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搜索

【林汉达讲中国历史·三国故事】

魏明帝下令在洛阳造了一座大宫殿,叫“总章观”,有十来丈高。光造这座宫殿,就征用了成千上万的工匠、民伕。这还不算,他又下令造一座高楼,叫“陵霄阙”。工程有期限,过了期限,工匠就要办罪。魏明帝时常把工匠叫去,催问工程的进度。有的工匠结结巴巴地才说几句,他听着不耐烦,一挥手,武士们上前一刀就把工匠杀了。

魏明帝想起长安城有好多大钟、铜骆驼、铜人、承露盘什么的,一定要搬到洛阳来,摆摆排场!他就派人去搬。单说铜人,一个就有二十四万斤,老沉老沉的,怎么搬呐?好几千人挤到一块儿,好容易才搬到霸城。魏明帝一看实在不行,只好下令说:“算了,这些铜人就让他们呆在霸城吧!”承露盘是汉武帝的时候造的,有好几十丈高。刚拆到半截,因为盘太重,“轰隆”一声就整个坍了下来。这一声响真吓人,连几十里以外的人都听见了,真跟地震差不了多少。搬是搬不成了,魏明帝就让在洛阳铸了两个铜人,放在司马门的外头,还铸了黄龙、凤凰一样一个,龙高四丈,凤高三丈,放在大殿前面。魏明帝觉着只有这样,才有做皇帝的威风。

没想到过了不到两年,三十五岁的魏明帝害了重病,只好等死。他没有儿子,只有个养子曹芳做了太子。魏明帝指着曹芳对司马懿说:“我把后事托付给您。您和大将军曹爽俩好好扶助太子。”又叫曹芳上前抱着司马懿的脖子不放。司马懿流着泪,点了好几下头,魏明帝这才咽了气。

大将军曹爽是曹真的儿子,比司马懿晚一辈。他掌了大权,对司马懿特别尊重。凡事总要先问问司马懿。可是在用人上,他很不客气,跟他要好的人,他都给官做。南阳人何晏、沛国人丁谧[mì ]都是曹爽的心腹。他们对曹爽说:“别的还好说,这实权可不能交给外人,免得将来出事。”曹爽直楞着眼睛“嗯”了一声,就马上上书给曹芳说,司马懿的功劳太大了,又上了年纪,应该加封。诏书下来,封司马懿做了太傅,高高在上,可就是什么实权也没有了。曹爽的几个兄弟和心腹都做了将军、尚书、校尉,在朝廷上出出进进,那个威风劲儿,谁都不敢惹。

一转眼好几年过去了。曹爽觉着自己的地位已经稳了,皇帝曹芳才十几岁,懂得个什么,还不都是他说了算。他就饮酒作乐,骑马打猎,玩赏珠宝,什么好玩玩什么,连魏明帝留下的嫔妃,也被他弄到府里去做了舞女。朝廷的事,都交给手下人去办。

大司农桓范看着曹爽这么干,很替他担心。平时,桓范的主意比谁都多,大伙儿都叫他“智囊”。这时候,他对曹爽说:“您现在大权在手,可不能随随便便的。就说出城打猎吧,哪儿能到了天黑还不回来呐!万一有人在城里作乱,关了城门,您怎么办?还是多干点儿实际的事好些。”曹爽把嘴一撇说:“谁敢这么着?你也太小心了。”

话是这么说,曹爽也真有不放心的人,不是别人,就是司马懿。他听说司马懿病了,想打听打听病得怎么样。刚巧河南尹李胜来请求曹爽说,他想回自己家乡荆州去做官。曹爽二话没说,准了他做荆州刺史。李胜临走的时候,要向司马懿辞行。曹爽也就让他留神看看司马懿的动静。李胜到了司马懿府上,等了好一会儿,里面才传出话来:太傅病着,不能出来迎接,请他自己进去。李胜进去一瞧,司马懿躺在床上,身上盖着厚厚的棉被,旁边有几个丫头伺侯着。他上前问了好,就说:“蒙皇上恩典,让我到本州做刺史,今儿个特地来向您辞行。”李胜是荆州人,所以把荆州说成“本州”。

司马懿抓起一件衣裳,想要披上坐起来,可手哆哩哆嗦的,怎么也拿不稳,一松手衣服掉在地下。李胜连忙扶他躺好。司马懿正要说话,突然连声咳嗽起来,呼哧呼哧直喘气。过了好一会儿,他才有气无力地说:“委屈你啦,并州靠近胡人,你要多加小心,好好防备呀!唉,瞧我病成这样子,恐怕再见不到你了。”李胜大声说:“不是并州,我说是本州。”马司懿点了一下头说:“噢,你才到并州?”李胜的嗓门更大了:“我是说本州,就是荆州,不是并州!”司马懿这回才听明白,勉强乐着说:“我耳朵也听不清楚了。你这回到了本州,一定能立太功。我是活不成了。唉!”说着,眼泪也流出来了。

司马懿看了着身边的丫头,又指了指嘴。丫头连忙把一碗粥端过来。司马懿把嘴凑在碗边喝了一口,没想到粥全打嘴角上流出来了,弄得胡子上胸口上满都是。旁边一个丫头连忙替他擦干净。

李胜等司马懿不喝了,就说:“我们都以为您是旧病复发,没想到您病成这个样子了。”司马懿长长地出了一口气说:“年纪老了,不中用了。我的儿子司马师、司马昭,你们以后要多多照顾哇!”说着,又咳嗽又喘,比刚才还厉害。李胜只好起身告辞。

