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搜索

【林汉达讲中国历史·战国故事】

秦昭襄王听说平原君收养了几千门客,叹息着对大夫向寿说:“象平原君那样的人,恐怕天下少有吧。”向寿说: “不过他要比起齐国的孟尝君来,还差得远着呐!”秦昭襄王问:“孟尝君又是怎么样的人?”向寿说:“孟尝君田文继承他父亲田婴做了薛公[薛,在山东省滕县东南;田婴封于薛,称为薛公,田文继承他父亲,也叫薛公],就大兴土木,修盖房子,招待天下各种人物。只要是投奔他的,不管有什么能耐,他一概收留,吃、喝、穿、戴,他全包了。他的门下真是人材济济,平原君哪能比得上他呐。”

秦昭襄王说: “我挺尊重象孟尝君那样的人,怎么能请他到秦国来呐?”向寿说:“这有什么难?”只要大王打发自己的子弟到齐国去做抵押,然后请孟尝君上这儿来。我想齐国是不能不答应的。等到孟尝君到了这儿,大王拜他为丞相[秦武王改相国为丞相],齐国也只好拜咱们的人为齐国己的相国。这么着,秦国跟齐国联合到一块儿,要打算收服诸侯,事情可就好办得多了。”

秦昭襄王真打发自己的兄弟泾阳君到齐国去做抵押,请孟尝君上咸阳来。就在这短短的几天,孟尝君和泾阳君交上了朋友。齐宣王在公元前 301年死了,他儿子即位,就是齐湣王[湣 mǐn]。齐湣王不敢得罪秦国,只好叫孟尝君上秦国去了。后来大臣当中有人对齐湣王说:“大王既然成心跟秦国结交,何必一定要把泾阳君留在这儿做抵押呐?”齐湣王就把泾阳君送走了。

秦昭襄王真打发自己的兄弟泾阳君到齐国去做抵押,请孟尝君上咸阳来。就在这短短的几天,孟尝君和泾阳君交上了朋友。齐宣王在公元前 301年死了,他儿子即位,就是齐湣王[湣 mǐn]。齐湣王不敢得罪秦国,只好叫孟尝君上秦国去了。后来大臣当中有人对齐湣王说:“大王既然成心跟秦国结交,何必一定要把泾阳君留在这儿做抵押呐?”齐湣王就把泾阳君送走了。

公元前299年,孟尝君带着一大帮门客,一同到了咸阳。秦昭襄王亲自去迎接他。他见孟尝君左呼右拥,威风凛凛,不由得更加敬仰起来。两个人说了一些彼此敬仰的话。孟尝君奉上一件纯白的狐狸皮的袍子,作为见面礼。秦昭襄王知道这是很名贵的银狐,当时就很得意地穿上,向宫里的美人们夸耀了半天。那时候天还暖和,他就把袍子脱下来交给手下的人好好地收藏着。

孟尝君和他的一些门客到了咸阳之后,就有一批秦国的大臣怕秦王重用孟尝君,背地里商量着怎样排挤他。秦王择个日子,拜孟尝君田文为秦国的丞相。接着就有大臣对秦王说:“田文是齐国的贵族,手下的人又多,现在他当了丞相,一定先替齐国打算。要是他仗着他丞相的权力暗中谋害秦国,秦国不就危险了吗?”秦昭襄王说:“你们也说得对。那么,还是把他送回去吧。”他们说:“他在这儿已经住了不少日子,秦国的事他差不多全都知道。哪儿能轻易放他回去呐?”秦昭襄王就把孟尝君软禁起来。

泾阳君为了建立自己的势力,在齐国的时候就跟孟尝君交上了朋友。这会儿一听说秦王把他软禁了,还想谋害他,就替他想办法。他带了两对玉璧送给秦王最宠爱的燕姬,请她帮助。燕姬拿三个手指托着下巴颏儿,斜着眼睛,装腔作势地说: “叫我跟大王说句话倒是不难,你把这两对白玉带回去,别的谢礼我一概不要,我只要一件银狐皮袍子就够了。”

泾阳君把她的话告诉了孟尝君,孟尝君皱着眉头说: “我就是那么一件,已经送给秦王了,哪儿还能要回来呐?”当时有个门客说:“我有办法。”他立刻去跟那个管衣库的人瞎聊天儿,看准了门路。当天晚上,这位门客从狗洞爬进宫里去,找着了衣库去偷那件皮袍子。他掏出好些钥匙,正在开门的时候,看库的人惊醒了,咳嗽了一声。那个门客装狗叫,“汪汪”地叫了两声。看衣库的人就放了心,又睡着了。那个门客进了衣库,开了箱子,拿出那件银狐皮袍子,然后又锁上箱子,关上库房,从狗洞钻了出去。

孟尝君得到了这件皮袍子,送给燕姬。燕姬就甜言蜜语地劝秦王把孟尝君放回去。秦王到了儿依了她,发下过关文书,让孟尝君回去。孟尝君得到了文书,好象漏网之鱼,急急忙忙地往函谷关[在河南省灵宝县西南,函 hán]跑去。他怕秦王反悔,派人来追回去,又怕把守关口的人刁难他,就更名改姓,打扮成买卖人的样儿。他的门客中有个专门假造和挖补文书的人,很巧妙地把那过关文书上的名字改了。他们到了函谷关,正赶上半夜里。依照秦国的规矩,每天早晨,关口要到鸡叫的时候才许放人。

