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爱”等同于“巴结”,这是我新近发现的一个有关思维陷阱的秘密。

我的朋友小李虽在新加坡打了六年工,可仍一肚子顽固思想,很难打通她的内心。她总觉得自己未出嫁时是个宝,全家人宠爱得不得了,嫁入夫家简直成了一根草。

我跟她讲,这就是中国社会的潜规则在起作用:你新到一个地方,你是个新来的,你必须付出更多,去体贴照顾身边的每个人,给他们带来欢笑,给他们带来惊喜,让他们了解你喜欢他们、尊重他们,这样你的处境自然会改变。

可是她答:“我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我为什么要巴结他们?!”

我跟她说:“‘良心’算得了什么,人人都有良心;没良心的人迟早都进监狱了。少谈良心,我们要谈的是‘爱心’。”

因为她的亲和力差,又因为分家的利益问题,家庭矛盾渐渐扩大,最后连老公所雇的送货工人也扭头走了。

她向我哭诉:“我实在忍受不下去了,这个家叫我很想逃离!我只是无心的一句话,说这工人‘你把电风扇拿去吹,我老公吹什么’,他就发脾气了,不来上班了,使得老公在烈日之下亲自去送货。真害死了老公了!这个死工人,顿顿吃得多,特别爱吃肉,什么都费,让人讨厌,还这么一身坏脾气!”

我跟她说:“你想一想,这个工人如果是你的兄弟,你看他在大太阳下累得半死,你会不会心疼?他一进门,你会不会赶紧叫他来坐,赶紧拿风扇给他吹?做了饭会不会把鱼肉摆到他面前,让他多吃点?你会吗?”

她答:“我为什么要巴结他?!”

我哑然失笑了。我现在发现了一个大秘密。原来,爱他人在她的眼里是“巴结”。一个年轻女子把博爱当成了巴结。我跟她解释:“所谓巴结,是指你为了私利,去向某些有影响力的人阿谀逢迎,是打着自己的小算盘在弄虚作假。但是你去关心爱护你的工人,是希望他过得快乐,而不是想要从他身上捞到什么额外的好处。同样,你去爱你的公婆、哥嫂们,也不是要从他们身上捞到什么东西,只是希望建立一个幸福快乐的大家庭,这算什么巴结呢?”

她想了一想说:“要是从前你跟我说这样的话,我是不能接受的。但现在我觉得应该是这样。我给工人打个电话,叫他回来上班吧。”

我跟她强调:“工人也是人,你要把他当成自己家的人,同情他,可怜他,因为他的生存状态真不容易啊。如果你发自内心地去尊重他,照顾他,就不可能说出让他生气的话了。而他也会干得很认真,会好好干下去。”

她于是打电话找工人去了。

这时,我另一个朋友小邓正好和我谈起她的母亲,说她妈妈是典型的“拒绝巴结”的人,她一直活在孤立的世界中,从不“巴结”别人,却又活得不快乐。“平时我如果对邻居们好点,给他们提供一些帮助,她就很生气地说:‘你巴结他干什么!我又不求他!’”

我这才想起我弟弟夫妇的矛盾根源了。我让弟弟对老婆体贴一些,真诚地爱她,他说“如果我对她好一点,她就会讽刺我‘是不是你妈又要来住了,你这么巴结我’,而我又何必巴结她呢?各过各的吧”,于是两人维持着貌合神离的一家。究其原因,是他们两个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同样把爱当成了巴结!

假如一个人分不清“爱”与“巴结”,他就绝不肯博爱,因为他觉得这是屈尊;作为结果,他收获的自然不是爱,而是抱怨的习惯。而这类人并不一定气量小,仅仅因为一“念”之差!可悲的是,生活的不幸有时就源于对这么一个概念的误解。

作者原创,谢谢阅读!

点击按钮,一键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