李胜回来见了曹爽说:“太傅耳聋眼花,光剩一张皮,神都没有了。您不用担心。”曹爽这才放心。转过年到了正月,魏帝曹芳要到高平陵[洛阳城南九十里]去祭祀他父亲魏明帝。曹爽带着几个兄弟和心腹何晏他们陪着一块儿去。他万万没想到,这一出去就什么都完了。

原来司马懿早就想把曹爽除掉,他的病全是装出来的。等曹爽刚出城,司马懿就从床上站起来,让司马师、司马昭率领自己的兵将,关上城门,占了武库,又派人夺了曹爽兄弟的军营,干得别提多么利索了。接着,司马懿就进宫去见郭太后,说大将军曹爽辜负了先帝的遗嘱,作恶多端,应该免职办罪。郭太后吓得没了主意,司马懿说一句,她点一下头。曹爽刚出城,司马懿就从床上起来,派人夺了曹爽的军营。

司马懿马上写了一个奏章,派人送到高平陵去交给皇帝曹芳。奏章说,曹爽兄弟应该马上交出兵权,回自己家里去,不然就按军法办罪。曹爽看了这个奏章,吓得脸色刷白,平时那个威风劲儿也拿不出来了,愁眉苦脸的,一点儿办法也没有。这时候,“智囊”桓范来了。他是偷偷从洛阳城跑出来的。桓范对曹爽说:“现在只有保护皇上到许昌去,再把四方的兵马调到身边,才能对付司马懿。粮草有的是,我身边带着大司农的印章,还怕调不来?”曹爽把眉头皱成个大疙瘩,不说行,也不说不行。桓范着急地对他兄弟曹羲说:“你是读过书的。现在的事怎么还看不明白?只有这么办才有活路,要不然,想当个穷百姓也不成了!”谁知曹羲他们不敢吭声,只呆呆地看着曹爽。曹爽的胆子早给吓破了,听桓范的话吧,怕万一打不过司马懿,白白地送死;不听桓范的话吧,又怕司马懿放不过自己。就这么一直磨蹭到五更天,他还没拿定主意。

第二天,大臣许允、陈泰来了。他们对曹爽说,只要赶快认个错,交出兵权,就没有事了;还说司马懿已经指着洛水发誓,决不加害曹爽。曹爽这回算有了主意。他站起来把刀猛地扔在地下,说:“我不当这个大将军了。免职就免职,交兵权就交兵权。我反正还能当个财主。”桓范听他这么一说,“哇”地一声哭起来,使劲儿跺着脚说: “想不到你们弟兄几个都是窝囊废,一点儿骨气都没有,真是连猪狗也不如。我跟着你们算是倒了霉,非灭门不可了!”曹爽不听他唠叨,还挺有把握地说:“太傅已经发过誓,只要我把兵权交出去,就没有事了。他不会骗我的。”

这么着,曹爽兄弟几个回了洛阳。司马懿让他们各回各的家,又派兵围住他们的住宅。这还不算,他又让人在曹爽住宅四角搭起岗楼,叫人在上面监视曹爽。曹爽坐在屋子里闷得慌,拿起弹弓到后院东南角转了一趟,想打个鸟儿。他刚出去,就听岗楼上放哨的人哼哼唧唧地拉长声说:“前大将军——往东南方去了!”

曹爽一听,这不成监狱了吗?没几天,粮食和菜也没有了,曹爽只好写信给司马懿,请求送点儿吃的来。司马懿马上回信说:“我真不知道您没有粮食了。现在派人送去一百斛米,还有干肉和大豆,请收下。”曹爽看了信,感激得什么似的,乐呵呵地对左右人说:“我说得不错吧,司马公不会害我的。”

他哪儿知道已经死到临头了。过了些日子,就有人告发曹爽兄弟几个阴谋造反。上面命令一下,他们全给下了监狱,定成死罪。真应了桓范那句话,曹爽别说当财主,就是穷百姓也没当成。

司马懿杀了曹爽,成了魏国最有权有势的人。可是他已经七十多岁了,过了两年真得了重病。他把大权交给大儿子司马师,就死了。司马师当了大将军,听说吴帝孙权也病死了。他就打算趁这个机会攻打吴国。

【林汉达讲中国历史·三国故事】

诸葛亮伐魏已经是第六次了。前几次蜀军虽然占了一些地盘,总是因为粮草不足,坚持不了多久,只好退兵回去。这回他想出了一个长远的办法:把军队屯在五丈原[在陕西省岐山县南],然后分出一部分士兵到渭河南去开荒种地,收打粮食。士兵跟当地的老百姓杂居在一起,按照诸葛亮的命令,不侵扰百姓,不拿人家的东西,跟农民相处得很不错。诸葛亮又和木匠一起设计了“木牛流马”。有了这种双轮车和独轮车,从蜀地往前方送粮食,走那些又窄又陡的山间小路,就容易多了。诸葛亮准备了充足的粮草,下决心跟魏军长期作战,北伐不成功,决不罢休。

司马懿也是打仗的行家。他和诸葛亮打了几仗,总是吃亏,干脆请魏明帝下命令,让将士们坚守营寨,不准出战。诸葛亮怕的就是老这么耗下去,那要什么时候才能打到中原呐?他接二连三地派人给司马懿下战书,约他出来对阵。司马懿拿稳了老主意,楞不出来。诸葛亮又让士兵到魏军的军营前面挑战,什么“胆小鬼”,“没皮没脸”的直骂。骂着骂着,果然把魏军将士骂火儿了。他们找到司马懿要求去跟蜀军拚命。司马懿怎么也不答应。