他们只好在关里等候着天亮。孟尝君急得什么似的,万一天亮以前,秦王派人追上来,怎么办呐?好在孟尝君的门客之中各色各样的人都有。大伙儿正发愁,忽然门客里有人捏着鼻子学起公鸡打鸣儿来了。接着一声跟着一声地,好象有好几只公鸡在应和着。紧跟着关里的公鸡全都打起鸣儿来。关上的人就开了城门,验过孟尝君的过关文书,让这批“买卖人”出了关口。

那边秦国有个大臣,一听到秦王把孟尝君放了,立刻赶着去朝见秦昭襄王。他说让孟尝君回去,好比“纵虎归山”,将来必有后患。秦昭襄王果然后悔了,立刻派人去追。那些追上去的人真是快马加鞭,连夜赶路。他们赶到函谷关,天还没亮。他们查问守关的人,说:“孟尝君过去了没有?”他说:“没有。”还拿出过关文书让他们瞧,果然没有孟尝君的名字。他们才放了心,大概孟尝君还没到呐。

等了半天,孟尝君还没来,他们起了疑,就跟守关的人说了孟尝君的长相,还有他带着的门客的人数和车马的样子。守关的人说:“哦!有,有!他们早就过去了,是第一批过的关。”他们又问:“你什么时候开的城门?我们到这儿,什么都还看不清楚。难道你半夜里就开城门?”守关的人一楞,说:“谁说不是呐?我们也正在纳闷儿,城门是鸡叫以后开的,可是等了半天,东方才发白。我们还纳闷今天太阳怎么出来得这么晚?”追赶的人一听这话,知道赶不上了,只好垂头丧气地回去报告秦昭襄王。

【林汉达讲中国历史·战国故事】

楚国的大夫屈原早就瞧出秦昭襄王没安好心,屡次三番劝过楚怀王,要他联合齐国共同抗秦。可是楚怀王是个糊涂虫,终于听了靳尚、公子兰这一伙人的话,连自己的命都丢了。如今楚顷襄王做了国君,不但没把这批人治罪,反倒重用他们。屈原看着这批人只图眼前安乐,目光短浅,胆儿又小,一味向秦国迁就让步,割地求和,这样做正是拿肥肉去喂老虎,楚国早晚要亡在他们手里。他心里苦闷得没法说。他痛恨靳尚、公子兰这批人,以为不能跟他们在一起共事,就打算辞职。可是一想到楚国的地位这么危险,又不忍心就此走开。他劝楚顷襄王收罗人才,远离个人,鼓励将士,操练兵马,好为国家争气,替先王报仇。靳尚、公子兰他们这几个人就怕屈原在楚顷襄王面前老提起反抗秦国的话,怕打起仗来自己不能过好日子。他们把屈原看作眼中钉,非拔去不可。

屈原还是劝楚顷襄王去联络诸侯共同抗秦。靳尚、公子兰他们就天天在楚顷襄王跟前说他的坏话。 靳尚对楚顷襄王说: “大王没听见屈原数落您吗?他老跟人家说:‘大王不报先王的仇,公子兰不敢提抗秦,楚国出了这种不争气的君臣,哪儿能不亡国呐?’大王,您想想这叫什么话啊!”楚顷襄王问了问公子兰,公子兰也这么说。楚顷襄王大怒,把屈原革了职,放逐到湘南[现在湖南省洞庭湖一带]去。

屈原抱着救国救民的志向,一肚子的富国强兵的打算,反倒给人排挤出去了。到了这时候,他简直要气疯了。他不想吃,不想喝,弄得面容憔悴,身子也瘦了。他憋着一肚子忧愤没处去说,在洞庭湖边、汨罗江[在湖南省湘阴县北,向西流入湘水;汨mì ]上,一边走,一边唱着伤心的歌儿。

屈原有个姐姐叫屈须。她听说兄弟的遭遇,老远地跑到湘南去看他。她找到了屈原,一见他披头散发、脸庞又黄又瘦,不由得掉下眼泪来,说: “兄弟,你何必这样呐?楚国人哪一个不知道你是忠臣?大王不听你的话,那是他的不是。你已经尽到了心了。老悲伤又有什么用呐?”屈原说:“我伤心的不是我自己的遭遇。楚国弄到这个样儿,我心里象刀割一般!”屈须说:“可是君王不肯听你的话,反对你的人又有势力,你孤孤单单的一个人,怎么斗得过他们呐?你的脾气太耿直,我担心你会吃亏,如今果真落到这个地步。叫我怎么放心呐!”屈原说:“我知道我忠心耿耿会招来不幸。可是我怎么能够眼看着国家的危险不管呐!只要能救楚国,就是叫我死一万次我也愿意。如今把我放逐到荒山野地,国家大事我没法儿管,我的主张没处去说,我大声呼喊君王,君王也听不到。我痛苦得真要疯了。这样儿下去,还不如死了好。”屈须摇摇头,说:“别傻了!要是你一死,国家就能够好起来,那我也愿意跟你一块儿死。可是你这么糟蹋自己,对国家不但没有什么帮助,反倒还会带累别人也这样消沉下去。” 屈原叹了口气, 说: “那么怎么办呐?”屈须说:“将来君王也许会明白过来,那时候你还可以给国家出力。”

屈原在流放中,经常和老百姓生活在一起。他看到他们一年到头辛辛苦苦种地,还是经常受冻挨饿,生病没钱医,死了没钱葬,遇到天灾人祸,就弄得妻离子散,家破人亡。这种悲惨的景象,更加深了屈原的痛苦。他一直喜欢写诗,这会儿诗写得更多。《离骚》这首有名的长诗,就是他在这个时期写成的。

