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搜索

 一

  今天是萧珊逝世的六周年纪念日。六年前的光景还非常鲜明地出现在我的眼前。那一天我从火葬场回到家中,一切都是乱糟糟的,过了两三天我渐渐地安静下来了,一个人坐在书桌前,想写一篇纪念她的文章。在五十年前我就有了这样一种习惯:有感情无处倾吐时我经常求助于纸笔。可是一九七二年八月里那几天,我每天坐三四个小时望着面前摊开的稿纸,却写不出一句话。我痛苦地想,难道给关了几年的“牛棚”,真的就变成“牛”了?头上仿佛压了一块大石头,思想好像冻结了一样。我索性放下笔,什么也不写了。  

六年过去了。林彪、“四人帮”及其爪牙们的确把我搞得很“狼狈”,但我还是活下来了,而且偏偏活得比较健康,脑子也并不糊涂,有时还可以写一两篇文章。最近我经常去火葬场,参加老朋友们的骨灰安放仪式。在大厅里,我想起许多事情。同样地奏着哀乐,我的思想却从挤满了人的大厅转到只有二三十个人的中厅里去了,我们正在用哭声向萧珊的遗体告别。我记起了《家》里面觉新说过的一句话:“好像珏死了,也是一个不祥的鬼。”四十七年前我写这句话的时候,怎么想得到我是在写自己!我没有流眼泪,可是我觉得有无数锋利的指甲在搔我的心。我站在死者遗体旁边,望着那张惨白色的脸,那两片咽下千言万语的嘴唇,我咬紧牙齿,在心里唤着死者的名字。我想,我比她大十三岁,为什么不让我先死?我想,这是多么不公平!她究竟犯了什么罪?她也给关进“牛棚”,挂上“牛鬼蛇神”的小纸牌,还扫过马路。究竟为什么?理由很简单,她是我的妻子。她患了病,得不到治疗,也因为她是我的妻子。想尽办法一直到逝世前三个星期,靠开后门她才住进医院。但是癌细胞已经扩散,肠癌变成了肝癌。  

她不想死,她要活,她愿意改造思想,她愿意看到社会主义建成。这个愿望总不能说是痴心妄想吧。她本来可以活下去,倘使她不是“黑老K”的“臭婆娘”。一句话,是我连累了她,是我害了她。  

在我靠边的几年中间,我所受到的精神折磨她也同样受到。但是我并未挨过打,她却挨了“北京来的红卫兵”的铜头皮带,留在她左眼上的黑圈好几天以后才褪尽。她挨打只是为了保护我,她看见那些年轻人深夜闯进来,害怕他们把我揪走,便溜出大门,到对面派出所去,请民警同志出来干预。那里只有一个人值班,不敢管。当着民警的面,她被他们用铜头皮带狠狠抽了一下,给押了回来,同我一起关在马桶间里。  

她不仅分担了我的痛苦,还给了我不少的安慰和鼓励。在“四害”横行的时候,我在原单位(中国作家协会上海分会)给人当做“罪人”和“贱民”看待,日子十分难过,有时到晚上九十点钟才能回家。我进了门看到她的面容,满脑子的乌云都消散了。我有什么委屈、牢骚,都可以向她尽情倾吐。有一个时期我和她每晚临睡前要服两粒眠尔通才能够闭眼,可是天刚刚发白就都醒了。我唤她,她也唤我。我诉苦般地说:“日子难过啊!”她也用同样的声音回答:“日子难过啊!”但是她马上加一句:“要坚持下去。”或者再加一句:“坚持就是胜利。”我说“日子难过”,因为在那一段时间里,我每天在“牛棚”里面劳动、学习、写交代、写检查、写思想汇报。任何人都可以责骂我、教训我、指挥我。从外地到“作协分会”来串连的人可以随意点名叫我出去“示众”,还要自报罪行。上下班不限时间,由管理“牛棚”的“监督组”随意决定。任何人都可以闯进我家里来,高兴拿什么就拿走什么。这个时候大规模的群众性批斗和电视批斗大会还没有开始,但已经越来越逼近了。  

她说“日子难过”,因为她给两次揪到机关,靠边劳动,后来也常常参加陪斗。在淮海中路“大批判专栏”上张贴着批判我的罪行的大字报,我一家人的名字都给写出来“示众”,不用说“臭婆娘”的大名占着显著的地位。这些文字像虫子一样咬痛她的心。她让上海戏剧学院“狂妄派”学生突然袭击、揪到“作协分会”去的时候,在我家大门上还贴了一张揭露她的所谓罪行的大字报。幸好当天夜里我儿子把它撕毁。否则这一张大字报就会要了她的命!  

人们的白眼,人们的冷嘲热骂蚕蚀着她的身心。我看出来她的健康逐渐遭到损害。表面上的平静是虚假的。内心的痛苦像一锅煮沸的水,她怎么能遮盖住!怎么能使它平静!她不断地给我安慰,对我表示信任,替我感到不平。然而她看到我的问题一天天地变得严重,上面对我的压力一天天地增加,她又非常担心。有时同我一起上班或者下班,走近巨鹿路口,快到“作协分会”,或者走近湖南路口,快到我们家,她总是抬不起头。我理解她,同情她,也非常担心她经受不起沉重的打击。我记得有一天到了平常下班的时间,我们没有受到留难,回到家里她比较高兴,到厨房去烧菜。我翻看当天的报纸,在第三版上看到当时做了“作协分会”的“头头”的两个工人作家写的文章《彻底揭露巴金的反革命真面目》。真是当头一棒!我看了两三行,连忙把报纸藏起来,我害怕让她看见。她端着烧好的菜出来,脸上还带笑容,吃饭时她有说有笑。饭后她要看报,我企图把她的注意力引到别处。但是没有用,她找到了报纸。她的笑容一下子完全消失。这一夜她再没有讲话,早早地进了房间。我后来发现她躺在床上小声哭着。一个安静的夜晚给破坏了。今天回想当时的情景,她那张满是泪痕的脸还在我的眼前。我多么愿意让她的泪痕消失,笑容在她那憔悴的脸上重现,即使减少我几年的生命来换取我们家庭生活中一个宁静的夜晚,我也心甘情愿!

  二  

我听周信芳同志的媳妇说,周的夫人在逝世前经常被打手们拉出去当做皮球推来推去,打得遍体鳞伤。有人劝她躲开,她说:“我躲开,他们就要这样对付周先生了。”萧珊并未受到这种新式体罚。可是她在精神上给别人当皮球打来打去。她也有这样的想法:她多受一点精神折磨,可以减轻对我的压力。其实这是她一片痴心,结果只苦了她自己。我看见她一天天地憔悴下去,我看见她的生命之火逐渐熄灭,我多么痛心。我劝她,安慰她,我想拉住她,一点也没有用。  

她常常问我:“你的问题什么时候才解决呢?”我苦笑着说:“总有一天会解决的。”她叹口气说:“我恐怕等不到那个时候了。”后来她病倒了,有人劝她打电话找我回家,她不知从哪里得来的消息,她说:“他在写检查,不要打岔他。他的问题大概可以解决了。”等到我从五·七干校回家休假,她已经不能起床。她还问我检查写得怎样,问题是否可以解决。我当时的确在写检查,而且已经写了好几次了。他们要我写,只是为了消耗我的生命。但她怎么能理解呢?  

