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我第一次出国读书时,最大的冲击就是国外同学都敢说,也愿意说。老师布置作业也不要求标准答案,只要你说的有理有据,逻辑清晰,就可以得高分。这对于从小接受国内教育,凡事都是往标准答案上靠的我来说,实在太不一样了。
那时,我的老师一直对我说一句话,You need to have your point of view.(你需要有自己的观点)。
有了孩子后,我会更加有意识地去观察其他孩子,发现国外的孩子有个共性,即使再小,都有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不会人云亦云,常常愿意表达和父母朋友不一样的观点。结合自己以前的经历,我就特别好奇,怎样的环境可以打造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孩子?带着这样的疑问,我询问了孩子在纽约的认知老师。
思考能力模型
大部分家长让孩子停留在底层
相信大家都有这样的经历,孩子小时候,就是移动版的“十万个为什么”,这时,如果家长和老师可以掌握一些提问技巧,启发孩子进行更多的思考,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对错”或者“记忆”这个层面的话,就能帮助孩子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这位老师和我分享了一个思考能力模型,她告诉我,这个是不少北美顶尖学校会提供给老师的培训课程之一,对于家长其实也是有很好参考意义的。
这个模型,来自心理学家Bloom,他曾经对孩子的思考能力进行了分类,从低阶到高阶,一共有6大分类,并提出孩子的思考能力发展都是从底层开始,只有掌握了这个层面的能力后才能上升到新的层面,然后逐步提高,一直到最高层。
(思考能力模型)
模型从下往上,展示了最基本的思考能力到最高阶的思考能力,由此可见,我们通常习惯问的“记住没有”、“对不对”等属于低阶的思考能力。一般来说,孩子的思考能力不会自动提高到新的层面,这期间需要有“诱因”,也就是教育环境,而这当中,最关键的就是老师或者家长是否有意识地针对这个层面的能力进行“启发式”提问,来鼓励孩子更好地发展掌握这个层面的思考能力。
不管你的孩子多大,1岁、4岁还是14岁,Bloom的这个思考能力的应用都是适用的,其实对于我们成人也是有很好的借鉴意义的。这张图看起来有点枯燥,那我就拿大家都很熟悉的《小红帽》的故事作为例子来说明,不同层面如何提问来帮助孩子发展相对应的思考能力。
第一层:记忆
在这个层面,孩子通过记忆,可以复述出书里提到的基本信息,可以回答一些关于书里人或者物体的基本问题。
你可以这样提问:
小红帽要去见谁?
小红帽手里提的篮子里有什么?
她穿了什么样子的衣服?
提问关键词是:谁、哪里、什么、多少、什么时候、怎样等这些澄清信息内容的问题。
第二层:理解
在这个层面,孩子理解了故事的含义,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可以用自己的语言非常简单地说一下故事大概。
你可以这样提问:
为什么小红帽需要走过森林?
大灰狼为什么要穿上奶奶的衣服?
这个故事主要说了什么?
提问关键词是:主要观点、为什么、有什么区别等。不再只是复述出表面意思,而是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再回答的问题。
第三层:应用
在这个层面,孩子有能力进行初步的融会贯通了,也就是说可以把其他场合学到的类似知识和她从书里学到的知识和信息联系起来了。
你可以这样提问:
如果小红帽是和朋友一起去看外婆的话会发生什么?
森林里很黑,还有什么情况下也会很黑?
小红帽是走这穿过森林的,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其他方式,她也可以到外婆家?
提问关键词是:有其他什么情况是一样的;如果……会发生……;还有……方式。
这个层面的提问精髓在于,启发孩子把其他场合学到的知识拿来运用到当下这个场景,从而起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第四层:分析
这个层面的提问鼓励孩子开动脑筋,充分收集各方面的证据来支撑自己的观点。
你可以这样提问:
如果你是小红帽,你做的会和她有什么不同?
为什么独自走过小树林很危险?
提问关键词是:我的观点有什么不同,或者一致?我自己可以从中发现什么?
这个层面的提问给孩子提供了不同的场景,鼓励孩子跳出故事情节本身,而是对自己掌握的知识重新组合,挑选出重要的信息来得出自己的结论。
对于大一点的孩子在学校参与的辩论,就是这个层面思考能力很好的锻炼方式。平时在家,父母也可以有意识地和孩子进行这样的“辩论”游戏,而且可以在游戏中时不时地进行角色交换。
第五层:评估
在这个层面,孩子会对自己得出结论的论点进行评估,或者维护自己得出的观点。
这个层面,你可以开始提问个人观点方面的问题:
你觉得大灰狼欺骗小红帽这样做对吗?
你会对小红帽提哪些建议?
提问关键词是:你认为是对的/错的?有没有更好的建议?当孩子给了一个答案后,需要追问,为什么她觉得是错的或者对的。
对于更大的孩子,可以问,他们觉得作者在描述这个故事时是否有什么错误?在整个故事展开的过程中,作者是否出现前后矛盾的情况?
第六层:创作
在这个层面,我们可以要求孩子根据现有的信息,重新创作一个新的结尾,或者完全改编整个故事情节。也可以鼓励孩子根据这个故事创作一首小诗或者一首歌曲。
在这个层面,我们需要尽力鼓励孩子发挥创造力,同时,也基于现在掌握的故事情节,对故事进行“二次创作”。
这位老师的分享对我启发很大。回想我以前的学习经历和父母的教育,大部分老师和家长提问的阶段,最多就停留在最底层的三个层面,愿意问一下“为什么”的,真的已经算很好了。
文章里关于《小红帽》的提问只是举例帮助大家理解,大家关键领会精髓,掌握这个,以后生活中方方面面,其实都是按照这个模型来提问的。
理解了这个模型后,我们作为家长的,就可以有意识地在日常生活中和孩子提问对话,来对孩子独立思考能力进行启蒙。归根到底,独立思考能力是一种思维模式,是需要从小从日常中培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