日子过得挺快,十几年过去了,屈原还没有得到楚王召他回去的消息。他忧虑国家的前途,常常夜里睡不着觉。好容易睡着了,梦里老回到了郢都,可是醒来仍旧是一场空。他想借山川景物来排解忧愁,结果反而更加伤心:楚国的政治这么腐败,这秀丽的河山总有一天会成了秦国的土地。

屈原想立刻回郢都去,再劝劝楚王。正好有一个朋友来看他。朋友劝他说:“你已经被革了职,回去也做不了什么。现在楚王不用你,你为什么不到别的国去呢!你这样有才学,不论到哪一国,还怕他们不重用你,何必留在楚国受这份罪呢!”屈原说:“一个人难道可以为了自己的富贵扔了父母之邦、扔了家乡吗?”那个朋友说:“话不是这么说的。现在楚王不用你,又不是你不肯为楚国出力。你把自己的才华埋没了,多可惜!”屈原说: “鸟飞倦了,想回到自己的老枝上去歇息;狐狸死了,头还向着土山。我不能离开楚国。”屈原对楚国爱得这么深,看着掌权的人越来越腐败,国家一天一天衰落下去,自己偏偏得不到救国救民的机会。他痛苦到了极点,仍然只能写写诗歌来发泄他的悲哀,陈说他对朝廷大事的想头。

公元前278年,秦国派大将白起去攻打楚国,打下了楚国的国都。屈原听到这个消息,伤心得放声大哭。他已经是六十二岁的老人了,知道楚国已经没有希望了,可不愿意眼看着楚国被毁,自己的社稷人民落在敌人手里,他就在五月初五那一天,抱着一块大石头,跳到汨罗江里去了。

渔民和附近的庄稼人得到了这个信儿,赶紧划着小船去救屈原。不大一会儿工夫,好些小船争先恐后地赶来了。可是汪洋大水,哪儿有屈原的影儿呐?他们在汨罗江上捞了半天,到了儿也没把屈原找着。渔民挺难受,他们对着江面上祭祀了一会儿,把竹筒子里的米饭撒在水里,算是献给屈原的。

到了第二年五月初五那一天,大伙儿想起这是屈原投江的周年了,又划着船,用竹筒子盛上米饭撒到水里去祭祀他。到后来,人们把盛着米饭的竹筒子改成粽子,划小船改为赛龙船,把五月初五称为端午节,也叫端阳节。这吃粽子和赛龙船,就变成全中国的一种风俗了。

这时候,赵主父已经死了。当初,赵主父从云中回到邯郸,知道了赵惠文王怕得罪秦国,不敢收留前来投奔的楚怀王,就瞧出他没有多大的出息,心里挺后悔,打算立原来的太子安阳君为代王。他把这个意思告诉了公子胜。公子胜说:“大王废了太子,已经错了主意。如今君臣的名分已经定了,要是再一更改,反倒容易引起内乱来。我看还是好好地辅导新君为是。”赵主父又跟夫人吴娃商议这件事。吴娃是赵惠文王的母亲,当然不赞成立安阳君。就为了赵主父想再立安阳君,赵国起了内乱。一批大臣们怕王位一更动,自己的地位靠不住。他们不但杀了安阳君,而且把赵主父也锁在宫里,让他活活地饿死。

赵惠文王为了公子胜反对主父立安阳君为代王,就拜他为相国,封为平原君。这位平原君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专结交天下的各种人物,凡是投到他门下来的,他一概收留,供养着他们。这种收养门客的做法,当时成了风气。齐国的孟尝君、魏国的信陵君、楚国的春申君,都象平原君那样收养着门客。他们每家都有几千个门客住在家里。连秦昭襄王听说了平原君收养门客的事儿,都想跟他结交结交呐。

【林汉达讲中国历史·战国故事】

张仪死了之后,秦武王又想起张仪劝他去打韩国的话来。公元前307年,秦武王拜甘茂为大将,打下了韩国的宜阳[在河南省宜阳县],到了成周,还没见过周天王,先去看看周朝的传国之宝——九座大鼎。据说这九座大鼎是大禹王时候[传说是公元前2205年到2198年]铸的。那时候中国分为九州,每座鼎代表一州。这九座大鼎从夏朝传到商朝,从商朝传到周朝。秦武王一座一座挨着看过去,只见每座大鼎上都铸着州的名字。他指着“雍州”这座大鼎,说:“雍州就是秦国,这座大鼎是咱们的呀,我想把它搬到咸阳去。”秦武王是个粗人,很有点蛮力。他把千儿八百斤的大鼎扛了起来,没想到力气接不上,大鼎落下来,砸断了他的腿,到了半夜就断了气。

秦武王没有儿子,大臣们把他的一个叔伯兄弟立为秦王,就是秦昭襄王。秦昭襄王即位以后,竭力拉拢楚国,跟楚怀王真地做了亲戚,订了盟约。合纵那一头的纵约长齐宣王因此约会韩国和魏国,一块儿去攻打这位退出合纵抗秦的楚怀王。楚怀王打发太子横上秦国去做抵押,请秦国发兵来帮助。秦昭襄王还真发兵去帮助楚国。三国的兵马只好退了。没想到太子横在秦国受了欺负,逃回来了。秦国借着这个因由,接连攻打楚国,夺去了好几座城,杀了好几万楚国人。楚怀王只好脱离秦国,重新加入了合纵,还打发太子横上齐国去做抵押。楚国跟齐国联合起来,当然对秦国不利。秦昭襄王就很客气地给楚怀王写信,请他到武关[在陕西省商县东]相会,预备两国君王当面订立盟约,永远和好。