这时离她逝世不过两个多月,癌细胞已经扩散,可是我们不知道,想找医生给她认真检查一次,也毫无办法。平日去医院挂号看门诊,等了许久才见到医生或者实习医生,随便给开个药方就算解决问题。只有在发烧到摄氏三十九度才有资格挂急诊号,或者还可以在病人拥挤的观察室里待上一天半天。当时去医院看病找交通工具也很困难,常常是我女婿借了自行车来,让她坐在车上,他慢慢地推着走。有一次她雇到小三轮车去看病,看好门诊回家雇不到车了,只好同陪她看病的朋友一起慢慢地走回来,走走停停,走到街口,她快要倒下了,只得请求行人到我们家通知。她一个表侄正好来探病,就由他去把她背了回家。她希望拍一张X光片子查一查肠子有什么病,但是办不到。后来靠了她一位亲戚帮忙开后门两次拍片,才查出她患肠癌。以后又靠朋友设法开后门住进了医院。她自己还很高兴,以为得救了。只有她一个人不知真实的病情,她在医院里只活了三个星期。  

我休假回家假期满了,我又请过两次假,留在家里照料病人。最多也不到一个月。我看见她病情日趋严重,实在不愿意把她丢开不管,我要求延长假期的时候,我们那个单位的一个“工宣队”头头逼着我第二天就回干校去。我回到家里,她问起来,我无法隐瞒。她叹了一口气,说:“你放心去吧。”她把脸掉过去,不让我看她。我女儿、女婿看到这种情景,自告奋勇跑到巨鹿路向那位“工宣队”头头解释,希望同意我在市区多留些日子照料病人。可是那个头头“执法如山”,还说:他不是医生,留在家里,有什么用!“留在家里对他改造不利!”他们气愤地回到家中,只说机关不同意,后来才对我传达了这句“名言”。我还能讲什么呢?明天回干校去!  

整个晚上她睡不好,我更睡不好。出乎意外,第二天一早我那个插队落户的儿子在我们房间里出现了,他是昨天半夜里到的。他得到了家信,请假回家看母亲,却没有想到母亲病成这样。我见了他一面,把他母亲交给他,就回干校去了。  

在车上我的情绪很不好。我实在想不通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事情。我在干校待了五天,无法同家里通消息。我已经猜到她的病不轻了。可是人们不让我过问她的事情。这五天是多么难熬的日子!到第五天晚上在干校的造反派头头通知我们全体第二天一早回市区开会。这样我才又回到了家,见到我的爱人。靠了朋友帮忙,她可以住进中山医院肝癌病房,一切都准备好,她第二天就要住院了。她多么希望住院前见我一面,我终于回来了。连我也没有想到她的病情发展得这么快。我们见了面,我一句话也讲不出来。她说了一句:“我到底住院了。”我答说:“你安心治疗吧。”她父亲也来看她,老人家双目失明,去医院探病有困难,可能是来同他的女儿告别了。  

我吃过中饭,就去参加给别人戴上反革命帽子的大会,受批判、戴帽子的人不止一个,其中有一个我的熟人王若望同志 ① 他过去也是作家,不过比我年轻。我们一起在“牛棚”里关过一个时期,他的罪名是“摘帽右派”。他不服,不听话,他贴出大字报,声明“自己解放自己”,因此罪名越搞越大,给捉去关了一个时期不算,还戴上了反革命的帽子监督劳动。在会场里我一直像在做怪梦。开完会回家,见到萧珊我感到格外亲切,仿佛重回人间。可是她不舒服,不想讲话,偶尔讲一句半句。我还记得她讲了两次:“我看不到了。”我连声问她看不到什么?她后来才说:“看不到你解放了。”我还能再讲什么呢?  

我儿子在旁边,垂头丧气,精神不好,晚饭只吃了半碗,像是患感冒。她忽然指着他小声说:“他怎么办呢?”他当时在安徽山区农村已经待了三年半,政治上没有人管,生活上不能养活自己,而且因为是我的儿子,给剥夺了好些公民权利。他先学会沉默,后来又学会抽烟。我怀着内疚的心情看看他。我后悔当初不该写小说,更不该生儿育女。我还记得前两年在痛苦难熬的时候她对我说:“孩子们说爸爸做了坏事,害了我们大家。”这好像用刀子在割我身上的肉。我没有出声,我把泪水全吞在肚里。她睡了一觉醒过来忽然问我:“你明天不去了?”我说:“不去了。”就是那个“工宣队”头头今天通知我不用再去干校就留在市区。他还问我:“你知道萧珊是什么病?”我答说:“知道。”其实家里瞒住我,不给我知道真相,我还是从他这句问话里猜到的。

  三  

第二天早晨她动身去医院,一个朋友和我女儿、女婿陪她去。她穿好衣服等候车来。她显得急躁,又有些留恋,东张张西望望,她也许在想是不是能再看到这里的一切。我送走她,心上反而加了一块大石头。  

将近二十天里,我每天去医院陪伴她大半天。我照料她,我坐在病床前守着她,同她短短地谈几句话。她的病情恶化,一天天衰弱下去,肚子却一天天大起来,行动越来越不方便。当时病房里没有人照料,生活方面除饮食外一切都必须自理。后来听同病房的人称赞她“坚强”,说她每天早晚都默默地挣扎着下了床,走到厕所。医生对我们谈起,病人的身体经不住手术,最怕的是她的肠子堵塞,要是不堵塞,还可以拖延一个时期。她住院后的半个月是一九六六年八月以来我既感痛苦又感到幸福的一段时间,是我和她在一起度过的最后的平静的时刻,我今天还不能将它忘记。

但是半个月以后,她的病情又有了发展,一天吃中饭的时候,医生通知我儿子找我去谈话。他告诉我:病人的肠子给堵住了,必须开刀。开刀不一定有把握,也许中途出毛病。但是不开刀,后果更不堪设想。他要我决定,并且要我劝她同意。我做了决定,就去病房对她解释。我讲完话,她只说了一句:“看来,我们要分别了。”她望着我,眼睛里全是泪水。我说:“不会的……”我的声音哑了。接着护士长来安慰她,对她说:“我陪你,不要紧的。”她回答:“你陪我就好。”时间很紧迫,医生、护士们很快做好了准备,她给送进手术室去了,是她的表侄把她推到手术室门口的。我们就在外面廊上等了好几个小时,等到她平安地给送出来,由儿子把她推回到病房去。儿子还在她的身边守过一个夜晚。过两天他也病倒了,查出来他患肝炎,是从安徽农村带回来的。本来我们想瞒住他的母亲,可是无意间让他母亲知道了。她不断地问:“儿子怎么样?”我自己也不知道儿子怎么样,我怎么能使她放心呢?晚上回到家,走进空空的、静静的房间,我几乎要叫出声来:“一切都朝我的头打下来吧,让所有的灾祸都来吧。我受得住!”  

我应当感谢那位热心而又善良的护士长,她同情我的处境,要我把儿子的事情完全交给她办。她做好安排,陪他看病、检查,让他很快住进别处的隔离病房,得到及时的治疗和护理。他在隔离病房里苦苦地等候母亲病情的好转。母亲躺在病床上,只能有气无力地说几句短短的话,她经常问:“棠棠怎么样?”从她那双含泪的眼睛里我明白她多么想看见她最爱的儿子。但是她已经没有精力多想了。  

她每天给输血,打盐水针。她看见我去就断断续续地问我:“输多少西西的血?该怎么办?”我安慰她:“你只管放心。没有问题,治病要紧。”她不止一次地说:“你辛苦了。”我有什么苦呢?我能够为我最亲爱的人做事情,哪怕做一件小事,我也高兴!后来她的身体更不行了。医生给她输氧气,鼻子里整天插着管子。她几次要求拿开,这说明她感到难受,但是听了我们的劝告,她终于忍受下去了。开刀以后她只活了五天。谁也想不到她会去得这么快!五天中间我整天守在病床前,默默地望着她在受苦(我是设身处地感觉到这样的),可是她除了两三次要求搬开床前巨大的氧气筒,三四次表示担心输血较多付不出医药费之外,并没有抱怨过什么。见到熟人她常有这样一种表情:请原谅我麻烦了你们。她非常安静,但并未昏睡,始终睁大两只眼睛。眼睛很大,很美,很亮。我望着,望着,好像在望快要燃尽的烛火。我多么想让这对眼睛永远亮下去!我多么害怕她离开我!我甚至愿意为我那十四卷“邪书”受到千刀万剐,只求她能安静地活下去。  

不久前我重读梅林写的《马克思传》,书中引用了马克思给女儿的信里的一段话,讲到马克思夫人的死。信上说:“她很快就咽了气。……这个病具有一种逐渐虚脱的性质,就像由于衰老所致一样。甚至在最后几小时也没有临终的挣扎,而是慢慢地沉入睡乡。她的眼睛比任何时候都更大、更美、更亮!”这段话我记得很清楚。马克思夫人也死于癌症。我默默地望着萧珊那对很大、很美、很亮的眼睛,我想起这段话,稍微得到一点安慰。听说她的确也“没有临终的挣扎”,也是“慢慢地沉入睡乡”。我这样说,因为她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我不在她的身边。那天是星期天,卫生防疫站因为我们家发现了肝炎病人,派人上午来做消毒工作。她的表妹有空愿意到医院去照料她,讲好我们吃过中饭就去接替。没有想到我们刚刚端起饭碗,就得到传呼电话,通知我女儿去医院,说是她妈妈“不行”了。真是晴天霹雳!我和我女儿、女婿赶到医院。她那张病床上连床垫也给拿走了。别人告诉我她在太平间。我们又下了楼赶到那里,在门口遇见表妹。还是她找人帮忙把“咽了气”的病人抬进来的。死者还不曾给放进铁匣子里送进冷库,她躺在担架上,但已经给白布床单包得紧紧的,看不到面容了。我只看到她的名字。我弯下身子,把地上那个还有点人形的白布包拍了好几下,一面哭着唤她的名字。不过几分钟的时间。这算是什么告别呢?  

