得他是活在善意满满的世界里;一个被照顾得很不好的孩子,他就会觉得他是活在一个恶意满满的世界里。前面一种孩子会觉得他活在天使环绕的世界里,而后面一种孩子会觉得他活在魔鬼环绕的世界里。我们要知道,在孩子越小越容易失控的时候,成年人对他的照顾和帮助非常重要。
今天我们讲的是小婴儿的心理,明天我们会讲一下类似的心理在成年人身上的展现,成年人就会用语言清晰地表达出来在他身上发生了什么、他是怎么想的。当我们用成年人的语言来解释的时候,我们就会更加清晰地来理解一个人面临失控的时候到底发生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