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小学校,几乎就是一个一个的江湖,形成了一定程度上的无政府社会。
2、在无政府社会中,如何保证自己的安全?三句话:结交权势,不畏强敌,保全自己。
3、文明人用沟通解决问题,野蛮人用拳头解决问题。文明与野蛮,市场与政府的分界,也就在于此。
那些将文明与野蛮区别开来的东西,每一个人在他成长的过程中都必须亲自学习一遍。——路德维希·冯·米塞斯
布老师,最近北京中关村二小校园发生的欺凌事件,大家都众说纷纭,有的支持孩子妈妈,有的说孩子妈妈过度保护孩子,有时候我们家孩子在学校也或多或少会被别的孩子欺负,请问布老师在这件事情上该怎么处理?
你好!我想利用这个机会讲一下我的一些看法。
伟大的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大师米塞斯说过一句话:“那些将文明与野蛮区别开来的东西,每一个人在他成长的过程中都必须亲自学习一遍。(《理论与历史,英文版第293页》)”什么意思呢?越是低龄的孩子,他身上凶狠的动物性就是越明显。而越是成年人,则更多地表现出温顺的社会性。每个人的童年,几乎都是野蛮的,无法无天的熊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每个人都必须重新学习文明社会的规则。
现在的人,圣母心比较严重,对中小学总是存在温情脉脉的幻想,总是把学校想象成“育人才、学知识”的场所。实际上中小学校,几乎就是一个一个的江湖。因为这些学校每个班人数太多,根本管不过来,而且学生都是未成年人,学校几乎不可能对学生采取什么有效的管理措施。这些学校,在学生之间就形成了一定程度上的无政府社会。
在无政府社会中,如何保证自己的安全?三句话:结交权势,不畏强敌,保全自己。在中小学生的无政府社会中,权势首先就是老师和学校。但是老师和学校就像国家的法制机器,虽然有用,但是反应慢,程序繁琐,还容易被坏人利用。怎么办?需要和本班级和班级以外的势力搞好关系,让别人知道你是不好惹的。不战而屈人之兵,才是最好的策略。
在学校这个江湖中,人与人的斗争无处不在。所以聪明的学生,永远不会让自己的人际关系太差,需要有一些盟友。我上大学的时候读过的经济学书籍,讲过一个简单的道理:就是罪犯,也要讲成本收益的。如果成本大于收益,他是不会去做的。所以如果你人缘太差,就有可能被列为“可以欺负的人”,人人都可以来踩一脚。这个时候就比较麻烦了。
如果被列为“可以欺负的人”,那么打算欺负你的人也并不会一下子扑上来,而是先默默观察你,注视你。最初的冲突来自于眼光的冲突,语言的挑衅,然后才是肢体的冲突。那些对于眼光的冲突,语言的挑衅的躲避,通常会被认为是胆怯、懦弱,而后冲突可能会升级。很多人就是在这一刻怂了。所以此刻心理素质就显得特别重要。
根据美国权威教育机构的定义,“bullying(欺凌)”首先是语言上的,才是肢体上的。所以在发生肢体冲突之前,在语言中并不要示弱,当然也不要煽风点火,而是要以坚定的态度压制对方的挑衅,同时向权威及自己的盟友报告相关情况。实际上欺凌的重点不在于暴力本身,而在于暴力带来的恐吓效果。而恐吓也只有在被害人封闭自己的时候才有效。
总结以上的观点:
1、学校是个江湖,欺凌是无法避免的。所以不要鸵鸟,不要惊讶,而是把它当成学校生活的一部分。
2、与学校权威和校内外势力搞好关系。人缘太差的话,可能会被列为欺凌对象。
3、一旦发生眼光冲突或语言挑衅,不要慌,告诉你周围的人,你可能会遇到事情。
4、如果被暴力恐吓,要告诉更多人,不要当作秘密自己藏起来。
这样一套法则的目的,是为了避免最后的肢体冲突。因为就像国家之间一样,战争往往并不是目的,而是政治斡旋失败后的产物。最近一些网络文章的观点往往集中在“产生了肢体冲突怎么办”,而不是“如何避免肢体冲突产生”。实际上后者在实践中重要得多。诸子百家之中,有一个“兵家”。孙子主张“上兵伐谋”、“不战而屈人之兵”,就是同样的战略思想。
发生了校园欺凌案,其实不必大惊小怪。因为教育本身并不是目的。教育的目的是让孩子们更好地在社会上取得成功。所以适当地参与学校的复杂人际关系,帮派政治斗争,让他们从小熟悉政治斗争场景,熟练运用政治斗争工具,对孩子走上社会,也是具有一定的培养作用。让孩子从小适应社会,而不是躲在温室里远离社会。
当然了,谁也不能完全消灭社会上的政治斗争。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就有政治,也就有欺凌。因为人类尚未进化完全,总是崇拜政府,想要利用政治的方式去解决问题,达到目的。所以让所有的人类进行合作,让政治减弱到最小的程度,也是我们努力的方向之一。文明人用沟通解决问题,野蛮人用拳头解决问题。文明与野蛮,市场与政府的分界,也就在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