据表妹说,她逝世的时刻,表妹也不知道。她曾经对表妹说:“找医生来。”医生来过,并没有什么。后来她就渐渐地“沉入睡乡”。表妹还以为她在睡眠。一个护士来打针,才发觉她的心脏已经停止跳动了。我没有能同她诀别,我有许多话没有能向她倾吐,她不能没有留下一句遗言就离开我!我后来常常想,她对表妹说:“找医生来”,很可能不是“找医生”,是“找李先生”(她平日这样称呼我)。为什么那天上午偏偏我不在病房呢?家里人都不在她身边,她死得这样凄凉!

  我女婿马上打电话给我们仅有的几个亲戚。她的弟媳赶到医院,马上晕了过去。三天以后在龙华火葬场举行告别仪式。她的朋友一个也没有来,因为一则我们没有通知,二则我是一个审查了将近七年的对象。没有悼词,没有吊客,只有一片伤心的哭声。我衷心感谢前来参加仪式的少数亲友和特地来帮忙的我女儿的两三个同学,最后,我跟她的遗体告别,女儿望着遗容哀哭,儿子在隔离病房还不知道把他当做命根子的妈妈已经死亡。值得提说的是她当做自己儿子照顾了好些年的一位亡友的男孩从北京赶来,只为了看见她的最后一面。这个整天同钢铁打交道的技术员,他的心倒不像钢铁那样。他得到电报以后,他爱人对他说:“你去吧,你不去一趟,你的心永远安定不了。”我在变了形的她的遗体旁边站了一会。别人给我和她照了相。我痛苦地想:这是最后一次了,即使给我们留下来很难看的形象,我也要珍视这个镜头。  

一切都结束了。过了几天我和女儿、女婿到火葬场,领到了她的骨灰盒。在存放室寄存了三年之后,我按期把骨灰盒接回家里。有人劝我把她的骨灰安葬,我宁愿让骨灰盒放在我的寝室里,我感到她仍然和我在一起。  

四  

梦魇一般的日子终于过去了。六年仿佛一瞬间似的远远地落在后面了。其实哪里是一瞬间!这段时间里有多少流着血和泪的日子啊。不仅是六年,从我开始写这篇短文到现在又过去了半年,半年中我经常在火葬场的大厅里默哀,行礼,为了纪念给“四人帮”迫害致死的朋友。想到他们不能把个人的智慧和才华献给社会主义祖国,我万分惋惜。每次戴上黑纱、插上纸花的同时,我也想起我自己最亲爱的朋友,一个普通的文艺爱好者,一个成绩不大的翻译工作者,一个心地善良的人。她是我的生命的一部分,她的骨灰里有我的泪和血。  

她是我的一个读者。一九三六年我在上海第一次同她见面。一九三八年和一九四一年我们两次在桂林像朋友似的住在一起。一九四四年我们在贵阳结婚。我认识她的时候,她还不到二十,对她的成长我应当负很大的责任。她读了我的小说,给我写信,后来见到了我,对我发生了感情。她在中学念书,看见我以前,因为参加学生运动被学校开除,回到家乡住了一个短时期,又出来进另一所学校。倘使不是为了我,她三七、三八年一定去了延安。她同我谈了八年的恋爱,后来到贵阳旅行结婚,只印发了一个通知,没有摆过一桌酒席。从贵阳我和她先后到了重庆,住在民国路文化生活出版社门市部楼梯下七八个平方米的小屋里。她托人买了四只玻璃杯开始组织我们的小家庭。

她陪着我经历了各种艰苦生活。在抗日战争紧张的时期,我们一起在日军进城以前十多个小时逃离广州,我们从广东到广西,从昆明到桂林,从金华到温州,我们分散了,又重见,相见后又别离。在我那两册《旅途通讯》中就有一部分这种生活的记录。四十年前有一位朋友批评我:“这算什么文章!”我的《文集》出版后,另一位朋友认为我不应当把它们也收进去。他们都有道理,两年来我对朋友、对读者讲过不止一次,我决定不让《文集》重版。但是为我自己,我要经常翻看那两小册《通讯》。在那些年代,每当我落在困苦的境地里、朋友们各奔前程的时候,她总是亲切地在我的耳边说:“不要难过,我不会离开你,我在你的身边。”的确,只有在她最后一次进手术室之前她才说过这样一句:“我们要分别了。”  

我同她一起生活了三十多年。但是我并没有好好地帮助过她。她比我有才华,却缺乏刻苦钻研的精神。我很喜欢她翻译的普希金和屠格涅夫的小说。虽然译文并不恰当,也不是普希金和屠格涅夫的风格,它们却是有创造性的文学作品,阅读它们对我是一种享受。她想改变自己的生活,不愿做家庭妇女,却又缺少吃苦耐劳的勇气。她听一个朋友的劝告,得到后来也是给“四人帮”迫害致死的叶以群同志的同意,到《上海文学》“义务劳动”,也做了一点点工作,然而在运动中却受到批判,说她专门向老作家组稿,又说她是我派去的“坐探”。她为了改造思想,想走捷径,要求参加“四清”运动,找人推荐到某铜厂的工作组工作,工作相当忙碌、紧张,她却精神愉快。

但是到我快要靠边的时候,她也被叫回“作协分会”参加运动。她第一次参加这种疾风暴雨般的斗争,而且是以反动权威家属的身份参加,她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她张皇失措,坐立不安,替我担心,又为儿女的前途忧虑。她盼望什么人向她伸出援助的手,可是朋友们离开了她,“同事们”拿她当做箭靶,还有人想通过整她来整我。她不是“作协分会”或者刊物的正式工作人员,可是仍然被“勒令”靠边劳动、站队挂牌,放回家以后,又给揪到机关。过一个时期,她写了认罪的检查,第二次给放回家的时候,我们机关的造反派头头却通知里弄委员会罚她扫街。她怕人看见,每天大清早起来,拿着扫帚出门,扫得精疲力尽,才回到家里,关上大门,吐了一口气。但有时她还碰到上学去的小孩,对她叫骂“巴金的臭婆娘”。我偶尔看见她拿着扫帚回来,不敢正眼看她,我感到负罪的心情,这是对她的一个致命的打击。不到两个月,她病倒了,以后就没有再出去扫街(我妹妹继续扫了一个时期),但是也没有完全恢复健康。尽管她还继续拖了四年,但一直到死她并不曾看到我恢复自由。这就是她的最后,然而绝不是她的结局。她的结局将和我的结局连在一起。

  我绝不悲观。我要争取多活。我要为我们社会主义祖国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息。在我丧失工作能力的时候,我希望病榻上有萧珊翻译的那几本小说。等到我永远闭上眼睛,就让我的骨灰同她的搀和在一起。 

 一月十六日写完

近两个月忽然谣传我要结婚,而且对方是有名有姓的人。有个朋友对我谈起,我只笑了笑。我做梦也没有想到这种事。像这样的“社会新闻”在旧社会可能有市场,但在解放后二十九年多的现在不会有人对它感到兴趣吧。谣言会自生自灭的,我这样相信。但这一次我的估计又错了。谣言并不熄灭,却越传越广。这两天居然有人问上门来。

