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搜索

【林汉达讲中国历史·三国故事】

司马昭做了晋王、相国,就有一些大臣劝他当皇帝。司马昭没答应。可他让自己的儿子司马炎做了副相国。这里面的意思难道还不明白吗?

转过了年[公元265年],八月里,司马昭害病死了。当然是司马炎接着做晋王、相国。司马炎可不象他父亲能沉得住气。不到年底。他就不客气地叫魏元帝让位。魏元帝本来就是个摆设儿。这个摆设儿现在再用不着了。自打汉献帝让位给曹丕以来,魏国经过五个皇帝,四十五年,又把皇位让给了司马炎。司马炎做了皇帝,国号晋,他就是晋武帝。

晋武帝想把国家统一起来,准备去征讨吴国。可是这时候,西部的几个州有不少部族起兵反抗朝廷。因为这个,他决定先不着急灭吴。不但不灭吴,他还对吴国表示友好。吴国的使者丁忠到洛阳来给司马昭吊丧的时候,晋武帝客客气气地接待了他。这一来,丁忠挺得意,欢欢喜喜回吴国去了。

吴国这时候是孙权的孙子孙皓当皇帝。孙皓听说丁忠回来了,立刻召见他。丁忠挺神秘地说:“我打听来了。北方根本没准备到南边来打仗,咱们趁这个机会,快点儿袭击弋阳[在河南省,弋 yì ]吧!”孙皓还没说话,镇西大将军陆凯[陆逊的侄子]反对说: “北方刚刚灭了蜀国,又跟咱们这么来往。人家不是害怕,是在等待时机。在这个时候想碰碰运气打人家,我实在看不出有什么好处。”孙皓听了陆凯的话,没去打弋阳,可是他下令跟晋国绝了交。

孙皓又从建业迁都到武昌。武昌物产不多,朝廷的一切生活享用,要由扬州的老百姓负担。交纳大量的税收,供应皇家吃穿,已经逼得老百姓难过日子了;还要把这些东西从长江下游往上游运送,老百姓就更受不了啦。这回又是陆凯上书说: “曹、刘两家都是因为过度奢侈,失去了民心亡了国的。您应当远离小人,任用廉浩的官员,这样国家才能安宁。武昌山多土薄,连民谣都说:‘宁喝建业水,不食武昌鱼;宁回建业死,不止武昌居。’可见拿它做都城太不相宜了。”孙皓听了陆凯的劝说,把都城又搬回了建业。

孙皓还下令造一座五百丈见方的昭明宫。俸禄在两千石以下的官员都得上山去监督民伕砍树。他还派人造了很大的一个花园,里面土山、石山、亭子、楼阁、看台什么的,豪华到了极点,花的费用简直没法儿计算。老百姓没有安定的日子过,大臣们也很不满意。可是谁敢说直话呐?以前陆凯说话,孙皓还不得不听一点儿;这回连陆凯的话,他也不听了。

孙皓的专横残暴出了名。他不容欢人家正眼儿瞧他。大臣们在他面前都只好低着头,垂着眼皮。这样做还不保险。他看着谁不顺眼,说杀谁就把谁杀了。

东汉有个硬脖子县令董宣敢顶撞犯法的皇亲国戚。吴国也有这样的事。结果可大不一样。孙皓的一个妃子派恶奴上街,看见什么东西喜欢,用手一指就得归他。街市上开铺子的人瞧见宫里派出来恶奴,都像见着老虎似的。

有个管刑事的官叫陈声。他按照法律,把一个恶奴办了罪。陈声自以为平时挺受孙皓重用,不会出什么岔儿。没想到这下子闯了大祸。那个妃子在孙皓面前一哭,孙皓就找了个碴儿,把陈声的脑袋用烧红了的锯锯了下来。

孙皓杀人的方法五花八门。有时候,他把一个大臣砍了头,让底下人把人头当毛球踢着玩儿;有时候,他用车马把人撕成碎片;还有的时候,他跟大臣们喝酒,喝醉了,就让左右指出别人的过失。过失大点儿的杀头;过失小点儿的,剥脸皮,挖眼睛。这么残暴的皇帝,除了几个喜欢拍马屁的人以外,朝廷里上上下下都把他恨透了。末了儿,连孙皓自己也觉出大伙儿在恨他。他想着打几个胜仗,堵堵别人的嘴,就派兵攻打晋国的襄阳、合肥,结果都打了败仗。