过了几天,诸葛亮又派使者来了。这回没下战书,倒是拿出一套妇女穿的衣服,还有发钗、耳环、脂粉什么的。使者说:“这是诸葛丞相送给司马大将军的。要是再不敢出战,还不如穿上女人的衣服,去做个千金小姐,别再呆在这儿带兵了,怪丢人现眼的。”司马懿听完这话,气得脸上青筋直暴。他刚想把衣裳扔到地下,眼珠一转,又嘿嘿地乐了,对使者说:“回去对你们丞相说,我谢谢他了。”使者刚走,将士们就乱起来了。大伙儿扯开了嗓门嚷着说:“将军您真能受这份儿污辱吗?快下令交战吧!就是死了也算不了什么!”司马懿也生气地说:“谁愿意受这份儿气?我不是不敢出战,因为皇上下令只守不战,我才这么忍着。如果你们都想打,我就给皇上上个奏章,请求他准许我们出战。”

这么着,司马懿给魏明帝上了个奏章,请求让他出战。魏明帝寻思着,跟诸葛亮打仗,只守不战还是上策。他就派卫尉辛毗[pí ]拿着皇帝的节杖到军营来,代他传达命令说:无论如何不准出战。从这往后,不管将士们再说什么,司马懿更有理由坚守不战了。

司马懿这么做,瞒不过诸葛亮。诸葛亮听说辛毗到了魏营,就对姜维说:“你看这回魏军该出战了吧?”姜维摇着头说:“我看辛毗这一来,司马懿就更不出来了。”诸葛亮很佩服姜维的眼力,说:“你的话很对。司马懿本来不想打,这次请求出战,是做给将士们看的。俗话说:‘将军在前线,皇帝的命令可以不接受。’他真有把握打胜仗,何必老远地到皇上那儿去请战呐?”诸葛亮知道这一来,想速战速决是不行了。他觉着心里一阵一阵地发疼,长长地叹了口气。这可真让他没有办法了。

过了些日子,他又派使者到魏营下战书,顺便探听一下虚实。司马懿客客气气地接待了使者,一句打仗的话也不说,倒问起诸葛亮每天什么时候睡觉,睡多少时候,每顿吃多少饭这些杂七杂八的事来。使者还以为是客气话呐,就说开了:“我们诸葛丞相每天睡得晚起得早。打二十板子的处罚,都要亲自过问,恐怕有差错。胃口也差多了,一顿只能吃这么一小碗儿饭。”

司马懿送走使者,对左右说:“诸葛亮这么劳累,又吃得这么少,身体能顶得住吗?还活得长吗?”这话真对。诸葛亮这些年不管大事还是小事,都放不下心,整个蜀国的事,恨不得全都做好。可一个人的力量到底有限,成年累月这么下来,他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大伙儿都劝他说: “您太累了。治国跟治家是一个理儿,主人只要把工作分配好就成。谁下地,谁做饭;公鸡打鸣儿,小狗看门;牛耕地,马拉车,各管各的。如果什么事都要主人亲自动手,不是要精疲力尽了吗?”诸葛亮说:“我怎么会不知道呐?你们说得对是对,可是我受了先帝的嘱托,总怕自己尽力不够,治不好国家,辜负了先帝。我不能不这么做呀!”

诸葛亮没日没夜地劳累,终于支持不住了。公元234年,他在五丈原军营中得了重病,怎么医治也不见好。他只好上书给后主刘禅报告自己的病情。刘禅急得什么似的,马上派大臣李福到五丈原探望。这时候,诸葛亮已经病得起不来了。他一边喘气一边对李福说:“想不到我半途而废,没能完成北伐大业。我死了以后,你们要辅助皇上,多为国家出力呀!”李福流着泪答应着,又连忙回成都报告去了。

诸葛亮闭着眼休息了一会儿,把长史杨仪和姜维、费祎[yī ]都叫进来,嘱咐他们怎么办理后事,怎么退兵,怎么断后。把这些事安排好了,他又昏昏迷迷地睡过去了。又挨过了几天,诸葛亮病情加重,眼看着不行了。大伙儿都暗地里抹着眼泪儿。这时候,李福慌慌张张地又回到军营。他看见诸葛亮已经奄奄一息,急得大声哭起来说:“我误了大事了!这可怎么办呐!”

正哭着,诸葛亮睁开眼睛,看着李福说:“我知道你回来的意思。你是要问谁能接替我管理朝廷大事吧?蒋琬是合适的。”李福连忙问: “他以后呐?”诸葛亮说:“费祎可以。”李福又紧接着问:“再往后呐?”诸葛亮闭上眼睛,不再说话了。没几天,诸葛亮死在军营里。死的这年他五十四岁。

杨仪、姜维、费祎他们按照诸葛亮生前的安排,不敢发丧,只命令全军悄悄地按顺序退兵。司马懿听说蜀军已经拔营走了,立刻站起来拍手乐着说:“诸葛亮准死了。这回正哭着,诸葛亮睁开了眼睛。就好了,咱们赶快追过去,准打个大胜仗。”说完,他把将士们集合好,一马当先追了上去。

追了不多远,就看见了蜀军的后队,大伙儿更来劲儿了。刚要冲杀,忽然“咚咚咚”一阵鼓响,前面山谷和树林里面,密密麻麻地排满了蜀军的战旗。再一细看,蜀兵全都转过身来,后队改成了前队,好家伙!一步一步地朝这边儿走过来。这下子可把魏兵闹楞了。诸葛亮不是死了吗?怎么蜀军还这么不慌不忙呐?司马懿也不明白了, 难道诸葛亮没死, 又出了什么花招儿?这么一想,他就下令全军原地站住。哪知道士兵们早就沉不住气了,扭过头就往后跑。司马懿怎么拦也拦不住,末了,也只好跟着跑起来。