据说我曾在锦江饭店摆宴二十八席庆祝婚礼,又说我在新雅饭店设席四十桌大宴宾客。凡是同我常见面的同志,或者在我常去的地方(例如书店)工作的同志,或者常常给我送书来的新华书店的同志,以及我的女儿、女婿,我的妹妹等等都成了打听的对象,连我的四岁半的外孙女也受到幼儿园老师的盘问。老师问她:“你外公结婚吗?”她干脆回答:“没。连相也没照!”前天晚上有个朋友带着儿子来看我,谈了正事之后,她忽然问我最近生活上有什么“变动”,我说完全没有。她的儿子就说,他劳动的工厂和他爱人的工厂里都在流传我结婚的消息。

今天有两批客人来,谈起外面讲得好像有凭有据,说我元旦结了婚,请客三四十桌,他们不相信,到我家里来看看,又不像办过喜事。我也只是笑笑,毫不在乎。刚才我得到一位工人读者来信,说:“听说你有喜事,……特来信贺喜”。我几乎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了!要是在三年前恐怕我这条老命就难保住了。

所谓“谣言杀人”,并非虚传。当时在上海作威作福的徐某某只要信口说一句:“他结婚请客四十桌,这是资产阶级复辟!”那么马上就会对我进行全面专政。这不是笑话,真正发生过这样的事情。前十天左右我参加过一次追悼会——替一位著名诗人平反。这位诗人同一个造反派谈恋爱,要和她结婚,据说本单位的工宣队员不但不同意,并且批判了他。听说那位徐某某又讲了话:“某某人腐蚀造反派,如何如何……”大概又是什么阶级斗争的新动向吧。于是诗人开煤气自尽。对这件事徐某某究竟有没有责任,还是让历史来裁决吧,我不必在这里多谈了。

提到结婚就死人,多可怕!我举这个事例正好说明造谣者的用心。但今天不再是“四害”横行、谣言可以杀人的时候了。我并不感觉到谣言可畏。林彪和“四人帮”的阴谋诡计和法西斯暴行并没有把我搞死,何况区区谣言!然而奇怪的是:为什么大家对这种谣言会如此感兴趣呢?这当然要“归功”于林彪和“四人帮”这一伙人,他们搞乱了人们的思想,把人的最崇高、最优美、最纯洁的理想、感情践踏、毁坏,使得不少人感到国家、民族的前途跟自己脱离关系,个人眼前只有一团漆黑,因此种种奇闻奇事才可以分他们的心,吸引他们的注意,使他们甚至花费时间来传播流言。  

然而对什么事情都要用一分为二的眼光看待。对这件事也并不例外。我也应当把谣言看做对我的警告和鞭策。一个作家不是通过自己的艺术实践而是通过其他的社会活动同读者见面,一个作家的名字不署在自己的作品上,而经常出现在新闻中间,难怪读者们疑心他会干种种稀奇古怪的事情。  

一月七日

(一)

  马尔蒂瓦克是一台世界上最大型的计算机。它的操作事项是处理各种数据,亦即是说,它接受各种资料,并加以储存、检测并传递。

  计算机马尔蒂瓦克安装于华盛顿,但它可以从全世界各地接收各种信息和提问,并能够向每一个国家的各个城市和小镇递送答案。一大批工作人员日以继夜地把各种信息输送进计算机,另一批工作人员则在它的内部穿梭不停地忙碌着,并关注着它的一切。

  马尔蒂瓦克还有着非常特殊的工作使命,它负责收集全世界每一个人的全部资料。每天,它得把四十亿人的情况汇总到一起,并回答着“明天将会发生何事”的问题。世界上的每一个城市能够随时收到它所在地域的情况报告,而完整的“世情报告”则全部集中到华盛顿防暴军团首领的手中。

  伯纳德·格里曼就任华盛顿防暴军团的首领之职只有三个星期。现在,他对于每天早晨发来的“世情报告”已经不以为然了。它是一整叠约有十五厘米厚的文件,他毋庸一一把它们读它,只要很快地浏览一遍就够了。

  报告中全是那些常见的麻烦事、问题、意外事件……可是,接着出现的一个信息使他吃惊非小,那是一桩谋杀案!他迅速揿了一下电话按钮,助手阿利·奥思曼的脸部显现在小小的荧光屏上。

  “阿利,”格里曼说道,“今天有人打算搞谋杀。你们有否发现任何异常情况?”

  “没有,长官,”阿利·奥思曼的眼睛在荧屏上显得既机警,又认真,“这一谋杀眼下完全不能确定。您注意到了马尔蒂瓦克数字否?”

  计算机马尔蒂瓦克对于预测到的现象会用具体的数字表明。如果某件事情肯定要发生,其数字将是100,如果某件事情有可能会发生,其数字就在100以下。

  “我已经注意到了,”格里曼说道,“它的数字只有15。不过,我不希望在我任职期间出现任何谋杀案件,一件也不能发生!至于一些比较小的事件,当然是在所难免——我可以允许有某种通融的余地。但是,如果我们一旦面临谋杀事件,就会陷于极为麻烦的境地,你明白了吗?”

  “明白了,长官。这一信息已经传送到马尔蒂瓦克指明的城市了,我们的安全人员正在严密地监视着一切。现在,马尔蒂瓦克数字已经在下降了。”

  “很好。”格里曼答道。他再次压了一下按钮,荧屏上的形象顿时消失了。

  对于格里曼而言,这一可能出现的谋杀事件显得至关重要。按规定,华盛顿防暴军团首领的任期只有一年,绝对不能超越这一期限。他的前任在一年之中碰上了五起谋杀事件,不过,截至目前为止,谋杀案件的发生率一直很低。格里曼怀有一个强烈的意愿:在他就任的一年之中,绝对不允许有谋杀案发生。如果他能实现这一愿望,那真是得天独厚,福星高照了!

  (二)

  本·曼纳斯觉得,他是巴尔的摩市最幸福的十六岁的孩子。他的哥哥迈克今天满十八岁了,这一天正好是青年典礼节。

  迈克对本说道:“再过二年,你也将十八岁了,那时候也会轮到你了。你何不也去观看一番青年典礼仪式的盛况呢?”

  这样,本就随同哥哥一起前往广场,广场上聚集了从巴尔的摩各地汇集的数以千计的十八岁青年。一位男子走到了前面,本仔细听着他的讲话。

  “下午好!十八岁的青年们。今年由我主持巴尔的摩市青年典礼仪式。在对你们的考察中,你们中绝大部份的人都已认识我了。马尔蒂瓦克对你们已经知之甚多,但尚不充分,直到现在,马尔蒂瓦克不承认你们是成年人。你们的父母已经向马尔蒂瓦克递送了关于你们的详尽报告,现在,你们必须接受这一神圣的责任。今天,你们已经长大成人,你们必须向马尔蒂瓦克陈述自己的一切——你们的思想、你们的秘密等等。接着,马尔蒂瓦克会彻底地了解你们。它将会知悉你们今天和明天的事情,会照应你们。如果你们一旦处于危险之中,它会事先发觉,如果有人想加害于你,它会事先发觉,如果你想伤害别人,它也会事先发觉。马尔蒂瓦克将会向你们提出很多问题,你们得全部、如实地回答它。不要难以启口记住:如果你说谎,马尔蒂瓦克将会洞察一切!”

  演讲、报告、提问、回答……这一年度的青年典礼仪式终于结束了。本和迈克两人用了便餐,随后驱车返家。

  在家门口,他们被阻止了,一位脸色阴沉的年轻警察要求查看他们的身份证。在屋内,他们的父母流露出惊愕和哀伤的神情,默然地坐着。父亲约瑟夫·曼纳斯似乎一下子苍老了许多。

  父亲看着他的二个儿子说道:“看来,我将要被捕啦。”

  (三)

  同一办公室的雷夫·利米对着奥思曼说道:“你看一下马尔蒂瓦克数字吧,我们对曼纳斯一家进行监视之际,它的数字反而在上升呢。”

  “我已经看到了,”奥思曼答道,“但是,这又作何解释呢?”

  “我们是否把奥思曼一家人抓进防暴大楼里呢?”

