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浪中草,淤泥中光,

  血脉之中,暗火涌动;

  无休无止,无声无息,

  本能使然,冥冥之中。

  ——《鱼》,鲁伯特?布鲁克

  真奇怪,人们总是盲目地相信谚语,哪怕谚语是错的。比如狐狸并不比其他野兽更狡猾,而且比狼或狗要蠢得多;鸽子并不爱好和平。关于鱼的谚语,也更是胡说八道:它并非人们说的那样“冷血”,也体会不到“如鱼得水”的快乐。事实上,没有哪种动物会像鱼类这样,非常容易得传染病。我把新逮到的鸟、爬虫、哺乳动物带回家,从来不会给其他家养的动带来传染病。但是每一条新逮到的鱼,按照惯例,都要先放到一个专门的鱼缸,进行隔离检疫,要不然,不用过多久,鱼缸老住户的鳍上就百分之百会出现可怕的小白斑,那是鱼感染多子小瓜虫(IchthyophthiriusMultifiliis)病的症状。

  鱼也不像人们说的那样“冷血”:我对很多动物都非常了解,熟悉它们最私密生活中的举动,熟悉它们战斗中的激情,熟悉它们恋爱中的狂热。但是据我所知,除了野生金丝雀,没有哪种动物的激情能赛过雄性棘鱼、暹罗斗鱼或慈鲷(Cichlid)。没有哪种动物会像棘鱼或斗鱼那样,会因为爱情而判若两人、激情燃烧。纵然是生花妙笔,也无法描绘出恋爱中的雄性棘鱼:体侧是炽热的红色,身体变得玻璃一样透明;背上是彩虹般的蓝绿色,如霓虹灯一般绚丽夺目;眼睛碧绿,宛如两颗翡翠。按照艺术鉴赏的原则,这种颜色搭配很不协调,但在棘鱼身上,却如交响乐一般美妙,因为这首乐曲出自自然之手。

  斗鱼身上并不会一直呈现出这么美丽的颜色。这种灰褐色的小鱼习惯收起自己的鳍,不动声色地待在鱼缸的角落。直到另一条不起眼的鱼游过来,双方互相打量一番,才会逐步展示出自身炫目的光彩。红光很快浸透了它们的身体,就像加热而变色的电炉丝一样。鱼鳍也像扇子一样展开,速度是如此之快,人们似乎都能听到“唰”的一声。然后一段激情四射的热舞即将上演,这不是嬉戏之舞,而是最真诚的舞蹈,是关乎一切的生与死之舞。奇特的是,最初很难搞清楚舞蹈的目的,这首爱的序曲究竟是以交配结束呢,还是会迅速演变为一场血战?原来斗鱼识别同类的性别时,不光要用眼睛打量,还要通过对方在这段仪式化的舞蹈中表现出的,与生俱来的反应来判断。

  两条素昧平生的斗鱼见面时首先“炫耀”自己,毫无保留地点亮身上的每一块彩斑、鱼鳍上的每一道彩条。在光彩夺目的雄鱼面前,衣着朴素的雌鱼收起鱼鳍,甘拜下风。这时,如果她不愿意交配,就会立即游走。如果她心仪对方,就会扭扭捏捏地游过去,与雄鱼妄自尊大的态度形成鲜明对比。这时,爱情的仪式拉开帷幕,如果说场面没有雄鱼的战

  舞那么壮观,但优雅程度足以与其媲美。当两条雄鱼碰面时,才是一场自我炫耀的真正较量。斗鱼的战舞与爪哇人等印尼民族的仪式性舞蹈之间,存在惊人的相似之处。人与鱼的每个动作,哪怕是最微小的细节,都符合永恒而古老的法则,每个最不起眼的动作,都有它深刻的符号意义。人与鱼,有着极为相似的风格。在节制的激情中留有奇特的优雅之美。

