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名昭著的美联航又出幺蛾子了,暴力拖拽华裔下飞机。

事情是这样的,美联航311航班,从芝加哥O’Hare机场飞往肯塔基州Louisville的航班出现了overbook(超售)的情况。实际上,是美联航临时要把4名免票的机组成员送往目的地,飞机超员,所以要赶4名乘客下飞机。

一开始,美联航航空公司先后给出400、800美元的补偿金(后地勤将补偿提高到1000美元),但依然没有乘客志愿选择下机。最后,美联航选择“随机”抽取下机乘客。一位亚裔乘客就在“随机”当中。

这是一位69岁的华裔医生,因为次日要安排手术,所以拒绝下机。随后就遭到空警的暴力殴打,拖拽。这位年迈的医生在拖拽过程中脸撞到座位,满嘴鲜血。

“I’m being selected, more or less, because I’m Chinese.” (我会被选,或多或少,因为我是中国人)这是被强行拖拽下飞机的华裔医生亲口所讲。

这件事在米粒妈的朋友圈里简直爆炸了,大家强烈谴责美联航:欺负华裔,欺负年迈的老先生,把华裔当成软柿子捏,你的良心不会痛吗?

一直以来,总是有人问我:米粒妈,你和米粒妈在美国读大学,又生活了一段时间,你们为什么不移民美国呢?

美国一直标榜种族平等,曾经我也是那么以为的,只是亲身在美国学习、工作和生活过之后,才发现所谓的种族平等,不过是一句空洞的废话。美国社会对亚裔的歧视一直都在。这次暴力驱逐亚裔乘客就可见一斑。

我和米粒爸属于那个年代特别少见的“小留学生”。我们出国的时候,大部分人大学毕业只知道去澳洲、英国,很少有人知道怎么去美国,连留学中介也没有美国这块的服务。

我出国的时候18、9岁,米粒爸出国的时候才15、6岁(去美国投奔他的舅舅)。他在美国读的高中、大学、研究生,然后在美国工作。我在美国读的大学,然后工作、结婚、生娃、回国,都在美国生活了很多年。

说说我的体会——

什么人适合移民美国?

1、白人,任何白种人,比如俄罗斯人、匈牙利人、阿尔巴尼亚人……只要是白人,就能逃脱所有的魔咒,哪怕第一代口音太重,第二代融入也完全没有问题。美国是且只是白人的天堂。

2、喜欢安逸的小日子,没有太大野心和抱负的人,对种族歧视不敏感的人。很多人愿意一辈子做基层员工,把生活过得漂漂亮亮的,与世无争,就特别适合移民。比如我哥哥嫂子就是这样,现在在西海岸过着闲云野鹤的美好日子。移民的一大好处是,刚毕业就轻轻松松在美国贷款买了别墅和车——这些在国内可能得奋斗10年、20年。

3、同性恋:国内同性恋生存环境太差,歧视太严重,适合移民。

4、残疾人:国内残疾人设置太不完善,基本只能家里蹲;西方国家则大大不同,非常适合残疾人居住——很多新移民跟我说,美国怎么满大街残疾人?那是因为设施完善,残疾人能出门啊!

国外的月亮更圆吗

很多人想移民,只是因为生活里的一地鸡毛,或是幻想着国外的月亮更圆。有人开玩笑说,真正的中国梦就是移民。“移民”就像童话故事里的“然后王子公主永远幸福地生活在了一起”一样,像是一切问题的解决办法。移民真那么好吗?

很多人没什么国外经历,去旅游一个礼拜就觉得美国人民都是活雷锋,有礼貌又谦让,空气新鲜,食品安全……深层次的东西还没看到,就着急移民。老移民大部分报喜不报忧,跟国内亲朋只说哪里好,不好的一律过滤掉,这部分只跟其他移民诉苦。

很多新移民刚刚明白,出国只是“从一个火坑,跳到另一个火坑”。移民只能解决很少的问题,而有又冒出那么多的新问题需要面对——新的文化、新的游戏规则,现实常常没有理想那么丰满。激烈的文化和种族冲突,新的游戏规则下的无所适从,好山好水好寂寞背后的无奈,我们到底该何去何从?

种族歧视是世世代代的诅咒

刚到美国,我遇到了很多不公平的事情(尤其是你和同龄人争夺资源的时候),一开始都归结于我的语言、文化不够好,导致不能融入。于是我疯狂地努力提高英文,交美国朋友,24小时浸入……后来我想,我这样努力的尽头是什么?不就是ABC吗?ABC的语言和文化都是完美的,普遍比美国人英文还要好,可是他们就融入了吗?