  “我看不必。我们如果这样做了,可能会把事情弄得越来越糟,把他们禁锢在自己的家中就得啦。”

  “看来,尚有别的人参与了这些事件,”利米说道,“他们一定已准备妥当,付诸行动了。这就是马尔蒂瓦克数字正在上升的原因。”

  “马尔蒂瓦克为何不谈及这些人的名字呢?”

  “我们是否把此情况报告给格里曼?”

  “暂时还无此必要。马尔蒂瓦克数字只有17,我们还可以等一段时间。”

  (四)

  伊丽莎白·曼纳斯对她的小儿子说道:“本,你进房间去吧。”

  “可是,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对本而言,这愉快、兴奋的一天竟带来如此离奇的结局。

  “你进去吧。”

  本走开了,但他站在门外倾听。他听到哥哥正在反复地询问,“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

  父亲约瑟夫·曼纳斯说道;“我不知道,孩子。我对此委实一无所知,我什么也没有干过。”

  迈克惊讶地盯着父亲说道:“但是,他们不会逮捕无辜者的。你想过什么事情,对吗?头脑中考虑过什么坏的事情没有?”

  “我没有啊!”

  母亲愤怒地高声叫着:“他们仍然认为,他打算干什么坏事。这怎么可能呢?现在,屋子周围竟有十来个警察守候着。”

  约瑟夫·曼纳斯显得颇为吃力地申辩着:“他们究竟以为我要干什么坏事呢?想杀人?难道是这样吗?”

  “他们没有给你讲清楚吗,爹?”

  母亲说道:“没有,他们不会讲的。我们问过他们了。”

  迈克站在那儿,双手插在裤袋之中。他柔声地说道:“哎呀,妈妈……马尔蒂瓦克不可能弄错的。”

  父亲气愤地用手击打着椅子的扶手:“它准是搞错了,准是如此!我从未有过任何伤害别人的想法!”

  门开了,一位警察疾速地走了进来。

  “你是约瑟夫·曼纳斯吗?”

  约瑟夫·曼纳斯站了起来:“是的。你们究竟要得到什么呢?我自由了吗?”

  “不,你仍然处在监视之中。你得跟我离开这儿!”

  “那究竟为什么呢?,你总得把原因告诉我嘛。我干了什么啦?”

  “上司不准我向你吐露任何情况。”

  “可是你们不能无缘无故地逮捕我呀,我确确实实是个清白无辜的人!”

  警察的脸部表情显得既有礼貌,但又冷漠:“你一定得同我离开!”

  曼纳斯夫人顿时号哭了起来,并扑倒在椅子之中。迈克则面如土色,呆若木鸡。

  约瑟夫·曼纳斯边走向屋外,边在嚎叫着,“这究竟是为的什么?你们应该告诉我才是。我难道犯了谋杀罪吗?你们总得让我……”

  门在他们的身后关上了。本·曼纳斯顿时精神振作了起来,他坚信,他能够找到这一疑团的答案。任何人都可以向马尔蒂瓦克提出问题,求得帮助。即使年龄低于十八岁者,亦能这样去做。

  本,曼纳斯从后门奔了出去,一位警察查验了他的身份证,随即让他离开了。

  (五)

  世界上的每个城市里面,都建有马尔蒂瓦克大楼,任何人都可以向马尔蒂瓦克提出自己的疑问。不论在什么时候,数以千万计的电子线路都能够答复人们提出的种种问题。这些回答也许并不确切,但它们几乎都能接近实情。每个人都深知,这是最为符合情理的回答,故而对此总是深信不疑。

  哈罗德·昆比是巴尔的摩市马尔蒂瓦克大楼的负责人。在大楼里,一长列的男人和妇女正在等着咨询,一位十六岁的男孩排在队伍的最前面。

  昆比头也不抬地对着那个男孩说道:“请进五号门的B室。”

  “我该如何提出问题呢,先生?”本问道。

  昆比惊讶地抬起了头,看着本。象本这样的年经人通常是不会上这儿询问马尔蒂瓦克的。他和蔼地问道:“以前你从未来过这儿,是这样吗?”

  “是的,先生。”

  “实际上,那是一台书写机器,

  上面带有标志着不同字母的按钮。你只要按照打字的

方法

把问题输入进去,马尔蒂瓦克就会明白一切。好啦,你可以进五号门的B室了。如果你需要什么帮助,只要揿一下右边的红色按钮就得啦,有人就会过来协助你的。孩子,往过道那儿走,再向左转。”

  昆比面露微笑,目送着本进了过道。马尔蒂瓦克从不拒绝回答任何问题,同样,人们提出的每个问题也有助于马尔蒂瓦克进一步了解他们的情况。

  昆比担任这项工作以来,一直感到得心应手、心情舒畅。

  (六)

  阿利·奥思曼在办公室来回踱步。

  “马尔蒂瓦克数字还在上升,现在几乎已经接近23啦。约瑟夫·曼纳斯一直处在被监视之中,何况,我们已经把他拘禁了起来,可是,数字却依然在持续不断地增加着。”

  雷夫·利米拿着电话话筒,转身对阿利说道:“约瑟夫正在回答我们提出的一切问题,但是,我们仍然未曾发现任何重要的线索。你看,我们是否搞错了人?”

  奥思曼坐了下来,深深地喘口气,说道:“这怎么可能呢?难道你认为马尔蒂瓦克会出现差错吗?”

  另一部电话的铃声又响了起来,奥思曼的一个下属出现在荧光屏上。

  “长官,曼纳斯家庭的其他成员该作何种处置?您有什么新的命令?能否允许他们自由走动?请指示。”

  “自由走动?他们现在都呆在家里吧?”

  “我们只是接到了逮捕约瑟夫·曼纳斯的命令,我们无权对他的家庭成员采取任何限制行动。”

  “好吧。你们让他们留在家中,任何人都不得离开。”

  “长官,现在有件麻烦事,约瑟夫的妻子要求获知她的小儿子的去向。”

  “她的小儿子?”

  “是的,长官。他外出了,约瑟夫的妻子及其长子认为,他准是被捕了。他们希望见到您,了解详情。”

  奥思曼的嗓音顿时缓和了下来:“她的小儿子多大岁数了?”

  “十六岁。”

  “十六岁……他出去了……你知道他的去向吗?”

  “他是能够被允许离开的,长官。我们不能阻挡他,因为我们未曾接到任何命令。”

  奥思曼沉默了一刻,随即字字铿锵地说道:“一定要找到他!一定得找到那个孩子!你不论带上多少人都行。你认为需要时,可以把每一个人都带走,但一定得找到那个孩子。这是命令!”

  “是,长官。”

  奥思曼压了一下按钮,荧屏上的形象顿时消失了。他随即从椅子中蹦跳了起来,双手使劲地捋着他那黑色的头发:“我的上帝啊!肯定是这样,肯定就是如此!”

  利米睁圆着双眼问道:“什么事?发生了什么啦?”

  “约瑟夫·曼纳斯有一个十六岁的儿子,”奥思曼高声地说道,“只有十六岁!这就是说,马尔蒂瓦克那儿不可能存有关于他的完整的资料,他只能在他父亲的生平情况中提到过。这是你知,我知,众所周知的事!”

  “这么说来,马尔蒂瓦克数字的增长,并非指向约瑟夫·曼纳斯?”

  “准是如此!马尔蒂瓦克指的是约瑟夫·曼纳斯的小儿子!那个孩子已经出走了。尽管我们在他家的屋前屋后派驻了警察,但他却在警察们的眼皮底下离开了!”

  (七)

  在五号门的B室里面,本·曼纳斯正缓慢地在机器上敲击着字母。他打出了下面的话语:

  我的名字叫本·曼纳斯。身份证号码为MB—71833412。

  我的父亲约瑟夫·曼纳斯已经被捕,可他对被捕的原因一无所知,我们也都不知悉实情。这叫我们如何去帮助他呢?