原来,杨仪、姜维照诸葛亮生前说的,故意来了个“欲退先攻”。魏军摸不清是怎么回事,就这么给吓跑了。等到魏军跑得没影儿了,杨仪他们才放心大胆地带兵退到山谷里。一进山,全军举起了白旗,给诸葛亮发丧。从将军到士兵,一个个呼天抢地的,山谷里到处都是哭声。

蜀军这一发丧,被魏军的探子探明了,飞快地报告给了司马懿。司马懿这才弄清诸葛亮真死了,一个劲儿地拍着大腿,怪自己胆子太小了。他听说当地老百姓在四下里议论说:“死诸葛吓跑了活司马”,气也不是,笑也不是,对将士们打着哈哈:“我能料到他生,哪儿能料到他死呐?”司马懿带人到了蜀军扎营的地方,看看这边,又看看那边。完了,他对大伙儿说: “蜀军的军营这么整齐,就是退走了,也一点儿不乱。诸葛亮真是天下奇才呀!”他想着诸葛亮一死,蜀国这一头暂时不会有什么大战事,可以松口气了,就收兵回了洛阳。

杨仪、费祎回到成都,把诸葛亮的死信儿报告给后主刘禅。刘禅满眼是泪,把诸葛亮给他的奏章看了又看。上面说:“我死以后,家里的财产足够子弟们用的。以后我的家里不要有多余的布帛;外面也不要有多余的财物。”

刘禅想起来,诸葛亮第二次北伐的时候给他的奏章[就是《后出师表》]里说过要“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现在,他果然累死在军中了。这么一想,刘禅再也忍不住,放声痛哭起来,引得左右人也都陪着又掉了眼泪。刘禅下令按照诸葛亮的遗嘱,把他的遗体葬在定军山下。坟的大小也是按照诸葛亮说的,只放得下一口棺材。入殓的时候,遗体只穿平时的衣服,棺材里什么东西也没放。

蜀国有了大丧,满朝文武都小心着把内部的事安顿好,北伐的事只好等等再说了。这么一来,三国之间有好几年没打仗。几个皇帝都想趁机好好地享受一番。其中,魏明帝的胆子最大。

【林汉达讲中国历史·三国故事】

魏明帝接到镇守扬州的大司马曹休的报告, 说东吴的鄱阳太守周鲂[fáng]不满意吴王孙权,想要投靠魏国,还写信给曹休,请他发兵攻打鄱阳。曹休已经率领十万多将士去了。他请求朝廷再派些人马去援助。魏明帝连想也没想,就派豫州刺史贾逵去接应曹休。

曹休带着人马沿路没遇见什么阻挡, 很顺利到了石亭[在安徽省潜山县东北]。他万万想不到已经中了人家的计,走进了东吴的包围圈。原来周鲂给曹休写信正是吴王孙权的主意。最初孙权让周鲂找个名气大点儿的民军首领,诈降曹休。周鲂怕不妥当。他说: “民军首领没见过世面,弄不好会泄露了机密。不如我自己出面,曹休还能相信。”孙权同意了。周鲂就写信给曹休,详详细细地把怎么内外夹攻,怎么打下鄱阳的计划说了一遍。曹休看了信,也怕是诈降,还派人到东吴去探听消息。探听的人回来报告说,周鲂确实准备对抗孙权。为了表示不愿意跟孙权手下的人来往,他干脆把头发都铰了。曹休仗着是皇上的本家才当上了大官,没有一点儿打仗的经验,就这么上了当。等他带着兵到了石亭的时候,东吴大都督陆逊和左右都督朱桓、全琮各带着几万人马,早就分三路埋伏好了。

魏军一到,东吴三路人马一齐杀过去。曹休还等着周鲂来个里应外合呐,可哪儿有周鲂的影儿呐?只好拚命吧!一阵打下来,魏军稀里哗啦都跑散了。曹休捧着脑袋逃到夹石,手下已经死伤了一万多人,牛、马、骡、驴,还有粮草、军资、器械什么的全扔了。就是这么没命地跑,也没逃出人家的包围圈,只听四面八方都是东吴人喊马叫的声音。曹休哆哆嗦嗦地头也不敢抬,心想,这回老命也得搭在里头了。

正在万分紧急的时候,从北边突然来了一大队人马,战旗上挺大的一个“魏”字。这真是救命的来了!东吴的追兵一看魏国的援军到了,就停止追赶,退回去了。曹休晕晕乎乎的,老半天才缓过气,才知道救他的正是贾逵的援军。他羞得满脸通红,恨不得一下子钻到地缝里去。没办法,他只好上书给魏明帝请求处分。诏书下来,没处罚他。因为曹休是皇帝本家,办了错事也没有关系。曹休虽然没给办罪,没多久,自己连病带气地死了。

孙权打了这个胜仗,东吴的文武百官神气极了,都纷纷上书,请孙权登基做皇帝。孙权早有这个打算,前几年他怕魏国,表面上一直对魏国的皇帝自称臣下。现在他看着魏国根本没有力量消灭东吴,又有蜀国在那儿牵制着,还怕什么?他就答应了。公元229年,孙权在武昌做了皇帝,国号吴。

吴帝孙权派使者到成都向后主刘禅通告自己当皇帝的事,还建议两国相互承认对方是皇帝,和好相处。这时候,诸葛亮又先后两次出兵伐魏,打了几次胜仗,已经恢复了丞相的职务。刘禅把这件事告诉了诸葛亮。诸葛亮很同意,马上派人向孙权祝贺。孙权趁这个机会又建议两国订立盟约:将来灭魏以后,吴蜀平分天下;还说好两国互相帮助。魏国侵犯蜀国,吴国就出兵帮助蜀国!魏国侵犯吴国,蜀国也出兵帮助吴国。这么着,魏、蜀、吴三国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一时半会儿的,谁也灭不了谁。