晋国镇守襄阳的大将叫羊祜[hù ]。羊祜知道一下子凭武力征服吴国还不那么容易,就采取了一套软办法,想慢慢地争取吴国的人心。羊祜每次跟吴国交战的时候,都是先约定日子,正面交战,不偷袭,也不布置埋伏。将士当中有谁向他献计,只要是有设了圈套的,他就请献计的人喝酒,一直到把他灌醉了,开不了口才算完。有人割了吴国地界的庄稼,羊祜用绢折价,赔给人家。打猎的时候,他规定不准过边界,如果碰巧两边儿的将士都在一处打猎,他们都自个儿打自个儿的,不去招惹对方。吴国人打中的鸟啊、兽啦什么的,如果跑到晋国这边让晋兵捉住了,羊祜一定要让他们送还给吴兵。

羊祜跟吴国的大将陆抗[陆逊的儿子]面对面地扎营,相隔不太远,时常有使者来往。有一天,陆抗给羊祜送了一些上等好酒,羊祜一点儿不犹豫地就喝了。过了几天,陆抗病了。他听说羊祜有治这种病的药,就派人向羊祜去要。羊祜马上派人送过去,还附上一个便条说:“这是最近配制成的上等药,请您用吧!”陆抗接过药刚想吃,左右人忙拦住他说:“吃不得,万一要是……”陆抗笑了,叫他们放心,说:“羊祜难道是那种害人的人吗?”他吃了药,病果然好了。

这样的事一次、两次,日子一长,吴军将士都说晋国人真够朋友,连陆抗都对大伙儿这么说:“人家那边注重道义,争取民心;咱们这儿正相反,暴虐成性,大失民心。这么下去,不用交战也可以分出胜败了。”这话一点儿不假,吴国上上下下,凡是有点儿眼光的人,都觉着让孙皓这么胡闹下去,非亡国不可。

到了公元279年,晋武帝派了二十多万人马,分成七路进攻吴国。这时候,羊祜、陆抗都死了。晋国带兵伐吴的是镇南大将军杜预,安东将军王浑,龙骧将军王浚[jùn]。

王浚率领水军从蜀地向东沿江直下。战船到了吴国的边界,忽然怎么也过不去了。原来吴军在大江里拦上木桩、铁链、铁锁,还把一丈来高的铁锥放在水下头。船一过来,铁锥就象尖刀一样扎漏了船底。晋国的船给毁了不少。

王浚也真有办法。他派人造了好些木筏子。每个木筏子有一百多步长,上面扎上一些草人。他挑了许多水性好的士兵,把这些木筏子划到有铁锥的地方。铁锥碰到木筏子,都扎在上头,就象一个人走过野草地。鞋上,裤脚上扎了不少吁蒺藜似的。木筏子不怕漏,漏了也沉不下去。这一来。“铁锥阵”让木筏子破了。跟在木筏子后面的是“烧链队”。”烧链队”也是些木筏子,上面铺上泥土,架起挺大挺大的火把。火把吃足了油,一点就着。带着火的木筏子往前直冲过去,别说木桩,就是铁链、铁锁,也给烧断了。

冲破了吴国江上的封锁,王浚的水军一鼓作气地接连打下了西陵、丹阳、荆门、夷道这些地方,跟从北往南打的杜预一路人马会合到一起。杜预接着往南一直打到了广州。所有的郡县一股风似地投降了。王浚他们继续往东,象赶鸭子似地把吴军顺流往下赶着,一直到了建业城下。到这时候孙皓才着急了。他派出去的军队还没上阵,

就连将军带士兵投降的投降,逸跑的逃跑。孙皓气得直翻白眼儿,跺着脚对大臣们喊着说: “听说将土们不愿意打仗,是真的吗?啊?你们说呀,快说呀!”大臣们都搭拉着脸,哼儿哈儿地谁也不说个办法。晋国水军顺流一直到了建业城下。

又过了几天,晋国的战船过了三山[在南京市西面的长江南岸。山上有三个山峰,所以叫三山]。孙皓可急了眼了,冲着大臣们一个劲儿地叫,让他们快想办法。大臣们这才说话:“您为什么不学学蜀国的刘禅呐?”孙皓这才明白,没有人会再替他卖命了。他只好派人向晋军投降。