楚怀王接到秦昭襄王的信,对大臣们说: “秦王请我去订盟约。不去呐,又怕招他怨恨;去呐,又怕有危险。你们看怎么办。”大夫屈原从齐国回来的时候劝楚怀王治死张仪,可是楚怀王听了靳尚和郑袖的话,终于把张仪放了。这会儿他对楚怀王说:“秦国强暴得象豺狼,咱们受秦国的欺负也不止一次了。大王一去,准上他的圈套。”靳尚可劝他去,他说:“秦国不是咱们的亲戚吗?为了咱们把亲戚看成敌人,咱们才打了败仗,死了好些士兵,丢了土地。如今秦国愿意跟咱们亲善,咱们不该推辞。”楚怀王的小儿子公子兰也说: “我姐姐不是嫁给秦国的太子了吗?秦王的女儿不是嫁给我了吗?两国既然结为亲戚,理当亲善才对。”楚怀王听了靳尚和公子兰的话,到秦国去了。

果然不出屈原所料,秦昭襄王对楚怀王说:“你以前答应把黔中的土地让给秦国,这件事直到今天还没办。今天劳你的大驾,等土地交割清楚,就放你回去。”他把楚怀王押在咸阳,叫楚国拿土地来赎。楚国的大臣得了这个信儿,只好从齐国把太子横迎回来,立他为国君,就是楚顷襄王。当时打发使者去通知秦国,说楚国已经有了国王了。秦王恼羞成怒,就派大将白起和副将蒙骜[ào]发兵十万,从武关直打楚国。这一仗楚国死了五万多人,丢了十六座城。

被押在秦国的楚怀王得到了本国打败仗的消息,背地里直掉眼泪。他在秦国押了一年多工夫,后来看守他的人瞧他挺可怜的,再说这种差事也干腻了,慢慢地懈怠[xiè -dài]起来。楚怀王得了个机会,换了一身衣服,偷偷地逃出了咸阳。他原来打算逃回本国去,一听说通往楚国的路已经堵住,东边、南边都跑不了,就抄小道往北跑,一直跑到赵国的边界上。只要赵主父肯收留他,他就有活命了。

楚怀王跑到赵国的边界上,赵主父偏偏没在本国。这位赵主父就是赵武灵王。他是一个眼光远,胆子大的君主。赵国的大臣象楼缓、肥义、公子成,全是他的帮手。公元前307年,有一天,赵武灵王对楼缓说:“咱们北边有燕国,东边有东胡,西边有林胡、楼烦、秦、韩等国,中间还有中山。四面八方全是敌人,什么是咱们的保障呐?自己要是不再发愤图强,随时都能给人家灭了。要发愤图强就得做好些事情。我打算先从改革服装着手,接着就可以改变打仗的方法。你瞧怎么样?”楼缓说: “服装可怎么改呐?”赵武灵王说: “咱们穿的衣服,袖子太长,腰太肥,领口太宽,下摆太大。穿着这种长袍大褂,做事多不方便。”楼缓把话接过去,说:“还费衣料。”赵武灵王把袖子晃了晃,下摆兜了兜,说:“多费衣料倒在其次,穿上长袍大褂,不但做事不方便,而且走起路来摇摇摆摆的,干起活儿来就迟慢。因此,也就减少了急起直追的精神。 全国的人全都这样, 国家哪儿强得起来?我打算仿照胡人 [北方的民族〕的风俗,把大袖子的长袍改成小袖儿的短褂,腰里系[jì ]一根皮带,脚上穿双皮靴。穿上这种衣服,做事方便,走路灵活。你再想大模大样、摇摇摆摆地走也就办不到了。”

楼缓听得很高兴地说:“咱们仿照胡人的穿着,也能学习他们打仗的方法了,是不是?”赵武灵王说:“是啊!咱们打仗全靠步兵,就是有马,只知道用马拉车,可不会骑着马打仗。我打算穿胡人那样的衣服,学习胡人那样骑马射箭。那可多么灵活!”楼缓愿意帮着赵武灵王去教导赵国人都这么办。他又去告诉肥义,肥义也很同意。

第二天上朝的时候,赵武灵王、楼缓和肥义,都穿着小袖子的短衣出来。一般大臣们瞧见他们这个样子,都吓了一跳。他们还以为赵武灵王跟那两位大臣犯了疯病呐。赵武灵王把改变服装的事宣布了。大臣们总觉得这太丢脸了。这不是把中原的文化、礼义都扔了吗?可是赵武灵王下了决心,非实行不可。他拿种种理由把他那个最顽固的叔叔公子成说服了。大臣们一见公子成也穿上了胡服,只好随着改了。然后赵武灵王下了一道改革服装的命令。过了没有多少日子,全国人不分富贵贫贱,全都穿上了胡服。有钱的人起头觉着有点不象样,后来因为胡服比起以前的衣服实在方便得多,反倒时兴起来了。

赵武灵王第二件向胡人学习的事,就是骑马射箭。不到一年工夫,赵国大队的骑兵训练成了。公元前305年,赵武灵王亲自把临近的中山从魏国接收过来,又收服了东胡和临近的几个部族,接着打发使者去联络秦国、韩国、齐国、楚国。赵国就这么强大起来了。到了公元前300年(实行胡服骑射第七年),不但中山、林胡、楼烦都已经收服了,还扩张势力北边一直到代郡、雁门,西边到云中、九原,一下子增加了好些土地。赵武灵王可就打算跟秦国比比上下高低。他老在国外,国内的事由谁管呐?他见小儿子很能干,就把太子废了,传位给小儿子,就是后来称为赵惠文王的,自己称为主父。赵主父拜肥义为相国,李兑为太傅,公子成为司马,封大儿子为安阳君。国内的政权布置妥当之后,他要去考察秦国的地理形势,还要去侦察一下如今在位的秦王,看他是怎么样的一个人。