三国里面,魏国最大,蜀国最小。吴国既然跟蜀国联盟,也就是把魏国当成敌国了。可是魏国在邻近吴国的地界驻扎了不少军队,吴国一时还打不过。孙权只好一边加紧练兵,一边先着手向东边和南边发展。

孙权让大将军陆逊镇守武昌,然后迁都到了建业[在江苏省南京市]。他下令多造些大海船,到海外去扩大吴国的影响。吴国的海船往北一直到了辽东,往南到了珠崖[就是海南岛],往东南到了夷州[就是台湾]。夷州早就跟大陆有来往了,时常有夷州人到会稽一带做买卖。会稽人坐船在海上碰到刮大风,也有不少到夷州去避难的。吴国的海船到了夷州,夷州跟大陆的联系就更密切了。

公元234年,蜀国丞相诸葛亮打发使者到建业,约吴国跟蜀国同时发兵,东西夹攻,征讨魏国。孙权这回下了决心,把军队分成了三路:自己率大军为第一路攻打合肥新城[在安徽省合肥市];陆逊、诸葛瑾带一万多人为第二路进兵襄阳;将军孙韶、张承也带一万多人为第三路,攻打广陵[在江苏省扬州市]、淮阴[在江苏省清江市南]。

吴、蜀两国一块儿攻打魏国,真够魏明帝操心的。他早已经派司马懿去对付诸葛亮。后来,司马懿请求魏明帝让他只守不战,说蜀军人少粮缺,呆不多久就得退兵,等他们退了再追上去,准保打胜仗。魏明帝答应了。这一回,魏明帝寻思西边出不了大岔子,东边这三路,非得自己去一趟不可。他就亲自带兵坐船南下,对付吴国。

魏明帝走到半路上,接到镇守合肥新城的满宠的报告。满宠建议说: “咱们可以先放弃新城,把吴兵引到寿春,在那里埋伏好了消灭他们。”魏明帝不同意这么做,派人对满宠说:“当初所以要把军队驻在新城,就是因为新城的地势好,能攻能守。这次你们只要把新城守住,别让孙权攻过来就行。我的大军一到,准能把他吓跑。”

满宠就用原来的那点儿人马坚守新城。孙权打不进去,下令赶造云梯、撞车,加紧攻城。满宠也有对付的办法。他招募了一些壮士,叫他们拿松明作成火把,灌上麻油。吴军刚挨近城墙,这些壮士就把火把点着,朝云梯什么的扔过去。火把扔到哪儿,哪儿就着起大火。这一下,不但云梯给烧了,连士兵也烧死不少。

孙权打不下新城,愁得不知道下步棋该怎么走。这时候吴军刚挨近城墙,这些壮士把火把点着,朝云梯扔过去。倒霉的事又来了,那年秋天热得出奇。这“秋老虎”叫人连气也喘不过来,军营里传染开了瘟疫,每天有很多士兵病死。孙权整天皱着眉头,想不出个好办法。又过了几天,他听说魏明帝带领大军快要到合肥了,这可是他没料到的。他本来以为,有蜀军在西边牵制着,魏明帝说什么也不敢来,谁知道真地来了。孙权只怕再这么打下去,连老本儿也得赔上。要走就快走,趁着魏明帝还没到,他下令赶紧退兵。主要的一路退了,孙韶那一路也紧跟着退了。剩下的陆逊、诸葛瑾一路,看着没什么打胜仗的把握,过了不久,也只好退兵。吴国的北伐就这么虎头蛇尾地吹了。

魏国大军没动刀枪,就吓跑了吴军。魏明帝打心眼儿里感到满意。有的大臣劝他说:“东边的战事平了,您是不是再亲自到长安去一趟,鼓舞鼓舞士气?”魏明帝自信地说:“你们放心。孙权这一败,诸葛亮准吓破了胆。我让司马懿只守不战,他能对付得了,用不着我再操心了。”

魏明帝封赏了有功的将士,回到洛阳。没隔多少日子,司马懿派人送来奏章,请求让他出战。魏明帝十分奇怪:司马懿向来主张坚守不战,这回怎么要求出战呐?他就仔细问起西边的情况来。

【林汉达讲中国历史·三国故事】

诸葛亮回到成都,让将士们好好休整一下,准备征讨魏国。转过了年,魏文帝曹丕病死了,他的儿子曹睿[ruì ]即位,就是魏明帝。诸葛亮听说了这件事,觉着北伐的时机到了。公元227年,他给后主刘禅上了一个奏章[《出师表》],大意是说:“先帝[指刘备]创立基业,半道儿上晏驾了。现在天下三分,咱们蜀国最弱,真是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希望您能光大先帝的美德,发扬志士的正气;要亲近忠臣,信任他们。这样,汉室复兴的日子一定会到来的。”又说:“我本来是一个平民,并不想显露自己。先帝不嫌我没有地位,三次到茅庐看我,又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我要尽一切力量,平定中原,完成先帝的遗愿。”

诸葛亮先放出风声,说要从斜谷[在陕西省褒县西南]出山,向北攻打郿城。他叫赵云、邓芝到箕谷[在陕西省褒城西北]屯兵,迷惑魏军,好像蜀军的主力都在东边。魏明帝得到报告,急忙派大将军曹真带兵到郿城去防备。没想到诸葛亮亲自带领大军去攻打西边的祁山[在甘肃省西合县北]。防守祁山的魏军本来就松松垮垮,冷不防让蜀军这么一冲,都逃跑了。蜀军出了祁山,没费多大事就占领了天水、南安、安定三个郡。当地有不少人都归顺了蜀军。