我在美国读大学时在学校工作过,我的同事非常多元化,主要都是第二代移民。有东欧裔美国人、非洲裔美国人、华裔美国人、越南裔美国人、菲律宾裔美国人、韩裔美国人,我是唯一的国际学生。我惊奇地发现,白人黑人都能融入美国主流圈子,而亚裔则主要跟同族人玩儿,关键还不是亚裔和亚裔玩,而是更细分:华裔跟华裔玩,韩裔跟韩裔玩,越南裔跟越南裔玩。。。

有一次团队建设(teambuilding),要大家坦诚讲讲文化碰撞和儿时经历,当时这些亚裔们讲出了一个个儿时的故事,具体故事都不记得了,就记得我们大家都哭了。如果不是这么深层次的交流,我还不知道,我一直羡慕的亚裔们,竟然这么难。

你知道为什么美籍华裔(ABC)比美国白人英文语速快那么多吗?因为他们要证明自己是美国人,不是中国人。留学的时候,还有一些华裔欺负中国留学生的事情发生,这种行为可以理解为鄙视链,也可以理解为让白人同学知道,他们ABC和中国人不一样。

你以为你吃足了苦,就给孩子铺平了路?No,no,no,歧视是世世代代的诅咒。

由于我们皮肤的颜色,大大降低了顶级大学的录取率。哈佛歧视亚裔,就像皇帝的新装,是公开的秘密▼

美国企业不同程度地歧视亚裔雇员(亚裔雇员歧视常有诉讼)▼

美国的电影电视里充满了对亚裔的歧视,《破产女孩》里大概只有150cm,小手小脚(这都是美国人鄙视的),连生殖器都不断被所有人嘲笑的Han▼

我和米粒爸常看的美剧《国务卿夫人》哪里都好,只有一点非常恶心:“中国外交部长”Foreign Minister Chen,长得尖嘴猴腮,一脸恶相,而且小肚鸡肠,坏到骨子里▼

这就是美国人心里的中国人▼

美国华裔演员刘玉玲,在《霹雳娇娃》中,其他两位主演的片酬是每人1000万美元,而刘玉玲却只有区区的120万美元。在2003年拍摄《霹雳娇娃Ⅱ》的时候,将她的片酬翻了一倍多,涨到了300万美元——那也不到别人的三分之一啊!▼

纽约米其林三星的大厨专门给亚洲顾客最差的▼

遇到米粒爸之前,我甚至想过嫁个美国白人算了,这样“问题就都解决了”。直到后来,我在美国工作时,认识了个混血姑娘,妈妈是华人,爸爸是美国白人。我跟她说,真羡慕你,又能跟白人圈子玩,又能跟华人圈子玩。她跟我说,她在白人圈子里被看成中国人,在华人圈子里被看成白人,两头都是外人。更戏剧性的是,她最好的几个朋友都是白人和亚洲人的混血。。。如果没有歧视,真的会这样吗?

当孩子哭着回到家,说妈妈,为什么我和别人长得不一样,为什么我是中国人时;当孩子学校的各种传统活动,咱们完全不懂、搞错了、让孩子丢脸时;当孩子问你,你为什么不能像其他小朋友的家长一样训练他们学校的橄榄球队时;当你的孩子因为是亚裔,进入顶尖大学的录取率大大下降时;当你跟孩子说中文,他恨恨地用快速的英文回你,并嫌弃你时;当学校的PTA meeting(类似家长会),别的家长发表了什么观点,你只能点头哈腰说“是”时;当你发现和自己的孩子不讲同一种语言,根本无法深入交流时,你就会明白我的意思了。

我和米粒爸出国时已经十几岁,形成了基本的人生观,不会被这些歧视打倒,因为我们从小的生长环境没有告诉我们,黄皮肤是耻辱;可是如果孩子从小在美国长大,对这一切习以为常,认为由于自己是中国人,所以不如别人,不是太可悲了吗!这就是米粒妈回国最主要的原因。

美国孩子快乐教育吗?

很多人以为,国内填鸭式教育、应试教育,美国就是快乐教育。这完全是对美国教育的误读。

大家都知道吧,教育质量来讲,美国公立学校<美国普通私立学校<中国重点中学<美国顶级私立学校。美国大部分的公立学校、低收入家庭孩子进入的学校、90%以上是黑人的学校都是“快乐教育”,天天啥也不干,结果就是16岁怀孕、当个服务员、小时工或者体力工人。

顶尖的美国孩子其实很优秀,也很拼啊!比如喜欢写作,要出几本书啊;喜欢美术,要办个人画展啊;喜欢商业,自己创个业啊;喜欢金融,我一个美国同学,高中就去高盛实习了一年,推迟了一年读大学(人家高盛真有针对高中生的项目啊);喜欢天文,另一个美国同学高二时发现了一颗新的星星,还以自己的名字命名。。。反正目的就是要证明自己的real passion(真正的激情所在)。

瞅瞅,这是一个美国中学生的日程表,多拼啊!每天只睡七个小时,要学习基础微积分、设计、历史、摄影、符号语言、创意写作、天文学、乐器、运动……▼

据统计,美国高中生一年要背超过112磅(约104斤重)的课本;很多学生每天凌晨一二点睡下,一天只睡四五个小时;美国重点高中90%以上的家长都给孩子请了家教。

美国家长比国内更拼

当中国孩子的课余时间被各种兴趣班、补习班充斥的时候,你知道美国的孩子都在做什么吗?是在公园里野餐,还是在游乐场里玩过山车?不,答案是,他们也在各种“班”里忙碌着。