【林汉达讲中国历史·三国故事】

蜀国的蒋琬、费祎这时候都死了。大将军姜维继续着诸葛亮的事业,好几次出兵北伐,可是不但没成功,还让他的对头抓住了话把儿。特别是宦官黄皓,总在后主刘禅跟前嘀嘀咕咕的。刘禅是个没主意的人,听了黄皓的话,对姜维渐渐不满意起来。姜维怕这么下去会招祸,就请求刘禅让他到沓中[在甘肃省临潭县西南,沓[tà ]屯兵种麦子去。刘禅正巴不得他赶快走开,很痛快地让他去了。

姜维到沓中不多久,听说司马昭派钟会、邓艾两个将军在关中操练兵马。他赶紧给刘禅上奏章说:“钟会、邓艾在关中练兵,一定是冲咱们来的。阳平和阴平[ 在甘肃省文县西北] 是入蜀的关口,您要派将军张翼、廖化分头去镇守,免得到时候吃亏。”

刘禅接到了奏章不给大臣们看,反倒给黄皓看。黄皓知道个什么呐?就知道刘禅相信鬼神。他急急忙忙算了一卦,对刘禅说:“神仙说了,皇上福大命大,魏军不敢来。”刘禅咧开嘴乐了乐,把奏章搁到了一边儿。哪儿知道没隔多少日子,汉中就送来了报告,说魏军已经攻进来了。刘禅这才想起派张翼、廖化出兵,可是已经晚了。

公元263年,魏国分三路大军进攻蜀国。邓艾率领三万人直奔沓中,牵制姜维。雍州刺史诸葛绪率领三万人,截断姜维后路。再就是钟会带十万大军进攻汉中。司马昭还派了卫瓘[guà n]到军前,监督钟会、邓艾的军队。钟会这一路直攻阳平关。蜀将蒋舒投降了,里外一接应,阳平关顺顺当当到了魏军手里。阳平关一丢,进蜀的北门就给打开了。魏军没费什么工夫把汉中全占了。

这时候,姜维正在沓中跟邓艾对阵。他听到汉中失守的消息,赶紧撤出沓中,想去夺回阳平关,半路上,正碰上廖化、张翼的援军。三个人一商量,就带兵退到剑阁[在四川省北部]  挡住了钟会的大军。没想到这么一来,倒给邓艾钻了个空子。

邓艾早想独自一个人建立灭蜀的大功。他跟钟会俩谁都瞧不起谁。钟会得了汉中,叫他更咽不下这口气。这会儿,他趁着钟会和姜维在剑阁相持不下,蔫不唧儿地带兵从阴平出发,到了大山里。大伙儿专挑没人的地方走,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没几天就走了七百多里地,没碰上一个蜀兵。

邓艾带着人马走着走着,来到一座山顶上,往下一瞧,好吓人呐!原来下面是条山谷,足有几十丈深。邓艾看了看周围,一个脚印儿也没有,就知道这个地方从来没有人走过。这可把他难住了。将士们也都慌了,说这么深的山谷怎么下去呀?邓艾想了半天,心一横,叫人拿出一块毡毯。他用毡子裹住身子蒙着头,往地下一躺,就这么一骨碌从山顶滚下去了。将士们见主将不怕,胆子壮了。一个个都学着邓艾的样子,裹上毡子往下滚。没有毡子的就用绳子拴住身子,攀着树往下蹭。

邓艾带着队伍下了山,再往前走,就好走多了。他们很顺利地攻下了江油、绵竹[ 都在成都北] ,一溜烟儿地到了成都。后主刘禅作梦也没想到魏军这么快就攻到了眼皮底下”。他哭丧着脸,一点办法也没有。末了儿,他听了光禄大夫谯周的话,派出使者向邓艾请降。蜀国就这么着被魏国灭了,从公元221年到263年,只经过了四十二年。

邓艾进了成都,神气得眉毛尖儿都飞了起来。他让刘禅下诏书给姜维,叫他赶快投降。又封刘禅为车骑将军,让自己的心腹做了益州刺史。钟会算个什么?邓艾不把他放在眼里。他直接上书给司马昭,要求马上带兵从益州宜下东吴,连吴国也一块儿灭了。过了些日子,给姜维下诏书的人回来说,姜维接到刘禅的诏书,已经投降了钟会了。邓艾一听就不高兴,认为姜维瞧不起他。刚巧司马昭派人来告诉他,不但不让他进攻东吴,还说以后办事必须先报告,不可自作主张。邓艾更不愿意了,私下里发牢骚说:“大将在外边,这些事可以自己做主。我干么要受这么多的限制呐?”