有个叫姜维的魏国将领也投靠了诸葛亮。诸葛亮知道姜维又有智谋又有胆量,而且和自己刚出茅庐的时候一样,也二十七岁,高兴得什么似的,对大伙儿说:“姜维忠于汉室,还深知兵法,是个难得的人才。”他让姜维做过了不久,魏明帝派大将张郃带领五万人马来援救天水,自己也亲自到长安督战。诸葛亮看了看地图,料想张郃往西边来,准得先夺取街亭[在甘肃省清水县东北]这个交通要塞。要想打败张郃,非得守住街亭不可。守街亭的一定得是个有本事的人,不然怎么能对付得了有勇有谋的张郃呐?有的人建议诸葛亮派魏延或者吴懿这两个大将去,诸葛亮不同意。他已经看中了参军马谡。马谡从小熟读兵书,遇事挺有见解。平定南中的时候,他不是说过要“攻心为上”吗?这回让他去镇守街亭准没错。诸葛亮这么一想,就派马谡做主将带着两万几千人马到街亭去;还让王平做了副将。

临走的时候,诸葛亮对马谡、王平说:“街亭是通向汉中的要道。你们到了那儿,要在通路上扎营,再多加些栅栏,一定要把张郃挡住。”马谡听了随便点点头,带着人马和王平走了。诸葛亮不怎么放心,又让魏延带一支人马在后面接应。

马谡、王平到了街亭,先一起看地形,准备扎营。马谡前后左右看了几眼,忍不住地乐了,对王平说:“咱们丞相有时候胆儿特别小。你看,这儿的地形险要,那边还有一座山。咱们把人马就埋伏在山上的树林里,张郃再有本事也过不来。”王平提醒他说:“临来的时候,丞相说要守住通道,多加栅栏,不让魏兵过来。我看还是在这道口上扎营好。”马谡撇了撇嘴说:“我看在山上扎营比山下好。敌兵来了,咱们在高处,他们在低处,往下一冲,还怕杀不败他们?”他见王平连连摇头不同意,心想:“你这个人打了一辈子仗,字也认不了几个,还跟我逞能?丞相还喜欢听我的,你算什么呐?”他这话没说出来,脸上已经露出了瞧不起的样子。

王平可不管别人怎么想的。他认真地说:“依我看,这座山是个绝地。要是人家断了水道,咱们困在山上没水喝,别说打仗,活也活不了。”王平这几句话真把马谡给问住了。可是他不愿意向王平认输,就拿出主将的身份,胳膊来回比划着说:“你懂得什么?兵法上说:‘置之死地而后生’。魏军要是断了水道,咱们的将士就会拚命。人一拚命,谁也挡不住。”

王平见马谡死活不听自己的,觉着这可不是闹着玩儿的事。他想了想说:“你要上山,就分给我一部分人到别的地方扎营,也好相互有个救应。”马谡勉强答应了,让王平领着一千人到离山头十里远的地方扎营去了。

张郃来得真快!他果然带兵直奔街亭来了。听说蜀军把大营扎在了山头上,张郃马上有了主意。他下令把山头围了个不透风,不准蜀兵下山打水;还在山下布置阵势,筑起壁垒。真让王平说着了,蜀兵都给困在山上。

马谡在山上又想起“置之死地而后生”这句话,下令叫士兵分头往山下冲。可魏军的弓箭手更厉害。箭密密麻麻地往上飞,蜀兵一个个倒下了。侥幸冲下去的几个,也叫魏兵杀的杀,捉的捉。蜀兵冲了几次,让魏兵给挡回几次。马谡这可急坏了,直后悔没听王平的劝告。怎么办呐?冲又冲不下去,水又打不上来,连饭都做不成了。到了晚上,大伙儿又饿又渴,实在熬不住。末了儿,“不打自乱”,乱哄哄地一下子就散了。张郃看见这种情形,把手一挥,魏兵都冲上山来。蜀兵哪儿还能交战呐?纷纷放下兵器,都投降了魏军。马谡带着亲信杀出重围,往西逃跑,沿路又遇到魏兵截击。他们打一阵,败一阵,败一阵,逃一阵,两万兵马最后只剩下几千人了。

张郃又分出一部分人马去打王平的营寨。王平知道寡不敌众,让士兵守在营里,把战鼓敲得震天响,好象有千军万马似的。魏军给闹懵[měng]了,不敢杀进去,只好退兵。王平等魏兵走远了,才把人马集合起来,往西退兵。半路上,他还收集了不少马谡的残兵败将。

这时候,诸葛亮驻扎在西县[在甘肃省天水市西南]。他听说街亭失守,急得坐也坐不住,站也站不稳。街亭这一丢,再也没什么险要的地方能阻挡张郃的大军了。凭蜀军这么点儿人马,跟魏军硬拚是拚不过的。千辛万苦得到的一点儿战果,一下子全白费了。诸葛亮多难受哇!