赵主父打扮成个使臣,自称为“赵招”,带了几十个手下人,上秦国去访问,沿路察看山水要道,画成地图。他到了咸阳,以使臣的身分见了秦昭襄王,还向他报告了赵武灵王传位的事情。秦昭襄王问他:“你们的国君老了吗?”他回答说: “还正在壮年。”秦昭襄王就问: “那为什么要传位呐?”他说:“我们的国王叫太子先练习练习。国家大权可仍然在主父手里。”秦昭襄王跟这位“使臣赵招”瞎聊天。他说:“你们怕不怕秦国?”“使臣赵招”说:“怕!要是不怕,就用不着改革服装,练习骑马射箭了。好在如今敝国的骑兵比起早先来增加了十多倍,大约能够跟贵国结交了吧!”秦昭襄王听了这话,还挺尊敬他。“使臣赵招”辞别了秦王,回到使馆里去了。

当天晚上,秦昭襄王想起赵国使臣的谈话,又文雅、又强硬,态度又尊严、又温和,倒是个人才。他还想跟他谈谈。第二天,秦昭襄王派人去请他。“使臣赵招”的手下人说:“使臣病了,过几天再去朝见大王吧。”就这么又过了几天。秦昭襄王又派人去请赵国使臣,一定要他去。可是“使臣赵招”不见了,他的随从人员也不见了,使馆里只留下一个人,自称是赵国的使臣赵招。他们就把他带到秦昭襄王跟前。秦昭襄王问他:“你既是使臣赵招,那么上次见我的那个使臣又是谁呐?”真赵招说:“是我们的主父。他想见一见大王,特意打扮成使臣。他嘱咐我留在这儿给大王赔罪。”秦昭襄王咬牙切齿地说:“赵主父骗了我!”立刻叫泾阳君和白起带领三千精兵,连夜追上去。他们追到函谷关,守关的将士说:“赵国的使臣已经过去三天了。”

泾阳君白跑了一趟,只好回去向秦王报告。秦昭襄王没有办法,索性大方点儿,把那个真赵招也放回去了。赵主父见过了秦王,又到了云中、代郡、楼烦这几个地方。他在灵寿 [在河北省正定县北]造了一座城,叫赵王城。夫人吴娃在肥乡[在河北省广平县西北]也造了一座城,叫。夫人城。

就在这个时候,楚怀王从秦国逃到赵国的边界,打算去避难。他断定赵主父一定会收留他的。万没想到赵主父不在,他的儿子赵惠文王怕得罪秦国,不让楚怀王进去。楚怀王逼得前无去路,后有追兵,急出了一身冷汗,差点昏晕过去。他还想再往南逃,逃到大梁去。可是秦国的追兵已经赶上,他又当了俘虏,被带回咸阳去了。这一回再当俘虏叫他太难堪了,气得他连连吐血,得了重病,没有多少日子就死在秦国[公元前296年]。秦国把他的灵柩送回楚国。楚国人因为楚怀王给秦国欺负,死在外头,都气得不得了。各国诸侯也全觉得秦王太不讲理了。他们就又重新联合到一块儿,闹起合纵抗秦来了。楚国的大夫屈原更是替楚怀王抱不平,一个劲儿地劝楚顷襄王去给先王报仇。

【林汉达讲中国历史·战国故事】

张仪到楚国的时候,楚威王的儿子做了国王,就是楚怀王。楚怀王听说秦惠文王拜张仪为相国,怕他为了当初“和氏璧”的因由,也许要向楚国报仇,本来就很担心。这次一听到张仪到楚国来,就准备好好地招待他。

张仪到了楚国,先拿出挺贵重的礼物送给楚怀王手下一个最得宠的人叫靳尚[靳jìn],然后去见楚怀王,开门见山地对他说:“如今天下称得起英雄的就剩了七个国家了,其中最强大的,要数齐、楚、秦三国。要是秦国跟齐国联合,那么齐国就比楚国强;要是秦国跟楚国联合,那么楚国就比齐国强。如今秦王特意派我来跟贵国交好,可惜大王跟齐国通好,他有什么办法呐?要是大王能下个决心跟齐国绝交,秦王不但情愿跟贵国永远和好,还愿意把商于一带六百里的土地送给贵国。这么一来,贵国可就得了三样好处:第一、增加了六百里的土地;第二、削弱了齐国的势力;第三、得到了秦国的信任。一举三得,请大王决定吧。”

楚怀王是个糊涂虫,经张仪这么一说,就挺高兴地说:“秦国要是能够这么办,我何必一定要拉着齐国不撒手呐?”楚国的大臣们听说能得到六百里的土地,大伙儿眉开眼笑地给楚怀王庆贺。忽然有个人站起来说:“这么下去,你们哭都来不及,还庆贺呐!”楚怀王一看,原来是客卿陈轸[zhěn],就很不高兴地问他:“为什么?”陈轸说:“秦国为什么把六百里的土地送给大王呐?还不是因为大王跟齐国订了盟约吗?楚国有了齐国作为兄弟国,势力就大了,地位也高了,秦国才不敢来欺负。要是大王跟齐国断绝来往,就跟砍去自己的胳膊一样。那时候,秦国要不来欺负楚国才怪呐!大王要是听了张仪的话跟齐国绝交,张仪要是说话不算话,秦国不交出土地来,请问大王有什么办法?大王不如打发人先去接收商于。等到六百里的土地接收过来之后,再去跟齐国绝交也来得及。”