这事不知怎么让钟会知道了,他就想趁这个机会把邓艾的威风打下去。钟会的心思又让另外一个人看出来了。这个人就是姜维。姜维并不是真心投降,他想找机会杀了钟会,把军队带出来,重新恢复蜀国。他跟钟会相处了一些日子,看出钟会并不那么信服司马昭,而且野心还不小,就打着哈哈试探钟会说:“您这么有见识,这么有志向,干什么都不怕不成功的。”钟会听了这话特别舒服。他知道姜维足智多谋,能帮助自己成大事,就把姜维当成了心腹。两个人出去坐一辆车,回来也总呆在一块儿。过了几天,他们商量好了,由钟会上书给司马昭,说邓艾要谋反,应该办罪。

司马昭果然下令,叫钟会进军成都,把邓艾抓起来送回洛阳。钟会想了想,又把抓邓艾的事交给监军卫瓘去办。他明知道卫瓘不是邓艾的对手,就是想这么借刀杀人,自己好借着这个机会杀邓艾。

卫瓘也不傻。他到了成都,先联络好邓艾手下的一些将士,然后乘天没亮,冷不丁地闯进邓艾的营里。邓艾睡得迷迷糊糊的,还不知道怎么回事就给关进了囚车。钟会带着大军随后到了成都,知道邓艾给逮住了,只好派人把他押回洛阳。

进了成都,钟会心里踏实多了。他决定起兵反魏。他想得很容易:让姜维做先锋带五万人出斜谷,自己在后面押阵;先攻下长安,再分水、陆两头进兵,顶多五天就能打到孟津,以后好一举攻下洛阳。那么一来,天下就到手了。可是万万设想到,正在这时候,司马昭派人送信来说,贾充已经带兵进了斜谷,他陪着魏元帝还亲自到了长安。这可把钟会闹楞了!

原来司马昭的心眼儿比钟会多得多。他既提防着邓艾,又提防着钟会。接到钟会的上书以后,他一面让钟会进军成都逮捕邓艾,一面又派贾充带兵,赶快进兵斜谷,紧跟在钟会的后头。这么安排了,他还不放心,干脆让魏元帝亲自走一趟,和自己一块儿到了长安。

钟会吓得出了一脑门子冷汗。他对姜维说: “我的人马比邓艾多好几倍,完全能对付得了他。司马昭干么还要派贾充来呐?他又亲自到了长安。这不明摆着对我不放心吗?”姜维说:“已经到了这步田地了,您就别犹豫了,赶快起兵反魏吧!”钟会使劲儿一咬牙说:“对!我决定发兵。成功了得天下;不成功,退回来守住蜀地,还可以当第二个刘备!”

第二天,钟会把将士们召集起来,对他们说:“太后临终的时候下了密诏,说司马昭杀了皇上,大逆不道,叫我发兵征讨。现在请各位帮助我,共图大事。”他说了半天,大伙儿你瞧瞧我,我瞧瞧你,谁都不吭声。钟会一肚子火儿直往上撞,拨出了宝剑往空中猛地一劈,喊着说:“谁敢说个‘不’字,我先砍了他!”这才有人说:“愿意,愿意,我们愿意。”钟会收起宝剑说:“你们回去准备准备,听我的命令。”

这天夜里,钟会刚睡着,外面吵吵嚷嚷的把他惊醒了。他刚要派人去打听,将士们已经杀进来了。原来大伙儿不愿意跟钟会起兵,已经先串通好动起手来了。钟会着急地钟会使劲一咬牙说:“对,我决定起兵。”对姜维说:“士兵叛变了,怎么办?”姜维说:“那就打吧!”

