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信息时代以来,大量阅读并独立思考,成了对每一个人极现实的考验。每一个流行词汇兴起,就会有无数文章涌过来,鱼目混珠,等着你自己淘出真金白银。

  例如,近年来,讨论“匮乏感”的文章一搜一大把,东一篇说孩子童年的愿望没被满足,将会在心里形成一个黑洞,成年之后这个黑洞将变得欲壑难填,因此孩子有什么欲望,就应满足他——他要两颗巧克力,你给他十颗,剩下的那八颗都在说“我爱你”;西一篇说父母自身的匮乏感将会传递给孩子,身穷穷一世,心穷穷三代,不要强调粒粒皆辛苦、要节俭要珍惜,这会让孩子感到生活的沉重,内心无法富足流动,更难有精神追求。

  有的文章的确写得很专业、很有说服力。但有些文章读起来简直叫人疑惑,读得越多越是晕头转向。真要听信这些“匮乏感”理论指导,许多家长原本视为好的家教理念,比如俭以养德,今后恐怕也不敢问心无愧地派上用场了。

  我想起我公婆的粮食匮乏感。他们二老经历过大饥荒年代,饿怕了,后来粮食富足之后,他们仍然无法相信自己今后不会再饿肚子了。每年收了粮食,他们都会在仓库里囤积上够吃两三年的量,然后卖掉去年囤积的旧粮食。年年如此。下厨做饭,我婆婆都会不知不觉地做得比需要的量多得多,生怕大家的肚子突然变大了似的,因此剩饭压剩饭。顿顿如此。不管怎么交流,他们仍然处处防患饥荒,无法相信旧时代过去了,因为他们度过了反右和文革那种可怕的年代,对谁的说法也不信任。

  可是我老公完全没有这种物质匮乏感。他把物质享受看得很淡,只对自己所钻研的IT领域兴趣十足,业余时间就阅读数学经济哲学等类名著。按理说,他在父母省吃俭用的教育中长大,应该被“传递”了严重的物质匮乏感才对,是不是?

  我认识的几位潜心钻研学问的老学者也经历过物质极端匮乏的年代,可是他们并没有因此在未来“人生得意”之后过奢侈生活或刻意节衣缩食。我曾经提过此类疑问,其中一位老教授说“在文革中养成了简单的饮食习惯,就这样保持了下来,感觉挺好的”。一个人有精神追求,常常是儿时好奇心的延伸,是对自己想了解的领域的持续探索,跟物质关系并不大。再穷的人也可能拥有丰富的精神世界,再富的人也可能“穷得只剩下钱了”。

  眼下一些孩子,从小胃口好,对什么食物都感兴趣,看护人由他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想吃多少就吃多少,他吃得对某些食物“上了瘾”,越吃越多,越吃越胖;越胖胃口越大,于是吃得越多。简直恶性循环。

  我一个亲戚的孩子,一岁多父母离了婚,她跟着妈妈回外婆家居住。妈妈从小就是很会享受生活的人,对女儿更是没有一项欲望不予满足。吃,穿,玩,不论什么东西,不论贵不贵,只要女儿说了,她一定立即满足。可是这女儿一年年长大,欲望真像一个大黑洞,怎么填也填不满。吃饭时,她会把自己喜欢吃的端到自己跟前,狼吞虎咽,一刻也等不得。哪怕已经吃饱了,据她说食物已经堆到了喉咙,有好几次吃过多了吐出来,她还是克制不住地要吃。

  你说孩子有什么欲望就去满足他,这就是爱?这真能解决匮乏感问题?你说倡导节俭就会导致生活沉重感,强调珍惜反而造成孩子将东西闲置,造成浪费,那么教育还从何谈起?

  当今,于多数家庭而言,温饱不是问题了,受宠爱的孩子很常见了。但是“匮乏感”却成了个高频词。问题出在哪里呢?那么多的心理学说法,有时看是合理,运用起来又是困难的。有篇文章说得好:解决之道从来不在于满足或不满足,甚至也不在于过犹不及,而在于父母应该在给予孩子充分的爱和信任的基础上,满足孩子合理的愿望,让孩子逐步学会自我管理并获得胜任感。

  每一个孩子天性不同,有的对食物特别感兴趣,有的对运动特别感兴趣,有的对故事特别感兴趣……一千个孩子一千个样子。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对周边世界的好奇心。如果家长能够发自内心地爱孩子,就能第一时间看见他的每一种好奇的萌芽,带着他去观察、去尝试,告诉他相关知识,他既感受到了父母毋庸置疑的爱,也满足了好奇心,他还有什么可匮乏的呢!

  比如,上述那个从小贪吃的女孩,如果妈妈在她特别渴望吃奶油蛋糕的时候,买给她一盒蛋糕的同时,亲切地望着孩子的眼睛,告诉她,奶油蛋糕很好吃,可以吃一点,但是不能吃太多了,吃多了就会发胖,身体健康会受影响,孩子自然不会死缠烂打要多吃。可是妈妈因为婚姻挫折,内心苦闷,工作又奔波劳累,孩子的任何发展阶段她都没意识到,任何人提醒她,她都觉得孩子长大就会好。“不要评判孩子的欲望”,要对他说“你的欲求很美好,你值得一切最好的东西”,那么,吃那些垃圾食品好不好呢?你要的我都给你,并且也都给得起,长此以往,孩子十分任性,脾气火爆,一点也不能延后满足,就是一个被溺爱、被宠坏了的大孩子了。当这妈妈看见别人家省吃俭用,孩子却友好大方,富有爱心和同情心,一下子也搞不明白了。

  正如我在《让孩子从小注意细节并不为过》一文中提到的那样,孩子并不怕父母批评他马虎,因为你批评他马虎的潜台词是说他“其实很聪明,只是大意了”;孩子也并不怕父母拒绝他,你说哪些玩具不应买因为会限制你的想像力,哪些东西不能吃因为会伤害你的身体健康,他都听得明白也能接受,他怕的是父母并不发自内心地爱他。有句话说“情感,是最有效的约束力”,这简直一语中的。如果父母和孩子之间建立了良好的亲密关系,能感受到对方的心灵,对对方充满了真切的爱,那还有什么物质需求是那么不可缺少的呢。

点击按钮,一键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