三闾大夫[官名,掌管王族三姓的大官]屈原干脆反对跟齐国绝交。他说:“张仪的话不能信,大王可千万别上他的当。”那个受了张仪礼物的靳尚,眯缝着眼睛,反对陈轸和屈原。他说:“要不跟齐国绝交,秦国哪儿能平白无故地给咱们土地呐!”楚怀王点着头说:“那当然!咱们先派人去接收商于吧。”

楚怀王一面派逄侯丑[逄 páng]为使者,跟着张仪到咸阳去接收商于,一面跟齐国绝了交。逄侯丑和张仪到了咸阳,张仪假装摔坏了腿,被接去治疗。逄侯丑足足等了三个月,心里非常着急,只好写信给秦惠文王,说明张仪答应交割土地的事。秦惠文王说:“相国答应了的,我一定照办。可是楚国还没跟齐国完全断绝来往,我哪儿能随便听信片面的话呐?且等相国病好了再说吧。”逄侯丑只好把秦惠文王的话向楚怀王报告。楚怀王说:“难道秦王还不相信我跟齐国绝了交吗?”他派人上齐国去骂齐宣王。齐宣王气极了,打发使臣会见秦惠文王,约他一同进攻楚国。

张仪这才让逄侯丑相见,问他:“怎么将军还在这儿,难道那块土地还没交割清楚吗?”逄侯丑说:“秦王要等相国病好了再说。”张仪说:“我把我的六里土地献给楚王,干吗要去跟秦王说呐?”逄侯丑听了,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说:“我来接收的是商于那边的六百里土地呀!”张仪摇着脑袋说: “没有的话!秦国的土地全是凭着打仗得来的,哪儿能轻易送人哪?别说六百里,就是六十里也不行。我说的是六里,不是六百里,是我自己的土地,不是秦国的土地。大概楚王听错了吧!”逄侯丑这才知道他原来是个骗子。

逄侯丑回到楚国一报告,楚怀王气得直翻白眼。公元前312年,楚怀王拜屈匄[gà i]为大将,逄侯丑为副将,率领十万兵马往西北去征伐秦国。秦惠文王拜魏章为大将,甘茂为副将,也出了十万兵马去跟楚国交战。同时还叫齐国发兵助战。齐宣王派大将匡章[匡kuāng]带领五万兵马打到楚国去。楚国受到两面夹攻,一连败了几仗。屈匄、逄侯丑都阵亡了,十万人马就剩了两三万,连楚国汉中六百多里的土地都给秦国夺了去。韩国、魏国一见楚国打了败仗,都趁火打劫,发兵侵占楚国的边疆。楚怀王急得直挠头皮,只好打发大夫屈原上齐国去谢罪,叫客卿陈轸上秦国兵营去求和,请求退兵,情愿再割让两座城,作为礼物。楚国从此大丧元气。

秦国的大将派人回去向秦惠文王报告。秦惠文王说:“用不着再送两座城,我情愿把商于的土地来调换楚国黔中[在湖南省沅陵县西;黔 qián]的土地。要是楚王同意,我们就立刻退兵。”魏章把这话回报了楚怀王。这时候,楚怀王恨的是张仪,他倒不在乎土地,就说:“用不着调换。只要秦王把张仪交出来,我情愿奉送黔中的土地。”那些气恨张仪的大臣们对秦王说:“拿一个人换取几百里的土地,太上算了!”秦王说:“这哪儿成啊?”张仪说:“那有什么呐?死我一个人,得了黔中的土地,我已经够体面了。再说我也许死不了呐。”秦惠文王真地让他去了。

张仪到了楚国,楚怀王把他关起来,打算挑个日子,拿他去祭祀太庙。张仪早已买通了左右,尤其是靳尚。靳尚买通了楚怀王最得宠的美人儿郑袖,叫她劝楚怀王放了张仪。就这么着,两个亲信的人,你一言,我一语,说得楚怀王活了心。再说黔中的土地究竟不大愿意送给人家,他就把张仪放回秦国去了。

张仪回到秦国,叫魏章退兵,又劝秦惠文王退还汉中一半的土地,重新跟楚国和好。楚怀王满意了,直夸张仪真够朋友。秦惠文王为了张仪一硬一软地收服了楚国,赏给他五座城,还封他为武信君,叫他去周游列国,布置连横亲秦的计策。张仪先去会见齐宣王,对他说:“楚王已经把他女儿许配给秦国的太子,秦王也已经把他女儿许配给楚王的小公子。两个大国结成了亲家了。韩、赵、魏、燕四国为了想保全自己,一个个全送点土地给秦国。如今五国都跟秦国交好,怎么大王还不肯一心一意地跟秦国联在一起呐?要是大王把自己孤单起来,那么,秦王叫韩、魏两国来打贵国的南边,叫赵国来打临淄[zī ]、即墨,秦国自己再发大军,大王可怎么对付呐?到那时候,再跟秦国交好,可就晚了一步了。如今的局势明摆在眼前,谁跟秦国交好,就能平安无事;谁要跟秦国作对,可就保不住自己了。请大王细细地想一想。”齐宣王就给他连拍带吓唬地说服了。

张仪到了赵国,对赵武灵王[赵肃侯的儿子]说:“楚国跟秦国做了儿女亲家,韩国早就归附了秦国,齐国也向秦国送礼求和。强大的国家都跟秦国联到一块儿,只有赵国孤单单地四面全是敌人,不是太危险了吗?要是秦王率领着秦、楚、齐、韩、魏几国的大军打进来,把贵国分了,大王可怎么办呐?”赵武灵王也给张仪吓唬住了。