钟会叫人把殿门关上,命令卫士们爬上屋顶,往下扔碎砖头,烂瓦片。这管什么用呐?外面的人已经放起火来了。一眨巴眼儿的工夫,宫殿四面全烧着了。士兵们登着梯子杀进院子里,一阵短兵相接,钟会、姜维都给杀了。邓艾手下的将士替邓艾叫屈,急着要把邓艾救出来,就乘这个机会追上囚车,放出了邓艾,想把他接回成都掌管大事。这可把卫瓘吓坏了。邓艾是他抓起来的,要是邓艾回来,还有他的好儿吗?卫瓘连忙派出自己的心腹带着一支人马迎上去,趁邓艾不知道底细,一刀把他也杀了。

灭了蜀国的邓艾、钟会就这么都死了。姜维想恢复蜀国的计划也吹了。倒是刘禅规规矩矩地让人带到了洛阳,做了什么“安乐公”。这时候,魏元帝已经封司马昭做了晋王、相国。晋王司马昭大摆酒席,招待刘禅和他原来的大臣。宴会上有吃有喝,还有人演蜀地的歌舞。旁人见了,都替刘禅难受。

刘禅反倒笑不唧儿地跟没事人儿似的。司马昭瞧见他这样儿,对左右人说:“一个人没心肝到了这个地步,就是诸葛亮不死,也没法辅助他,何况姜维呐?”他又转过脸问刘禅:“您不想念蜀地吗?”刘禅连忙回答说:“这儿好,这儿好。我不想,我不想。”

蜀国的旧臣卻正[卻 xì ]听了这些话,挺不是滋味,就悄悄地对刘禅说:“普王再问您,您应该哭着说,先人的坟墓都在蜀地,现在不能尽孝,没有一天不思念蜀地的。这样,说不定晋王会放咱们回去。”没想到这话让别人听见了,马上报告给了司马昭。

过了几天,司马昭果然又问了:“您不想念蜀地吗?”刘禅背书似地把卻正告诉他的话说了一遍,可就是哭不出来。他就把眼睛闭上,挤了挤,装成要流泪的样子。司马昭故意把脸一绷,说:“这些话怎么跟卻正说的一样呐?”刘禅吓得连忙睁开眼睛,傻里傻气地说:“正是他教我这么说的。”

左右的人忍不住“噗哧”“噗哧”地笑出声儿来,连司马昭也哈哈大笑。他这才知道,刘禅是个没用的人,用不着担什么心。

【林汉达讲中国历史·三国故事】

曹芳这时候已经长大了,不愿意再让司马师管着,正想用个什么法子除了司马师。这件事让司马师探听到了。司马师可不想跟诸葛恪似的让人给杀了。他带人闯进宫里,一句话就废了曹芳,让魏文帝曹丕的孙子曹髦[máo]做了皇帝。过了几年,司马师病死了,他弟弟司马昭接着做了大将军。到了这时候,魏国朝廷的大臣差不多都成了司马昭的心腹。他们瞧着曹家皇帝的权势越来越小,都想着该让司马家当皇帝了。

魏帝曹髦也看得出来,朝廷的事全是司马昭说了算,他当皇帝的什么也管不了,还得老陪着笑脸儿。他忍了一回又一回,到了儿忍不下去了。他把大臣王经几个叫来,让他们跟自己去讨伐司马昭。

王经急着说:“不行啊!现在司马昭的心腹那么多,您这几个人怎么对付得了哇!”曹髦从怀里掏出一张早就写好的诏书,扔在地下,怒气冲冲地说:“你们拿去!我已经下了决心,死也不怕!再说还不一定死!”说完,就进去见太后了。

才一眨巴眼儿的工夫,这件事就让司马昭知道了。等曹髦把卫兵集合好,大喊大叫从宫里冲出来的时候,司马昭的心腹贾充已经带兵过来了。曹髦把宝剑抽出来,举在手里高声喊:“你们反了吗?我是皇帝!”这句话真把大伙儿吓住了,有不少士兵就准备后退。有个叫成济的将官问贾充:“这可怎么办呐?”贾充使劲地咬着嘴唇,狠狠地说:“哼!司马公养着你们,就是为了今天。还有什么可问的?”他把手一挥,成济拍马上前,一枪朝曹髦刺过去。曹髦刚要用剑抵挡,枪头已经刺进了胸口。他大叫一声,从车上摔下来,死了。

这一下宫里可乱了。文武百官听说皇帝给杀了,都进宫来探问。司马昭一边打着哆嗦一边走,到了曹髦的尸首旁边,就趴在地上怎么也不起来。大伙儿都知道杀皇帝的是谁,可都不敢说。大臣陈泰还有些胆量,哭着说: “只有杀了贾充,才能对天下人多少有个交待。”司马昭说: “杀个小点儿的吧!”

