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先思考下人类社会为何需要规则。规则存在的意义,是最大限度维护每个人的感受。简单地说,为什么你不能侵占我的私有财产,因为那样我感觉很痛苦,而且绝大多数人都有相同的感受,所以人类形成共识,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为什么要设立交通灯,因为我们都需要安全放心地通过路口,交通灯维护了大多数人的感受。

  这些规则大家都知道,可为什么一些人还是会违反规则呢?被训导明白的规则,并不能保证遵守,这也是家长发愁的地方,规则讲了100遍,孩子也表示明白和同意,就是时常违反。

  一个7岁女孩,进我房间不敲门直接闯入,我有些不满:进门之前先敲门是基本的礼貌,你这么大了咋还不知道呢。于是教育她,进门之前要先敲门,我说请进,你再进来。她好像懂了,但下次依然如故。我又讲了一遍,照旧。我很崩溃,直接告诉她,你这样突然闯进来,我不高兴呀!小女孩恍然大悟,以后都会在进门前甜甜地叫我“李雪姐姐”,很开心地敲门。

  那这一前一后的转变是怎么发生的呢?之前,我只是教给她冷冰冰的规则,规则和她的感受是割裂的。而我讲出真实感受后,她很自然地愿意维护我的感受,轻松自在地遵守规则。继续观察女孩和父母的关系,她的父母完全不介意孩子突然闯入,甚至在孩子闯入后挺开心,所以孩子形成了直接推门的习惯。于是可见,这个小女孩遵守的规则不是被训练要求学会的,而是在感受的基础上自然形成的,所以她非常灵活,可以跟不同的人轻松保持不同的规则,自己的感受也没有被束缚。

  为什么这个小女孩能够明白我的感受,而且愿意维护我的感受呢?这是因为女孩的父母给予了她比较充足的爱和自由,几乎没有制定过什么规则限制她,所以她天然的感受力保持得很好,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同理心”。所以她既能尊重自己的感受,也能体验到别人的感受。在自尊与尊重他人之间,自然流动,形成让彼此都舒服的界限。这就是规则存在的本来意义:让大家都舒服。所谓的高情商,就是根据感受,灵活地和不同的人创造出彼此感受都舒服的体验,而不需要争辩出对与错,好与坏,应该与不应该等规则限制。

  那为什么有些人要破坏规则,侵犯别人的界限,看别人不爽自己才觉得爽?这就是病态的人格。可以推测,这种人的童年,父母给的规矩一大堆,孩子一次又一次试图表达爱、想自由做自己的时候,却被父母冷冰冰地以“规则”的名义残酷切断,爱的流动几乎没有。所以他们的内心形成这种链条“规则=痛苦”,打破规则才可能有连链接,这样的人当然没有能力尊重规则。所以,试图训练孩子守规矩的父母,如果训练过程切断了爱的流动,让孩子受苦,那规则就对孩子意味着痛苦,将来脱离了你的惩罚和奖励,他怎么自愿遵守规则呢。

  规则只有在涉及两个人的时候才有存在的意义,一个人的事情是自由的范畴。比如孩子什么时候洗澡,是自由的范畴,完全由孩子自己决定。如果洗澡需要大人帮忙,才涉及两个人,这时候才需要协商规则,比如爸妈11点睡觉,如果你洗澡需要帮忙,那么要在11点之前。完全属于孩子自己的事情,大人闯进去要求制定规则,这是耍流氓。流氓行径不会给孩子培养任何好习惯,只会让孩子逐渐丧失自己的感受力和判断力,智力和情商日渐僵化,成为和大人一样不知所以然的麻木之人。