张仪到了燕国,对新君燕昭王说:“贵国就知道防备着赵国来侵犯,可是如今楚、齐、韩、魏、赵全都归顺了秦国,他们还都拿出几个城来送给秦王作为礼物。大王要是孤零零地不去跟秦国联络,秦王只要打发一个使臣,叫赵、韩、魏进攻贵国,贵国还保得住吗?要是大王归顺秦国,就有了靠山,谁还敢来欺负?”燕昭王经他这么一吓唬,就把洹水东边的五座城献给秦王。

张仪把齐宣王、赵武灵王、燕昭王说服了,连横亲秦的计策大体上可就成功了。他很得意地回到秦国去。他还没到咸阳,秦惠文王死了。太子即位,就是秦武王。秦武王做太子的时候,就看不惯张仪,平常反对张仪的一些大臣都在秦武王跟前给他说坏话。秦武王准备不用张仪。张仪一到咸阳,他手下的人就把这些情况告诉了他。他就对秦武王说:“听说齐王特别恨我,说我骗了他,一定要跟我报仇。咱们将计就计,一定能得到好处。我情愿辞去相国的职位,辞别大王上魏国去。齐王知道我在魏国,准去攻打。大王趁着齐国跟魏国打仗的时候,发兵去打韩国。把韩国收下来,就可以直接到成周去,周朝的天下可就是大王的了。”秦武王正想去看看天王的京都,就赏了张仪三十辆车马,让他上魏国去。魏襄王果然很欢迎他,还真拜他为相国。

齐宣王当初听了张仪的话,还以为韩、赵、魏已经跟秦国和好了,自己不能不跟他们合在一起,才送礼物给秦国。后来一打听,才知道张仪借着齐国做幌子去威胁别的诸侯。他就很生气。这会儿听说秦惠文王死了,就叫相国田文通知各国,重新订立盟约,合纵抗秦,自己做了纵约长。齐宣王还出了个赏格:“谁拿住张仪,就送他十座城。”这回听说张仪做了魏国的相国,他就发兵去打魏国。

魏襄王急得什么似的,就跟张仪商量。张仪请他放心。他打发自己的心腹冯喜去见齐宣王,对他说:“听说大王恨透了张仪,真的吗?”齐宣王说:“谁说假的呐?”冯喜说:“要是大王真恨他,就不该帮他!”齐宣王瞪着眼睛说:“谁帮他来着?”冯喜老老实实地告诉他说:“我从咸阳来,听说张仪离开秦国是个计。秦王料着张仪到了魏国,大王一定要跟魏国开仗,他就趁着你们彼此交战的时候去打韩国,然后路过韩国去侵犯成周,夺取天王的地位。秦王这才送给张仪三十辆车马,叫他上魏国去。如今大王果然要跟魏国打仗,这不是正好入了他们的圈套吗?”齐宣王拍拍自己的后脑勺[sháo],说:“哎呀!我差点儿上了他的当。”他赶紧把军队撤回来,不打魏国了。魏襄王可就更加信任张仪。张仪没有多少日子得了重病,就死在魏国。

【林汉达讲中国历史·战国故事】

贾舍人回去向苏秦报告,苏秦就对赵肃侯说:“秦国决不敢侵犯赵国,我还是去约会各国诸侯吧。”赵肃侯同意了,给了他好些金钱、车马和底下人,让他到各国去走一趟。苏秦就向韩、魏、齐、楚等国的诸侯详细说明割地求和的坏处和联合抗秦的好处。他们一个一个都给他说服了,大伙儿愿意听他的话。苏秦回到赵国,赵肃侯封他为武安君。赵肃侯打发使者去约会齐、楚、魏、韩、燕五国的诸侯到赵国的洹水来开大会。公元前333年,苏秦和赵肃侯预先到了洹水,布置一切招待诸侯。过了几天,五国的国君先后到了。

苏秦先跟各国的大夫接头,商量了座位。拿地位来说,楚国和燕国是老前辈,韩国、赵国、魏国和姓田的齐国都是新起来的国家。可是在战争的时候,还是拿国家的大小来排次序比较合适。要这么说,楚国最大,齐国第二,魏国第三,赵国第四,燕国第五,韩国最小。其中楚、齐、魏已经称“王”了,赵、燕、韩还称“侯”,爵位大有差别,怎么能肩膀并着肩膀结为兄弟呐?大家伙儿都觉得这事不好办,连称呼都叫不上来。苏秦有了主意,他建议痛痛快快地六国一概称王。赵王是发起人,也是主人,坐主位,其余按国家大小依次排列。各国君王全都同意了。

到了正式开会的时候,各国君王按照预先议定的座位坐下。苏秦上了台阶,禀告六国的君王说:“在座的六国君王,土地广大,人口众多,兵力雄厚。难道愿意低三下四地去给秦王磕头,平白无故把自己的土地一块一块地割给人家吗?”六国的君王听得直点头。苏秦接着说:“合纵抗秦的计策,我早就跟各位说过了。如今大家订立盟约,结为兄弟,有困难互相帮助。”

六国的君王就拜告天地,写了六份盟约,各国各收藏一份。赵王提议说:“苏秦奔走六国,我们应当封他一个职位,请他专门办理合纵的事,你们看怎么样?”五位君王都赞成,就公推他为“纵约长”,把六国的相印都交给他。苏秦赶紧趴在地上,向他们谢了恩。六位君王都欢欢喜喜地回去了。