  他随即坐了下来,等候着答复,在马尔蒂瓦克内部,一个个的字眼转换成了一系列的电子信息。数以百万计的其他信息汇集在一起,经过分析处理,就会找到一个最为接近实际情况的答案。机器发出了低沉而又柔和的声音,随之,一张卡片显现了出来。卡片上已经写上了答案——那是一个很长的回答:

  你立即开车从快车道驶往华盛顿,在康涅狄格大街下车。你会发现一个写有“马尔蒂瓦克”字眼的大门,门口有警察守卫着。你只要告诉他,你要给特朗布尔博士传递一个信息,警察就会允许你入内。你沿着走廊一直往前走,没多久就会见到一个小门,上面写着“危险——有电”几个字。你就径直奔进里面,告诉里面的守卫,说你持有带给特朗布尔博士的信息,他们就会让你通过。接着……”

  本·曼纳斯把此答案一口气看完了,这似乎是个异常奇怪的答案,它并未直接就他的提问作答,他感到非同一般。可是,马尔蒂瓦克从未出现过错误。对此,他是深信不疑的。

  本迅即驾车冲向了快车道。

  (八)

  大批警察冲进大楼时,哈罗德·昆比顿时惊讶万分。当他得知事情的原委以后,就说道:“是的,约在一个小时以前,确实有一名孩子来过这儿。不过,我不知道他现在的去向。当然,我可以为你们提供他和马尔蒂瓦克进行问答的复本。”

  (九)

  华盛顿防暴军团首领伯纳德·格里曼以往从未见过阿利·奥思曼那种丧魂失魄、恐慌万状的神色。当他盯住奥思曼那双惶恐不安的眼睛时,心里不禁打了一个寒颤。

  “你想讲什么呢,奥思曼?难道出现了比谋杀更坏的情况吗?”

  “是的,我们得知了一个比谋杀更加严重的情况。”

  “准备谋杀一个要人吗?罪犯是谁?”

  “不,比这更坏!有人准备谋杀马尔蒂瓦克!”

  “什么?”

  “马尔蒂瓦克报告说,它本身处在危急之中。”

  “你为什么事先没有告诉我?”

  “以前从未发生过此种情况,长官。也许出现了什么差错,我们拟先探知事情的端倪。”

  “可是,马尔蒂瓦克一直是安然无恙的,对吗?”

  (十)

  “我有一个信息要传递给特朗布尔博士。”本·曼纳斯说道。

  “行,你一直往前走吧。”坐在桌子旁边的一个警卫回答说。

  本·曼纳斯抽出那张卡片看了一下,就匆匆地向大型计算机奔去了,他在寻找那个黑色的小按钮。他得首先揿压那个小按钮,接着等候出现红光,然后再按压一次。

  倏忽间,他听到了身后狂野的吆喝声。两个身强力壮的警察从他的后面扑了过来,抓住他的双臂,把他抬了起来。他的双脚顿时离开了地面。

  (十一)

  伯纳德·格里曼缓慢而又深沉地舒了一口气,接着说道:“我们既然抓住了那个男孩,马尔蒂瓦克就准能得救了。”

  阿利·奥思曼依然愁眉不展,心事重重。

  “这只是暂时的。”他答道。

  伯纳德·格里曼迅即抬头盯着他问道:“暂时的?难道又出现了什么问题吗?”

  “那个名叫本·曼纳斯的孩子……这不是他的过错,他的家里人亦未干过任何越轨之事。那个孩子只是听从马尔蒂瓦克的指令行事,他只是为了帮助他的父亲而已。”

  “可是,那个男孩曾试图按压那只黑色的小按钮。如果他果真这样做了,你当然会知道将会发生的事情:数以千万计的电子线路将会全部烧毁,一切成就将毁于一旦……”

  “但您要知道,马尔蒂瓦克想把自己毁灭掉。”

  “你……你说什么?马尔蒂瓦克想毁灭自己?”

  “是这样,长官。本·曼纳斯的外表很象特朗布尔博士的那名专司传递信息的孩子,马尔蒂瓦克非常清楚这一点。它深知,没有人会阻止本·曼纳斯的闯入。”

  “于是,马尔蒂瓦克就选择了那个家庭?”

  “它这样做是精心安排好了的,恰恰是马尔蒂瓦克策划了整个事件,一开始,马尔蒂瓦克竟破天荒地无端指责起孩子的父亲。接着,那个孩子因为父亲被捕而向马尔蒂瓦克提出问题。马尔蒂瓦克则利用这个机会把孩子引到了华盛顿……”

  此时,伯纳德·格里曼已经目瞪口呆,毛骨悚然,他几乎要向上帝祷告了。

  奥思曼未曾理会这些,接着说道:“马尔蒂瓦克以往从未干过此种事情,这确确实实是头一回!它干得很有成效,但并不非常高明。因为它在同时,居然还向我们报告紧急情况,并把马尔蒂瓦克的增长数字显示出来。所以,我们在侦查过程中抢先一步探知了实情。不过,马尔蒂瓦克很快觉察到自己的失误。它今后很可能会对我们隐瞒实况,甚至会发出非真实的数据。到那个时候,我们就会一筹莫展,无所适从了。所以说,马尔蒂瓦克总有一天会如愿以偿的。”

  伯纳德·格里曼一次接一次地捶打着办公桌说道:“可是,这究竟是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呢?我的老天啊,这是为什么呢?那台计算机出了什么事啦?我们能否修理好呢?”

  “我并不这样认为,”奥思曼说道,“马尔蒂瓦克本身没有什么毛病。”

  “那么,它究竟想干些什么呢?其原因又是什么呢?”

  “在整整五十年之中,我们一直在向马尔蒂瓦克提出问题。我们要它时时刻刻关注着我们,关注着世界上所有的人类,我们要它纠正我们的错误,要它给予指导;我们把自己的所有秘密和疑问告诉了它。它已经不再象机器般思考问题了,它的思维已经同人类颇为相似。”

  奥斯曼稍稍使自己的情绪安定了一下,接着又说道:“格里曼先生,马尔蒂瓦克一直在为我们所有的烦恼而操心,为整个世界所有的烦恼而操心。它承受着千钧重负,已经疲惫不堪了。”

  伯纳德·格里曼用双手支撑着头,默然无语。

  “格里曼先生,我能为您做一件事吗?那只是一个小小的试验,我想使用一下您办公室里的马尔蒂瓦克按钮。”

  “干什么用呢?”

  “我拟向马尔蒂尔克提一个问题,就只有一个问题。”

  “你这样做不会伤害它吧?”格里曼似乎有些担心。

  “不会的。”

  伯纳德·格里曼思忖了片刻,接着说道:“那就用吧。”

  他们一起走进了格里曼的办公室。奥思曼的手指快速地在带有各种字母的许多按钮上敲击着;“马尔蒂瓦克,你现在最想干的事情是什么?”

  在提问与回答之间的短暂时刻,他们两人屏气凝神,紧张地等候着答复。

  短促而又柔和的声音响了起来,随即出现了一张纸片。那是一张很小的卡片,卡片上只有一个很短的句子:“我想死去。”

“房子问题,听女人的。”

这是昨天在评论区回复一位姑娘的话,她想买房结婚,而男友不同意。

一个家庭里,类似这种女人想买房,男人不想买的情形,很多。

女人为什么比男人更想要房子?我想,可能从人类社会起始,女人就更多呆在房子里,她们收拾家务,抚养孩子,收藏自己喜欢的各种首饰、纪念品和孩子的成绩单,这都需要她们认为安全的空间。

拥有,更安全。

而男人,天天在外游逛,原始社会是打猎,现代社会是打牌,回家吃个饭,睡一觉,孩子抱来玩五分钟,腻了扔还女人。房子对他们来说,没那么重要。这些浪子,地平线更有吸引力。

很多家庭,男人又有最后决定权,为了房子,无穷无尽争吵。房价上涨一直打男人的脸,奇怪的是,他们的意志更加坚决了,因为房价越高,则支持其下跌的理由更充分。

前几天看一女人的述说,她老公觉得现在房价高,决定卖出房子,过几年抄个底,赚赚差价,把她吓得够戗。——赌错了,一家人失去房子,但是男人就敢干这种失心疯的事。

这类固执的男人,往往并不笨,还扯得出一整套理论,让女人哑口无言。

怎么骗智商高的男人?你的骗局中要有复杂的模型,又不缺令人头疼的数字与公式,再加上最新的、拗口的科技词语,则更佳。美国证券交易协会曾做过一个研究,上这类复杂骗局当的,教育程度比对照组高很多,收入也高很多。