  这么漂亮精致的动作,一定是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这种精美源自一种古代仪式。不过,有一点不易察觉:对于人类而言,这种仪式代代相传,已经有1000年的历史;而对于鱼类而言,这是本能活动进化演变的结果,少说也要比人类的仪式古老数百倍。学者对这种仪式的起源进行了研究,并比较了相近物种的类似仪式,结果很说明问题。我们对这些动作进化史的了解,超出对其他本性进化史的了解。让我们回到正题上来,继续讨论雄性斗鱼的战舞。这种舞蹈就像是荷马史诗中英雄之间的口头征讨,也类似于阿尔卑斯山民间的对骂,即便时至今日,周末的时候,阿尔卑斯山民还经常在村里的酒吧吵架。其目的都是恐吓对手,给自己壮胆。斗鱼的战舞前奏时间过长,仪式性很强,它们还大肆炫耀亮丽的颜色和鱼鳍,在外行看来,这种舞蹈并没有浓烈的火药味儿。因为它们太美了,看上去并没有那么凶恶,人们也不愿意承认它们身上英勇无畏的气概,就像人们不愿承认“妩媚”的印尼武士竟然会猎杀人头。但是斗鱼和印尼武士都视死如归,斗鱼之间的战斗往往以其中一方的死亡而告终。准备好厮杀的斗鱼,从刺出第一剑开始,不消几分钟,它们的鳍就被撕开了数道伤口,再过几分钟,立即分晓。和所有会打架的鱼一样,斗鱼的攻击手段是刺剑,而非嘴咬。斗鱼会把嘴张到最大,牙齿正对前方,然后用尽全身力气,撞向对手的身体。斗鱼的撞击特别有力,在混战中,如果有条鱼不慎撞上鱼缸的玻璃,你可以清楚地听到“砰”的一声。自我展示的舞蹈可以延续几个小时,但是如果进入了战斗阶段,只需要几分钟,败者就将躺在箱底,奄奄一息。

  在所有的慈鲷中,珠宝鱼(HemichromisBimaculatus)是数得上的大美人,它们抚养后代的行为最为典型。我想鲁伯特?布鲁克的诗句,描写的就是珠宝鱼吧:

  玫瑰之心的暗红,

  无星天空的蓝光,

  眼眸背后的金黄;

  黯淡的紫色,朦胧的绿,

  黑暗与光明之间,无尽的色彩。

  珠宝鱼暗红色的背鳍上有闪闪发亮的蓝色斑点。在招呼宝宝睡觉时,珠宝鱼妈妈身上的这些斑点有独特的用途。她快速地上下扇动背鳍,上面的珠宝光芒闪烁。看到信号后,宝宝就会聚到母亲身下,乖乖地钻到窝里休息。与此同时,鱼爸爸会对整个鱼缸进行巡视,寻找走散的宝宝。他不会哄宝宝回家,而是直接把他们吸到自己宽敞的嘴里,回到窝边,再把他们吐出来。鱼宝宝立即就会沉到窝底,躺在那里。这是因为小鱼身上有一种奇妙的条件反射:睡觉时,小慈鲷的气囊会紧紧收缩起来,这样小鱼就比水还要沉,就会石头一样躺在窝里,就像他们小时候气囊还没有充气时那样。一旦鱼爸爸把宝宝含到嘴里,宝宝也会出现这种“变

  重”反应。如果没有这种反射机制,鱼爸爸几乎就没办法在傍晚时把宝宝们都带回家。

  有一次,一条珠宝鱼在运送孩子回家时,做出了十分惊人的举动,刚巧被我看到。那天已经比较晚了,我才来到实验室。天都黑了,我匆忙地给几条鱼喂食,他们都饿了一天了。其中有一对珠宝鱼夫妇,他们正在照顾孩子。走近鱼缸时,我看到几乎所有的鱼宝宝都已经回到窝里,鱼妈妈在窝上面徘徊。我把切成段的蚯蚓丢进鱼缸,但她不肯离开宝宝过来吃东西。而鱼爸爸正激动地跑前跑后,寻找走散的宝宝,他开了小差,盯上了一段很好的蚯蚓尾巴(不知道为什么,所有吃虫子的动物都喜欢吃尾巴,不喜欢吃头)。他游了上来,咬住了这截蚯蚓段,但是因为这段蚯蚓太大了,他吞不下去。正在他满嘴大嚼的时候,看到一个鱼宝宝从旁边游过;他马上冲过去,把宝宝含到满是食物的嘴里。这真是个非常刺激的时刻。鱼爸嘴里有两种不同的东西,一种要到胃里去,而另外一种要到窝里去。他该怎么办呢?坦率地讲,当时我并不担心小珠宝鱼的生命。但后来发生的事情真的很奇妙!鱼爸爸嘴里鼓囊囊的,待在那里不动弹,也不咀嚼。这可是我头一次看到鱼在思考问题!这是多么不平凡的一件事,一条鱼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但却采取了和人类一样的行为:也就是说,他停了下来,没办法动弹,不能往前走也不能往后走。一连好几秒,鱼爸爸待在那里一动不动,旁边的人几乎可以体会到他的心理活动。他后来解决问题的方案很好,让人不得不赞叹。他把嘴里的东西全部吐了出来:蚯蚓段往水底沉,而鱼宝宝因为“变重”反应,也往下沉。之后鱼爸爸坚决地转向蚯蚓段,一边饱餐一顿,一边用心关注着乖乖躺在缸底的鱼宝宝。饱餐之后,又把宝宝含到嘴里,带回了家。

  有几个学生也目睹了这一场景,他们都同时鼓起掌来。

(选自康拉德·洛伦茨《所罗门王的指环》)

点击按钮,一键分享。