六国的君王在洹水订立盟约,简直就是向秦国挑战一样。秦惠文王对当时的相国公孙衍说:“六国合而为一,秦国还有什么开展的希望呐?咱们必得想办法破坏他们的合纵才好。”公孙衍说:“合纵是赵国开头的,大王不如先发兵去打赵国,看谁去救就先打谁。让六国诸侯知道秦国的厉害,都怕咱们去打他们,他们的合纵就容易拆散了。”张仪连忙反对,说:“六国新近订了盟约,正在兴头上,一下子是拆不散的。要是咱们发兵去打赵国,那么韩、魏、楚、齐、燕一同出兵帮它,咱们该对付哪个好呐?越逼得紧,人家越怕,越害怕就越需要联合起来共同抵抗。还不如用点工夫去联络他们当中几个国家,跟这几个国君亲善起来,他们必然彼此猜疑。里面起了疑,合纵就可以拆散了。比如说,离咱们最近的是魏国,最远的是燕国。从魏国拿来的城多少退还几座给魏国,魏国一定感激大王,当然会来跟咱们和好。另外,如果大王能够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燕国的太子,咱们跟燕国成了亲戚,秦国就不孤立了。先把这最近的和最远的两国拉过来,以后的事情就好办了。”

秦惠文王依了张仪,不向赵国进攻,反倒去拉拢魏国和燕国。一个得到几座城,一个得到了一个大国的儿媳妇,眼前已经够便宜了,他们果然跟秦国要好起来了。赵王得到了这个消息,就责备纵约长苏秦说:“你倡导六国合纵,一同抵抗秦国。如今还不到一年工夫,魏国和燕国就给秦国拉过去了。要是秦国这会儿来打赵国,这两国还能帮助咱们吗?合纵还靠得住吗?”苏秦觉得这事情不好办,要是再不想办法挽救,他自己就下不了台。他说: “好吧,我先上燕国去,然后再到魏国,非把这两国的事办好不可。”赵王就让他去了。

苏秦到了燕国的时候,燕文公已经死了,燕易王即位,见了苏秦,就拜他为相国。这个相国可不容易当,燕易王是故意叫苏秦为难。原来东南边的齐国趁着燕国办丧事,就发兵打过来,夺去了十座城。燕易王拜苏秦为相国,对他说:“当初先君听了您的话,合纵抗秦,希望六国和好,彼此帮助。先君的尸首还没埋呐, 齐国就夺去了我们十座城,洹水的盟约还有什么用处呐?您是纵约长,总得想个办法啊。”苏秦本来是为赵国来责问燕国的,如今倒先得为燕国去责问齐国了。他只好对燕易王说: “我去跟齐国要回那十座城,好不好?”燕易王当然喜欢。

苏秦到了齐国,对齐威王说:“燕王是大王的同盟,又是秦王的女婿。大王为了贪图十座城,跟他们结下了冤仇。贪小失大,太不值得!要是大王照我的计策办,把这十座城退还给燕国,不但燕王感激大王,就是秦王也一定喜欢。齐国得到了秦国和燕国的信任,大王还能够号召天下建立霸业呐!”这一番话,正说在齐威王的心坎上。他为什么攻打燕国,破坏盟约呐?齐国本来是大国,离着秦国又远,为什么要加入合纵呐?齐威王就打算借着合纵的名义来号召天下,做个霸主。没想到洹水会上,小小的赵国反倒当上了领袖,这哪儿能叫他服气呐!齐国跟秦国势力差不多,西方的秦国想并吞六国,东方的齐国也不是没有这个念头。他一听到苏秦的计策,就想拿十座城做本钱去收买天下的人心。当时挺痛快地答应了苏秦,退还了燕国的土地。

燕易王凭着苏秦的一张嘴,收回了十座城,当然很高兴,可是他看到苏秦的声望越来越高,势力越来越大,就对苏秦冷淡起来了。苏秦心里有数,就对燕易王说:“我在这儿对燕国没有多大用处,不如上齐国去,表面上做个齐国的大臣,背地里可以替燕国打算。”燕易王说:“随您的便。”苏秦假装得罪了燕易王,逃到齐国。齐威王正要利用他,拜他为客卿。

没有多少日子,齐威王死了,他儿子即位就是齐宣王。齐宣王有两个毛病:头一样是好色,第二样是贪财。苏秦就利用他这两个毛病叫他派人去搜罗美女,起造宫殿和花园,加重捐税来充实国库。苏秦拿孝顺父亲的大帽子叫齐宣王耗费钱财和人力去给齐威王造大坟。苏秦认为要叫六国同心协力地抗秦,就得叫六国的势力一样大。齐国比别的五国强大,破坏了这个均势。因此,他想办法叫齐国消耗人力和财力。他这种毒辣的手段虽然把齐宣王蒙住了,可是瞒不了那些机灵的大臣,尤其是老相国田婴的儿子田文[就是孟尝君]。田婴一死,齐宣王重用田文。那些反对苏秦的一帮人以为齐宣王既然重用了田文,一定不再怎么信任苏秦了。他们背地里派人去刺苏秦。这个凭着一张嘴混了半世的政客,终于死在刺客的手下了。

苏秦死了之后,他那假装得罪燕王逃到齐国去破坏齐国的阴谋,慢慢地从苏秦手下人的嘴里泄漏出来了。齐宣王这才明白过来,齐国和燕国就又有了仇了。公元前314年,燕国起了内乱,齐宣王趁着机会打到燕国去,杀了燕王,差点儿把燕国灭了。齐国的势力可就大了。这还不算,齐宣王还跟楚国结了同盟。齐、楚两个大国联合起来,秦国可就不能独霸天下了。张仪要实行“连横”,就非把齐国和楚国的联盟拆散不可。他向秦惠文王说明了这个意思,上楚国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