光难受也没用,张郃的人马说到就到。诸葛亮得赶快离开西县。他下令全军马上撤回汉中。等他到了汉中,西县那边儿的消息也到了:张郃和曹真的人马合在一起打过来,把天水、南安、安定三个郡又都夺了回去。诸葛亮又急又气,想不到马谡敢这么不听将令,误了北伐的大事。

过了几天,马谡、王平带兵回来了。诸葛亮立刻把马谡叫进来,责问他为什么违反军令,失守街亭。马谡还有什么可说的呐?只好低头认罪。诸葛亮说:“你和我虽然相好多年,可是这次不把你治罪,全军不服。”他把马谡下了监狱。

马谡在监狱里给诸葛亮写了一封信。说:“丞相平时待我象待亲生儿子一样,我也把您当成我的父亲。这次我犯了死罪,只求您能想着‘杀鲧用禹’的故事[相传鲧治水失败,舜帝杀了他,又用他的儿子禹治水],我死了也放心了。”马谡连后悔带害羞,死在狱里了。

诸葛亮听说马谡已经死了,伤心得大哭起来。他亲自祭祀了马谡,又吩咐好好抚养马谡的家属。他想起先帝刘备在白帝城临死的时候,曾经跟自己说起过马谡。刘备说马谡这个人言过其实,不能大用。诸葛亮倒是一直以为马谡挺有才华,总是重用他。有时候跟他说起用兵打仗的事,从白天能一直聊到黑夜。万没想到这次北伐就败在他手里。诸葛亮这么一想,觉着失守街亭,完全是自己用人不当造成的,要处罚也应当处罚自己。他马上给后主写了一个奏章,自己责备自己,请求把官职降三级。

诸葛亮说:“这次不把你治罪,全军不服。”刘禅接到奏章,拿不定主意,就问蒋琬该怎么办。蒋琬说应该答应丞相的请求。因为诸葛亮自己要求降职三级,也是让大伙儿都知道,谁有错都得受罚。刘禅就把诸葛亮降为右将军,还让他执掌丞相的职权。他让蒋琬拿着诏书到汉中去见诸葛亮。

蒋琬到汉中把降三级的诏书给了诸葛亮。他见诸葛亮心情挺不好,以为他是为马谡伤心,就安慰说: “现在天下没安定,死了这么一个有才能的人,是不是有点儿可惜呀?”诸葛亮很郑重地说:“不能这么看。当初孙武所以能打胜仗,就因为纪律严明。现在北伐才刚开始,如果遇事不按军法办,怎么成呐?”蒋琬又说:“是不是再发些兵马来?”诸葛亮摇摇头说:“这次失败不是因为兵少,是因为我用错了人。我正打算减少一些兵将,再好好检查检查自己的过失,做到赏罚分明。不然,兵再多也没用。”他又对将士们说:“你们今后也要多指点指点。谁看我有什么错处,就跟我说。大家都能这么做,北伐才有大功告成的一天。”

打这儿以后,诸葛亮就在汉中着着实实地训练军队,奖励生产,准备找机会再出兵伐魏。魏明帝看着西边安静了,才放心回了洛阳。可是这时候,东吴那边又打起来了。

【林汉达讲中国历史·三国故事】

诸葛亮比将军们看得远。他说:“南中的叛乱是要平的,可现在不行。”为什么呐?诸葛亮认为蜀国这几年不断地打仗,内部很空虚,力量比魏国和东吴都差远了,应该好好恢复元气。他把大伙儿的气压下去,一心一意地整理内部的事务。他制定了官职和各种法律,让大家严格执行,有功必赏,有过必罚;还大大地奖励农耕,发展生产,屯积粮食。过了不久,果然人心安定了,军队也比以前强盛了。诸葛亮又着手执行“东联孙权,北拒曹魏”的策略,派人会见孙权,商谈两家重新和好的事。孙权当然也愿意。这一来,两家又象赤壁之战那时候一样好起来了。

公元225年,诸葛亮听说魏文帝曹丕亲自去攻打东吴,大败而归。他知道魏国一时没有力量到西边来,就亲自带了军队,往南中平定叛乱。临走的时候,参军马谡[sù ]给诸葛亮送行。诸葛亮虚心向他请教仗怎么打。马谡说:“南中地势险要,人口又杂,光靠武力征讨,很难平定,今天压下去了,明天又会叛变。您以后想出师北伐,就要解除这个后顾之忧。我看攻心是上策,攻城是下策;兵战不如心战,最好能叫他们心服口服。”诸葛亮挺佩服马谡的远见,说:“你说到我的心眼儿上了,我一定这么办。”

蜀国的军队很顺利地攻下了益州郡和牂牁、越巂,杀了叛乱的首领雍闿、高定、朱褒。将士们都以为可以撤兵回去了。没想到南方部族的首领孟获招集了雍闿他们的散兵,打着保卫家乡的旗号,起来反抗蜀军。孟获身材高大,能吃苦耐劳,待人还挺慷慨。在这一带,不管彝人、汉人都愿意听他的话。孟获领头起来反抗蜀军,跟雍闿他们就不一样了,光靠武力不行。诸葛亮觉着非用点儿心思不可。

孟获也有他的短处,打仗光靠人多,不会用计。他一瞧见蜀军就带着人马直冲上去,还真地把蜀兵吓跑了。孟获他们追过去,不知怎么的中了埋伏,被逮住了。孟获心里想:“这下完了。要死就死吧,怕什么!”他被带到诸葛亮面前。 诸葛亮亲自给他把绑绳解开, 好言好语劝他归顺。 孟获哪儿肯呐?他直楞楞地说:“要杀就杀,少说废话!”