陈泰说:“只有再大点儿的,没有小点儿的。”司马昭好像没听见他的话,就说起立新皇帝的事了。当然又是他说了算,十五岁的曹奂被立为皇帝,就是魏元帝。

没几天,可马昭上了一个奏章,说成济大逆不道,杀了皇上,应该灭门。成济就这么做了替死鬼。司马氏这么专横,看不惯的人有的是,就是不敢说。这一回司马昭连皇帝都杀了,好多人都背地里议论纷纷。有些文人学士忍不住批评起朝政来。这些人里面最有名的是嵇康。

嵇康从小喜欢读书作诗,性格挺豪爽。他跟好朋友阮籍、阮咸、山涛、向秀、王戎、刘伶经常在竹林子里喝酒,谈论天下大事,什么话都敢说。大家就叫他们是“竹林七贤”。

嵇康从心眼儿里腻歪跟那些当官儿的来往,说他们就会给司马昭拍马屁,太没出息。他不当官,可是心里很不高兴,就干脆整天喝酒,没完没了地喝。他还有一个特别的爱好,就是打铁。大伙儿时常看见他光着上身,抡起大锤,在铁炉旁边叮叮当当地打个不停。

那时候,中书侍郎钟会很受司马昭重用,又有权又有势,谁也不敢惹他。他听说嵇康才华出众,又挺古怪,就去看他。这一天,嵇康刚巧正在打铁,猫着腰,身上直冒汗,手里的铁锤一上一下的,别提多带劲儿了。别人告诉他说,钟会看他来了。他好象没听见似的,头也不抬,还那么一下一  下地打铁。钟会耐着性子站在旁边等着。谁知站了老半天,嵇康根本没有理他的意思。钟会又是恼又是羞,把袖子一甩,转身走了。刚走不几步,嵇康倒说话了。他一边低头敲打着烧红的铁条,一边慢悠悠地说:“你听见了什么才到这儿来的?又瞧见了什么才想走了?”那个傲慢劲儿,气得钟会牙直痒痒。他没好气地说: “我听见了我听见的才来的,我瞧见了我瞧见的才想走了。”

打这儿起,他就恨上嵇康了。嵇康不愿意跟当官儿的来往,可是有人偏偏要劝他做官。这个人就是嵇康的朋友山涛。山涛被选进朝廷做了嵇康好象没听见似的,还那么一下一下地打铁。官,他知道嵇康比自己有本事,就向上边推举嵇康,接替自己。他还写信把这件事告诉嵇康。嵇康可真火儿了,马上写了一封《绝交书》给山涛,把他着实挖苦了一顿,还直截了当地批评了朝政。司马昭知道了这件事,差点儿把肺气炸了。正在这时候,嵇康又闹出了一件事,司马昭就下决心要杀嵇康。

嵇康有个好朋友叫吕安。吕安的哥哥吕巽[ xùn]欺侮了吕安的媳妇儿,还诬告吕安不孝顺父母。官司打下来,吕安请嵇康给自己作证。嵇康是个耿直的人,就站出来为吕安抱不平。司马昭觉着这下子可有了机会了。那个受了嵇康的气的钟会,这会儿也跑来对司马昭说:“嵇康这个人顶坏了!动不动就攻击朝政,辱骂圣人。”他见司马昭把眼睛都瞪圆了,又往前凑了几步,压低了声音说:“听说他还想连络外面的人造反呐!这样的人要是留着他,将来可不得了哇!”司马昭狠劲地一攥拳头,下令把嵇康逮起来判了死罪。

这件事轰动了整个洛阳城。有三千多太学生联名上书,请求不要杀嵇康,让他去给大伙儿当老师。可是,这管什么用呐!嵇康到了儿给绑上押到了刑场。临刑以前,他还弹了琴,弹的曲子叫《广陵散》。据说这支曲子只有很少几个人能弹,嵇康就是其中一个。他弹完《广陵散》,叹了口气说:“当时有人要向我学这个曲子,我没教他。以后,它可就要失传了!”