  我的一个来访者,因为自己内心太痛苦,承认自己没有能力给予孩子爱和关注,但是在自由这件事情上,做到了百分百地遵守界限。孩子不愿意洗澡,那就尊重。结果一年的时间,孩子都没有洗过澡。但是一年后,孩子自己对妈妈说,妈妈我想洗澡了,于是自己去洗澡。过后,孩子对妈妈说,我体验到了水滑过皮肤的感觉,很美好。有多少人,洗一辈子澡,都只是程序性的完成任务,而没有真正体验过水与肌肤接触的感觉?这个孩子,曾经在交给爷爷奶奶带的时候,经常被强制用过烫的水洗澡,于是身体内留下了创伤体验,所以抗拒洗澡。妈妈遵守界限,孩子便在自动疗愈这个创伤,从而重新恢复和自己身体的链接。假设一下,如果妈妈各种讲道理,要求孩子洗澡,孩子也许去洗了,但是可能一辈子也体验不到洗澡的美妙感受,始终和自己身体缺乏链接。

  很多家长担心过度自由会变成溺爱孩子,导致孩子不断侵犯自己的界限。首先,爱本身不存在过度,真爱永远不会过多。自由也是多多益善,越多的自由,孩子越智慧,活得越精彩。其次,没有孩子需要溺爱,溺爱是家长的需要。或者说,溺爱是家长在满足自己“内在缺爱的小孩”,并把“内在的小孩”投射给孩子,跟真实的孩子没关系。比如,有些家长舍得给孩子买上千块的童装,但是孩子想要的摇摇车却不肯充分满足,反复跟孩子较劲,这是因为童装是父母“内在小孩”的需要,而摇摇车是真实孩子的需要。真实的孩子长期得不到满足,怎么可能感恩父母的付出?

  小时候几乎每个人都说我妈溺爱我,才把我惯出很多臭毛病。比如不洗自己的衣物,房间很乱,不懂感恩,乱花钱,不考虑别人的感受等等。仔细回想,一旦我想清洗自己的衣物,妈妈就会打击我,你洗不干净还浪费水,还是给我一起洗了吧;她经常闯进我的房间收拾东西,一边收拾一边抱怨;去超市购物,我挑了自己最喜欢的几样,但妈妈还是会再塞一大堆昂贵的零食给我,然后回家抱怨我去一次超市的花费比她一个月的花费都多;她生病时,我试图关心她,她会说你看书去吧,不要管我,后来又抱怨说白养活我了“这个白眼狼”。妈妈似乎是一个“圣人”,她没有自己的需要,没有自己的感受。这样的关系中,我如何同理她的感受,感知她的界限呢,又如何能生出感恩之心?后来我理解,她内心极度缺爱,同时对得到爱已经绝望,所以通过牺牲自己来满足我,间接满足了她“内在的小孩”。而实际上造成,我“抢走”了她“内在小孩”的爱,她对我付出越多,也越怨恨我。

  经常有妈妈说,为了孩子,自己牺牲了一辈子,结果却没得到爱和尊重。但是在我妈妈的这种“伟大牺牲”之下,我感受不到爱,经常做噩梦自己都快死了,妈妈也看不到我。面对外面的世界,我感受不到他人的感受,不能理解大多数人都理解的规则界限,经常侵犯别人的界限而不自知,好像从外星球来的,人际关系一塌糊涂。后来离开妈妈,我的天然本性才得以显露,我热爱收拾房间,把家里布置得很有美感,还喜欢做饭,也越来越能同理别人的感受。

  所以,若父母经常感觉被孩子侵犯界限,首先请自省,你清晰而且尊重自己的感受和需要吗?如果你经常“阉割”掉自己的声音,不尊重自己的感受,又如何期望孩子能够同理你的心,照顾你内心最深处的小孩呢。孩子没有这种能力,即使心理医生,也只有在付费的那1个小时里,可以做到一部分。

  规则,是为维护感受而生,两个清晰自己感受的人之间,自然会形成规则,而且是流动的、灵活自在的规则。最小化的政府带来最有活力的市场经济,规则最少的父母带来具有最不可思议的创造力的孩子。面对孩子没有被层层防御包裹的心,真实表达出自己的感受,让孩子自由选择,成为他自己。别用我们狭隘的恐慌束缚孩子无限的可能。孩子的未来,一定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所及。

点击按钮,一键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