诸葛亮也不生气,陪着孟获到自己的军营里一边走,一面看。孟获里里外外、前前后后瞧了个够。完了,诸葛亮问他:“你看我的军营怎么样?”孟获也不客气,说:“以前我不知道你的虚实,所以打败了。今儿个看了你的军营,要是就这个样子,想赢你们太容易了!”诸葛亮看他这个爽快劲儿,忍不住笑起来说:“那好,我放你回去。你要不服,可以再来交战。”孟获就这么让他放走了。

当天晚上,孟获带着几百名壮士,偷偷地挨近蜀军的大营,想给诸葛亮一个措手不及。他们进了营寨,一直往里跑。可是里边一个人影儿也没有,是个空寨。原来诸葛亮料到孟获看了军营一定会来劫寨,就把人马埋伏在营外。这会儿蜀兵见孟获果然中了计,一个猛冲,把孟获他们围了起来。不一会儿工夫,全逮住了。诸葛亮吩咐杀牛宰马,象招待客人似地招待孟获。他问孟获:“这回你又输了,服不服呐?”孟获气恨恨地说:“你太会耍花招,又不是我打败的,我不服。”诸葛亮又把孟获放了。孟获连败两阵,心眼儿也多了点儿。他对手下的人说:“这回我知道怎么对付诸葛亮了。硬拚一定要吃亏,交战一定要中计。咱们牢牢地守住寨子,就是不跟他打。他们粮草接济不上,或者水土不服生了病,就得退兵回去。

到那时候,咱们追上去,准打他个丢盔卸甲。”孟获把人马带到泸水[在云南省,上游叫雅砻江]南岸,下令叫大伙儿在渡口筑起土城,又准备好多弓箭、石头、木棍什么的,防备蜀军来攻打。孟获这个办法真把诸葛亮难住了。眼看到了五月,南方的天气又闷又热,将士们穿着那么厚的铠甲,难受极了。泸水水深流急,又没有船,怎么渡过去呐?一部分将士害怕了,想早点回去。诸葛亮对他们说: “咱们现在回去,孟获必然过来;咱们一来,他们就走。这么来来去去,怎么能安定呐?大家只有齐心合力,想办法渡过河去,打败他们,才能一劳永逸。”将士们这才不说要回去的话了。

诸葛亮看了看周围的地形,把人马化整为零,叫大家分头扎营。这么办,就算是有一处失了火,也不会一下子全烧起来。他又下令赶做木筏子、竹筏子,准备渡河用。筏子做好了,他就派一千多名士兵从孟获的土城正面渡河。筏子刚划出不多远,孟获那边就往河里射箭,蜀兵急忙退回来。这么渡了一次又一次,把孟获的注意力吸引住了。孟获正得意地叫手下人朝蜀兵射箭,想不到蜀军的大队人马早趁这工夫从上游偷偷地渡过了泸水,绕到后边去了。末了儿,蜀军象一把钳子似地掐住了孟获的土城。不用说,孟获又给逮住了。

孟获还是不服气。他说:“要是你们能从正面打败我,我就认输。”诸葛亮毫不犹豫,又把他放了。这可气坏了蜀军的一些将士。他们都嚷嚷说:“咱们好不容易渡过泸水,逮住了孟获,又把他放了。大伙儿的劲儿都白使了。咱们丞相太软弱了!”诸葛亮把将士们叫到一块儿,跟他们讲“攻心为上”的道理,还说:“咱们现在辛苦一点儿,为的是今后不必再到这儿来。大家千万不能松劲啊!”大伙儿听了,劲头儿又来了,都说:“这回上刀山下火海,我们也不回头!”

诸葛亮派人打听孟获的消息,知道孟获已经带人远远地离开泸水,到了一条山沟里。那儿别说庄稼了,就连一棵树、一根儿草都不长。老百姓都说那儿是“不毛之地”。不毛之地,可有的是毒蛇。人要是给毒蛇咬了一口,就没治了。到了晚上,瘴气[南方树林里一种湿热、能使人得病的气]出来了,蚊子也出来了,人更受不了。诸葛亮赶紧吩咐随军的医官配制一种药面儿,给每个人都发了些。碰到闹病就把药面吸到鼻子里,打几个喷嚏,病就能好;还制了一种解毒药。这一来,蜀兵就不害怕毒蛇和瘴气了。他们朝着山谷里冲过去,找到了孟获的寨子,一下子打起来,孟获第四次被逮住了。诸葛亮知道孟获还没心服,什么也没说就把他放了。孟获被逮住一次,对诸葛亮的为人就了解一层,诸葛亮呐,收服孟获的主意也一次比一次坚决。他觉着孟获很爽直,在南方威望又高,把他争取了过来,才能使南方长期安定。就这么着,捉了放,放了捉;到了第七次上,诸葛亮仍旧对孟获说:“要是你不服气,还可以回去,整顿好人马再打。”

孟获这回真受了感动。他流着眼泪说:“诸葛丞相真是仁至义尽,我决不再反对他了。”他手下的人也齐声说:“对!我们不反了!”诸葛亮高兴极了,马上叫人摆下宴席,请孟获他们又吃又喝,好象根本没打过仗似的。他对孟获说:“你们能顺从朝廷,平息战乱,真是老百姓的造化。”孟获咧着嘴直乐。

诸葛亮任命孟获做了蜀国的官儿,管理南方各部族。他以下的官职也都让当地人担任。有人说这样恐怕不行,不留下人镇守,恐怕还要出事。诸葛亮不赞成他们的看法,对他们说:“留下人就得留军队,反而会让本地人起疑心。现在我一不派官,二不运粮,只定个大体的制度,让他们自孟获咧着嘴直乐。个儿管自个儿,各族百姓才能平安相处。”

诸葛亮把这些事安排好了,就下令回成都。孟获他们送了一程又一程,还拿出金银财宝、丹砂、生漆、耕牛、战马送给国家。诸葛亮吩咐留下很多粮食、药品。打这儿以后,南方各部族也都注意发展农业了,生活开始安定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