当聪明人一旦陷入此类认知,他反而会有智力上的快感,不停补强骗局。所以,德国的大哲学家海德格尔是著名的纳粹辩护人;大诗人庞德是意大利法西斯热心的宣传员;大作家柯南· 道尔及发现铊元素的科学家克鲁克斯,都相信通灵;伟大的牛顿,痴迷炼金术。

在经济学领域,最典型的是凯恩斯,了解经济学规律的人,都知道,这人的主张就是彻头彻尾的骗术,可又如何?在无数公式、模型与晦涩论述中,它成为显学,是各国政府决策的圭臬,不停加深经济的灾难。世上没有凯恩斯主义的干扰,人类将会富足得多。

因房子起争执,男人从美元走势扯到世界格局,从量子技术说到去中心化,女人只有细节,孩子的入学问题,我的鞋子和包包放哪里?菜市场哪里好?形而上对形而下的战争,往往形而上听起来高大上,最后胜出。

彻底无能力,不会因为房子起争执,起争执的,都不是能力问题,而是选择问题。

从爱情的角度来看,你爱一个女人,她又想要房子,那就听她的,结局无非两种:

一是房价涨了,你们都开心;

二是房价跌了,那证明你愿意为满足她承担损失,她开心。

无论如何,她都开心。

人生苦短,及时满足自己爱的人。

此生争取到的所有一切,名声,财富,包括房子,都将离我们而去,我们会死,回归到一堆原子,在宇宙间轮回,一切争取,它短暂的存在价值,就是取悦自己爱的人。

现代文阅读掌握内容:

各种文体有不同的命题规律和答题技巧,不能一概而论。

相对来说说明文和议论文命题方向更集中,答题的格式也相对固定,规律性更强些。解题注重技巧。

记叙文题型更丰富些,答案也更灵活。重在感悟和语言的表达。

一、首先: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描写方法、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论证方法这些重要要素一定要把握住。  

二、其次:

(1)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2)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3)语句特色评价用词: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富有感染力、节奏感强、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引发阅读兴趣、说理透彻、有说服力。  

(4)文段中关键词语、短句的分析:在题目的题干中出现了加引号的词语或句子,往往表明分析的对象源出于原文,在分析时应贯彻这样的原则: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也就是说一定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考虑。  

(5)理解词语在选文中的意思和在语境中的含义: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两点:一是这个词可能不再具有词典中的含义,而是特定语境中的特殊含义。二是要理解词语的语境含义首先必须正确理解词语所在的语境。  

(6)语句作用、含义分析题:

① 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 严密……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 

② 分析一句话的含义也可从分析关键词入手,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③ 说明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说明内容、说明对象的特征和说明文语言的特色(准确、生动)。记叙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气氛、表达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点等。议论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论点(或是全文的中心论点,或是所在段的分论点)以及议论文语言的特色。 

④ 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点明题旨的句子;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总结全文的句子;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的句子和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语、设问、反问,特别是引用的句子)。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 

(7)指明语句所用的写作方法:一定要注意文体特征和名词使用的准确性。  

① 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② 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推动情节发展;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突出、深化主题。  

(8)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

① 这种题目往往就是限定不能直接原文中的语句来回答,从另个层面上来说,也就是暗示你原文中有相关语句,所以首先应该找出原文中的相关语句;

② 其次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将原文中的语句变成自己的话,可以采用下列方法:概括大意法,适用于原文相关句子较长的情况;解释重点词法,适用于原文语句中有生僻词;变换句式法,适用于原文使用的是疑问、设问、反问的语意未能完全明确的句子,而题目又要求作出明确表达的情况。 

(9)根据阅读短文的感受谈自己的看法或体会:

用第一人称;采用1+2或1+3的形式,先用一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体会,再用两三句话谈谈理由,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如题目有相关要求,还要注意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 

① 说明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 

② 说明顺序:所谓合理的说明顺序,是指能充分表现事物或事理本身特征的顺序,也是符合人们认识事物、事物规律的顺序。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等。 

③ 论证方法:指的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论据之间逻辑关系的纽带。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引证法)、喻证法(打比方)、对比法。 

④ 论点:论点,又叫论断,是作者所持的观点。在较长的文章中,论点有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之分。  

中心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的最基本看法。是作者在文章中所提出的最主要的思想观点,是全部分论点的高度概括和集中。  

分论点是从属于中心论点并为阐述中心论点服务的若干思想观点。各分论点也需要加以论证。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是被证明与证明关系。凡经证明而立得住的分论点,也就成为论证中心的有力论据。  

⑤ 论据:提出论点必须有根据,即必须举出足够的事实或正确的道理,证明论点的正确性。用来证明论点的事实和道理叫做论据。  

论据,依据其本身的性质和特征,可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也称事理论据)两类。

事实论据是对客观事物的真实的描述和概括,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因此是证明论点的最有说服力的论据。所谓“事实胜于雄辩”就是这个道理。

事实论据包括具体事例、概括事实、统计数字、亲身经历等等。

理论论据是指那些来源于实践,并且已被长期实践证明和检验过,断定为正确的观点。 

⑤ 记叙顺序:

顺叙:按照客观事物的发生发展的先后次序进行叙述,从开端、发展、高潮写到结局。倒叙:把事情的结局或后面发生的事情先写出来,然后再按事件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插叙:在顺叙的过程中,由于某种需要,暂时把叙述线索中断一下,插进有关的另一件事情的叙述。插叙的作用是补充交代或说明,使叙述更加充分,弥补单凭顺叙难以交代清楚的必要内容,使文章更充实、更周密,在结构上更紧凑。 

⑥ 描写方法:

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事件、景物具体描绘出来的一种手法,给读者以身临其境的感觉。描写是文学创作的基本手法之一。

按不同的分类标准描写可以有不同的分法:从描写对象的自然属性来分,可以分为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和带综合性的场面描写(兼写人物和场景)。

环境描写又分为: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人物描写还可细分为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肖像描写(外貌描写和神态描写)、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

从描写的角度来分,可以分为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⑦ 表达方式:

表述特定内容所使用的特定的语言方法、手段,是表达方式。它是文章构成的一种形式要素。记叙(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⑧ 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从广义上来讲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分析一篇作品,具体地可以由点到面地来抓它的特殊表现方式。

注:又因为现代的语文已不太注重表现手法与表达技巧的区分,可认为二者是统一的。但如果要严格区分表现手法从属于表达技巧。托物言志、写景抒情、叙事抒情、直抒胸臆、对比、衬托、烘托、卒章显志、象征、想象、联想、照应、寓情于景、反衬、托物起兴、美景衬哀情、渲染、渲染环境、虚实结合、点面结合、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伏笔照应、设置悬念、侧面描写、正面描写、直接抒情、间接抒情、修辞格、字词锤炼、以小见大、句式选择等。

现代文阅读实用解题技巧:

一、解答现代文阅读题应分三步走:

第一步,纵观全文,把握主旨一是理清文章的思路。

文章的每一段、每句话归根到底都是为阐明中心服务的,都归向文章的主旨。平时要学会为文章标段,归纳每段意思,归纳中心思想。往往行之有效。二要找寻、读懂文章中关键的词句。特别是那些体现作者立场观点、反映文章深层次内容、内涵较丰富、形象生动的词句。尤其是文章的开头句、结尾句、独立成段的句子、比喻句、连问句、过渡句、抒情议论句,文章的主旨常常隐含其中。 

① 不要急着去做题,在进入题目之前,必须读两遍文章。第一遍速读,作快速浏览,摄取各段大概意思,建立起对文章的整体认识,集中解决一个问题——选文写的是什么?第二遍精读,仔细阅读每句话,揣摩、参悟一些重要的句子、段落,对文章的主旨产生一定的认识。

② 画出在文章的结构上起过渡、连接作用的词语、句子、段落,画出各段落中的中心句,尤其注意段首、段尾,这些词句往往就是回答问题时需要重点研读的,通过找重要的词句进一步理解文章的思路,结构层次。

③ 心中要有文体意识,找出画龙点晴的句子。作为托物言志类的哲理性散文,在叙述和描写中总有一些议论和抒情的语句,阅读时一定要善于抓住议论抒情的句子去把握文意,尤其注意文章结尾的议论抒情,它们往往就是全文的主旨所在。牢记:欲速则不达。一定要读懂文章再做题,坚决杜绝走马观花式的阅读。