嵇康到死也没向司马昭他们低头,可是“竹林七贤”里的人,不都跟他一样。阮籍的才华跟嵇康差不多,他就不想这么去死。他也爱喝酒,一有酒就往醉里喝。有一次,司马昭派人来向阮籍求亲,要给他儿子娶阮籍的女儿。

阮籍心里不乐意,可又不敢说不愿意,就拚着命喝酒,喝醉了就睡,一睁眼又喝。这么一天,两天,十天,二十天,还是迷迷糊糊地醒不过来。司马昭等不及,只好算了。据说,阮籍这场醉,直醉了六十天。求婚的事是躲过去了,还有更麻烦的事可躲不过去。有人推他为司马昭做晋公写《劝进表》,他犹豫了半天,只好写了。司马昭因此挺喜欢阮籍。有人告发阮籍,司马昭还向着他。

司马昭杀了皇帝曹髦,又杀了嵇康这样的敢批评朝政的人,魏国上上下下谁还敢出来反对他呐?他倒不急着当皇帝,等着把蜀国、吴国都灭了以后再说。这么着,他就着手准备去征讨蜀国。

【林汉达讲中国历史·三国故事】

吴帝孙权活了七十一岁, 临死前把朝政托付给了大将军诸葛恪[què]和孙弘、孙峻几个人。孙弘和诸葛恪不和,想趁机杀了诸葛恪,自己掌权。孙峻知道了,把这件事告诉了诸葛恪。诸葛恪没事人儿似地把孙弘请到自己府上,说要和他商议大事。孙弘一到,就给杀了。这一来,诸葛恪掌握了吴国的大权。他主持着让太子孙亮即位。孙亮才十岁,什么事都是诸葛恪给他拿主意。

诸葛恪是诸葛瑾的长子,从小就很聪明。六岁上,他跟着父亲参加了孙权的一个宴会。孙权因为诸葛瑾的脸长得挺长,想跟他开个玩笑。他叫人把一头毛驴牵到宴会上,歪着头左端详右端详地给毛驴相面。相了一会儿,他拿起白粉在毛驴的脸上写了“诸葛子瑜”[诸葛瑾字子瑜]四个字。大伙儿见了,都笑得前仰后倒的。诸葛瑾心里别扭,可嘴上不好说什么,只好也跟着乐了乐。这时候,诸葛恪走到孙权跟前,跪下说: “请您让我添上两个字吧!”

孙权把白粉递给他。他走到毛驴前,踮起脚尖儿在那四个字下面写了“之驴”两个字。这么一来,成了“诸葛子瑜之驴”。孙权和大臣们都设想到诸葛恪小小年纪会这么有办法,都连着声儿夸他聪明。孙权还把毛驴赏给了诸葛恪,等诸葛恪长大以后,还一直重用他。

诸葛恪掌握了朝廷大权,办事十分认真。他废除了一些苛刻的法令,减少了官差,还赦免了一些罪犯。吴国上上下下见他这么做,都很高兴,说他好话的人就多起来。他每次出外巡视,百姓们都挤在街道两边,神长了脖子,要看看这位大将军长得什么样儿。

过了些日子,诸葛恪带兵到了和魏国交界的地方。他下令在边界上造了两座城,修了一条大堤,还留下一些将士守在城里,准备随时对付魏国。结果这一次司马师派兵来打吴国,吴国因为早有准备,把魏军打败了。诸葛恪立了大功,吴王孙亮把他看成了大能人,让他掌管起全国的军队。这一下诸葛恪骄傲起来。别人的话,他就不怎么听得进去了。

第二年——公元253年,诸葛恪要出兵伐魏。大臣们都不同意,说将士们太疲劳了,应该休息休息。诸葛恪不听,还说出了一大套理由。他说: “天上没有两个太阳,地上也不能有两个皇帝。魏国的司马懿死了,力量比以前小多了。我们不能白白放过这个机会。”大臣们知道诸葛恪非要出兵不可,都不敢再反对。

诸葛恪率领二十万人马,浩浩荡荡地开往新城。没想到攻了三个月,还没攻下来。士兵们日夜不能休息,都想歇歇喘口气。这时候又到了七月,天热得象个大蒸笼。大伙儿不是中暑,就是泻肚子。不少人哼哼呀呀地躺在地下,一点劲儿都没有。有的将军只好把这事报告给诸葛恪。