纽约时报的文章《美国家长望子成龙很焦虑:彻夜排队报名补习班成常态》里报道:凌晨三点,大批家长们就冒着零下7摄氏度的寒风赶来排队报名补习班了▼

媒体还曾报道过纽约圣三一学校学前补习班报名的盛况。尽管一年学费高达20多万人民币,每年却都有大批有着“名校情结”的家长带着孩子来参加面试。2011年,这个补习班的录取率是2.4%,比哈佛还难进。

美国的中学考试,云集在校门外的学生和家长。发放考试通知2000份,录取仅100多名,可见竞争之激烈▼

除此之外,咱们没有在美国长大,很多游戏规则都不懂。美国家长全力帮孩子助跑,华人家长却常常由于不懂游戏规则而拖孩子的后腿,让孩子感觉难堪。

作家龙应台和前夫(德国人)有两个混血孩子,在德国长大。儿子小时候,龙应台收到一封信,大致写着“请带你的孩子来参加钢琴活动”,她就带着儿子去了,儿子弹得很一般,主办方很惊讶,因为这是给钢琴天才儿童的活动!龙应台的儿子非常痛苦、难堪,他曾恨妈妈为什么不是德国人,为什么连一封普普通通的信都看不懂!

移民后更容易申请常青藤吗?

美国亚裔,申请好大学比从国内更难。因为美国大学录取的时候,是外国学生一个池子,本国学生一个池子。本国的池子里,亚裔和亚裔是一个池子,白人和白人是一个池子,黑人和黑人是一个池子。

直接和亚裔竞争那点可怜的配额真的不易——美国亚裔高中生横扫了几乎所有学术奖项。 在纽约,亚裔占人口的7%,但是包揽了近三分之一的国家优秀奖学金。在加州,亚裔高中生占11%,但包揽了该州60%的国家优秀奖学金。

哈佛报纸The Harvard Crimson报道:”亚裔申请者不得不在SAT考试中比其他申请者高出几百分才有可能被录取。 亚裔申请者不是和所有申请者竞争,而是在有限的名额中和其他亚裔竞争。”

哈佛歧视亚裔,就像皇帝的新装,是公开的秘密,最近打官司闹得沸沸扬扬▼

前纽约州副州长Dr. Betsy McCaughey于2015年5月19日发表在New York Post的一篇评论文章,标题为《哈佛像当年歧视犹太人一样歧视亚裔》 (Harvard discriminates against Asians as it once did to Jews) 。

作者在文章一开头就指出:“如果你打算申请哈佛大学,而你的姓氏碰巧是王(Wong)或刘(Liu)这样的华裔姓氏,那么将你的姓改为洛佩兹(Lopez)或卢西亚诺(Luciano)可能更有利于你被哈佛录取。“ 华裔姓氏或者说亚裔背景这种因素成为申请哈佛的一个不利因素,这显然是不公平的。

哈佛一直优先录取白人和一些分数虽低但“抢手“的少数族裔,而将很多优秀的亚裔拒之门外。哈佛为了能知道申请者的族裔,要求申请者提供父母的出生地,母亲的娘家姓氏以及他们的家人是否曾经更名。这些要求,还有一个面试环节,是哈佛在上个世纪20年代为了限制犹太学生的数量而制定的。现在,亚裔学生是新的犹太人。

而更加直接表明亚裔申请者受不公平对待的是Princeton Review(美国帮学生申请大学的权威指南),其中提醒亚裔学生申请时不要附加图片或在essay中提及家庭的重要性:“如果你是一个亚裔美国人,甚至如果你只是有一个亚裔或听起来像亚裔的姓,你在申请时需要小心你该说什么和不该说什么。”

米粒妈完全可以接受,我的孩子因为不够努力、不够聪明、不够有天分,考不上名校,但我决不能接受,我的孩子因为皮肤的颜色被拒绝。

写了很多空气质量和雾霾相关的文章后,很多人看着都问我,“这么重视空气质量,米粒妈为什么不留在美国?” 看完这些,你觉得空气还是个事儿嘛!

米粒妈留学期间第一次暑假回国的时候,我妈(米粒姥姥)带着亲戚朋友和我一起去饭馆吃饭,她把菜单扔给我,开心地大声说:“随便点!使劲点!我闺女回来了,必须上硬菜!”我当时就震惊了,这种熟悉又陌生的感觉,久违了。

在美国留学那一年,我习惯了在别人的地盘上,按人家的社会规则行事,习惯了沉默和顺从,习惯了夹着尾巴做人,这种“随便点”、这种当家做主的感觉好像已经很久没有过了。

我的孩子不受到歧视和不公平待遇,对我更重要;

移民不能神奇地解决眼前的问题,却保证能给你带来更多的问题。不要自私地为了实现你的“梦想”,而草率地断送子女的未来!

点击按钮,一键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