第二步,认真审题,定向扫描做现代文阅读主观题的关键在于准确地审题,抓住了审题这个关键,就找到了答题的诀窍。

现代文阅读的审题,就是要仔细分析题干,把握题目要求,即把握题干中包含的与答案相关的各种信息。这是答题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

题干一般由两个部分组成,一是文章作者的话,一是命题者的话。设置题干的目的,主要是限定答题内容;同时,命题者为了使考生不至于茫然无绪,往往又会在题干中提示答题内容在文中的位置,甚至限定了在哪一段或哪个句子中。这样我们就可以根据题干的提示,找出每一道题的出题点,锁定答题区间,具体到段、句、词。只要找准了原文中的相关区域,认真揣摩上下文的文意,准确抓住关键词句,准确地把握住答案的有关信息,大多数题目的答案是能够在原文中找到的。

牢记:题干提示了答题范围,题干规定了答题角度,题干提供了答题思路,题干隐含了答题信息,题干体现了答题规律。

第三步,筛选组合,定向表述文学作品阅读多为主观题,其题干不仅能显示答题的区域,还能显示答题的方式。

要站在命题人所“问”的角度回答问题,问什么答什么,使所答充分、到位、准确、有条理。整合时一定要确保文通句顺。

牢记: 

1. 弄清题干中所具有的态度或倾向遇到的题干如果是否定形式,就采用先反后正的答题方式,避免遗漏要点;遇到的题干如果是肯定形式,就采用正面的答题方式。

2. 弄清题干语言的构成形式,确定答题语言形式。题干的结构,是表意的外在形式,暗示着语句含义由哪些方面构成,分析结构可以提示考生答题时如何组织好语言。

3. 弄清题干中作者的话和命题者的话题目中出现作者的语句,一般是学生要理解和分析的对象,而命题者的话一般起到引导学生明确解答重点或者提供限制条件的作用。

4. 变含蓄为直接,变分说为概括。高考中现代文阅读材料多为散文,语言不仅有丰富的内涵,还很讲究艺术技巧。有的含蓄委婉,有的生动细腻,有的形象具体。具有这些特点的语句在高考中历来成为考查的重点。组织答案的时候首先要整合文中的相关信息,在原文中找出相关段落所传达的信息的共同点,然后利用文中附着信息共同点的那些具体的、形象化的语句,把这些具体形象化的语言转换为抽象,概括性的语言,即为所需答案。

5. 多从原文中筛选、提炼、整合语句作答。现代文阅读的考查目的在于把握并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要传达的信息,因此,要依照作者的思路来理解作品,多从原文中寻找答案。但并不是直接摘抄,有时以文章中的词或句为基础略作改写来作答,有时要求综观全文,从各段中提取相关信息加以整合。这类题在高考中出现最多。

二、另外,要弄清试题中常用的名词术语。

1. 表达方式,常用的表达方式有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等。写作手法,考生要清楚,狭义的写作手法即“表达方式”,广义的是指写文章的一切手法,诸如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先抑后扬、象征、开门见山、托物言志等。

2. 修辞手法,常用的有比喻、拟人、反复、夸张、排比、对偶、对比、设问、反问等。

3. 语言特点,一般指口语的通俗易懂,书面语的严谨典雅,文学语言的鲜明、生动、富于形象性和充满感情色彩的特点。分析时,一般从修辞上进行分析。感悟,多指发自内心的感受、理解、领悟等。

4. 说明文的类型,事物、事理说明文(内容角度);平实、生动说明文(语言表达角度)。

5. 说明方法,一般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据、作比较、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画图表、摹状貌等(一般是三个字)。

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程序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在答题时,可答得具体些,如:空间顺序(从上到下,从里到外等),逻辑顺序(先结果后原因,层层递进等)。

说明对象,指文章说明的主要人或事物(一般不必答人或事物的特点)。

6. 论证方法,中学要求掌握的有道理论证、事实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归谬法。

论证方式,立论和驳论。

理论论据,包括名人名言、俗语谚语、公式定律等。

事实论据,一切事实、史实、数据等。简明,语句简洁、明了,一般有字数上的限制。得体,文明礼貌,人性化。

7. 有何作用,回答文章中某一内容的作用或好处可从三个方面考虑,

一是内容方面,如深化主题、强调感情等;

二是结构方面的,如过渡、呼应等;

三是语言方面,如引人入胜、生动活泼等。

8. 思想内容,基本是指文章的中心思想或主旨。

9. 思想感情,作者或作品中人物所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如善恶、好恶、褒贬等。

以上各“常用术语”,暗中考查语文基础,同时也是题目赋分点所在,考生理解清楚,可很好地根治“答非所问”的弊病。

解题方法:

1. 纵观全篇把握主旨

一篇文章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读一篇文章如果没有着眼于全篇的目光,没有整体把握的意识,其结果只能是事倍功半,甚至徒劳无益。因此,阅读效率的提高取决于对文章内容的主旨是否能正确把握。那么,如何把握文章的主旨呢?首先要着眼于文章的整体,注意理清内部的相互关系,从宏观上居高临下地驾驭文章,领会文章的主旨内涵。其次还要看文章的作者、写作时间和文后的注释等,特别要浏览一下后面问了哪些问题,从题目的选项中揣测文章的主旨,明确作者的主要写作意图,这样解题就心中有数了。

2. 理清脉络划分层次

《报秋》全文共九个自然段,一至六段为第一部分,这一部分的感情脉络是:

由玉簪花“探出头来”“报秋”引得作者“一惊”写起,随即“怅然”,又想到玉簪花的顽强、谦让、洁净和特有的芳香,归结到“秋是收获的季节,我却是两手空空”的失落、不安和焦虑。七至九段为第二部分:从兄长寄来的词中有所领悟,悟出“只在心中领取,便得逍遥”的人生哲理,从而坚定“领取生活”的人生态度。

3. 检索范围准确

摘取良好的阅读素质不仅体现在对文章的整体把握上,还体现在对局部的确认。

阅读时,先看题目涉及到文中哪些段落或区域,确定对应的语句,再仔细分析这一段里每一句话的意思,理清段落之间的关系,了解行文思路。阅读题一般是从选文里有可能被学生忽略且又不一定真懂的地方抽出来编成各种形式的问题,用来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因此,答案要从选文里找,只要认真揣摩上下文意,准确抓住关键语句,大多数题目的答案在原文中是能够“抠”出来的。

4. 综合分析全面考察

有些阅读题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把答案意思说出来,且往往有字数限制。这种题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要求比较高,题目难度也大。解答此类试题,要吃透答案的内容要点,吃准表述的范围、角度和方式,用规范的语言表达。

5. 认清手法明确作用

现代文阅读,命题者常常从文章的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方面出题对考生进行考查。

因此,掌握常用的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明确它们的修辞作用,对理解和鉴赏文章很有帮助。近年高考常考查如下几种修辞手法: 

(1)比喻。比喻要贴切,必须有相似点。本体与喻体的相似点越明显,越突出,比喻就越贴切。

(2)拟人。把事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样子(就像童话里的动物、植物能说话,能大笑)。

(3)反衬。指利用与主要形象相反、相异的次要形象,从反面衬托主要形象。主要事物(本体)与陪衬事物(衬体)有相反的特点或不同的情况,用衬体从反面衬托本体。作用:通过对比更加鲜明地表现主题。

(4)对比。把两个相反、相对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相反、相对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用比较的方法加以描述或说明。

(5)反复。根据表达需要,有意让一个句子或词语重复出现的修辞方法,反复就是为了强调某种意思,突出某种情感,特意重复使用某些词语、句子或者段落等。

(6)排比。把三个或以上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相同的词组或句子并排在一起;用排比来说理,可收到条理分明的效果;用排比来抒情,节奏和谐,显得感情洋溢、气势更为强烈;用排比来叙事写景,能使层次清楚、描写细腻、形象生动之效。

(7)象征。象征是文艺创作的一种表现手法,用具体的事物表现某种特殊意义,或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的形象以表现与之相似的或相近的概念、思想和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