诸葛恪攻不下新城,心里本来就窝着火儿,一听说害病的人这么多,更是火上加油。他拍桌子瞪眼睛,大骂士兵装病,骂将军们谎报军情,还说要再这么装病和谎报,就要把他们办罪。这么一来,说有病的不多了,偷偷逃跑的人可多起来了。有的人干脆往北逃到了魏国。

诸葛恪没办法,这才下令退兵。士兵们忙忙乱乱的,连军械什么的都来不及搬走。那些有病的就更惨了。沿路有病死的,有自杀的,没死的也唉声叹气,直说怪话。诸葛恪只当做没听见,他还打算歇几天再进兵呐。末了儿,朝廷下了几次诏书,催他赶紧回去。

诸葛恪怒气冲冲地回到建业,把中书令孙嘿[mò]叫来骂着说:“你这个家伙是干什么的?干么三番两次地写诏书让我回来?”孙嘿哆里哆嗦地一个劲儿磕头,嘴里连说:“是,是。”他吓出了一场病,辞职回家去了。诸葛恪的火儿还没消,他嫌朝廷的大臣不可靠,一气儿换了好几个,又下令加紧练兵,准备再次伐魏。他可万万想不到,这么由着自己的性子干,朝廷内外都对他不满意了。当初和诸葛恪一块杀了孙弘的孙峻,这会儿见诸葛恪失了人心,就想杀了诸葛恪,自己掌权。

孙峻跑到吴王孙亮跟前悄悄地说:“大将军的权力这么大,他又这么专横,谁不恨他呀!早晚有一天会闹出事来的。”孙亮才十一岁,懂得什么呐?孙峻说什么,他听什么。孙峻说要除了诸葛恪,孙亮也依了。

这一天,孙亮摆下宴席,下诏书请诸葛恪喝酒。诸葛恪刚看完诏书,又接到他在宫里的亲信张约的密信。信上说:“今儿的宴会跟往常不大一样,我怀疑有什么别的用意。您要加点儿小心。”诸葛恪把信扔在一边儿,满不在乎地说:“没关系。孙峻这小子能把我怎么样?”话是这么说,他心里还是有点儿担心。别的不说,要是孙峻在酒里下了毒药怎么办呐?他这么一琢磨,就决定自己带着治病的药酒进宫。

诸葛恪走到宫门口,又犹豫了。真的象密信里说的那样,可太悬啦!他马上推说自己肚子不舒服,不能进宫赴宴。这时候,孙峻满脸堆笑地迎出来了。他听诸葛恪说肚子不舒服,挺随便地说:“真这么着,您就回去歇着吧!我跟皇上说说就行了。”诸葛恪听了这话倒放心了,说:“还行,还行,我能支持得住。”

诸葛恪还象往常一样,带着宝剑进宫,见了吴帝孙亮。宴会开始,大伙儿有说有笑,可是诸葛恪说什么也不喝酒。孙峻笑眯眯地对他说:“您的病还没完全好,可以把治病的药酒拿来喝嘛。这么着,大家都有酒喝,宴会才有意思。”诸葛恪点点头,就把自己带来的酒拿出来喝。

喝了两三怀,吴帝孙亮推说有事儿进去了。不一会儿,孙峻说要上厕所,也走了。他回来的时候,已经脱掉了长袍,只穿着短褂。他慢慢地走到诸葛恪眼前,突然大声说:孙峻早把刀抽出来,一下子把诸葛恪砍死了。“皇上有话,把诸葛恪逮起来!”诸葛恪惊叫一声,伸手要拨宝剑。可是孙峻早把刀抽出来,一下子把他砍死了。站在一边的张约急了,拔出刀要杀孙峻。孙峻把身子一扭,左手给砍伤了。他又一刀杀过去,砍断了张约的右胳膊。武士们一起上来,杀了张约。孙峻强装笑脸对其他人说: “要逮的人已经死了。别的人没事,快喝酒吧!”谁还敢再喝呀!

第二天,文武百官们推举孙峻做了丞相。就一天的工夫,大权转到了孙峻的手里。孙峻查办起来,把和诸葛恪相好的大臣,杀死的杀死,轰走的轰走。吴国朝廷里又换了一大批人。

诸葛恪被杀这件事传到了洛阳。司马师听着直为自己担心。他知道自己在魏国的权力比诸葛恪在吴国要大得多,会不会也要落得这么个下场呐?他赶紧派人探听魏帝曹芳的动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